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按比分配教学反思人教版篇一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按比例分配类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难点是比与分数的转化。我在教学中主要按以下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难点一、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合作的分配方案。为了能在教学中化解难点,使学生轻松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课一开始我就将“平均分配”与“按比例分配”的不同用事例展示给学生,为例题的教学做好准备。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在教学例题时,我通过不断地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在学生独立解答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而是把解答过程放手给学生,鼓励他们用学过的知识去解答,最后和他们一起找出比较简捷的解题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思考,又给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按比分配教学反思人教版篇二
《新课标》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为此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植树活动,春天是植树的最佳时间,学校分配我们六年级1班和2班的植树任务是54棵,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的比是5:4,你认为这54棵树,可以怎么分?的问题引入新课,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投入。通过适时点拨:平均分不够合理,那该怎么分呢?学生很快说出了最好按各班的人数来分。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应用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我使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完成知识创造过程。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我就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了良好的平台,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
整节课以思考、交流贯穿全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 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我都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1)还存在老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的问题。学生大部分是在老师的提问下一步一步的学习,没给学生自己提问的时间和学生自己回答同伴的问题的时间。
(2)学生的发言范围还不是太广。课上老师没能顾及到全体学生,特别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这方面加强改进。
按比分配教学反思人教版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抢答:
2.小刚家养的鸡、鸭、鹅的只数比是7∶2∶1,那么鸡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鸭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鹅的只数占三种家禽总数的()()。
3.根据“四二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2”这个信息,你能想到什么?
(二)口头列式计算:
1.果园有10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53,梨树有多少棵?
二、新课教学
(一)改编复习题,分析题意。
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二)学生试做。
再请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自己看一看书上49页的例2。
(三)集体订正评讲。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示意图,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四)再次改编复习题。
教师引导,师生一起完成。
(五)比较两道例题,小结。
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第1题中400m2是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要打扫的面积总和,是按1∶4这个比来分的。要求一年级打扫多少和六年级打扫多少。第1题中400m2是一年级、二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要打扫的面积总和,是按1∶3∶4这个比来分的。要求一年级打扫多少、二年级打扫多少和六年级打扫多少。两题都已知要几个年级要打扫的面积总和,和几年级打扫的面积之比,要求几个年级分别打扫的面积。)
这种应用题,已知了几个数量的总和以及这几个数量的比,要求这几个数量,也就是要把一个数按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所以这种应用题叫做按比分配应用题。
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哪些方法呢?(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把比转化为份数,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数,再用每份数×对应的份数=对应的数量。也可以把比转化为分数,先求出对应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总量×对应的()()=对应的数量。)
(六)结合教材第49页例2再次巩固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应用比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按比分配?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特征?解答按比分配的应用题有哪些方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吗?生活中有哪些按比分配的实例?)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1-4题。
按比分配教学反思人教版篇四
《按比分配》这一节课内容包括:理解按一个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其中,把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解决比较困难。为此,我做了深入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典型问题,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通过分析、讨论、归纳等方式,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平均分的合理性导入。通过学生分析,得出平均分并不总是最合理的分配,从而,引出按比分配的方式。但是,教学时间的安排的上有些问题。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于浓缩液、稀释液的相关知识不了解。这时我在教学设计上没有想到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上,我认为“1:4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式也不是很准确。“怎样理解1:4?”这样提问应该会好一些。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学生都在老师的提问下一步一步的学习,没给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时间。
2、课堂节奏把握的不好。引入时间要少一些,新授时间稍微慢一些,新授内容尽量在20分钟内完成,练习要前慢后快。我讲完例题时已经超过30分钟。这样,就挤占了练习的时间,学生所学知识没能得到更好地巩固。另外,课堂练习的设计也不是很好。
3、课上没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需要帮助的学生。
虽然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有它不足的地方。”但是对于我来说,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的优化学习。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追求平平淡淡的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按比分配教学反思人教版篇五
这节课我觉得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成功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引入的内容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为此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植树活动,春天是植树的最佳时间,学校分配我们六年级1班和2班的植树任务是54棵,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的比是5:4,你认为这54棵树,可以怎么分?的问题引入新课,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投入。通过适时点拨:平均分不够合理,那该怎么分呢?学生很快说出了最好按各班的人数来分。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应用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2、注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
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我使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完成知识创造过程。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我就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了良好的平台,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
3、能有效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上获得发展
整节课以思考、交流贯穿全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我都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不足的地方是:
(1)还存在老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的.问题。学生大部分是在老师的提问下一步一步的学习,没给学生自己提问的时间和学生自己回答同伴的问题的时间。
(2)学生的发言范围还不是太广。课上老师没能顾及到全体学生,特别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这方面加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