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数学学科总结篇一
本期执教五(1)五(2),两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不同,一班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好,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好,二班有一部分学生的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其中学习困难的孩子有几个,因此本期将辅导的重心放在2班,加强对这部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继续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包含了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3、5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分数的再认识——要求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用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
分数加减法——包含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小互化等。
图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包含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与高的认识和面积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计算。
可能性的大小——要求学生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15课时
第二单元 12课时
第三单元 15课时
第四单元 10课时
第五单元 10课时
第六单元 5课时
总复习 10课时
教学措施
一、 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 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教研课题:
作业布置与批改
五年级数学学科总结篇二
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全面主动地考虑和安排教学工作,来看看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制定了怎样的教学计划吧。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关于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分为4个部分:
1、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其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其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主要内容有: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第七单元“倍数与因数”,其主要内容有: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
2、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其主要内容有: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其主要内容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3、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其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运用。主要内容为:“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设计抽奖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2、3、5的倍数特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判断一个较大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地求出两个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2、掌握小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乘除法中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
5、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6、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混合运算(以2步为主,不超过3步),并能在计算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知道什么是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8、知道什么是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9、知道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0、认识平方千米、公顷,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1、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12、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14、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16、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会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判断。
17、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8、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来和孩子们的共同学习,本班的44名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作为小学高段起始年级,学生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情感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更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能力上,学生能够综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空间感知能力也扩大了。计算上,学习了整数的乘、除法,计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统计方面,有了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统计方法;在几何方面也奠定了基本的知识。但学生个性的突出和身体迅速的成长容易形成浮躁、不踏实的个体特征,在教学中一定要加以重视。从学生期末考试来看,多数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一)计算技巧性不强,准确性有待提高。(二)学习方法科学化、高效化;解题方法多样化方面要在平时加强。
三、教学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学习中,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性和数学意义的教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教材中安排数学知识的难度加深。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每个在校的儿童,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可以广泛的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数据、可能性、关系等丰富的数学世界。因此一方面注重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即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三)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如本册应用题教学要重视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训练,教学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六)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化,难度适当,不出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着重观察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的思考活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评价体现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四、课时安排:
(一)小数乘法………………………………………………11课时
(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8课时
(三)小数除法……………………………………………………14课时
(四)小数四则混合运算…………………………………………5课时
(五)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5课时
(六)可能性…………………………………………………………3课时
(七)倍数与因数……………………………………………………5课时
(八)总复习…………………………………………………………6课时文章
学情分析
本期执教五(1)五(2),两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不同,一班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好,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好,二班有一部分学生的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其中学习困难的孩子有几个,因此本期将辅导的重心放在2班,加强对这部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继续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包含了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3、5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分数的再认识——要求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用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
分数加减法——包含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小互化等。
图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包含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与高的认识和面积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计算。
可能性的大小——要求学生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15课时
第二单元 12课时
第三单元 15课时
第四单元 10课时
第五单元 10课时
第六单元 5课时
总复习 10课时
教学措施
一、 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学科总结篇三
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 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教研课题:
作业布置与批改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74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1.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1、 小数乘法 ———————————————(8课时)
2、 小数除法————————————————(11课时)
3、 观察物体————————————————(3课时)
4、 简易方程 ————————————————(9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3课时)
(2)解简易方程 ————————————————(12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 ————————————————(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量一量 ——————————————————(1课时)
6、 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 (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 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数学学科总结篇四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教五年级1班,共有学生31人,男生17人,女生14 人。
从去年的学习成绩看,该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平时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是由于数学基础较差,加上某些同学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和班上的学习风气不太浓,所以数学成绩进步不是很明显,该班也有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平时学习比较懒惰,加上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所以数学成绩比较差,针对的数学教学现状,本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经过期末考试,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是太差,部分学生在数学方面有深厚的兴趣,学习刻苦认真,且有一引起数学方面的尖子,同时也有部分的差生,针对的数学教学现状,本期在的数学教学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继续让学生保持学生习的浓厚兴趣,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争取使的数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二、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4.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5.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6.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对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通分约分等知识理解。在正确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是:
1,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算法及灵活应用。
2,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分解质因数。
3,对分数单位,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应用,使学生熟练掌握通分,约分的技巧。
4,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五、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2,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抓好班级数奥兴趣小组的辅导,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4,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六、 具体作法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三个面各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和任务,以五年级教材为根本,以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注重双基,但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备课:备课严格依据大纲要求,灵活处理教材,做到以本为本,不脱离大纲和学生的实际,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认真钻研学生,做到既备教法又备学生,并能配备难度相当适当的习题。
2、上课:多学习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上课思路清析,板书清楚,思维逻辑严密,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作业:配备难度适中和数量适当的课内课外习题,按时批改作业。
4、考试:科学命题,严格组考,考试后及时总结,分析试卷能提示问题的实质。
5、思想教育:认真做好优生、中等生差生的工作。使优生更优、中等生赶优,差生丢掉差的思想包袱。
6、辅导:课中和课后辅导,做到学生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惑必解。
教学研究重点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是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重点。
七、课时安排
第1.2周 图形变换5课时
1.轴对称 1课时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3.旋转1课时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
5.欣赏设计1课时
6.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2-5周 约数和倍数 17课时
第16.17周 简单的统计 6课时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课时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课时
3.能被2、3、5整除的数 3课时
4.求平均数 2课时
5.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课时
6.整理和复习 1课时
7.最大公约数 5课时
第18周 数学广角 3课时
1.最小公倍数 2课时
2.总复习 5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合计大约81课时
第6-8周 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第9-13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6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
4.约分和通分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年级数学学科总结篇五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分为4个部分:
1、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其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其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主要内容有: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第七单元“倍数与因数”,其主要内容有: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
2、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其主要内容有: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其主要内容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3、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其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运用。主要内容为:“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设计抽奖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2、3、5的倍数特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判断一个较大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地求出两个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2、掌握小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乘除法中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
5、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6、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混合运算(以2步为主,不超过3步),并能在计算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知道什么是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8、知道什么是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9、知道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0、认识平方千米、公顷,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1、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12、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14、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16、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会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判断。
17、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8、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来和孩子们的共同学习,本班的44名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作为小学高段起始年级,学生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情感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更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能力上,学生能够综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空间感知能力也扩大了。计算上,学习了整数的乘、除法,计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统计方面,有了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统计方法;在几何方面也奠定了基本的知识。但学生个性的突出和身体迅速的成长容易形成浮躁、不踏实的个体特征,在教学中一定要加以重视。从学生期末考试来看,多数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一)计算技巧性不强,准确性有待提高。(二)学习方法科学化、高效化;解题方法多样化方面要在平时加强。
三、教学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学习中,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性和数学意义的教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教材中安排数学知识的难度加深。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每个在校的儿童,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可以广泛的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数据、可能性、关系等丰富的数学世界。因此一方面注重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即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三)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如本册应用题教学要重视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训练,教学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六)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化,难度适当,不出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着重观察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的思考活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评价体现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四、课时安排:
(一)小数乘法………………………………………………11课时
(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8课时
(三)小数除法……………………………………………………14课时
(四)小数四则混合运算…………………………………………5课时
(五)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5课时
(六)可能性…………………………………………………………3课时
(七)倍数与因数……………………………………………………5课时
(八)总复习…………………………………………………………6课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