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三年级小露珠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师:(板书:庐山)请问你们对庐山有哪些了解?
生:我从电视中,知道有一个(座)山,叫庐山。
生:我是看中国地图时知道的。
师:在你们学过的古诗中哪首诗与庐山有关?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这篇课文会重点写庐山上的云雾。(师在“云雾”的下面加上点。)
师:现在你脑袋瓜里面还会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师板书:?)
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师板书:?)
师: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找答案?
生:自己在书里找答案。
师:请大家自己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不理解的词语作个记号,再想一想刚才提的两个问题。
(生默读,师巡视,相机板书:幽谷、变化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弥漫、瞬息万变、一泻千里)
师:请同学朗读课文,一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尽量读出感情。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两个问题和黑板上这些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一读书就懂,不要老师讲。(生自由读书。师巡视指导,给予以鼓励。)
师:谁来读第一段?
生:(一学生读。)
师:请大家自由练读第一段。
师:读得真好。请你接着往下读。(学生接着读书。)
生:可以换成“特别”。
师:“特别是庐山的云雾”。既然可以换成“特别”,那么“尤其”后面的话应该怎样读才有味道?前面的话应该怎样读?(师在“尤其”的前后加上“……”号。)请大家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请一位同学读。)
生:(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谁愿意再读一读?(再请一位同学读。)
师:一齐读一读,体会一下后面的“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
生:(齐读。)
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说“尤其是庐山的瀑布,更是雄伟壮观”呢?
生:因为课题是“庐山的云雾”,主要写的应是云雾,而不是瀑布。
师:因为课题是“庐山的云雾”,所以他要特别强调云雾。刚才有同学提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两个词不理解。请你们读这两句话“在山上游览……”可以做一些动作。通过你们读课文时的动作、表情、语气,老师就可以知道你们是不是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
生:(读这两句话。)
师:老师请三位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读书。
生:(齐声)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三人伸手向空中摸去)漫步山道,(三人慢慢地走,边走边看)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三人伸开双臂,上下摆动作飞行状)
师:做得好。我看你马上就要变成神仙了。“腾云驾雾”还可以怎么做?
生:我觉得还可以像孙悟空那样做一个打眼罩远眺的动作。
师:大家再读书,请她做一做这个动作。
生:(读书,做动作。)
师:看了他们表演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像,大家再读书,就会读得更好。“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要读得美一点。
生:(齐读第一段。)
师:谁来读第二段?
生:(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师插话:同学们注意下面的话就是解释千姿百态的。)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你们懂了“千姿百态”这个词的意思吗?
生:(齐声:懂了。)
师: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写的景象。请大家一齐读二三两句,要边读边想象,看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也就是要“过电影”。
生:(齐读二三句。)
师:(板画四座山峰。)
师:你们脑海里出现没出现画面?
生:出现了。
师:老师请四个同学在山峰上画出你想像出的形象,其他同学仔细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四位同学画,其他同学看。)
师:从你们的画中,老师看出你们读懂了。再一齐读下面的两句。
生:(齐读。)
生:好看。
师:我们一齐读一读。
生:(齐读。)
教学反思:《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在第一课时,我在导入上颇费了一番心思。我参考了不少教师在执教第一课时的方法,最后决定采用让学生用上合适的优美词语谈印象、背诵古诗、教师简介等方式,让学生对庐山形成初步的印象。第一课时主要目的是学字词和整体感知课文并朗读,我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学习字音、字形和字义。然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领会庐山云雾的美,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最后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欣赏,深切体会云雾的美。总之,这堂课,我让学生学有所获,完成了应完成的任务。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第三段难不难读?
生:(齐声:不难。)
师:老师想和你们赛读。请同学们先练习一下,然后和我比赛。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准备好了吗?谁愿意和我比一比?
生:(一学生读书,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老师找个同学替我跟她比,谁愿意?(学生纷纷举手)
师:为了有把握,请大家再练一练。(学生练得非常起劲。练后,请一女同学读。)(女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我再找一个同学帮我和他比赛,这次找个男生。
师:怎么样?超过没有?
生:(齐声:超过了。)这位同学,你说超过了没有?
生:他读得比我好。
师:多谦虚!谦虚是美德。不过我觉得,他读分号时没有你停顿的好。谁再来替我比?大家听好。(学生读,读得很好。)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还请第一位同学说。
生:好。
师:大家说呢?
生:好!
师:好就好在这位同学读的“刚刚”、“明明”这两个词。(板书“刚刚”“明明”)“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凤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你们说快不快?“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懂了吗?(生齐声:懂了。)“瞬”就是眨眼,“息”就是喘气。一眨眼、一喘气的工夫就是“万变”,能不快吗?再读一读。
师:刚才,有几位同学替我比赛,给老师增了光。还要不要我与她比?
生:(齐声:要!)
师: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然后老师读书。)
师:书读到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庐山的云雾的确太迷人,所以作者都不想回去了。请齐读最后一小节。
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读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文,这些词语的意思,心里是不是明白一点了?
生:明白了。
师:虽然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心里能明白就行。想不想看看庐山的云雾?
生:(齐声:想。)
师:如果有些词语还不太明白,看看录像就清楚了,请大家看录像。
生:(看配有课文朗读的庐山风景录像)
师:美不美?
生:(齐声:美。)
师:看了录像,这些词语是不是更明白了?
生:(齐声:是)
师:还有哪个词没有懂?
生:幽谷。
生:是。
师:大概这就是“幽”的意思。这些词语要真正理解,还要多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多,才会真正理解。
师:同学们,要是你有朋友要到海安来游览一下。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学生举手)不要说,先写下来。海安有什么好玩的?把你最希望他们去的地方,写一段话用上“尤其”。把希望去的地方的原因简单地写一写,最好是用上“千姿百态”和“流连忘返”。如果这些朋友中还有一些“美食家”。什么是“美食家”知道吗?就是“好吃”!请你把海安的小吃也介绍一下。也可以把你们的学校写一写。写成一段话。写字,要注意优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介绍玩的。(找一女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生:海安是一座美丽的小县城。我们这里有7大景点。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三塘十景、韩公馆(海安县博物馆)、海安石板街、广福禅寺、海陵公园、青敦遗址。我希望朋友能去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游览一下。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一定会让大家流连忘返。
师:我发现一个问题,没有“尤其”这个词?看看在哪里加上。
生:在“我希望……”前面加一句。
师:回去改一改,还有介绍玩的吗?
生:海安有许多好玩、美丽的地方。有海陵公园、青敦遗址……尤其是海陵公园,里面什么都有。有千姿百态的青松,有水平如镜的小湖,还有许多花卉。你去了一定会流连忘返。
师:有介绍学校的吗?
生:我希望老师去我们美丽的学校,我们会把我们的本领给大家看。(师插话:把我们成果展示给将要来的朋友看。)尤其是我们少年宫组织的才艺大赛,那可真叫棒!如果朋友们看了鼓号队的表演一定会夸我们的。
师:好。还有介绍吃的吗?朋友们来了最需要吃的。(笑)
生:海安有很多小吃。有“五香回卤干”、“鸭血粉丝”、“三丁包”等。尤其希望朋友们去百年五香回卤干老店。如果你去,绝对会不舍得离去。吃了这顿,还想那顿。(大笑)
师:其实是你吃了这顿想下顿。我代表将要来的朋友们谢谢同学们的介绍。
[《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苏教版三年级小露珠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在学习本课时,利用云雾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先展示课文中描写云雾的动人画面,接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有的同学说云雾像一匹奔腾的野马,有的又说云雾像一泻千里的瀑布,还有的说像一尊女神。课件画面的展示,学生想象力的开发,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感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在感性的画面、音乐声的刺激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之情油然而发,喜爱之情全部融入朗读之中。另外,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太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小露珠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这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设计矛盾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矛盾,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概念的辨析。
如在课的导入时,利用“分月饼”游戏,制造了“半个”月饼没办法拍掌的障碍,半个该用什么数表示呢?给学生造成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新知识的需求。带着这个需求,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合作、乐于发现和创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
又如:在课堂上,当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时,有一个同学出现了错误,(斜着折,没有平均分),我不是简单地给予判断评价,而是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让全班同学讨论。学生经过讨论,更清楚地认识到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再如:教学1/4时,当学生出现了多种分法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么多种分法,涂色的那一份为什么都可以用1/4表示呢?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加深了他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辨析能力。
2、重视学生做数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去认识“几分之一”。通过各种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知识是自己探究感悟到的,而不是老师教给的。如在教学1/2时,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形成对“1/2”正确的认识,自主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从课堂的学习氛围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在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概念的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在生活中提升数学概念,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应用和方法的运用。
本节课我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分数。如课的导入,从中秋节引出“分月饼”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
4、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
教学1/2时,从扶到放,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亲身体验到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分数概念并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而在后面的教学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用学习1/2的方法自己去探究,类推出其他分数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等数学方法,逐步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与辨析,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获得了提高,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另外,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完整、正确表述“几分之一”含义时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语言表达的完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表达、叙述几分之一的意义,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完整性。
苏教版三年级小露珠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利用现代媒体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整个教学,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课一开始,从分月饼引出教学主题,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新知是多么有趣,富有亲近感,学生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2、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时,注意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新知,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在学习1/2、1/4等分数时,让学生通过折纸、交流想法发现了不同的折纸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这节课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以现代媒体为桥梁,使数学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中享受生活,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苏教版三年级小露珠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展示庐山风景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庐山风景的秀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庐山云雾的图片,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说:“哇!很美啊!”
二、以读为本,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集中对庐山的云雾作了精彩的描写,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材料。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分男女或小组比赛读。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借助想象,理解感悟
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深一步的理解。第一自然段,抓住“变幻无常”“神秘”“腾云驾雾”“飘飘悠悠”等词语。其中游览山上漫步山道的感觉,要引导学生意会。第二、三自然段,抓住段首的重点句子引领对下文的学习,并抓住比喻句,让学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转化为头脑中的具体图像。通过这样的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把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遥远空间拉近,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当然,这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将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