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班科学恐龙的秘密教案篇一
(一)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三)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实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大班科学恐龙的秘密教案篇二
活动名称:潜水艇的秘密(科学艺术p276)
活动目标:
1、了解潜水艇的'沉浮现象。
2、关注空气、水与沉浮的关系,激发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潜水艇的视频、塑料袋若干、鱼的剖面图。
活动关键点:知道潜水艇的沉浮现象的奥秘。
活动过程:
意图一、观察鱼的游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讨论:1、鱼为什么能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又沉入水底?
2、它的身体里面有什么?
意图二、出示鱼鳔的图片,了解其作用
1、观察鱼的剖面图。
2、模拟“鱼鳔”(可用塑料袋制作),猜想:充满空气的“鱼鳔”放在水中会怎么样?
3、分组实验:将一个充满空气的“鱼鳔”和一个没有空气的“鱼鳔”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4、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意图三、制作潜水艇
2、用塑料袋等辅助材料制作“潜水艇”,探索怎样使“潜水艇”沉与浮,发现排水量与沉浮的关系。
大班科学恐龙的秘密教案篇三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空气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但是空气又是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的东西。《纲要》中指出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因此我设计了科学活动《空气的秘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的特征和重要作用。
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并尝试记录。
3、对空气的秘密感兴趣,乐意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重点:
了解空气的特征和重要作用。
活动难点:
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并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教具:气球一个,记录表一张,吹泡泡玩具一个、ppt《空气的秘密》。
学具:
1、透明塑料袋、吸管每人一个。
2、装水的箱子4个、装有毛巾的水杯2个、记录表3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气球,吸引幼儿注意力。
二、基本部分
(一)了解空气特点。
1、幼儿自由尝试在活动室的任意地方抓空气。
2、交流小结:空气无处不在,到处都有。
3、围绕空气展开讨论:空气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
(二)探索空气的重要作用
1、人需要空气
(1)小实验:用吸管在水里吹一吹,发现什么?
(2)捂住口鼻,体验没有空气的感觉。
2、哪些东西也需要空气?
3、空气的本领
分组实验:《毛巾湿了吗》
三、结束部分
到户外玩吹泡泡的游戏,进一步探索空气的秘密。
延伸活动
1、将活动材料投放在科学区,进一步探索空气的秘密。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空气被污染的情况。
大班科学恐龙的秘密教案篇四
活动背景
这是一次由幼儿引发生成的活动。自然角里要增添东西,王洋小朋友带来的一只螃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孩子们对螃蟹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并有一定的探索螃蟹的动机。于是我精心设计安排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大胆地提出并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和运动方式。
3.通过小组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提供纸、笔一份,一只大盆,盆里放有一只螃蟹。
2.一只材料箱,里面放有纸条、塑料软棒、毛线等。
活动过程
一、自由观察
师:我发现小朋友一走进活动室就特别高兴,能告诉我你们看见什么了吗?那就请你们找4个好朋友为一组,一起去仔细看看小螃蟹吧!(师幼一起观察、讨论)
(评析:导入开门见山,简明的导语让幼儿一下子知道了研究的对象,亲切的交谈拉近了师幼间的心理距离。)
二、集体交流,引发问题
师:刚才,你们发现小螃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谁先来说说?
幼1:我们那只是雄的。
幼2:我们那只是雌的。
幼3:我发现小螃蟹有两只像钳子一样的脚。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小螃蟹这么多秘密。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螃蟹吗?(老师将幼儿的问题用简笔画记录下来)
幼1:小螃蟹为什么会吐泡泡?
幼2:小螃蟹是怎样交朋友的?
幼3:小螃蟹为什么横着走?
幼4:小螃蟹吃什么?
(评析:提问通常是教师的专利,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自主探究活动的深入。有些问题教师也意想不到。探究活动的开放性,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驾驭。)
三、分组讨论,确定研究的问题
师:你们提的问题真精彩,有些问题连老师也没想到。由于时问有限,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研究。请你们每个组讨论协商后选出一个最想知道的问题,并把它画在纸上。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最想知道哪个问题。
组1:小螃蟹为什么横着走?
组2:小螃蟹的钳子有什么用?
组3:小螃蟹的眼睛为什么一会儿伸,一会儿缩?
组4:小螃蟹是怎样交朋友的?
(评析:每个幼儿对螃蟹的观察角度和兴趣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尊重幼儿的选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需求,这样幼儿的探索活动会更主动、更深入、更具创造性。而在短时间内对每个问题都进行研究是不可能的,让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研究的问题,能促使他们学会商量和合作。)
四、小组讨论,确定研究的方法和材料
师:你们需要什么工具?想怎样来研究呢?先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现在你们都想好了吧,如果需要什么材料就到材料箱里去拿,材料箱里没有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评析:在众多的问题中,让幼儿通过小组讨论选定一个进行研究,并且初步讨论出研究的方法、所需要的工具及材料。这样做并不是要求他们有很详细的研究方案,有高层次的研究成果,而是使幼儿明确,科学实验并非玩耍,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五、小组探究实验
这里,提供了足够多的。时间让幼儿探究,孩子在活动中的专注、投入、采用的方法,使我感动。不过有的幼儿忘记了小组合作研究的问题,也有的因遇到困难而转换了目标,这需要老师的提醒,以培养他们一心一意、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六、小组交流探究情况
师:下面请各个小组把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如果有什么新的问题、新的发现,等会儿可以向他们提问。
组1:我们发现螃蟹的膝盖不像我们人的膝盖是向前的,而是往左右两边的,所以它走路的时候是横着的。
组1:不走了。
组2:我们发现小螃蟹的钳子很厉害,我们用一根小棒来逗它,小棒只要一碰到它的身体,它就张开钳子夹住不放。
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呢?
组2:可能是它的武器,用来保护自己的。
组3:我们发现小螃蟹的眼睛碰到东西就会缩进去,如果不碰它了,等一会儿就又伸出来。它一伸一缩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就好像我们人的眼睛碰到东西就闭起来。
组4:我们的是雌螃蟹,又去、捉来了一只雄螃蟹,两只螃蟹在一起吹泡泡,还互相用钳子打闹,那只雄的螃蟹厉害,还爬到雌的誓身上欺负它,一会儿就走了。
幼:不是欺负,它们是表示友好。
(评析:幼儿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成功的自豪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同时在交流中.幼儿获取了更多有关螃蟹的信息。)
七、拓展延伸
师:很好!我们把小螃蟹养起来继续观察它、研究它,把新的发现记录下来。(后来发现小螃蟹即将死亡,我和幼儿一起将它进行了解剖。)如果碰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爸爸、妈妈和老师,还可以和大人一起到书上或者电脑里找答案。
大班科学恐龙的秘密教案篇五
教学意图:
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把吃剩的蟹壳带来,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螃蟹》。为幼儿提供进距离接触螃蟹的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
3、勇敢探索,积累生活经验。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使幼儿掌握一些螃蟹生活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每人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教学过程:
1、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今天我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师:玩得快乐吗?(快乐)
师: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7、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以蟹螯为切入点,以蟹螯的功能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尽情的观察与交流,让他们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激起孩子持续的探究欲望,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
教学点评:
整个活动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