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班语言小伙伴课后反思篇一
《小山泉的心愿》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阐明了小山泉的心愿。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什么是“不幸”,什么是“幸运”的,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只有大家都需要自己了,才能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心中装有他人了,才能为别人服务,这才是幸福的事。
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体现在一个“读”字上,读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教学中,我对每一次的朗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什么,该怎样读。
首先,课堂导入揭题后,我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思考:小山泉的心愿是什么?在讨论回答后,重点指导朗读小山泉的话:“我储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取用,为人解渴。”使学生理解了小山泉的心愿。接着再读小山泉的所有话语,提问:“小山泉为什么会说野兔不了解自己的心愿呢?野兔说什么话了?”回答后,理解读第一节。最后第三次细读课文时,要求想想野兔说小山泉不幸,可小山泉却说野兔不了解它的心愿,那小山泉是不是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呢?它是怎么想的?再次去读小山泉的话,这样学生不仅很快理解了小山泉说的.话,更能读出感叹句的语气。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有所感悟,并在读后交流读后感想,说说读懂了些什么,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三次读文不仅提出有明确的要求,而且层层推进,学生通过朗读,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体会了小山泉的感情,做到了语文教学中的重情感、重体验,重感悟。
不过这节课上完后有一点我觉得有点遗憾,就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时,指向还不够明确。比如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朗读时,应该让学生明确评价的内容,究竟是评价音准还是评价语气、语调,这样学生在倾听时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发言也就会相对集中。
小班语言小伙伴课后反思篇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今年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用鲁教版语文教材,其中上册要求认识的汉字有380个,要求会写的有106个,这一安排,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于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级语文课上主要从识字、阅读、写字三个方面进行。
(一)识字教学:万丈高楼平地起
我最重视的是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教材中安排两个单元的识字课,但是纵观整册书,我们会发现识字教学无处不在,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是一个教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个月的识字教学课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对于要认的、特别是要写的字,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比方说换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识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说,学“商”字时,我先猜一个谜语:一点一横长,点撇在中央,大口张着口,小口戴帽里面藏。我一边书写一边说,学生们很快就记住这个难字了!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商标字、招牌字、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就自觉地识记。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舞台,让学生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坚持这样引导,学生不仅增识许多汉字(课外识的字甚至比课内识的还要多),而且在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
(二)阅读教学:熟读深思子自知
进入一年级,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读书。这个问题表现在:朗读时拖腔,唱数而不是读书,句子读得不连贯,语气没有抑扬顿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对话,不能从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上种种读书现象,使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某些教学效果。课外之余我也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呢?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朗读不流畅原因一:没有牢固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识字量根本不够。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每课的生字数量增多,难记,特别是这学期,识字任务更大,字行复杂,有些很难找到好的识记方法,没有识字经验,只能死记,所以处理这个问题,除了多给学生提供识字方法外,再就是让学生多读,我要求学生每天回家给家长读《小熊过桥》,让家长给孩子读童话故事,提高孩子的阅读欲望,遍数不限,读完后家长签名。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读起句子来不会断句,不会停顿,不会换语气,我想这和学生的.理解有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化大力气教孩子有感情读书。比方说《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我就先讲述文中小朋友家在农村,无法到北京,然后讲升旗仪式的壮观,于是我进行情景换位思考,问学生想看吗?答案是肯定的,于是我趁机让他们读书要读出他们的渴望,于是,我的阅读效果果然就达到了!对于怎样读出美的语气,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在对话较多的课文使用,效果不错。阅读教学就是教孩子学会有感情读书,学生能够绘声绘色的读出课文,这也就达到教学要求了。
(三)写字教学: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年级写字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教师示范的内容包括坐姿、握笔、书写动作、笔画和结构等。最重要的是课堂示范,这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前,教师首先当众进行讲解示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然后让学生模仿书空笔顺,然后描红练习。
对于有些难的生字要个别示范,在当众示范以后,有些学生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教师就得个别辅导,由于是面对面,学生对老师的示范,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之处。当然对于一些孩子还得手把手示范,这种方法是针对初步写字的小学生,通过手把手,教师直接牵动学生手指,使其能较快地形成正确的书写动作。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示范方法,但学生们在作业中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在原字的旁边给以示范或修改,并要及时地总结,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小班语言小伙伴课后反思篇三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本文篇幅虽短却很有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描写,使全文十分生动。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了学生爱读的好教材。课文的插图也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本课,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1. 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其中,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将“趣”放在首位,以趣为导、以趣促动:结合生活实际,孩子们把那句“夏天真热”读得淋漓尽致;亲身体验一回小蚂蚁搬粮食,他们终于知道了劳动的辛苦;分别走进蚂蚁和蝈蝈的“家”,让他们看一看、听一听,劳动与懒惰的差异已不言而喻。生动有趣的环境布置将孩子成功地引领到情境中去,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说话的氛围。
2.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并表演这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习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教学时对蝈蝈“笑蚂蚁是傻瓜”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描述。于是,我指导学生看图上蝈蝈的神态和动作,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4、在朗读中主动感悟。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发情感。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5、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行学习,以有趣的字谜或形象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在指导写字时,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说说把哪些笔画写好了,这个字就好看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一直在用这个方法,所以关键笔画学生说得很到位,写字效果也非常好。
不足之处:1、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得不够紧密。生字的教学应随课文进行,而不是学完课文后才来学习生字。2、由于时间关系,对学生书写生字后的讲评,时间不够充分,3、对于“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还不够灵活。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有遗憾才会不断有新的起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地吸取更多的经验,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进一步地提高。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小伙伴课后反思篇四
这个月按教学进度计划完成了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让学生走进春天,认识春天里的事物,陶冶美好情操。课程内容是,识字1、1柳树醒了、2春雨的色彩、3邓小平爷爷植树、4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第二单元主要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家庭成员之间要互敬互爱,时常装着别人。课程内容是,识字二、5看电视、6胖乎乎的小手、7棉鞋里的阳光、8月亮的心愿、语文园地二。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听说读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利用课件播放泉水丁冬、莺歌燕舞等春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到这些词语的含义。另外,我以猜谜游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讲述一个大意,让学生比赛猜出相应的词语,至于读的方面,采用全班齐读、大组朗读、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总体说来,这堂课还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但不足之处在于调控学生的纪律方面还有待增强以及如何延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这些都是我需要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的。
课前,我认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编写教案,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法;布置学生小组合作预习课文。
在课堂上,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布置学生自学任务,随机纠正误拼;引导分析字形,编字谜记住生字,如:“岁”字谜是夕阳顶座山,“的”字谜是一个白勺子,“古”字谜是十张嘴巴在以前,“去”
字谜是一箭射到云头上。在感悟课文内容时,充分利用课本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学生深受教育,懂得热爱春天,爱护花草树木;感受家庭的温暖,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互相装着别人。
在教学之余,我认真批改作业30余次,作业内容是抄写生字和课堂练习,作业情况一般,有的抄写不规范,有的写错了一些字,有的写错拼音,有的作业本弄得脏兮兮的。有部分同学在生字书写上存在一些习惯上的问题,我将在下个月注重这部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根据这个月的情况,四月份在拼音、写字方面加大学习力度,对后进生的帮扶转化也加大力度。
小班语言小伙伴课后反思篇五
核心提示: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另外通过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利用课件做游戏“摘苹果”,苹果上注...
二、善于使用激励手段,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悦。音节的拼读比较枯燥,我就采用争星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争的星星比较多三、注重引导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发展。1、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学生会编“像个2字z、z、z,像个半圆c、c、c……”2、在教学第一组音节的拼读之后,我让同桌合作,互相当小老师。
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规培养需强化。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二、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学的难点。虽然前几节课一直学习三拼法,但学生很容易忘记。有个别同学还没掌握起来,还学要继续练习。
小班语言小伙伴课后反思篇六
猜谜语激趣。提出一个较高层次的问题—乌鸦口渴了找水喝,最后想办法喝着水了,它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们引入文本的阅读。
这节课,我的思路是学生首先从整体入手,然后到部分,最后再回到整体这样来学习。由篇到字词句,再到篇的顺序。借用特级教师曾丽君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遵循儿童认识的规律,把认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教给认读方法,让学生自主经历读书过程。同桌合作,保证学生在阅读中识字的质量。”
自读,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将课文读正确,同桌互读互听互评等环节,看似简单,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难操作的。让学生得到详细、明确的规定之后,他们就易于和乐于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老师也比较好检查,学生是否在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自读课文、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生字词、师生共读,一步一步地推动课堂的进程,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展示学习情况的机会,并在检查的过程中,用“点指兵兵”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机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如用区分前后鼻音、翘舌音,进行拼读加以强化;注意纠正“石”和“瓶”等易读错的字音。这节课,我想着以读促理解,将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使朗读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体现出来。希望“以读代讲”这一个环节能帮助学生理解好“乌鸦口渴了,找水喝,最后喝着水了没有?它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这个问题。同时,课文的生字又得到了巩固,这种方式我很感兴趣,在尝试中。
我的困惑是:
1、如何指导学生做到生字的音、形都过关;
2、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做到正确、流利,奢望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
3、注意生成性资源,并善加利用。试教课上,在“点指兵兵”这个游戏结束后,我要引导学生区分“渴”和“喝”两个字的形,“喝水需要口,口渴需要水”。我提了一个问题“看谁的小眼睛最明亮?发现生字中有两个长得很像,就像两兄弟。”因为在我自己班上,我时常会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找形近字,我自认为问题很简单,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渴、喝”。谁知道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试教的这班学生他们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答案:一生说“乌”与“鸦”长得像;一生说是“办”字与18课中的“为”长得像。我当即肯定了后一个学生很聪明,眼睛很明亮,并再一次强调是在本课9个会认的生字中找,终于第三个学生找着了。我长舒一口气,教学机智方面我要加强。下课以后,我马上修改课件,把“喝、渴”并排放在一起,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希望不要再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浪费课堂时间。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出现在新课标的每一学段里。我们要高度重视写字教学。我们常见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平常写字又是另一种书写。究其原因: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为此,在写字课上,对学生反复强调,将练字融入日常的书写,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要有“提笔即是练字时”这种意识,就应该做到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写字,就要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特别要抓住平时各科课堂上练写字的最好机会,和各科老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我的困惑是:
1、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办、法”二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合理分配好课堂时间,保证写字这一环节有十分钟。
3、我的书写不好,因此害怕自己指导学生书写不够准确、到位。
良好习惯是一种能量的储蓄。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我们教师只有从自身,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抓住小学生阶段的最佳时期,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是一门难免有遗憾的艺术,回顾整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小班语言小伙伴课后反思篇七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三个字,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几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