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篇一
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在暑期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在此次培训中,我收获满满。
此次培训会由教育局陈主任主持。他首先播放了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重要讲话。朱xx强调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
接下来是二小的优秀教师骆分享了她在教学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一些心得。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下午的课堂,由最近到南昌参加部编历史教材教研员培训的骆帅老师主讲。她为大家详细介绍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各单元的内容,要求和教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加以阐述,鼓励老师们引导和组织学生,在各种有趣活动中去体验,从中获得收获,促进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网上有种说法:消息越短,分量越重。她认为,年纪越小,教材越薄,课越难上。教师绝不能等闲视之,率性而为。教育人既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及时吸取各方面的新知识,学会新本领,又要保持教育定力,善于分辨良莠,不盲目跟风,更不推波助澜。
最近,中国环保部宣布,今年底前拒绝塑料、纸张等四类二十多种固体垃圾入境。现在,国家推进部编中小学历史等教材,其宗旨也在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国内外反动、落后、腐朽的精神垃圾。通过陈老师、骆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部编本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制》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
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大道德与法治课程已成为了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近日,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深有体会。以下是我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拓宽了道德视野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的道德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大家平时所说的道德规范,也包括了专业性道德、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道德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我认识到,道德的开宽,已经远不止个人行为,更应该包括到走向未来更好的社会,和分担社会责任。这也使我看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足。
第二段:加强了法治教育
在道德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学习了法律知识,这使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作为在社会中的一份子,认识法律的重要性,也避免了触犯法律规定,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更加深刻了解了国家法律保障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懂得了保护自我之后需要以法律为准则去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段: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课堂上,我们也进行了很多小组活动,学习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此期间,我与其他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了一些小项目,了解了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一起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讨论,并且最终完成任务,这是一种积极的体验,也是培养了我们团队意识的展示。这样的锻炼可以让我更加了解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更好地配合与他人解决问题,也更懂得分享、鼓励和互助。
第四段:促进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这门课程中,老师总是告诉我们,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少数人的事,而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责任。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民生,有意识地行动起来,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比如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拥护并践行国家法律规定等,这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第五段:感悟自身成长
在这门课程中,不仅让我认识了道德知识、学习了法律知识,还拓宽了我的视野、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也强调了每个人都要承担社会责任。除此之外,我更加细致地审视自己,找出自我的不足之处,调整自己的生活步调、理念,从而让自己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引导下,变得更加优秀。
总之,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我收获颇丰。学习道德和法律知识,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合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了违法行为的追责和惩罚,更让我们树立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正常价值取向,同时更别让我们更加了解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素养,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进步。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会有更多的收获。
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篇三
电大学习是很多人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道德与法治”也是电大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习这门课程期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道德的重要性与影响
道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石,它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守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一系列道德规范,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人际关系、提升人的品格素质。同时,道德也是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基础,是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第三段:法治的意义与作用
法治的核心是法律,法律是权利的保障,是社会秩序的维护。法律以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式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发展秩序。在现代社会,法治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的基石,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指导原则和基本制度之一。同时,法治还对于个人和组织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提升了全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公民素质。
第四段:电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启示与帮助
通过学习电大道德与法治课程,我深刻领悟到道德和法律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它们不仅指导了我的行为,也帮助我认识社会规范和制度,并有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外,电大课程还为我提供了机会,让我深入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让我对专业领域更加熟悉,更加具备专业素质。
第五段:结语
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优秀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保障。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会更加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做一个遵纪守法、有担当、有爱心的好公民。
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篇四
20xx年9月22日,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在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举办了初中教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为期一天的活动由市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崔永奇老师主持,茂名市第一中学附属学校的彭志洪校长发表了致欢迎词。
一、培训概况
由人教社委派的培训专家冯军教授,作了《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的讲座。冯教授从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学的一些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活动最后安排与会教师与专家就教材的相关问题进行互动研讨。
20xx年秋季起,初中的教材有了新的变化,在教材框架设计、教材栏目设计、教材素材选择、教材容量和难度、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在内容设计上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逻辑暗线遵循初中生的道德成长规律,善于捕捉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正视矛盾,揭示矛盾,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与会600多名教师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人教版政治教材修订的精神实质与主要变化,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使教学更具有人文关怀,更能满足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需求;尽己所能,为更快地推进 《道德与法治》 学科课程建设留下自己的足印,贡献一份力量。
二、培训感悟
1.提高个人教学素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法
第一、要积极钻研新教材、新教参,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全面准确理解,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在“理”字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增强知识的可信度;在“新”字上想办法,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在“乐”字上动脑筋,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用”字上做文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第二、要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为中学生接受信息提供了广泛的渠道。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是和我们政治课的教育是一致的,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政治课的实效性,但也会有不少信息与政治课的教育是相抵触的,处理不好就会削弱了政治课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政治教师,要深入社会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学生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在教学中把握“六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相一致?是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是否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是否与当今世界的大环境、大趋势相一致?是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一致?只有保持六个“一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纠正学生的负面认识,也才能游刃有余地给学生正确、恰当地释疑解惑。
2.实行课中课---上微课,师生共同成长
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不只是名称的变化,整个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内容上:逻辑性更强、可教性更强、可读性更强;形式上:版面更活、颜色更爽、比例更好。”教材中有很多活动设计,例如: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这些活动设计可以通过实行微课形式呈现出来,以求能达到师生共赢的效果。
3. 勇于担当,努力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多艰辛的路要走,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更新,我们的任务——依法治国的教育也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工作室的学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制作《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件,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特殊经验和本领。制作课件时关注细节、深度思考、精益求精,在课件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助互学、互惠互利,力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二、在qq群中,勇于提出和解决疑难问题。把自己平时遇到的困惑或疑难问题以及经验心得发布在群里,在对这些教学困惑进行的交流与碰撞中,我们互相启迪彼此的思维与想法,让我们都能在研究与交流中得到提升和发展。这样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平时靠一个人或几个人不能完成的事,集所有人的智慧和能力为一体,让我们之间发生聚变效应,发挥1+12的良好效果。
第三、积极反思,撰写论文。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推己及人地及时将这些感悟提炼成教学论文,力争我们学校政治科组每学年都有教学论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同时也积极呼吁我们全市的政治老师踊跃向相关教育报刊投稿。同时向工作室建议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专题,引领全体成员、学员共同研究、探讨、实践、总结。为工作室将来的研究成果结集成册,著书立说做出贡献。
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篇五
20xx年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在这次培训中,陶老师和章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篇六
道德和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基石。道德是人类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规范的内在动力;法治是国家对社会行为进行的外在约束和管理,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道德和法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对道德和法治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道德的重要性
道德是一种价值观念,它关乎人类的品性和品格。在日常生活中,道德准则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基石,是衡量我们所做所为好坏的标准。道德规范来源于社会、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它能够约束我们的行为,使我们避免违法犯罪行为,也能树立我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思想。同时,遵循道德规范还能够帮助我们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第二段: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是一种社会管理模式,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保障。它不仅是一种法律制度,更是一种社会文明和文化程度的象征。法治可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秩序和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法治也可以有效地打击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和预防犯罪与不法行为。因此,法治作为国家最高法律权利的体现,道德行为和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我们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三段:道德与法治的互补关系
道德和法治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议题。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精神支柱,为法治提供了道义和伦理上的支持。而法治则是道德的具体实现,它将平等、公正、透明、有序等核心价值贯穿于法律制度中,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规范公民的行为,并为衡量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提供了具体的标准。因此,道德与法治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让社会法制更加完善,人民的精神面貌更加高尚。
第四段:做一个遵守道德、遵守法律的好公民
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是社会公民,每个人都应该遵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一个好公民不仅要学习遵守法律法规,更应该遵守道德准则,理解并秉持核心价值观,并时刻提醒自己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等道德规范。同时,做一个好公民还可以适时对身边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制止,参与到维护社会治安和正义中来,发挥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作用。
第五段: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和法治不仅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更是每个人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时刻学习道德、遵守法律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只有秉持正确的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法治法规,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也才能为自己带来成功和幸福。
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篇七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注重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在社会中的各种事件中,也体现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中,道德与法治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我从小就是一个遵守规矩、听从老师、尊重他人、遵守法律的乖孩子。在家里时,我会遵守父母的规定,如不在晚上外出、不私自吃零食等等,以及遵守相关的公共道德规范,如排队、不随意闯红灯等等。对于传统美德的接受,我内心也是认同的,比如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勤俭节约等。我觉得这些基本的道德原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的。
第二段,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关于道德问题的烦恼,比如见义勇为、义务救助等等。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该做的事情,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帮助和支持,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教育和修养,更是关于协作的内在需求。我们每个人应该坚持始终,不断地坚信正确和美好的事物,然后去付出努力,去实现它们。
第三段,关于法律,它是规范行为的规范,是我们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法。法律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也可以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和有序。通过法律的协程应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权利责任,同时也可以明确自己的法律意识,尽量通过法律来解决矛盾和问题。
第四段,我们也应该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关注和帮助的人,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行动来推动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参加志愿者组织,向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这些也是很好的道德和法治教育。
第五段,总的来说,道德和法治几乎针对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关注我们自己的行为与言语能否符合道德和法律的标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更深刻的体会和心得,这也是不断提升自己和提高贡献力的必要条件。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让我们重视道德与法治,了解我们的权利和责任。希望我和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篇八
今年9月22日—23日,我有幸参加人教社出版的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骨干教师新教材培训会,共培训6课时。
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由衷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
这次培训内容主要是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夏波老师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调整和变化进行解读。
夏波老师的讲座以鲜活的例子、丰富的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震撼了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受益匪浅。
这次课程的修改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同意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
本次培训共两个内容:《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培训》。
夏波老师在9月22日下午做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教材的介绍》。
一、新课标的特点
1.强化了中国特色。
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
2.突出了时代特征。
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体现了国际视野。
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课程性质的变化
1.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了解了课标的一些重要修改
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
2.突出法治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使我对课标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9月23早上夏波老师解读介绍了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教材》。
由于我校使用的是陕教版的教材,和人教版在编排方面有很大区别。
其中有些内容还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一、新教材编写依据
1.2011版课程标准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4.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二、总体设计
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三、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
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
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治意识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规律与机制。
四、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
4.遵循育人规律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五、 对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梳理教材的脉络框架。
从总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结构,熟悉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
3.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4.重视研究评价方式的改革。
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
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
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在这次培训中,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还是有点太大,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肤浅认识,总是心中有很多话,确实无文彩表达。
这次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 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篇九
道德与法治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循的规则和准则。这些准则在我们的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规范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向和行为方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道德与法律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在逐渐改变。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评估道德与法治的作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呢?本文旨在探讨道德与法治考核的核心得体会。
第二段:道德的意义
道德是指社会习惯、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好的、正确的行为。对于一个成熟的社会来说,道德里的那些标准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标准涉及着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其主要目的是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在现代社会中,道德的意义愈发深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许多决策都涉及道德问题,这使我们更加意识到,道德对于我们目前和未来的生活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第三段:法治的意义
法治是指一种制度,可以协助社会公正、公平地处理纷争、维持秩序,在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现代社会崛起的必要条件。在一个法治社会,法律准则是统治的权威,所有的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基础上进行。它保证公正和有序,为市民提供必要的安全。法治的实施也对于执政者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法治提高了信任度和稳定性,促进了合作与创新。
第四段: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道德和法治二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可以说,道德是作为基础性的规则约束法律体系的,而法律是对违反道德的惩罚。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促进的。道德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保证实行法治所依据的普遍准则。而法律可以对不守规矩的行为进行惩罚。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实际情况和制度安排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对社会进行约束。
第五段:结论
道德与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法规制定、政治管理和舆论调整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和法律的实施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积极推动道德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建立一个公正、安全、有序的社会。在未来,我们应当更加关注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并更好地考虑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篇十
“从今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
教育部的一则通知在学科教师之间激起热议:‘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起始年级的教材知识模块会有怎样的变化?作为学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种种疑惑都在每一个学科教师内心拷问着。
通知的关键词是:起始年级、道德、法治,即只是在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教材名称是“道德与法治”;‘品德’变为‘道德’;‘生活’和‘思想’变为‘法治’。
本文从价值取向、教材知识模块可能变化、学科教师素养三个维度思考“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面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复杂现状,自2014年12月国家主席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以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集体学习中等一系列平台使得“四个全面”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并且第一次将“全面以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
生活’和‘思想’变为‘法治’是我国基础教育回应社会需求,将“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践行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具体举措,意在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公民的法治素养。
‘品德’变为‘道德’将偏向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道德与法治”符合世界“公民教育”的发展潮流,与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课程联系将更加紧密。
由教育部颁发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版)》将法治教育放在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前沿部分中将法律意识作为课程核心——做负责任的公民的必不可缺的价值观念。
在课程部分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对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做出了相关阐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要求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意识,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能力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知识目标中要求学生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课程内容部分中安排了“心中有法”、“权利与义务”、“法律与秩序”三个知识版块讲述法治,并在其他相关知识版块中对学生的法治教育进行渗透教学,就课程内容比例而言法治教育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在实施建议部分将法律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强调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模块教学、渗透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在教学评价建议中从评价目标、评价方式和评价实施中都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提出具体的要求。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中,注重强调了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和利用率。
“道德与法治”这一名称亦更加名副其实,同时教材将在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中将加大社会道德、法治常识的呈现和解读,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道德与法治”不仅要求老师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更要符合更高标准的教师职业道德,更多的要靠榜样示范,而非填鸭式的灌输。
学科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道德与法治”意在从基础教育阶段系统地引导学生将法律作为人生的底线,将道德作为人生的追求。
在即将到来的教育教学中,应与学生一起教学相长,和学生们一起将法治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践行社会主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