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议或心得体会篇一
网络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里面包括的都是最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受训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解决问题。通过培训既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又开发了我的思维,同时也了解到当今的教育对每个教师来讲都是一种挑战,新形势下就需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向前发展。
1、收获
首先、加强了同志间的交流合作
在培训中结识了许多同一战线上的同事,能够和他们进行交流、探究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繁琐事例,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是都有一颗为教学服务的心,对具体的教学问题都毫不保留的提出解决的办法,同时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情,有人说教书匠,教淡了亲情、教走了友情、教破了爱情,我却认为网络培训拉近了我们的人际关系,心与心的交往,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其次、拓展了我的知识视野
在培训中我们能够学习到很多的知识,为我们的教学技能不断充电,当中的新理念给我们指引了努力的方向。培训平台展示了许多教学素材,如文本材料、视频、图片等,这些都是能够加强我们驾驭课堂能力的法宝,通过学习更新了我的教学观念,加深了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理解,获益良多。
再次、我的电脑操作和利用网络的水平得到了提升。
从txt文档到word排版,从ppt课件制作到excel数据处理,从发邮件到网络搜索,培训期间,我不断学习电脑网络知识,操作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也掌握了一些新的技能,如word文档中修订格式突出显示插入批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表现性评价”,会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等,都是我以前没有的知识,现在通过培训我学到了,也懂得了它的作用,为我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更大的帮助总的来说,此次培训我感到受益匪浅,在此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虚心指导,没有你我想我还停留在原来的层面上,没有你的鼓励我想我可能会忽悠本次培训,那我就学习不到这些新的理念,掌握不到现掌握的教学技巧,在此,衷心感谢老师对我的指导,也祝愿各位各位同仁学有所成。
2、帖子
好多老师的帖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大荆中学的李圆圆、吕涧小学的白峰军、我校的唐宝军、王丹南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网络学习的质量
本次网络学习我觉得质量很高,基本上处于优良层次。
4、改进建议
a、取消周六周日的学习,基层老师周六周日家事很忙;
b、补考机会应多些
c、面对不同年龄段教师,布置梯级作业,使各个人群都有收获
d、想办法防抄袭、防代做作业的办法
5、学员身份讨论
我之所以还跟得上是因为我的电脑基础还算行
6、假设网络教师,我会――
通过表现性评价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等一般过程技能,培养学生参与语文探索性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的能力,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等。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b、评价工具和标准
察的是表现性的行为或结果的出现,则作上记号;反之,则不作记号。如果评价比较粗略,运用核查表就可以了,但如果要记录行为或表现发生的程度或频率,就需要等级量表。
2、设计表现性任务表现性评价的任务应该是围绕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来确定。另外不同的任务,要求有不同的作品和评价标准,主要使用等级量表。
3、表现性评价的优缺点
表现性评价能较好地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技能。它使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语文,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语文,使教学具有现实意义,符合现在教育的新理念。但表现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时间上的难题:表现性评价在实施和记分上所需的时间比较多。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要花费许多时间,而且,教师对表现性任务进行分析评价也要花许多时间。评分上的难题:表现性评价除了需要时间和人力去记分外,评价和观察重点的把握和评分标准的制定有时也比较困难。同时,大班额的教学也给评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研修的感想和建议]
建议或心得体会篇二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前苏联著名的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提高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学教师写的书。而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
翻开本书,单单看目录,就极大的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这其中很多问题不正是自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吗?究竟如何解决,迫不及待去书中一探究竟。
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每条建议所谈的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实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完之后真的受益匪浅,感悟良多。
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时间问题,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常常感到手忙脚乱,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时间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条建议后,好像突然明白了,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很快提取出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内容。正如本文中所举的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的公开课非常成功,问他用了多久时间备课时,他说一辈子,但对这课题的直接准备是15分钟左右。听完这位历史老师的回答后,细细想来,真的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一直不断的学习,为自己“充电”,学习和自己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知识,那就能在碰到具体问题时快速解决,不用再临时抱佛脚。虽然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是我们更希望打有准备之仗。读书,终身学习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读书,学习他人的智慧,就是在节约我们的时间。
建议或心得体会篇三
通过校本远教研训,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通过观看视频,学习ppt和文本,使我受益匪浅。
新课程标准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那么一张试卷只是检验成绩的一个方面而已。唯有这样做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贯穿课堂,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并不局限于对教材的重难点开发的多少,而是一节课有多少人性化的东西包含其中。也就是说老师的备课不只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了解了学情或许就意味着一节课下来有多少个同学能张嘴说话。
在远程研修里,我可以畅所欲言,聆听视频教程里老师们丝丝入扣的讲解,让我在这里学到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悟。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教学工作的重心要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开展,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学习,教师心中要时时刻刻装着学生;教师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师要自尊自律,时刻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道德去感染人,努力做好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刻苦钻研业务,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我感觉做一名教师除了不断开拓、创新,更要执着的爱岗、敬业。
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我是教书的人而不是教书的机器。我所创造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来享受的情感课堂,是一个富有人性化的课堂。感谢远程研修让我不断成长,不断收获!
建议或心得体会篇四
曾经,总是听到师父说起苏霍姆林斯基,自己却从未静下心来去读一读他的著作,还总是振振有词地说:“工作太忙,无心他顾。”其实现在看来,那时的自己真的太不成熟。在这一学期,学校给老师们每人发了一本苏老的《给教师的建议》,相伴随的,还有每日教师读书群分享的《给教师的建议》音频。这样全方位的渲染模式很好地照顾到了老师们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既可以在零碎的时间去听音频,也可以在闲暇的时间里品味书中的味道。说实话,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和我想象中不大一样。总以为像他这样的大师,语言之中更多的应是给人一种高深的感觉。然而,看过之后才发现,他的语言简单而平实,看似通俗却又不乏深意,情理、事理丝丝入扣。内里微妙的思考,加之恰到好处的文采,令人读之无比受益。与其说它是一本大师的著作,倒不如说它就是一位拥有着博大胸怀、睿智思维的老师对自己教育生涯所思、所感的娓娓道来。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教育上的这些个琐事,只要你是有心人,能够每天坚持去记录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那么很多年后,你也可能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你的所有经典案例续编在一起,就能成为一本真正的教育学著作。或许苏老就是这么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教育之上,这才有了如今这样的积淀。
苏老的书中,每一篇都能够从一个教育论点出发,然后告诉教师,怎样做能够更好地爱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今天,我在听的是苏老的第57章“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好巧不巧的是,今天下午,刚好有个孩子问我:“老师,我们考完试,您可不可以带我们全班去春游啊?”听完孩子一本正经的发问,我倒有些错愕了。第一点:我是质疑的。在孩子的心里,所有的学校举行的外出游玩,难道都不分季节呀?只要出去,就是春游吗?这一刻,我其实是觉得孩子们真是有意思。不过,很快我又意识到了第二点:孩子们那一种想要一起外出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啊!他们想的不是和自己家人出去玩,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感受那一份真挚的快乐。
这时候,我的思绪也被拉回到了自己小时候,我曾经也是那么地期盼着学校组织集体活动。至今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我在小学时一共春游过两次,秋游过一次。我也还记得初中时候的那一次令人至今难以忘怀的野炊。当时老师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本组的菜谱,然后由组长分配每位成员的任务。我负责带土豆丝,一路上,我提着那沉甸甸的,装着一半土豆丝、一半水的塑料袋,心情无比愉悦。这是属于孩童时代的回忆,至今想起仍会弯了嘴角。而现在,考虑到多方安全因素,孩子们的这种愿望,怕是很难实现吧。思绪至此停滞,而后豁然开朗。我想到了:我要带着孩子们这样去旅行啦!上午复习《场景歌》时,我就在想,文中给我们提供的四个场景,完全可以作为孩子们游乐的场地啊。让孩子们闭着眼睛,去寻找置身其中的感觉,似乎还有些困难。那怎么办呢?不如让孩子们自己去创造,不局限于书中的海鸥、沙滩、军舰,孩子尽可以去具体描述这些场景,哪怕是被螃蟹夹了脚、在鲸喷出的水柱上跳芭蕾,又有何不可呢?带孩子去“旅行”吧,带孩子去领略极光和深海吧!那里会有全新的世界,拥抱着我们,拥抱着这些充满渴望的孩子们。
平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却编纂出了不平凡的人生。苏老用他的坚持与博爱,创作出的文字,值得我们每一位在教育一线上的老师细细品味。怀揣梦想,必得其彰!
建议或心得体会篇五
距教育部明确公布“双减政策”以来,对教培行业冲击力度相当之大,足以颠覆这个行业。从“朝阳产业”变成“夕阳产业”就在一瞬间。
截止目前,大量的教育机构经历了倒闭潮,裁员潮。行业凋零到了极值点,分析国家双减政策实施后,各地接连推出结合本地学情的课后延迟服务,且节假日不准学生补课,周中只能上到晚上8点30,这进一步压缩教育机构生存空间。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没有回温的可能性。剩下来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依旧在黑暗里苟延残喘,摸索前行!
中小学升学压力依旧存在
国家力排众议,坚决执行“双减政策”。为了让国家选拔真正的高精尖人才,学生需要分流分层教学。
但是面对中考百分之50左右的淘汰率,家长们绝不会坐以待毙,努力让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毕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固有心态是普遍的。
以前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与否,都会去各种补习班,各种教育产品应接不暇。根据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孩子的学习情况,选择“班课”或者“一对一教学”。但现在基本上算“一刀切”了,明面上给家长减负了,实则家长内心的惶恐和焦虑不减反增。
焦虑的家长
学科类教培机构出路在哪里?
经过整顿后的教育培训机构出路在哪里?这是教育行业相关人士的共同诉求,
因为“双减政策”影响的重灾区是“学科类培训机构”,尤其针对的是小初阶段培训机构。目前k12和学科类培训的盈利空间基本为0,除了缩减机构规模外,转投素质教育(艺术类培训),成人职业教育方向的机构较多。也有把机构改造成“绘本馆”或者“书店”,以另外的形式服务学生,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
学科老师转型之路依旧艰难
很多教育机构的老师转型迫在眉睫,出来找工作,才发现自己除了教书“一无是处”。
那么除了一部分继续留守原教育岗位的老师之外。
大部分的老师因为学生生源不足,课程又调整到了周中,补课时间减少,课酬收入大幅缩水,无奈选择了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