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超市购物篇一
1、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钮口的特征(颜色、大小、纽扣上的洞洞的数量等)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感受帮助小动物找到纽扣的快乐。
故事ppt、塑封的小动物、塑封纽扣、草地
一.引起兴趣师:这是什么?有几颗纽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一颗纽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观看ppt
1、观看ppt1提问:这颗纽扣是什么样的?
小结:小老鼠捡到了一颗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颗洞洞的纽扣。
2、观看ppt2提问:
(1)这颗纽扣是小狗丢的吗?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小狗的纽扣是红色的,小老鼠的纽扣是白色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所以不是小狗丢的。
3、观看ppt3提问:猜猜小兔会怎么说?
小结:小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的纽扣是圆形的,它们的形状不一样,所以不是小兔丢的。
4、观看ppt4提问:
(1)小老鼠会怎么问呢?
(2)如果你是小松鼠会怎么回答?
小结:小松鼠的纽扣上有5个洞洞,小老鼠的纽扣上只有4个洞洞,它们的洞洞不是一样多,所以不是小松鼠丢的。
5、观看ppt5提问:小朋友想一想,这颗纽扣是小蚂蚁丢的吗?为什么?
小结:小蚂蚁的纽扣小,小老鼠的纽扣大,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也不是小蚂蚁丢的。
6、观看ppt6提问:
(1)它会怎么问妈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老鼠的话。
(2)这颗纽扣是妈妈丢的吗?为什么?
小结:妈妈的纽扣和小老鼠的纽扣都是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个洞洞,大小也是一样的。
7、观看ppt7
三幼儿操作
1、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找到纽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每人抱一个小动物,在草地上找到相应的纽扣并贴在小动物身上。
3、交流分享,并验证。
小结:你们也是爱动脑筋又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倡导孩子的自主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方向,因此,整个活动中我都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由于活动的情景性比较强,幼儿们在整个活动中都很投入孩子们很喜欢故事的内容,能跟着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有积极表现的欲望。多媒体辅助法等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仔细的观察图片内容,帮助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又通过白板课件,增添活动的乐趣。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
小班教案超市购物篇二
学习用添上1个和去掉1个的方法使物与物或数与物变得等量
5只小猴
课件、写有数字的纸袋、玩具若干
1、教师演示课件《5只小猴》。
2、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复习点数5以内数的点数。
1、演示课件《小猴吃香蕉》。
2、请幼儿思考讨论:当小猴与香蕉的数量不一样时,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两者变的 等量?
3、通过课件演示,学习用添上1个和去掉1个使物与物变得等量的方法。
4、游戏:抢椅子――巩固练习用添上1个和去掉1个的方法使物与物变得等量。
2、通过课件演示,学习用添上1个和去掉1个使数与物变得等量的方法
3、游戏:玩具检验员
请幼儿检验纸袋里的玩具是否和袋子上的数相对应?怎样能使它们变得等量。
小班教案超市购物篇三
1、巩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练习一对一得练习。
碗和勺子、镜子和梳子、兔子和胡萝卜、小狗和肉骨头
一、结合活动一,巩固幼儿对一一对应方法的掌握。
二、游戏:找朋友。
2、教师:请你们想一想,这些东西,谁和谁是好朋友?
3、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说一说!并请幼儿上来找出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碗和勺子是好朋友、镜子和梳子是好朋友。)
4、活动小结,请幼儿去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
三、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教师:我们一起看看,挂图上的小朋友在吃什么?看看谁的盘子里少了什么?请给他们添上吧(出示挂图)教他们读一遍题目和要求。
2、教师讲解练习操作的程序。(重点:每人一瓶牛奶和一个包子)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可个别辅导。
四、活动总结,幼儿练习检查。
小班教案超市购物篇四
1、复习上和下的位置。
2、培养幼儿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1、故事《树熊妈妈和宝宝》。
2、各种小动物若干。
3、教具:大树。
4、录音机,磁带。
一、导入
播放音乐《山上山下》,幼儿演唱。
二、展开
1、出示《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讲述故事《树熊妈妈和宝宝》。
2、重复动作数次,请幼儿移动树熊并告诉老师树熊的位置。
3、教师出示教具(大树),通过粘贴小动物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上”和“下”。
4、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内寻找放置高低不同的小动物,巩固“上”和“下”的位置关系。
三、结束
播放音乐,幼儿把小动物送回“家”,在欢快的氛围中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教师可多利用户外体育游戏时间复习和练习“上”和“下”,并启发幼儿自己设计不同的游戏玩法。
小班教案超市购物篇五
教具构成:
十根宽度、高度为2.5厘米,长度从100厘米递减至10厘米,且等差为10厘米的红色木棒组成。
教育目的:
1.通过视觉辨别,感知长棒在长和短上的差异,培养辨别长短的视觉能力。
2.发展用视觉及肌肉感觉别人一度空间差异的能力。
操作方法:
1.教师介绍工作区域,取铺工作毯、工作卡,介绍今天的工作名称
2.教师展示工作:
(1)教师从最短的一根长棒拿起,依次拿到工作毯上散放。
(2)从最长的一根开始,用右手食指、中指按左―上―右―下的顺序触摸,以左端对齐的方式将十根长棒排列成长棒形。
(3)拿出最短的一根进行错控。
(4)取出最长的一根和最短的一根,进行三段式教学。
(5)从最长的一根依次放回。
3.幼儿尝试工作。
4.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变化与延伸:
1.自由造型
2.哪一个不见了
3.比一比
4.与图片配对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错误控制:
1.最短的一根长棒是十根长棒的等差。
2.逐步学会自我识别错误。
3.学习用视觉辨别错误。
兴趣点:
1.长短不同的长棒可以搭建成各种造型。
2.幼儿搬运长棒满足了幼儿协调性及大肌肉发展的需求。
注意事项:
1.当幼儿取长棒时,注意观察周围,不要碰伤别人。
2.从最短的一根开始取,从最长的一根开始放回,一次只能拿取一根长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