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班数学小动物来了教案反思篇一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还带有“集体作业”的倾向,即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老师就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接受挑战,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补充,他们顺利地把问题解决了,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苏霍姆林斯基尖锐地提出,这种“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表面顺利的假象,其实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比较好的做法是,对学生相继提出的每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都让其他学生接受挑战,在草稿本上各自尝试列式解答;最后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反馈、订正。
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个实践活动如果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前做些小调查,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再到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可能学生受益的面会更大些,体会将更深刻些。
《动物聚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班数学小动物来了教案反思篇二
这是我来到中和中心小学,第一次有老师主动要来听我的课,被听课的第一感觉应该是挺紧张的,但是我感觉我还是挺幸福的。
虽然只是一节练习课,但是来听课的三位老师老师给我提了许多很实用的意见,让我受益颇多。
比如读乘法算式5×7的时候,总是习惯读成5乘以7,而正确读法应该是5乘7。因为随着教改,教材内容也在发生不断的改变,但是我的语言习惯还停留在以前学习的知识里,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还有讲授乘法算式2×3表示2个3时,我总是读成两个3,其实最好是读作二个3,在数学上数字的读法还是比较有讲究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细节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其实一节课就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节组成的,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要关注到方方面面。俗话说得好,旁观者清。确实是这样,透过别人的眼睛来审视自己的课堂,是一番不一样的风景。
小班数学小动物来了教案反思篇三
幼儿园小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效果做些简要分析. 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通过几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滚动,而平面的圆则不能。这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但由于少数幼儿贪玩,不能按要求操作,我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着急,导致这些幼儿对于球体的特征不够明确。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数学领域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教师的课堂,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这一教学活动后意识到的,其中存在许多不足:
1、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习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我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
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小班数学小动物来了教案反思篇四
小班幼儿在数学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常常会觉得有的错误是根本就不应该发生的。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更让我感慨良多。归结起来有两点: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方法进行5个以上物体的排序。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给踩高跷的贴绒娃娃排队。幼儿人人都能将娃娃按高矮排好队伍。接下来是让幼儿将手边长短不一的吸管按长短排序,幼儿也都能将吸管排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红旗的排序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这些红旗的旗杆长度有的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操作之前我已经引导他们要比较旗杆的节数,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都排错了,不是顺序搞错就是序号记错。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急促。
进入小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非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做作业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作业纸就现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以至于有的小朋友交上来的作业让人看了都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因为他的答案都是反写的。明显全是照抄别人的。
小班数学小动物来了教案反思篇五
《大石头和小石头》的活动出自“石头大玩家”的主题,本次数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物体,学习按物体的大小差异进行4以内的排序。在幼儿对石头有什么活动的猜测时,我将他们收集来的石头集合在一起。拿出大小不一样的石头。幼儿的兴趣很浓厚,在动脑、动眼、动手中进行科学活动操作。符合了《纲要》中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进行操作,探究事物的要求。
活动的第一步是请幼儿从我选的5块石头中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石头。第二步,给石头排排队,并且教给幼儿排队的方法,最大和最小的石头排在队伍的最两边。第三步,幼儿自己去操作给石头排排队的`经验。通过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石头并进行排序演示,通过叠一叠的方式,可以方便幼儿理解大小排序方法。第三环节通过两次排序操作,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数学操作活动中,体验“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排序方式。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较高。
活动中,我发现材料带给了孩子比较大的困难,很多孩子的石头大小很难比较,由于有的幼儿的年龄和经验、发展还不到,而且每块石头的形状差异以及摆放的角度差异都会给孩子的视觉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所以在比较时,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导致排列的大小会有出入。这次活动的最大问题出现在材料的选择上,不管是教师的示范材料,还是孩子的操作材料,都应该规范并准确。
这让我体会到作为老师,应该为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数学活动应该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操作的材料,才能让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相结合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