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棵树”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如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观图,并说说这幅图的图意,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这思考,并列出相应算式解决问题。在学习8+6时,通过动手操作巩固上面学到的算理,结合9+几的计算方法,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同桌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1、从8数起,数上6个数是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6、请计数器帮忙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评课时,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向学生讲明哪种方法最好。强化“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反思一下,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学生的表达多样化,学生的解题多样化,但不是学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喜欢的方法就是最好。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可新的课程标准,就不可轻易下结论。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但是,也却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孩子就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数,计算速度比其他孩子慢了许多,其他孩子做了5题,他只能算1到2题,并且,总是依靠直观计算,难过渡到抽象。让我深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学前班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 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学前班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木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 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针对学前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识。让学生猜一猜有几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是多了还是少了,然后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有时候很难理解教师语言上的提问,因此教师除了提高提问技巧,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外,有时候还可以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原型,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理解。本堂课中开始部分就通过分红花这样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自主思,考动手操作,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数学的学习应是思维有序的,条理清晰的,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因此课堂教学的展开也应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合理有序的。本堂课的设计就力求体现这点,本课的新知教学部分分为三部分:教学4的组成,教学2、3的组成,教学5的组成。其中以教学4的组成为重点环节,主要以教师启发引导教学为主,有效地落实本节课的重点,而2、3、5的教学在学习4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这一点也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而教学4的组成,也是按照学生操作---介绍分析式、读法---找规律等逐步展开的,体现了建构知识的一般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展开的,渗透数学知识结构间的有序严谨的思想。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单调的课堂容易让他们走神,失去兴趣,在课中穿插一些小游戏能很好的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带动课堂氛围,如猜硬币游戏等。同时,教师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加深的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增强课的趣味性,如本节课以双包胎比喻贴切形象,加深记忆。
总之,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艺术。精心的预设是前提,但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过程还要加上教师的教学技能及与学生的互动。由于经验有限,本堂课在预设和生成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在引导学生方面,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多向一些优秀的教师学习,多听听优秀教师的课,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策略与学生管理方法,从而尽快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一年级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上课时总有跟同学跟老师不配合的现象,以前出现这种情况我总说“xx同学,请认真听讲”,“xx同学,请坐好”等方式提醒他们注意,可效果总不理想。近段时间我多表扬和一些平易近人的语言,如“你真乖”,“你真聪明”,“xx讲得真好”等语言,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民主程度,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言行神态,都在学生的脑海里定位,他们也有相应的学习反映。教师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捕捉学生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被老师重视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班里重要的一分子,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了,认为要跟同学和老师好好配合。
在计算技能方面,一般的小朋友都能完成得比较出色,不需要在课堂中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这样,其实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等原因,我们总是担心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操作,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如何组织好一年级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是教学的重点任务。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教学中我通过在改编过的故事中穿插数学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比较默契了。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小组间复述故事解决问题及小组间新编故事设计新的问题两个主要环节进行小组合作。而且通过这样的讨论,平时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孩子也能提出问题考考小组内的同学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对实际情境的观察中,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与顺序,能正确判断并用完整地语言表达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的前面有哪些,谁的后面有哪些。
教学难点:
体会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对有用的数学知识越发感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应多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退到讲台后面去,将讲台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课堂的主人,老师只起主导作用,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解读,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引入课题。为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得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更好地生活,我让学生从每天排队的生活经验中去体会前后的作用以及学习前后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新课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创设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首先出现的是孩子们在动物园门口排队的情境,学生很自然得就融入到情境当中。我让他们说一说在排队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目的是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一下思想教育,成为更讲文明的学生。随后通过回答出淘气和笑笑的问题,让学生简单地认识了前后的位置关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个情境是森林运动会跑步比赛的情境。这里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我将这部分的教学分成了两步。首先是两只动物的前后位置关系。通过观察,说一说两只小动物相比,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学生可能出现表达不完整的情况,这时我充分地信任学生,耐心地做一些引导,之后学生就能很好地表达了。接下来是多只小动物间的前后位置关系,让孩子通过观察后说出谁的前面有哪些小动物和谁的后面有哪些小动物。有了前一个问题的铺垫,在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就能说出问题的答案。之后是本节课的难点,解决前后位置的相对性。有了前面两个知识点的学习基础,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先自己在小组内交流,同桌之间说一说,之后再引导学生发现前后两次与小白兔比较的对象是不同的,所以位置关系是会发生变化的。但之后我并没有让孩子来复述这一知识点,因为虽然是教学难点,但是只需要学生去体会和感受相对位置的相对性就可以了,并不要求他们能够完整地表达。紧接着就是一个练习,卡丁车比赛。这里我遵守了教材的设计,直接完成书上的联系,但选择的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也就是先独立思考,完成之后再全班订正、汇报、交流。完成了书上的练习之后,也是为了体现前后和我们是生活十分贴切,我让学生去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在教室里座位的前后位置关系。这里,我也是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在通过充分地交流后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我将这个题目分成了两部分,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道题目来回答,让学生先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让我比较欣喜的是班上有一个学生竟然选择了两道题进行解答,并且表达地既正确,又完整,令其他学生都佩服不已。
考虑到低段学生的注意力在一节课当中只有十多二十分钟,所以在本节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帮数字排队”和“帮动物排队”这两个有趣的题目,使全班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通过动眼、动脑、动手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本节课是以一则十分有趣的数学故事——龟兔赛跑作为结束的,是为了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故事与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给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的空间,从而更加地喜爱数学。
我认为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我充分考虑到了低段学生的认知结构,所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充满童趣和情趣的,学生在趣中误、乐中学,充分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使这节课回味无穷,使学生对课堂多了些留念。我也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和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再次回顾这节课,我也有许多做得不足的地方,比如虽然给了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但是给的时间较短,不能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从而成为了课堂上的听众。另外,在教学两只动物的前后位置关系时,我只出示了相邻的两只动物让学生说一说,其实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主动学习,自己选择任意的两只小动物来说一说它们的前后位置关系等等。最后,本节课还缺少了一些动手的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摆一摆桌上的学具,进而巩固所学知识。除此之外,本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提出来共同探讨,让我更快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