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英语教案下载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3、学习生字词。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 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5)、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指名反馈,介绍、交流。理解“起劲”的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
4、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指名发言。
理解词语:一动也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
议一议:山雀真的死了吗?它为什么装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总结课堂,鼓励阅读。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小巧玲珑的山雀太惹人喜爱,它们凭借自己的劳
动找虫子吃来填饱肚子。当它们遇到危险无法逃离时,就装死来蒙骗对方,以求逃过一劫,真是聪明到家了。
4、鼓励阅读。 三、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继续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读懂山雀的对话,弄清“我”猜想的根据。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山雀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仿照课文,进行观察、仿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猜字游戏。
2、指名反馈: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与了解。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三段。二、抓住山雀的语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学生自由读第4——13自然段,要求用“——”画出自由的山雀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拘禁中的山雀说的话。
2、指名反馈,读一读找出的语句。 3、集体评议,纠正补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 5、引导体会:你从山雀说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读两只山雀说的话。
7、教师质疑,引导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据,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山雀的聪明、机智、团结互助。
(1)山雀真的会说话吗?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山雀的语言是哪儿来的?
(2)联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据什么猜出山雀的对话的。(3)指名反馈,抓住山雀第一次说的话做具体地示范性的指导体会。
8、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4——13自然段。 三、总结课堂,拓展仿写。
1、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品质,它们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的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都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的小精灵。
2、拓展仿写。
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三年级英语教案下载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鲜艳、服装、招引”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
4、借鉴课文第3自然段的形式,说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分享资料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民族风俗。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课件:各民族图片),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选择一个你最了解或者最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向大家介绍一下。
2、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祖国的大地上盛开。在我国西南的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居住在一起,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非常快乐。那里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学习。你知道他们共同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吗?——(生齐读)大青树下的小学。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这所小学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在听清字音的同时,听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自读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标出自然段。
(2)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3)读通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内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习反馈:(出示课件)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和下课的情景);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闯关吧!
五、课堂总结,铺垫下文
这节课,同学们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一样,学得特别认真。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也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有怎样的乐趣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能读通课文,认识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课文,去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独特的魅力。
二、汇报交流,深入探究
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交流交流吧。
(“美丽、团结、欢乐、祥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阅读引导。)
(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能体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丽的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出示课件: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2)“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意思。(颜色鲜艳,色彩多)
(3)“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出示课件:相关语句和背景图)引发学生思考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3、范读: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
4、指导朗读,品味校园的美丽。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师生评价。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小学呢,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
2、学生自读,画出相关语句。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指导。
(1)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说明各民族的孩子,虽然穿戴不同,但是他们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老师范读,把重音放在“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民族小学的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4、教师小结: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一起体会他们的团结。(生齐读)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安静)
(2)你认为这个词语用得准确吗?(引发学生质疑,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再适时引导,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呢?这是从侧面烘托孩子们学习认真。)
2、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怎么能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让我们带着对这所小学的赞美再读一读这段话。
(对于“祥和”这个特点,学生不一定能很准确地概括出来,教师可适当点拨。)
(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课件出示句子: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朗读。校园里的同学多么有礼貌,在民族小学里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通过朗读来传递自己的感受吧!
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3、指导说话:请同学们想一想,还会有谁来这里凑热闹?
4、课文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的'小动物。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地处边疆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乐、活泼的气氛。)
三、揭示主题,升华情感
1、出示课件:“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师:这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多少自豪和赞美的情感啊!结合我们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填上最能体现你感受的词语再读一读。
课件: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____________的小学。(美丽、团结、祥和、欢乐)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入合适的词语。
(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假如你是这所小学的学生,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
3、指生带着自豪、骄傲的情感读这句话。
4、为什么一个西南边疆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5、教师总结。
(出示课件:五十六个民族手拉手的图片)
师:“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团结、祥和!让我们一起唱响《爱我中华》这首歌吧!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起来闯关吧!
五、课外延伸,鼓励实践
1、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也很想了解你们的学习生活,课后我们可以把我们一周的学习生活记录下来,整理好邮寄给他们。
2、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其他民族的一些资料,准备参加班级将要开展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民族文化展览活动。
三年级英语教案下载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多音字“尽”,积累“耐心、纹丝不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作者描写得很生动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教学时间:1课时 教法: 谈话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类吗?说说你喜欢的鸟类吧。 预设: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念,比如喜欢燕子、麻雀、鹦鹉等。
2.今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鸟类朋友,我们通过声音来猜一猜它是谁?(播放山雀叫声,学生听声音,猜山雀)
——山雀。(出示山雀的图片)我们来和山雀打个招呼好不好?
同学们真热情,对山雀真有礼貌,那么我们来听听山雀的自我介绍吧!(出示山雀的资料录音)
山雀属于脊椎动物,鸟纲,是山雀科各种类的通称。小型鸣禽。树栖,主食昆虫及其幼虫,为农林益鸟。山雀的羽毛大多以灰褐和棕灰色为主,它们的鸣声差异虽极显著,但多少都带有“仔仔黑”的音阶,易于分辨。
一位作家也非常喜欢山雀,还和山雀发生了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好不好?(出示课题)
3.板书课题,读题。 二、合作交流,初步感知 1.作者我知道
1 / 5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普里什文。谁能汇报一下你课下搜集到的关于普里什文的资料。
预设:学生搜集普里什文的相关信息,比如国家,代表作,风格等。教师汇总普里什文的相关信息(出示普里什文个人信息)
普里什文: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他作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能的学者。
代表作:《孩子与鸭子》、《太阳宝库》、《刺猬的故事》等。2.字词我掌握
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我们先来解决一下文章中的一些字词。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标记不理解的字词,然后试着熟读这篇文章(出示字词幻灯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读顺文章。提出要求:自由读、反复读,读出自己的韵味。(2)教师范读。指生读。
(3)指出文章中易读错的字:锯末、痕迹、两颊、窟窿、尽可能、拘禁、喏。
(4)讲解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的含义。3.课文初理解
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大体意思,或长或短都要予以表扬和鼓励,并相继引导。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出示本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我”发现(两只小山雀)在(树洞捉虫子),于是用手掌(堵住窟窿),另一只小山雀(想办法解救同伴)的故事。
三、读中感悟,点拨释疑
1.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把它读好? 师提示听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小组之间比赛诵读。(3)找出你喜欢的段落。2.从外形体会可爱。
2 / 5
(1)观察山雀图片,说说山雀是什么样子的。
(2)从文中找出描写山雀外形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体会。预设:学生较容易从文中找出描写山雀外形的句子。(出示答案)这段外貌描写确实不错,颜色词用得准确,“鼓鼓”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山雀的憨态可掬,尤其是抓住了“黑斑”这个特点——人们常说“某个小姑娘脸上长着几个小雀斑,真可爱”。“雀斑”也许就是小山雀脸上的黑斑呢!忽然觉得它们又多了几分淘气。一起来读出它们的可爱样子吧。
(3)试着简单画一画这可爱的山雀,并涂上色彩。引导学生要注意:身子是瓦灰色的,两颊是白色的,上面有几个黑斑。
(4)你能试着描写一下这只燕子的外形么?(出示范例)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小巧可爱的燕子,身体像黑绸缎似的,油黑发亮。两只小小的眼睛炯炯有神,再配上一张米黄色的小嘴巴,简直美极了。
小组总结一下我和山雀之间的故事: 预设:
学生尝试回答,(出示汇总)山雀凿树干 我堵山雀在树洞
自由的山雀警告拘禁中的山雀 山雀们一起飞走
(1)我是怎样发现这两只山雀的呢? 预设:
(出示答案)两只小山雀,正在用嘴凿枯树干,从烂木头里找虫子吃。它们干得那么起劲,在树干上越凿越深。锯末吹进了我的眼睛里。
从这一系列专注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两只山雀非常的机灵、可爱。(出示答案)
(2)这两只可爱的山雀在树干上找虫子的时候,这时我便悄悄地从后面绕
3 / 5
过去,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堵住了窟窿。
理解——悄悄地(绕)、偷偷地(走)、碰碰、摸摸、纹丝不动等词语,体会作者小心翼翼,怕惊动山雀的心理,感受小山雀的机智可爱,领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之“静态”观察。(出示答案)
(3)一只被“我”用手掌堵在窟窿里了,另一只在几步远的树枝上。如果你是被拘禁的山雀或者是自由的山雀,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出示答案)
激发学生的兴趣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两只山雀的句子,多读几遍。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并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
如:山雀为什么躺在那儿纹丝不动?它在想些什么?
树洞里的小山雀一动也不动,就好像一下子死了似的。我举起手,用手指头碰碰小尾巴,它躺在那儿纹丝不动;我又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
为什么前面写另一只山雀“劝告”它的朋友,后面又“警告”呢?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山雀的有趣。(出示答案)
(4)分角色朗读山雀的对话。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山雀紧张、着急而又无奈的心情,从而体会山雀关心同伴的感情,感受山雀的可爱。
(5)发散思维:山雀这种关心同伴的精神真令人感动。由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给大家说些什么?(学生畅谈,老师小结。)
(6)组织讨论:
“我”是根据什么猜想到这两只山雀的对话内容的?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出示答案)2.教师汇总:
(出示答案)这篇文章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雀这一小飞禽生动形象化,叽叽喳喳的叫声显得活泼,显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在另一方面显得作者对山雀的喜爱之情,又或者作者羡慕山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四、总结升华,拓展训练
1.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猜想,爱护小动物,关爱他人等。)
2.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鸟类或者其他动物真的这样快乐、无忧无虑么?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它们的生活状况。(出示视频:鸟类真的快乐么)
4 / 5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我们要关心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它们的敌人。(出示总结)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那么你在这堂课有什么收获呢?你从本文中学习到了哪些描写动物的技巧呢? 预设:(出示贵在得法的答案)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他们的动作和声音,猜猜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写一节关于动物的文章。
六、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山雀》”,一起来闯关吧!(出示题目)
5 / 5
三年级英语教案下载篇四
(终结教案)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第101、10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思维的有序和全面性;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探索数的排列,事物的搭配方法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难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和与结果。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衣服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利用课件播放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主题曲。生:和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师:同学们知道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谁最聪明? 生:喜羊羊
师:让学生汇报自己写的结果,课件出示喜羊羊写的结果 师:你们和喜羊羊一样聪明。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广角——搭配(二)
二、探究新知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2)按数位摆: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课件出示打开的大门图,恭喜同学们顺利解开了密码看喜羊羊和他的伙伴正排队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排队练习题。再完成教材101页做一做第1题。(二)、教学例2 美丽的美羊羊看到我们表现真棒,于是她要我们去参加一个舞会,但他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她解决吗?她不知道怎样搭配衣服,同学位算算她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呢?(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穿一件)
课件出示衣服图
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穿? 思考:怎样记录不同的穿法比较清楚?
汇报:方法1、方法二、图形表示法 方法三、数字表示法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符号表示法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说出自己组不同的算法。
教师强调:只要有顺序地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最后智慧的村长给全班小朋友出了一道最难的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吗?
课件出示衣服、裙子、鞋的搭配题。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回答
数学广角——搭配(二)
排列数
组合图
(终结教案)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第101、10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思维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让学生熟悉更加有难度的搭配问题,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体会组合的特点和结果。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难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能将实物组合抽象为数字或字母,理解组合可以不分顺序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衣服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引入
师:课件播放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主题曲 生:跟着做动作和唱歌
师:下面我们就和喜羊羊比比谁更聪明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广角——搭配(二)
二、探究新知
出示题目: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2)按数位摆: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4、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说出自己组不同的算法。
教师强调:只要有顺序地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要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五、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二)
排列数
组合图
0 2
3 5
数学广角搭
(二)
一共有多少种
穿法?
能组成多少个
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三年级英语教案下载篇五
1、开展了以“科学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1)、纵向梳理教材,梳理了1——6年级教材中的代数知识的编排、及各册的重点等(这是市教研室布置的任务),根据何霞老师分配的任务,我组梳理了3年级教材中的代数知识的编排及地位作用。
(2)、学习了有关“解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的名家名篇:认真研读教材 正确把握目标 高效实现目标,每位教师撰写了心得体会。
(4)、专家讲座,于六月初,学校邀请了宁波教研室的专家给我们进行了一次有关于校本课程解读的讲座,对于校本课程的`含义,老师们有了更深的理解。
(5)、举行了有关解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论文比赛。陈晓蕾和孙丽丽两位教师上交了论文。
(6)、5月中旬,开展了以“科学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上午有舒家小学和班溪小学、求真小学的三位教师上课,下午开展互动式评课,何霞老师系统解读1——6年级教材中的代数知识的编排、及各册的重点,活动圆满结束,效果很好,受到了教研员柳永平老师的好评。
2.我们组按时组织业务学习,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研究,坚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堂交流等活动,通过互帮互学,以老带新等形式,并付诸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强化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水平。
4.定期检查、分析、研究教学情况,通过多种形式考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作到及时有效的学习,不让每个学生掉队。
5.加强学科业务理论学习,制定可行有效的实验课题,改革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能力上下工夫,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6.坚持两周的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加强了教师的集体备课,何霞老师参加了奉化市新课程备课会议,回来传达了会议的精神,根据教研室的要求,我们强化了教研组、备课组的备课,每次集体备课都由备课组长精心准备,紧紧围绕“科学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一主题,把重点放在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制定上,每个备课组都在期初制定了一份教学计划,每位教师备好了一课时的课。备课组长做好如何梳理教材,谁主讲,备课材料等的积累,并将上述材料交各教研组长归档。
7、坚持不懈,抓好华数之星评比工作
做好华数竞赛工作,培养优生学习华数的兴趣。各班数学教师挑选最好的五名学生参加竞赛,认真开展“培优补差”活动,对差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8、认真开展一月一研讨话动,根据教研组的要求,我组教师每学期上传集体备课教案、试卷等,并改正了上学期存在“博客日志上传、回复点评不够规范”的缺点,通过网络开展互动交流的效果比上学期显著。
三年级英语教案下载篇六
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做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引导交流,了解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初步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导入课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了解文中的有关民族。
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五、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感悟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通过想象,感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通过山花烂漫的环境,衬托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二)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感悟同学们的团结。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抓住"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体会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三)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通过感情朗读,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四)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通过问题进行感悟:
(1)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2)他们是这样读课文的?
(4)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意思讲到就行)
六、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读课文。
七、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三年级英语教案下载篇七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
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
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
5.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
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再指名描绘意境。
2.出示本诗配歌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
3.吟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五、选读诗歌,拓展思维——丰富美。
1.大家吟诗的时候多投入啊,可见这一首诗写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诗呢?
2.课件出示与本诗相关的几首古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学了这首诗后,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