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手拍拍教案总结篇一
这篇课文的开头我用了猜谜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学生对于这种方式通常很感兴趣,当谜底手揭示的时候,我在手之前加了个(),让他们在里面填上合适的形容词,于是“美丽的”、“可爱的”之类的形容词就有好多,当有一个学生提到“胖乎乎的”时候,我抓住了这个词语将其导入进今天的课文中。
第一课时注重的是生字词的识记,在教生字的过程中,我采用了齐读、开火车读及男女声朗读等方式来进行,学生很喜欢这种朗读方式,所以气氛也显得比较热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重点提出了三句话:“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和“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这三句话分别是爸爸、妈妈和奶奶说的,所以在指导学生之前,我先让他们想一想在家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是怎样说话的,在出示这些句子,我觉得这样对于学生模仿语气会有些帮助,在说到挠痒痒的时候,我让学生模仿动作,学生特别感兴趣,后来我进一步提出要求,让他们边做动作边朗读,有些学生做起来很滑稽,学生们在开心的气氛中朗读,这是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
小手拍拍教案总结篇二
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很有限,而模仿欲又特强。所以,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发现以这一形式进行,收效能事半功倍:分角色表演出来,把课文内容演变成学生熟悉的生活细节,使之生活化。
把课文内容以提升的生活小节的形式表演出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内在体验。不仅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感受意境,感悟情感,提高朗读能力,还能在表演过程中自主地创新,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
小手拍拍教案总结篇三
《教学指导用书》还是久久地看,拿起前后修改的两份教学设计,依然还是久久的看,不知道自己该反思些什么,不知道自己该从哪个角度去进行反思。对于这堂课我真的没有反思的能力了吗?我忧伤!于是,逼着自己必须去思考,而且绝不能三言两语敷衍过去。即使是很没有价值的思考。
反思的一个“点”——情感目标的定位。
爸妈的双手能工作,姥姥的双手会做饭,兰兰也有一双手,能画画,能写字,能给爸爸拿拖鞋,能给妈妈洗手绢,能给姥姥挠痒痒,肯定还能做别的许许多多的尊敬长辈、体贴父母的事情。这就是全家人喜欢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的原因。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美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
我将情感目标定位在“勤劳”和“愿意帮助他人”上。在试教中,引导学生通过爸爸、妈妈、姥姥的话来理解全家人喜欢兰兰这幅画的原因,并让学生夸一夸“兰兰的小手真——”。好多孩子能说到“兰兰的小手真能干”,“兰兰的小手真勤劳”这个层面。由学生的回答可见,“勤劳”两个字是深入学生心中的,而“愿意帮助他人”就模模糊糊地过去了。
小手拍拍教案总结篇四
《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从爸爸、妈妈、姥姥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个爱劳动、关心长辈、体贴父母的孩子。课文充满了温馨情感,内容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在本次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使他们所有的感官都充分发挥作用,指导他们从单纯的接受式学习走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我在导入部分设置一个情景:进行词语挑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爸说:“........”以此为填空,从而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在读妈妈的话时,加上表情和动作,这样才能把妈妈对兰兰那双小手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使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在其中设置留白,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之中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在学习第六段时,我做了这样的延伸:兰兰的手为大家做了很多事,我们大家都有一双勤劳的手,相信你们也一定也做过很多事。用课件出示填空:我替爸爸,我给妈妈,我帮老师,我为大家。由他人及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最后一个环节写话中,我本以一段自身的感受:如在生活中,你为大家及家人做了哪些事为题,写一段话。通过老师们的建议,把它改为用看图写话的方式来写,这样通过直观的方法,其写作效果就更好了。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只关注到了几个比较活跃的孩子,对其他学生的关注不够,而且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如:学生的坐姿,写作姿势都应去关注。可以用夸奖某一位学生的姿势,树立榜样,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向其靠近,从而纠正不良姿势。
在本节课中,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起了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小手拍拍教案总结篇五
上了《胖乎乎的小手》,各位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自己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如下:
1、学会适当放手。这堂课在上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自己说得太多,主导性太强,牵着孩子走,孩子的想象力和自主性受到了束缚,课堂上的所得不多,课堂的生成也不够。这也许是年轻老师的特点,从实习开始,我总是将教学环节设计得很细致,一步步,自己清清楚楚,总是希望孩子的回答都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生怕有些纰漏,这样使得问题太过细碎。例如:本堂课在比较陈述句和感叹句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就自己读了句子,让学生区别不同,这就是在代替学生朗读,拽得太紧,这个设计可以完善,让学生比较着读一读,说说你喜欢哪一句?这样孩子的领悟更深,对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很有帮助。又如:
为什么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的这张画?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最后的结果一样,但过程中,是学生提出要好得多,提问题是质疑的过程,能拓展孩子的想象力,从一年级开始渗透,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2、教师语言要规范,指向性要明确。例如:本堂课在“全家人指的是谁,包括兰兰吗?”这个问题上指向就不明确,于是在课堂上,孩子无法准确理解我的意图,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的同时也打乱了课堂的节奏,如果改成“那些人喜欢兰兰这张画?”相信学生都能很快理解明白,让课堂更顺畅。其次,可爱地读一读,高兴地读一读,这样的话都是不规范的,应该说:读出可爱,读出高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全班的学生,所以要求学生说话完整准确,教师自己首先要语言规范。
每次上课都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当然也是一次成长,相信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及时反思中,会一次次进步!
小手拍拍教案总结篇六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一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的三句话中看出,兰兰是一个热爱劳动、关心长辈、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课文充满了温馨情感,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在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首先提出“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然后我范读课文,要求孩子用铅笔画出喜欢的词语,再把课文读熟。接着我出示重点词语、难读词语,指名朗读,对于难理解的词作重点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指导朗读时,我让孩子在课文中找出爸爸、妈妈、姥姥表扬兰兰的话语:“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引导孩子读好这几句话。我主要是利用多种形式读,让学生注意在读中体会其中的意思,读出感情。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在学习课文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小手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激发孩子向兰兰学习。
最后进行教学拓展,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一件事,把学到的.道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注意观察家里人的表情,事后把当时的情景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做到读写结合。
小手拍拍教案总结篇七
《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写了全家人都很喜欢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通过爸爸、妈妈、姥姥的话,可以看出兰兰是个热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孩子。本课的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的反思如下:
一、比较满意的地方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来引入本课。当学生猜出谜底“手”以后,我又通过幻灯片出示图片“小手”,观察这是一双怎样的小手,引出本课的题目《胖乎乎的小手》。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进行了铺垫。
2、趣味识字,增强记忆
我通过幻灯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来识记“喜、等、张、胖”等字,以及通过信鸽衔着信封找信箱来连线识字,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3、鼓励表达,明白道理
本课设计了这样两道表达题:一、兰兰长大以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二、我帮助爸爸、妈妈、老师、大家做过哪些事情?通过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了热爱劳动、关心长辈的道理。
二、感到不足的地方
1、对学生鼓励不够,缺乏掌声
本节课,我对于学生的鼓励不够,只有语言鼓励,缺乏掌声鼓励。我想,如果再加上掌声鼓励的话,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
2、学生声音较轻,齐读不齐
有些学生读书或回答问题,声音较轻,不够洪亮;学生齐读的时候,有时不够整齐,比较凌乱,这些都有待以后着重训练和强化。
小手拍拍教案总结篇八
《胖乎乎的小手》是第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课文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文中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难点是在交流感悟中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我把这一课时的目标定为: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进行说话训练,会用“我为谁干什么”说话。3、认识7个生字,会写“笑、着”两个字。4、能有感情地读好三句重点句子。下面,我按照教学的流程说说自己设计的意图和上课后的想法:
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小朋友看图说说,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小朋友有的说灵巧的手,有的说胖乎乎的手,有的说能干的手。)我又问,你知道这双胖乎乎的小手是谁的?又是谁画的吗?预习过课文的小朋友都知道:那是兰兰的手,这幅画是她自己画的。是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胖乎乎的小手》,然后学习“胖”。(这里,我觉得在教这个字时,还考虑得不够周到,应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来识记,这样可能会记得更牢。)随后,我说:“知道吗,兰兰全家人都喜欢她画的这张画。”(出示句子: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读一读,学习生字“喜”、“张”。兰兰家里有哪些人?问这一问题我有两种考虑,首先,让学生弄清楚兰兰家的有些什么人,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其二,让学生在读中了解到兰兰一家人每人都喜欢兰兰画的画。那全家人为什么喜欢这张画吗?请同学们自己轻轻地读一遍课文。
1、找一找(找句子):你能以最快的速度在课文中找出爸爸、妈妈和姥姥表扬兰兰的话吗?请用直线将它划出来。(学生划句子)(这一步,我感觉学生对句子的概念还没建立起来,在巡回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这一问题,许多学生划了一个词语或一个词语,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3、读一读,演一演:小朋友看看,爸爸在表扬兰兰时,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谁来当当爸爸,把这句子话说得更好?(指导学生把句子读好)在这句话里有这样一个词“替”,你们能不能换个词说说?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爸爸回家了,兰兰会怎么做.(表演)怪不得兰兰的爸爸会夸奖兰兰。“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下面两句同上。“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洗过手绢啊!”“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5、做一做,说一说:课文的学习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领会了没有,感悟到了没有,学到了没有,有没有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我临时创设了情境,快下课了,你们累吗?张老师累了,站累了,想请你们帮我做一件事。谁能说一说帮老师做了一件什么事?(她帮老师搬板凳。)老师口渴了。(我给老师倒杯水。)我自己感觉这一环节的教学还是比较好的,学生在一种无意识的安排中有了自己的行动,没有特意要逢和老师,是他们自己发自内心的想法和行动。
谁回家帮爸爸、妈妈做过家务事?咱们心中不光有爸爸、妈妈、老师,还有同学、大家……你考虑帮大家做什么事?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
我为同学( )。我为大家( )。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也很不错,我们小手也能做许多事情了。不管是帮助别人还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都会非常高兴的,瞧,兰兰一家人脸上都怎样的?(笑着)。在学校里,我们的小手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写出一手漂亮的字。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两个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