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介绍名胜古迹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新课程下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的倾听、交流、应对等能力的综合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它同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一样,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呢?今天听了叶老师《介绍我的小制作》这堂口语交际课,面对三年级孩子们,把课上得有条不紊、扎实有效,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会与人交际的能力,我感慨良多。下面就叶老师的这节课谈谈我的感受。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口语交际课是以口头语言为载体的语文课,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因为赶课时而把重心放在环节的设计上,总认只要把每个教学环节拉下来就完成任务了。对于学生在表达交流中,常出现用词不当、语句颠倒重复、语句不完整、表达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等现象,教师发现了有的也是蜻蜓点水式一带而过。而叶老师在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素养。当学生介绍小制作时,语言不够规范,只说“我是用废旧瓶子做的,还有彩纸做的。”叶老师能及时引导学生说完整“两种材料对吗?那我们可以说:我的小制作是用废旧的瓶子和彩纸做的'。那就更完整了。”还有很多次,叶老师在教学中都能应敏锐关注,并引导学生倾听、发现、修正。我相信,只有关注细节,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才能做到还“口语交际课”的本真目的。
二、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因此,我们都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一个情境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安排给学生交际的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在交际中体验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但是,这里的“情境”,我们不能狭隘地认为一定是生活中某一个场景的再现或者虚拟情境的创生。这里的“情境”应该是有利于交际的任何一个“对话场”,学生在这样的“对话场”中能全情投入倾听,激活表达欲望,灵活进行应对,与人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从叶老师的教学环节中,我能感受到她对情景创设的用心推敲。“世博”这一大环境是既新奇又时尚的,能激起学生交际兴趣。其中“外国来宾”这一设计更可以感受到叶老师教学设计的匠心独运。学生都不由自主地被这有趣的外国来宾深深吸引了,开口交际就不再是什么难题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倾听习惯。
“学会倾听”是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中的首要能力,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目标。然而,在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把“说”放在首位,“学会倾听”仅仅停留在板书上或者偶尔的口号式提醒中。其实,倾听能力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水平的高低。教学中,叶老师时时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习惯。“谁来给他评一评?”,“你觉得她说得怎么样?”……叶老师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其实在提醒同学们认真倾听。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同时认真倾听才会获取更多的信息,为下面的“交际”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实现“互动”交际的目的。
当然,叶老师的课堂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给学生交际的时间不够多;小组介绍也过于仓促;情景的创设中的“互动”还不够强烈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是一个丰富趣味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与实践。
介绍名胜古迹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对于诵读欣赏类的课文应该怎么上?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不就是一诵读二欣赏嘛。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老师却对诵读欣赏类的文章不予重视,总觉得这些内容只是在试卷的默写题中会出现,知识点比较呆板,只要学生背诵出来了就可万无一失。于是,这类文章的上法就变得很简单化,教师往往草草开头,疏通串讲一下文意,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背诵就匆匆收场了。“赏析”的训练真是少之又少。
针对这种状况,我选择这篇课文作为公开课,意在与同行们探求诵读欣赏课文的上法。在备课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读的方面,交给学生读的方法,自由读、齐声诵,示范读、听诵读,对这两首诗歌学生读的确实很多,以至于他们当堂都能背诵出来。但在“赏析”方面,虽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但学生的表现却很不给力。今后应从字词的运用、语言的优美、意境的深远等方面引导学生训练学生。
介绍名胜古迹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小学生写作文也是一种模仿的过程,模仿范文,模仿遣字用句,模仿建段成文的过程。当学生内心有感而发,有话想说时,都会跃跃欲试,可经过交流,才发现自己的不足,尤其是语言组织上的,或者不能把意思讲清楚,或者说了一点又忘了下一点。这节《介绍自己》习作指导课,我先让学生学习范文,了解习作的一些要领,扑抓文中的精彩句段以及习作题目的精选,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方向。前半段,一切按照我的预设教案有序进行,在后半节课,一方面由于我未深思到底如何“评中引导”,但是,我想:这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对课堂的学习设计不够深入、细致而造成的,只想着见机行事,却忽视了自己应围绕学习目标而发挥的主导作用;此外,还缺乏较高的教学机智,没有随机应变,灵活调控好课堂学习的进程与节奏,这就造成了需要课后弥补的遗憾。
虽然说,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可是我还是得思考如何改进“评中引导”这个教学环节。我想:在引导学生从分析例文入手之后,明确本次习作要做到“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地“真实、多方面地介绍自己”。点评习作中,我引导学生紧扣习作内容与相关语言,进行针对性明确的引导,即点拨学生如何把表现特点的事例描述清楚,将自己当时怎样“说、想、做”的表达清楚。如此设计,将有利于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理解写作要求,帮助他们努力提高表达水平。
修改习作的一些思考:
1、改病句。方法:学生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3、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贴上一颗星。
4、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贴上一颗星,看谁得的星多。
介绍名胜古迹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介绍一种事物”是部编版第九册第五组教材的作文题。本组教材选编了三篇说明文和一份说明书,分别是《太阳》《松鼠》《鲸》和《风向袋的制作》。通过学习这几篇课文,学生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生的具体运用做好知识准备。
要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一种蔬菜或一样电器。为了让孩子们既能生动形象地把事物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方面有顺序地介绍清楚,又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假设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同时让孩子们有章可循,我反复阅读习作要求后,眼睛落在书上的这样一句话上:写之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于是,我想把一种新型而又易操作的蒸蛋器带到课堂,通过看与说相结合、演示与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把文字变成实际的操作能力,并把说转化成习作的互换能力。
的确,新型而又易操作的蒸蛋器通过教师情景化的引入,孩子们的眼球立刻被抓住了,好奇心也被吊了起来。阅读说明书后,说明书提供的内容让孩子们有话可说。依据说明书,再加上一两个学生的操作,孩子们较快地明白了物品的使用方法。他们课后进行的习作,写得充实而又有条理。
本节课还通过补充了句子:远远望去,小熊蒸蛋器像。这样的句子补充,孩子们在实物前的说话训练,让他们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了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这比再三口头强调要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要实在得多。
另外,本节课的下水文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求孩子们用本课学到的方法自主选材习作,只为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实现习作的个性化。
但是,本节课也出现了前面的部分教学环节所占时间较多,而后面的内容匆匆拉过的现象,由此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要不得。
介绍名胜古迹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部分:1、谈话导入。通过和学生的谈话,让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从而告诉学生这些不同的地方都是每个人的特点。抓住特点就能介绍清楚自己,从而引出课题。2、仔细观察,说不同。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们有意选择对比较大的两名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找出他们的不同。3、小组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说,能说会说,为下一步写作垫底。4、完成习作,同桌交流互查。在有了前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写作,并相互检查交流。
虽然自己经过准备,并且做了大量的铺垫,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掌握的情况却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概念模糊不清。在教学中涉及到“个性”、“性格”、“外貌”等抽象的词语。由于我们并没有做详细的讲解和比较,许多学生理解模糊。没有弄清楚含义,从而导致了学生到后来不知道该怎么写。
2、教学设计环节混乱。在教学一开始,我们就将“特点”这个抽象化的概念抛给学生,学生在没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一知半解,使得后来我在后期虽然做了大量的讲解,但学生还是没有明白。
3、沒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本来对学生来说,介绍自己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了较高难度的要求,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就无法专心倾听,这也是导致课堂中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重要原因。
4、习作的发散点过多。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归纳出人的特点后,让学生选择,但是因为发散点太多,加上学生对一些概念并不理解,所以写出来的作文不尽人意。
三年级学生虽然经历了低年级写话阶段的训练,但作为作文教学的整体思路来看,它则是刚刚起步。因此,教者必须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高底,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作文教学的研究,做到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指导。结合自己这节课和长期的习作教学,我对自己习作教学中要采用的一些措施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1、创设良好的习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丰富写作素材,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是克服畏惧的关键。
学生不愿意写作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没有东西可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当好“生活导师”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并且指导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以自己的情趣去理解分析社会,发展认识和思维能力。平时让学生写观察、记录、小日记、小报告,社会调查等都是较有效的方法。
(2)了解学生的需要,变“苦”为“乐”,克服学生的厌倦心理。
需要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够积极参与到习作练习中来。同时,作文教学要想取得高成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提高写作的兴趣。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关爱学生,教师要把差生当“朋友”,了解他们在写作中的困难,并给以具体指导,热情鼓励,学生有所进步,教师就要给予表扬肯定,帮助学生总结成绩,克服失望心理,树立写作信心。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2、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
学生开始作文时,往往觉得不知从哪里写好,写些什么好。首行,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安排,认真分析每次习作的要求和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自己心里首先要做到心里有数,明确自己本次习作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设置教学重难点,一定要突出每次习作的重点,和学生应该明确的重点。如果在本次习作课上,我只抓住外貌和爱好,这两个特点让学生来写,学生肯定会觉得简单而且和自己生活贴近,写起来也会更容易些。
3、注重二次备课意识的培养
二次备课时教师针对课堂中临时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的临时修改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能对学生的需要志上做出反应。在本次习作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对学生掌握不清的几个抽象的概念及时让学生进行理解,那么就不会出现学生不知该怎么下笔的情况了。
4、平时要注重对学生习意识的培养。
我们教学生写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把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丰富感情表达出来,展示给读者。也就是说,凡是能用语言表述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内容。我们在指导学生写美学事的同时,还应该有的放矢的帮助他们抓住发生在身边的新鲜的事、奇怪的事、有趣的事。
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大多会遇到无法准确地、完整地表述出事物特征的问题。这是由于学生平时观察不够仔细,积累相关的表述的词句不够丰富的`缘故。所以我们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平时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对学生写作有帮助的书,我们还应积极推荐,久而久之,学生写作起来也许就不会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