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幂的乘方乘法教学反思篇一
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学习,为下面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打下基础。在教学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时,我的教学目标是: 1 、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2 、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上完这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课前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是只教学例 1 ,就是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马上找出 12 × 3 的笔算方法和算理,这个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学习的难度,为此我把例 2 的内容即个位满几十的也放在一起教学,增加这堂课的容量和密度,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还是能够比较轻松地接受的。
由于有笔算加减法的铺垫,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竖式,所以我设置学习的过程由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整堂课都由学生自己来介绍笔算的方法,即算理。教师主要是把学生说的方法进行小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计算 12 × 3 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的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 2 × 3=6 10 × 3=30 30+6=36 ,有的学生用的是连加的方法: 12+12+12=36 (元),还有的是用笔算的方法。组织学生一一介绍前两种方法后,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说出你有什么发现,最终得出第一种口算方法与笔算方法其实是一样的,这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算理,同时感受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幂的乘方乘法教学反思篇二
小数乘法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针对小数乘法的教学,谈几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受和做法:
1、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小数乘法应从生活经验开始,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学生接受起来感到亲切。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的教学。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1.50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1.50+1.50+1.50+1.50,1.50×4或4×1.50)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教学时紧抓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你能将1.50×4转化为已知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索新知的本领。
4、引导学生对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学生解答后,应将主要的几种解法有序地、整齐地显示在黑板上,或用实物投影显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法做出评价,并从中选出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进行重点分析、说理。先让用该法解答的学生说: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
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为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提供条件。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即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变式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展思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自主迁移和强化巩固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幂的乘方乘法教学反思篇三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勤奋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参与观摩活动的所有教师、专家和领导都啧啧称赞。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只花了约15钟”一辈子与15分钟,多深刻的阐述啊,用整个一生去备课,多崇高的境界,多令人感动的责任感。在每一个45分钟的课堂里,教师能带给学生怎样的精彩?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都取决于教师一生的准备。
所谓“备课”,传统的解释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现代对“备课”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新的丰富和拓展,既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对于备教材,我历来很重视;而对于备学生,则多凭直觉,求个大概,没有很自觉的去做。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一课,在备课中突出“备学生”,有了新的领悟。
备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好之”、“乐之”的前提,学生才能积极进取,执着的追求。对于我素未谋面的学生,如何同他们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上好这一节课呢?我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突破口。该课的引入原以该章导图中的一个问题展开的:某校,将一块长m米、宽a米的长方形操场的长、宽分别增加n米和b米,用三种方法表示这块林区现在的面积。题目不难,学生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按部就班的进行计算,从而得到答案,显然该题的目的是为了推导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教学中无悬念,非常平和。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小情景,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运用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联系推导出乘法法则后,我用一个十字绣的引入来引导学生。学生的注意力顿时集中到课堂上来,急于想寻求、探索其中的方法,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使我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了该教学目标。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法则的理解正是本课的重点。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通过备学生的兴趣,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为自己的主动需求,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备学生的差异,因人施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在备课“备学生”时,我认真贯彻这一现代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精心设计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使之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上课之前,就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乃至心理素质等,以此作为我确定教学方案的依据。
在备例题时,我经过多次比较与筛选,最终确定了三个例题,使每个例题之间都体现出一定的梯度,每个例题结束后都强调注意点,力求每个学生能够铭记于心,并在循序渐进的讲解中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课堂中,我尽力做到更细腻,层次更分明,要点更突出。带着学生走进教材,立足于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我想这就同园丁培育幼苗一样,要根据土质、墒情、品种的不同,进行合理施肥、浇灌,才能确保丰收。
备学生的反馈,提高教学效率。课还没上,怎么能有“反馈”呢?我认为在备课的时候,要把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生成的反馈信息,多想一些,多预设一些,当这些反馈一旦成为事实时,就可以及时调整方案,有条不紊的组织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传递信息的一个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并改正错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备本节内容时,我预设学生在计算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可能会出现“漏项”的情况,因此,在例题后我让学生去寻找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展开后项数的规律,发现在合并同类项之前,展开式的项数恰好等于两个多项式的项数的积,运用这一规律,学生们在后面的练习中避免了“漏项”的发生。
当然,有的预设在授课时没有用上,有的预想的“反馈”实际没发生,但我并不因为备课时多花了时间而后悔,有备无患,可使自己的教学显得沉着而自信,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这一节课,给了我许多启示,什么叫用一生备一堂课?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那个历史老师所说的一生与15分钟备的这堂课是什么关系?平实的课是学生有所得的课,我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这一节课中让学生最大的所得是什么?我仍需要探索。此刻,我有了新的领悟:备课备一生,需要用我们的全部智慧、能力和热情。备学生,更是一堂永远备不完的课,注定我们要备上一辈子。
幂的乘方乘法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课是上海培智教材第十四册第四单元第4讲《5的乘法》,八年级共有10人,智商测试为中重度,学生个别差异较大,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根据本班学生学习能力,我将10名学生分为三组,a组、c组合作学习,b组师协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编制方法,记忆5的乘法口诀。
1、复习巩固。通过复习第三讲4的乘法,评测学生对1-4的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为新授5的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授。引导学生观察ppt,5根棒棒糖、10个苹果、15个香蕉、20个福娃、25个草莓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总结出来5的乘法口诀。
3、巩固练习:对口诀。让学生根据口诀前半句对出口诀后半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会根据学习的知识进行直观回答,就通过学生的直观反映,能够感知学生对5的乘法的掌握程度。
4、巩固练习:生活中的乘法。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5元人民币和一盒黄瓜5根,引导学生看图列出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回答,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的认知情况,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5、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5的乘法的口诀,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的认知。
6、作业:
b组:熟读5的乘法口诀,试着背一背。
c组:跟着家长读一读5的乘法口诀;
1、结合生活实际。5的乘法联系生活中,本节课,我从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到课堂中的讲解,生活化、趣味性比较强,能吸引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及时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老师和学生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分层教学。我们班分为a、b、c三组,教学中我对每组的要求都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各个环节中的要求也不同,在学习5的乘法时,要求a组学生能看图独立列出5的乘法算式,b组学生能在老师协助下列出5的乘法,c组能够跟读出乘法口诀。
1、及时评价要更加细化。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更精准的评价语言,及多样化的评价。
2、关注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除了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更加关注学生,把分层教学落到实处。
3、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有的学生只顾自己,有的学生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有点不适应,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力求做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扎扎实实,不能“拔苗助长”。
幂的乘方乘法教学反思篇五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基础是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基础的,可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相同”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何使学生从整数乘法列竖式计算过渡到小数乘法的列竖式,理解好计算的算理显得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出几组口算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2)一个乘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或缩小它们倍数的乘积倍。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口头计算出0.3times;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然后再计算出2.6times;0.8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85times;0.4时,受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法竖式和小数加减法竖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为了让学生理解,我就引导孩子思考在计算时我们是把它们看成整数进行计算,也就是计算85times;4,而85times;4列竖式的话应该怎么对齐?应该4和5对齐,所以0.85times;0.4也应该把4和5对齐,也就是末尾对齐,这样讲过之后学生自然就理解了为什么不把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其实就是整数乘法的延伸,用整数乘法算出后点小数点。后来学生在计算象12.7times;23、5.2times;0.64等题时,都能正确列出竖式进行计算了。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在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不足的是学生作业正确率不太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在以后还得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分析能力的培养。总之,在计算的课堂上,要多练习,计算不在多做,而是要精密,做一道会一道做一道对一道。每天练习,持之以恒,终会攻破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