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物探报告和地勘报告的区别篇一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
第一章绪言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基本情况
(一)组织形式
以班为单位进行。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安全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
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钢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
下午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
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
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任务完成情况
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如地质构造的识别、对风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现象的认识等;对三大岩类能进行初步识别;能使用地质罗盘测岩体的产状;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并作了详细的野外记录。
一、昆明西山地区
1、普渡河——西山大断裂
2、滇池——龙门地质现象
沿线观察到的是西山石炭纪至二叠纪地层剖面,以及物理风化作用和负荷地质作用形成的倒石堆现象,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
泥盆纪上统
宰格组:上部为灰色燧石灰岩,下部为灰色至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厚324m。
石炭纪下统
大塘组: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夹厚层状灰岩,底部为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厚12.5m。
石炭纪中统
威宁组:为灰白色中至厚层状灰岩,中部夹角砾状灰岩。与大塘组整合接触,厚112m。
二叠纪下统
倒石头组: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砂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粘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厚9m。
栖霞组:为浅灰、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虎斑状白云质灰岩,含丰富的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厚123m。
茅口组:上部为灰至灰白色中到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层状灰岩与灰色虎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含珊瑚化石;下部为灰色厚层状不规则虎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霞组整合接触,厚276m。
二叠纪上统
峨眉山组:上部为黑绿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到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厚600m。
3、西山小石林
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溶蚀形成岩溶地貌(kast地貌)。岩溶地貌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二、武定地区
1、五孔桥
通过观察辉绿岩和三叠纪舍资组的接触,下为灰绿色辉绿岩,上为三叠纪舍资组褐黄色砾石层,为含砾砂岩、砂岩及粉砂岩。二者接触面特征: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5~100m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风化粘土层。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现象。从以上特征可看出存在沉积间断且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平行,故该接触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2、雷刚厂
通过观察三叠纪舍资组与寒武纪西王庙组的接触,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舍资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至浅黄紫色薄到中层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黄色薄至中层状含细粒、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与下伏西王庙组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3、芭蕉箐铁矿
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属于文笔山——鱼子甸铁矿床的一部分。矿体产于泥盆纪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内,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含矿岩系为:
上覆地层鱼子甸组第二段,为灰色薄至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
鱼子甸组第一段可分五小层,主矿层为褐红至暗红色鲕状赤铁矿,厚2~5m不等。
下覆地层为缩头山组:黄色中至厚层状石英砂岩。
4、人民渡(狮山断层)
5、狮山石棉矿
位于狮山向斜北东翼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热变质和交代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化、蛇纹岩化和石棉,所形成的石棉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纤维很短,开采价值不大。
6、狮山景区
狮山位于武定县城之西,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a级名胜风景区。
在寺庙下公路一侧,有寒武纪笻竹寺组,还有贝壳和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其内三叶虫化石极为丰富,不乏很多完整的化石,可见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寺庙后山为寒武纪沧浪铺组巨厚层砂岩组成的悬崖陡壁,陡壁上随处可见三角洲相典型沉积构造。
三、元谋地区
1、朱布超基性岩体概况
岩体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其规模不大,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近于直立,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接触带向西倾斜。
岩体分异较好,据垂直分带,有上而下一般可分为: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带、辉石带、橄榄辉岩带、橄榄岩带,各带为渐变过渡关系。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岩体虽小,含铂达到工业品位要求,是含铂矿体。可见磁黄铁矿、黄铁矿、铂矿、孔雀石、黄铜矿。硫化物含量与铂品位呈正比。
2、黄瓜园大桥元谋群变质岩
该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元谋县龙川江西侧,呈南北向展布。属于元古界变质岩。由新至老为:
海资哨组:浅灰色千枚岩、云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厚约598m。
凤凰山组:上部细晶大理岩夹千枚岩,下部夹中至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铁矿及沉积型菱铁矿,厚约1430m。
路古模组:眼球状云母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石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角闪石片岩等,厚1000米。
另外还观察到了河流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上游的侵蚀作用,下游的沉积作用及形成的蛇曲河、河心摊及肥沃的河漫滩。还有很多远距离搬运形成的磨圆度较高、抗风化能力较强的鹅卵石。
3、德大、那化花岗岩体
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
黑云母花岗岩:浅灰色,略呈粉红色,粗至中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主要由正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蚀变矿物为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
闪长岩:暗灰、绿灰色,多为细到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有斜长石、角闪石及少量石英组成。暗绿色角闪石呈柱状。并有绿泥石化的蚀变现象。
除此之外,岩体中还见闪长岩脉、辉绿岩脉及大量暗色析离体团块,还可见到后期辉绿岩中捕掳有前期的花岗岩。
4、弯堡土林
弯堡位于元谋北西20公里,这一带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积物,为一套黄灰色沙砾石、粘土及粉砂沉积物,其成岩作用差,结构疏松,经过三百多万年的风化剥蚀和地表流水冲刷,逐渐形成了现今的地貌景观——土林。
千姿百态的土峰造型令人无限遐思,是一处有待开发的宝贵旅游资源。
第三章结束语
一、在此次实习中,我对西山小石林的岩溶地貌很感兴趣,结合查阅的资料在这里简单谈一下我的见解。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岩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岩溶地貌下往往存在有流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河,在地表常见有石芽、溶沟、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态,而地下则发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又称为“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经常被人们开发为类型各异的风景区,是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
二、小结:这一星期的实习,我深切地感觉到,只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把知识牢固地掌握,并熟练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我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协作。这些天虽然辛苦,但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同学们在生活上互相帮助,感情更加深厚了。老师不辞辛劳地跟在我们队伍中讲解,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他们的伟大,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敬业的精神,我想这也是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必备的精神素质。这一星期的实习,令我在艰苦和学习中得到了成长,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次难忘的经历。
物探报告和地勘报告的区别篇二
物探报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探测技术,在建筑工程、地质勘探、资源勘探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作为物探报告的编制者,我们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更需要深入了解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以便编制出准确、可靠的报告。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谈谈在编制物探报告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一些经验积累。
第二段:前期准备
在编制物探报告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了解探测目标的情况、工程周边环境、地质构造等相关信息。只有在了解探测目标的基本情况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探测技术并进行方案设计。此外,还需要准备好探测设备,例如雷达、超声波等,以保证探测效果。
第三段:探测过程
探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首先,现场环境需要保持安静,以避免干扰探测信号。其次,需要合理布置探测设备,划定探测区域,以确保探测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探测过程中,需要记录一些详细数据,例如探测时间、探测深度、探测距离等,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第四段:数据分析
完成探测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首先,需要对探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例如数据滤波、剔除异常数据等。然后,需要对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例如分析探测目标的性质、位置、深度等信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善于运用各种分析工具,例如地质图、统计图、剖面图等。
第五段:结论与建议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需要来进行结论和建议。结论需要准确清晰,不能含糊不清;建议需要具体细致,能够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在撰写结论和建议时,需要注意陈述方式和表达方式,不能使用专业性太强或术语过多的语言,以充分满足客户的需要。
结语:
物探报告的编制需要注重细节,善于分析数据,运用分析工具。只有编制出精确、可靠的报告,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物探报告和地勘报告的区别篇三
物探报告作为现代勘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检测物质的性质及分布状态,了解目标区域内地下结构、矿产资源等情况的技术。而物探报告则是对该技术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的报告。经历过物探报告的整个过程,我深刻地认识到物探报告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更好地支持勘查规划和决策,更能够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段:经历及体会
在矿山工作中,我时常需要进行勘探调查工作。而对于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地质环境区域,如矿区密布、地层复杂等,我们就需要运用物探技术进行勘察。通过多次调研,我们找到了一家专业的物探公司,并委托他们进行物探调查。不仅他们的工作认真细致,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详细的物探报告。通过阅读物探报告,我们了解到目标区域地下构造、岩体及矿产资源情况,并且发现了新的矿产资源。
第三段:物探报告能够全面了解地质环境
物探报告是基于在地下进行分析收集的数据编写而成,这份报告可以更为全面、科学地描述目标区域的地质环境情况。除了记录实际数据收集结果外,物探报告同时还能够进行地质结构判断和地质环境分析,为万无一失的矿区建设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第四段:物探报告能够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每个矿业企业都处于不断发展和变革的状态,如何充分利用矿藏资源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而物探报告可以为矿业企业提供一份非常重要的资料库。物探报告不仅能够准确地描述某一区域的矿藏分布,更为重要的是,还能提供关于矿区内地质矿物的数量、质量、性质、特性和分布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矿业企业更好地制订开采计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五段:总结
物探报告不仅仅是对相关矿产勘查的必要过程,更是对勘查过程的一次完整历程的总结。通过对物探报告的不断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有效地推进企业的建设及开展业务,更是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深度的支持。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认真进行物探工作,并同时要高度重视物探报告,取得最好的效果。
物探报告和地勘报告的区别篇四
物探报告是现代工程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物探技术,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地下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作为一个物探工程师,我深感体会到了物探报告的重要性,今天我将分享我的物探报告心得体会,探讨如何撰写一份全面且准确的物探报告。
第二段:认真审查地质资料
在进行物探现场勘探前,认真审查地质资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一步是为了充分理解勘探区域地质环境,熟悉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等数据,仔细分析地质条件下可能存在的地下结构。通过这一步骤,可以为后续的物探工作奠定基础,为物探报告提供重要的资料基础。
第三段:严格执行勘探方案
在进行物探勘探工程时,必须严格执行勘探方案。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在设计勘探线路时要根据勘探目的、勘探区域地质环境和勘探设备的技术特点以及勘探预算等要求制定合理的方案。在勘探设计上,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以保证勘探数据的全面、准确、可靠。
第四段:重点突出分析成果
依据勘探数据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物探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勘探结果简介、地质资料信息及测线、测点分布图、分析和结论。报告内容应用图表、表格、文字等形式全面、准确地进行展示。在内容汇报时应注重突出勘探数据的关键点,充分发挥报告的表达效果,让工程方能够尽快阅读到重点信息,快速做出决策和调整方案。
第五段:总结
物探报告撰写虽然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但它是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现代工程管理必备的重要文件。因此,一份完美的物探报告需要由物探工程师们认真负责地完成,包括审查地质资料,严格执行勘探方案,重点突出分析成果等多个环节。只有保证各个方面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方能形成一份具有两全其美价值的物探报告。这也是我们物探工程师积极进取的方向。
物探报告和地勘报告的区别篇五
第一章 实习目的和要求
一 实习目的
作为一名地质学校的在校学生,我们不仅应该认真学习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工作原理,更应该积极参加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以便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掌握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而这次顶岗实习不仅是对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的加强和巩固,培养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野外施工的认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而且,通过这次顶岗实习,有利于巩固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
二 实习要求
这次顶岗实习中,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在野外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及工作方法。学习野外施工过程中的基本工作方法及大概工作流程。
初步掌握地质野外勘察的具体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能熟练的操作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专业勘察仪器,切实掌握仪器的操作方法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服从公司的工作安排,积极向老员工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以及野外施工过程中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方法及技术。有问题,及时向老员工请教。
实习工作过程中,要将在学校中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去,养成严谨认真、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争取早日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
第二章 工作内容和方法
一 工作内容
此次我们的实习单位是山东中煤物探测量总公司电法队,实习地点是新疆伊宁市霍城县,工作的主要目的任务包括(1)查明测区范围内小窑采空区的分布范围(2)尽量查明测区内大的断裂构造的位置、产状和煤层的埋藏深度、起伏状态(3)查明测区内火烧区的分布范围。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工作的地质任务,我们的主要工作方法是:首先,利用gps rtk放样进行野外地质测量放样;再在勘察范围内利用瞬变电磁法(protem 67)进行野外地下数据采集;最后,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推导和反演,从而得到勘察结果。
二 工作方法
(1)gps—rtk放样
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数字测图中。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双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由于应用rtk技术进行的实时定位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因此,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仍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之外,rtk技术已经可以应用于地形测图中的图根测量、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等。
此次施工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gps工具为中海达hd和南方s80、南方s82型号的gps。
这两种gps的基本零件组成大致相似,均由发射电台、卫星信号接收机以及gps手部组成。基本工作方法也大致类似,在进行gps——rtk野外放样的工作时,基本流程为:架设基站——坐标校正——野外施工。
测量工作在此次瞬变电磁法施工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测量工作是此次野外施工的先行者,它的正确与否和精度直接决定了其它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2)瞬变电磁法
本次瞬变电磁勘探拟采用大定源回线装置进行勘测,大定源回线装置布设大线圈作为发射线框,在距发射线框边框1/3距离用接收框接收电磁信号,其工作示意图如下:
采用大定源回线装置有如下优点:
a、此种装置能够在完成地质任务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b、受地面作物影响较小,只需布设大线框就可以测量线框内部很多点,效率较高积分时间和采用道数等仪器参数。施工方法:
1、工作装置 按设计要求的工作装置施工
2、放置发射线框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的发射线框的大小,测量人员放发射线框四个边,放线工人沿四个边进行放线。
3、仪器发射 发射线框接通后,仪器开始发射电流,形成闭合回路,向地下发射一次常
(三)、直流电测深工作
本次直流电测深勘探拟采用等比对称四极,活动mn装置电测深法,ab:mn=10:1。电极距选择将保证测深点曲线尾支45°抬起,进入奥陶系地层内部。
1、工作装置 按设计要求的工作装置施工
2、放线 先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的极距,放置ab、mn四极的实际位置,放线员按测量的位置放线,砸电极、连接发射电缆。
第三章 收获及体会
通过此次顶岗实习,使我不仅巩固了我在学校内所学到的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增加了我对野外地质施工的认识,养成了我凡事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探索、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对很多以前只是有一点了解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明确的思路,慢慢将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践当中去,也增强了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知识和各种工作技能,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为我国的地质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信念。
在这次顶岗实习过程中,我除了对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之外,还系统的学习了瞬变电磁测深法在野外施工的大致工作流程和基本工作方法,更使基本掌握了中海达hd、南方s80、南方s82等gps测量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protem 67d 瞬变电磁勘探仪的操作方法。
同时,在这次实习当中,也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了野外地质勘察工作的艰苦和枯燥,使我认识到了在工作过程中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的重要性,是我树立了更加正确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使我对以后面对其他工作及挑战有了更充足的积累和信心。
第四章 问题和不足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缺点和不足。
首先,这次实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以前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实在是太过于单一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所遇到的很多问题是课本上的知识无法解决的,甚至是和课本上的相冲突,让我认识到了,只有在实践中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理论知识,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检验它的正确与否。
其次,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使我耐心及细心不足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因为这个原因在工作过程中对工作造成了影响。
但是,我相信这些问题只是暂时的,我一定会积极学习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迎难而上,早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自己更好的融入到工作当中去。
第五章 致谢
首先,要感谢学校和电法队给了我们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们早日感受到了野外地质勘察工作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使我学习到了很多实践中才能学到的知识,让我更快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自身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感谢在这次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位老员工,是你们教会了我野外施工的具体工作流程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我希望xx学校的学生能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地质精神,为学校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