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课的一首作品。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乡间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三)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们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一)情景导入 引情激趣
1。教师范唱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2。要求学生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二)整体感知 引导掌握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学唱歌曲
(1)随老师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师唱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6)分小组和组合进行歌曲的演唱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教师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教授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二
一、说教材:
本节课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上册的课程内容,内容以建筑为教学题材,通过欣赏、制作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以及基本的美术素养。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依据新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一定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评述能力,并通过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来进行学习与交流,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
c、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自信心,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团结协作。
d、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操,懂得尊重先民的艺术成果与劳动成果,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逐步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依据新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a、教学重点:建筑艺术形式美。
b、教学难点:建筑与音乐的关系。
二、说学法:
我校是一个农村完中学校,学生一般的时间都会花在他所谓的主科身上,但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所以本节“造型·表现”课主要采用感受美——了解制作方法——实践制作——分享成功喜悦等环节,发展学生的评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情景下学习,自发地产生探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探究学习、启发式与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有效地实现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之所以采用这几种教学方法的原因,是因为我想通过这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学会参与学习的能力,实现“先学后教”的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经典建筑图片,配合适当的音乐,营造课堂气氛。
第(一)个环节——欣赏与评述:
请同学简单评述所收集到的建筑图片,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上课之前先去了解一些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有时一些知识不一定要全部集中在课堂上讲,而且我们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也不一定讲得很全面,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知识很有必要,此中可以培养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提高。
通过老师的开门见山(歌德——凝固的音乐)可以揭开课题神秘的面纱,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的主要方向。
通过两个提问,“你们在建筑上看到了哪些节奏?”、“你们是如何欣赏建筑艺术的?”,层层引导进入课题的重难点,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形成一定的师生互动,以期提高课堂的气氛。
第(二)个环节——制作方法:
让学生了解利用纸质盒子或饮料罐通过重新设计制作出建筑物的方法。对这个环节的处理上,主要通过提问与讨论绵形式出现,不直接给出答案,因为这样的纸质手工制作,学生已有一些原有知识,现在提问只不过是让学生回忆或再现其制作的方法而已。
第(三、四)个环节——艺术语言、教师示范: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或通过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从中老师进行提示与总结。
·为了体现作品的艺术性,我们在制作地时候应考虑哪些艺术语言?可以举例说明吗?
·谁能从老师制作的这座房子,谈谈它采用了哪些艺术语言?
·有谁听到了音乐?
·有谁看出我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都是在引导学生将前面的知识得以回顾。通过一定的示范,可以使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表达得理明了一些。
第(五)个环节——学生尝试:
请同学将收集到的盒子,罐子进行一定的制作,让它变成一座建筑物。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得以消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第(六)个环节——作品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谈谈创作理念、成功之处或不足。
第(七)个环节——课堂延伸:
教师将作业粘贴在板上,加上树、花、草……,让它变成一个小区或学校。
同学们回家也可以把本组的作业进行一定规划、制作出一个小区或一个学校的效果作品。
第(八)个环节——课外延伸:
将各组的作品进行一次评比,并进行展览。
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三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瑶族舞曲》原为作曲家茅沅、刘铁山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后经作曲家彭修文移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2、说课内容 :本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音乐八年级第十六册,根据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为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解全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教学目标。欣赏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对今后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有一定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4、教学目标:
a、体验瑶族人民在节日欢歌漫舞的热烈气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感。
b、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c、通过欣赏《瑶族舞曲》辨别演奏乐器的音色,从情感体验入手,分析音乐要素、分析音乐进行的特点,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5、教学重点: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掌握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
6、教学难点:
a、 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
b、感受乐曲中不同情绪的对比。
二、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会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中要以听赏为主。八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了听赏法、讨论法、对比法和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形、图象、音频、视频等媒体,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更加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主要通过“听”、“唱”等感知要素,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情绪及其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分为四个环节.
1、导入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初步了解此曲。
2、欣赏全曲:
a、 体会全曲情绪,说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b、 介绍作曲家和音乐创作背景。
c、 介绍瑶族的民族风情和音乐特点。
3、分段欣赏:
a、引子部分:情绪、速度、拍子,表现怎样的情景。
b、聆听第一部分的音乐,哼唱并熟悉音乐第一主题的旋律,并思考第一、二主题的情绪、速度、拍子,表现怎样的情景。
c、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并与第一部分音乐做对比,有何不同。
d、全曲欣赏
4、总结:让全体学生讨论对瑶族长鼓舞的舞曲节奏的认识和对瑶族音乐的体会。
五、板书设计
《瑶族舞曲》
第一主题:抒情、优美,犹如一位美丽的瑶族姑娘在翩翩起舞。
第二主题:热情、奔放,瑶族小伙子们加入姑娘们舞蹈的行列。
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四
本课是第六单元中的一个课题,我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深挖教材,以复习为切入点,侧重于基础技能和技巧的巩固,强化学生的动手和小组合作能力,在学生基础技能和技巧的巩固方面作一个尝试。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教材选自人音版八年级15册第六单元冬之韵中的两首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踏雪寻梅》,这是两首旋律优美、格调清新高雅的歌曲,唱出了冬天之韵味,唱出了冬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冬天一幅幅至纯至美的景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初二的学生已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对事物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和感受,音乐的基础技能和技巧有一定的积累,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冬之韵,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2)复习《踏雪寻梅》,制作打击乐器并创作简单旋律。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集体合作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音乐是抽象的,虽说学生学习音乐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基础,但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感悟冬之韵,制作乐器和创作简单旋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说学情
初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具备一定的感受能力,加上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对他们感悟冬之韵有一定的帮助;他们本身具有的动手能力和原有的技能技巧以及教师的引导示范、小组合作的智慧,对难点的突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说教法
根据音乐课要让学生多听多练多体验的特点,我自制电脑课件,采用启发讲解法、示范演练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启发、激励学生,从而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制作画面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全方位地感悟音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主动的有效地参与实践创作,并协同解决实践创作中的问题。
六、说教学程序
1、播放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导入课题。
这是启动环节,学生通过欣赏视频,设置问题:
(1)歌曲怎样描绘雪?
(2)你看到了怎样一个冬天?
学生说说冬之韵,初步感悟歌曲描绘的冬之韵。
2、为了让课题得到拓展,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冬之韵,我让学生找找相关的诗句,发现所描绘的共同点:以咏梅为主,主要是冰雪的洁白无暇、晶莹剔透;腊梅的不畏严寒,笑傲风雪。随后,我摘选了几首诗词,让学生概括冬之韵:冰雪的洁白无暇、晶莹剔透;腊梅的不畏严寒,笑傲风雪。从而突破难点。
3、复习歌曲《踏雪寻梅》,寻找音乐的源泉。让学生复习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进行伴奏,并设置问题:歌曲中的哪一句出自我们生活中的声响?这一问题的提出对下一环节的顺利进行有着提示作用。
4、拓展思维,动手作一作。这一环节中有两项活动。
活动1、利用玻璃杯、碗等制作有音高的打击乐器。
活动2、用“1、2、3、5、6”五声音阶为下面诗词创作简单的旋律。
第一首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第二首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第三首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创作简单的旋律,填上以上诗词,唱一唱。
在活动开始前,我展示制作好的玻璃杯乐器,向学生讲解制作的方法,加入不等量的水,得到不同音高的玻璃杯乐器。然后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在实践操作前进行讲解、示范。在学生实践时,我在学习小组间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引导、激励学生,从而使难点得以解决。
5、学生展示与评价,我让学生展示作品,并让他们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我概括,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和改进。
6、在课堂小结中,我让学生先小结,我再概括:大自然的美景,美不胜收,我们要用心才能感悟;生活中的音乐,妙不可言,我们要用心才能聆听。
初中八年级音乐说课稿篇五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课的一首作品。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三)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们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一)情景导入 引情激趣
1、教师范唱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2、要求学生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二)整体感知 引导掌握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学唱歌曲
(1)随老师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师唱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6)分小组和组合进行歌曲的演唱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教师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教授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