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学经济学论文篇一
为提高中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的质量,做到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统一和规范,特规定如下:
一、装订顺序
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一般应由11个部分组成,装订顺序依次为:
(1)封面 (6)主要符号表(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2)任务书 (7)正文
(3)中文摘要 (8)附录(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4)英文摘要 (9)参考文献
(5)目录 (10)致谢
(11)外文文献原文及译文
二、内容及书写格式要求
1、 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应用中文撰写(外语专业除外)。
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分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论文两种,所有出现相关字样之处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毕业设计说明书”和“毕业论文”字样。
大学经济学论文篇二
摘 要:xxx的管理思想是xxx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国内传统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的运用和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的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管理思想上也涌现出大量的方法。xxx管理思想对于我国当前形势下的企业管理思路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xxx;企业管理;xxx管理思想
我国的企业管理在方法论方面一直缺乏本土化的创新,有些学者将德鲁克等管理学大师的理论奉为宝典。但是在经历了一阵狂热之后,一个新鲜而又陈旧的症结出现了,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西方管理学家的理论遭遇了一定程度的破产。这实际上有着深层的文化原因,自近代以来我们努力吸收西方的先进科学与技术。而事实上,一种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惯性是在血液里流淌的,学习外来经验不可能把植根自身传统的文化观念彻底覆盖,这是西方管理学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深层原因。
究竟什么更加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笔者认为,它首先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和西方企业管理的全新融合,形成创新的思想体系。xxx思想是以xxx为代表的中国xxx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因此,它适合这一条件,并且行之有效。我们从xxx思想中找寻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是最适合的。我们中国的很多企业运用xxx思想来指导他们企业的发展,成效显著。本文力求在此基础上,总结xxx管理思想的核心,并在企业管理的不同侧面深入研究xxx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xxx管理思想的来源
xxx的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认识,也必须根源于实践。在xxx管理实践中,xxx提出了很多独创性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xxx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xxx。xxx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xxx 由于中国革命建设有中国的特点,没有现成的历史经验可以直接借鉴,这就需要以xxx为首的xxx领导人把马列主义应用于中国实践进行大胆的探索实践,寻找出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特点的管理理论,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马列主义主义管理理论是其直接来源。马克思、列宁在其论著和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中提出了很多关于管理思想的理论,xxx思想在对马列主义继承的同时也继承了马列主义中关于管理思想的有关理论。马克思xxx曾对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计划管理进行多次论述,列宁发展了这一思想,由一般论述计划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发展到在实践中组织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理论。列宁说:xxx没有一个长期的旨在取得重大成就的计划,就不能进行工作xxx。xxx进一步完善了计划管理理论,最早把国民经济计划归结为指令性计划。列宁还提出了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管理社会主义经济。他指出:xxx真正民主意义上的集中前提是历史上第一次造成的这一种可能性,就是不仅使地方的特点,而且使地方的首创性、主动精神和各种各样达到总目标的道路、方式和方法。都能充分顺利地发展xxx。在企业的内部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管理,坚持一长制和工人群众参加管理相结合。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社会主义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管理思想虽然还不成体系,但大量地散布在众多的历史著作和文学名著中,对博览群书、熟谙中国历史的xxx来说,不能不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xxx历来十分重视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早在xxx六届六中全会上,他就强调指出xxx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加以批判的总结。xxx因为xxx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xxx。因为xxx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xxx。所以他提出,xxx从孔夫子到xxx,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xxx。[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中国历史遗产的一部分,xxx同样给予了充分的吸取与发挥。
二、xxx管理思想在企业决策管理的应用
xxx的决策思想是xxx管理思想体系的核心。它完整地阐述了决策的基础、制度、要求和基本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展示了一个谋略大师的超人智慧。在长期的领导管理实践中,xxx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决策思想。xxx在《在中国xxx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明确指出xxx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等,都是属于出主意一类。xxx[2]这里的出主意也就是决策。中国xxx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不仅表现了非凡的决策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决策经验,而且形成了完整的决策理论。同已有的有些决策理论不同,xxx管理思想关于决策的理论,把决策纳入认识论,以辩证唯物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决策出发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决策基本程序。
调查研究是xxx决策思想的重要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xxx的一句名言。决策权也是发言权,而且是决定性的发言权,成败所系,生死枚关。调查研究是决策的起点、基础,又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从全局出发是xxx决策思想的根本要求。所谓全局,是指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局部是指组成事物整体的部分、方面和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在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中,全局处于主要的决定的地位,它高于局部并统帅局部。只有通观全局,把握整体,全面了解事物矛盾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的联系和中介,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xxx强调决策时必须胸怀全局,一切从全局出发。
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教授强调xxx管理就是决策xxx,[3]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是人类活动固有行为之一,其历史和人类社会一样悠久,在现代社会中决策越来越重要,一个管理者仅有鼓动士气的能力却不善于做出正确的决策是无济于事的。大至国家,小至一个组织,都要做出各种决策,决策已经成为管理中的核心问题。通过研究xxx管理思想中对于决策问题的理论,我们可以很好的运用在企业决策问题中。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强调用数据说话、强调调研的重要性,这些都是xxx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具体指导意义的体现。
三、xxx管理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应用
xxx管理思想中的伦理建设思想是xxx关于管理文化建设问题的基本观点、见解和主张,是xxx在长期从事中国社会管理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xxx管理伦理建设思想贯穿于xxx大量理论著作及其谈话、训令、信函、电文之中。概括起来,xxx的管理伦理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大力提倡管理者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不断强化管理者的自律意识。xxx说,xxx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xxx。不断提高管理者的道德水平,是管理伦理建设的关键。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管理者是否具备很强的自律意识,会直接影响管理者自身的形象和管理活动的成效。
其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管理者自身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xxx管理思想中重视文化的培训和教育,通过理论灌输、批评和自我批评、树立典型正面激励等方法不断加强管理者的思想水平。一直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对于xxx内部的文化建设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最后,加强立法和司法工作,通过制度化建设来规范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在立法这个环节上,要制定相应的规章、条例、制度、命令,把那些科学合理的管理伦理规定下来,使管理者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xxx指出,思想教育必须与法制惩戒相结合。在管理活动中,之所以产生各种腐败现象,这既有个人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与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在企业的文化伦理建设上,可以借鉴xxx管理思想,在管理者的自我学习和自律意识等方面不断提高,从每个管理者以及员工自身开始营造适合企业的文化氛围。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提供企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要不断研究和提高xxx管理思想中教育培训的具体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实施。最后通过制度和法规的建设,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制度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四、xxx管理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
人本管理是xxx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中要时刻以人为中心,要求对管理中的人作一个基本的价值倾向性判定,然后再确定管理途径和手段。这事实上就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即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管理中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一切管理活动。人是管理的基础,在管理中将人视为最重要的资源,重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尊重人的价值,这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长期的领导管理实践中,xxx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本管理思想。要重视人的作用是xxx人本管理的基本点。xxx说:xxx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xxx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xxx 1956年,他又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xxx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xxx[4]具体到企业管理上,他非常重视依靠和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办好企业。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xxx人本管理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指出xxx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xxxxxx坚持和发展了这一观点并以其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xxx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xxx[4]这是xxx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至理名言,也是xxx人本思想的基点。
xxx对于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xxx管理思想中对于人的重视正是需要企业学习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产品和技术,而是企业的人才。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人为本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思想,应该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企业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五、xxx管理思想在企业运营管理的应用
首先,借鉴经验,全面协调。领导在协调工作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全面协调各种关系。xxx身为党和xxx,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不仅担负着属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的工作,而且还肩负着国家建设和发展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种关系的xxx大组织xxx协调重任,这一协调工作的成败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xxx的做法是全面进行科学协调。
其次,找准根本,重点协调。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xxx在协调工作中,很讲究艺术和方法。除了全面协调,他还着手进行重点协调。在重点协调中,他的协调艺术又表现于他找准根本问题下手,重点解决矛盾,走出了组织协调的新路子。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运营过程中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于尽量减少内耗,使组织内部协调有序。追求组织的整体效能,既是管理协调的目的,也是衡量管理协调工作好坏的标准。在企业运营中如何减少内耗,提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xxx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中要求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分清重点协调和全面协调工作的关系。通过合理的组织建设和机构设置,既保证运营工作的全面协调开展,又能使出现的特殊问题更有针对性的解决。
六、总结和结论
经过上述在企业管理的决策管理、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对于xxx管理思想的论述,体现了xxx管理思想对于企业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些结论对于现代企业的自我管理和发展提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企业面对形势复杂多样,而xxx有关企业管理的思想基础是从国情出发,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不仅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且其中某些方法、原则符合管理科学理论。但是与此同时要客观、全面地评价xxx的企业管理思想,还必须看到以下问题。
某些思想出现前后相互矛盾。例如,他提出物质奖励要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是正确的,但他有时又轻视物质鼓励的作用,认为那会助长个人主义并反对实行计件工资。[6]同时,片面强调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过分夸大精神因素的作用,这无疑违背了他本人原先正确的思想。某些思想虽然适应当时企业管理实际,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出变革以适应新情况。例如,他主张企业管理要以生产为中心,注重有形资产管理,这些策略适应于计划体制下的企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高层决策、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市场销等管理环节。企业管理的中心应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即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
xxx的管理思想中有许多闪光点,但却受到他的总体偏xxx左xxx的政治、经济指导思想的束缚,摆脱不了历史的局限。我们现在探讨他的管理思想对于企业的指导意义主要是为继承、发展其中科学合理的成分,为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方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xxx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管理思想与西方企业人本管理之比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
[3]谭英华.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不容曲解[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1).
[4]xxx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经济变革与发展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 出 版社,1993:99.
[6]经济思想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180.
大学经济学论文篇三
需求分析理论是esp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设置及教学方法选择的基础。esp的发展经历了语义分析、修辞或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语言技能与学习分析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五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目标情景分析)是对学习者未来使用英语场景以及在此背景下的交际内容、方式、途径及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即将学习者的需求分析与语言分析结合起来。目标情景分析即需求分析,是esp产生并发展的动因,被称为esp的源泉和精髓。目前在需求分析的大框架下,主要有现状分析法以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分析法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分析法包括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两方面内容,其中前者是分析学习者学习的目的及未来工作环境中使用英语的状况;后者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包括学习者欠缺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步骤及方法等。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构成了需求分析的主体内容,是esp教学的核心。需求分析的关键是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较之于社会和自身期望值之间的距离,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在需求分析环节把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情况分析两种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本人的外语水平、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需求及期望,本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以及语言应用环境等进行需求分析,设置合理的课程大纲,并根据反馈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改进,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esp需求分析的理论指导下,笔者对所教授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试者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三年制经济管理班和市场营销班的大专学生,时间为2013年9月,共发放问卷58份,收回有效问卷55份。
1.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目前的英语水平);对商务英语课程的总体认知(学习目的、课程对实现目的的帮助程度、学习态度);对教学模式的意见(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对商务英语教材内容的意见(满意程度、学习中的突出问题)。
2.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译能力)优良比例很少,只有6%;听、说方面最为薄弱,占学生总数的84%。因此,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较弱,尤其是听、说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多方面注重听、说环节的训练。
2)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认知。
75%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课程有助于提高其就业竞争力,63%的学生想通过该课程提高英语应用水平,33%的学生对该门课程感兴趣。由此可知,学生大都认同课程开设目的,但是由于自身未将学习与将来工作需求相结合,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因此授课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意见。
67%的学生认为需要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方法上,84%的学生喜欢观看视频资料,47%的学生喜欢小组学习,33%的学生喜欢个人学习。可见教师对基础知识的详细讲解是必要的,在教学中可采用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另外应适当采取多媒体教学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
4)学生对商务英语教材内容的意见。
67%的学生认为现有的《经贸英语》教材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度超过70%,56%的学生认为教材难度适合现阶段自身英语水平,在回答商务英语学习中遇到的突出难题是什么时,有87%的学生选择了“商务术语词汇”,有76%的学生选择了“商务谈判突发情况处理及英文阐述”。这些反映了课程教师应当选择与专业及岗位密切相关的教材,并注重对词汇等教学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课堂情景模拟等方式。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本院经济管理班和市场营销班学生对商务专业英语教育的需求迫切,但大多数学生英语语言基础不扎实、英语听说能力较差。因此笔者建议在学生专业英语学习阶段采用既加固学生英语基础,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突出职业导向的esp与egp融合式教学方式。
三、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设计
商务英语esp课程设计是建立在将学生实际水平、自身需求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笔者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以2012级经济管理专业共29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在2012级的第三学期进行了商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具体是将外经贸业务洽谈作为专业英语课程,选用《经贸英语》教材;在教学中采用基于需求分析的esp与egp融合式的教学方式,融合词汇讲解、文段阅读、翻译、情景模拟等环节。
1.注重专业词汇学习,打牢基础。
在专业词汇学习中,利用构词法知识引导学生学习egp和esp专业词汇中具有共核的多义聚合词;对于一词多义的词汇启导学生在专业英语语境下理解其含义。如promotion一词,在egp中意思是职位的提升,但在外经贸esp中却表示商品促销。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了对比教学法,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外经贸esp中的词汇和术语进行语义比较,通过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释义来加深学生印象,从而熟练掌握。
2.加强应用文写作,提高读、写、译能力。
大学经济学论文篇四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各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实际使用率与资源发挥作用的大小,反映了中学体育校本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学体育课程资源是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来源,是学校体育进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课外活动的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人、财、物的支持。根据学校学体育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来说,有形资源是硬件条件是可以通过经济的投入得以改善的,这些有形资源也是体育课程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基础和条件。无形资源就是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这种无形资源的能动性和可塑性较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密不可分,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和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这两种资源的多寡和质量如何,直接关系一个中学体育课程的质量和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潜能如何。当然有形资产也是无形资产得到有效发挥其最大能量的基础。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果要使得有形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就需要无形资产的关键人去组织、管理和操作与利用,才能更好的发挥有形资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的作用。其次,无形资源的效益发挥无疑是依附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应。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资源的保障,所以在确保有形资产为教学的基本环境提供便利的前提下,作为无形资产的主体———人可以通过自身在教学中能量的释放,更有效的运用于校本课程教学的进程中。因此,这两种资源之间的形态可以相互磨合和利用,使得有形资源的效益发挥到最佳,使之成为教学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资源保证。
二、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资源的配置
体育课程与课程资源关系十分密切,没有体育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体育课程必须有体育课程资源的支持,才能实现体育课程改革。中学体育资源的配置,是指社会(国家政府、社会部门、工矿企业、私人资助者等)、教育的受益者和家庭对中学体育事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首先中学的体育资源是根据不同区域和学校的调控,学校的布局,等方面来进行的。其次,就是在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已经配备的情况下,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资源的管理来提高场馆、设施和设备的利用率。为此,从宏观层次上中学体育资源的配置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它的目标就是在于提高中学体育校本资源的利用率,使之在投入有限的资源下发挥其最大效能。从微观就是使无形资产如何发挥他们更大的优势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投入的有形资源能被利用发挥出最大效益。
三、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体育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所以,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资源的配置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中学体育校本资源宏观层次的分配。根据市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来看,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方式也同样有计划方式、市场方式和计划与市场的协调结合。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这几种资源的配置计划方式都是依据教育整体利益和发展的要求,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体育教学中的。这些资源配备的主体是政府和教育部门,由他们统筹安排分配到一定的地方去。另外,最重要的是计划方式虽然配置的时候信息准确并且完备,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由于一些人为的分配不当,使得资源使用效能偏低等一些弊病。市场方式是中学体育与市场经济互动的规律,有时候中学的体育资源可以凭借市场的调节将体育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其效益和最适宜的地方。中学校本课程的配置在市场的调节机制作用下,对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作用不是单单靠挖掘自身资源来调节中学体育教学的供求,而是在除了校本资源以外的校外资源的数量、资源结构的调整和安排上,都必须考虑到校本课程的需求。另外,学校领导要重视并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确保场地、器材满足课程及体育活动的需求。因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涉及的是整个中学体育资源的优劣,并具有特定的资源使用范围,须通过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堂的教学来体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其效能的展现。这种表现形式就如同体育教学质量是否真正体现校本课程,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其二是中学体育校本资源微观层次的使用和再分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活动的过程,这个活动的结果是开发出的校本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被利用整合到课程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活动中,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的交互作用中对这些人群发生作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相关的机构统一计划配置后,通过与社会等资源的互补和利用,最终把这种资源的服务于学生,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运动设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如校园足球的开发、新兴项目的引入、各项小型比赛、举办校园体育节等。另外,通过企业、个体及有关部门会为中学体育提供赞助,增加运动设施,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上更加优化。为此,任何一种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都要从资源的计划经过运行,再到其使用的条件和基础。由于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重点不一样,计划方式强调“最重要”和“最适宜”,所以这种资源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的是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发挥能量,这样的资源配置显然最关键的是要使得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上的“有板有眼”必须要解决好教育资源的有限和教学需求的无限这一对矛盾。现在随着我国城乡大搞基础建设,部分中学体育用地面积缩水,不能满足大部分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开发体育课程,合理利用有限的中学体育资源,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办出学校特色,将是近些年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追求的目标。
四、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资源配置的原则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教育资源配置的相互协调是为了避免中学体育资源的浪费,保持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得有形资源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教学硬件基础,更能促使无形资源为推动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发挥更大的能量。
坚持教育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就是根据可持续发展需要而推行的教育,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发现,首先要制定出适合本区或本校教育可持续发展总体方案,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质。二是重视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把兴趣、爱好作为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驱动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把体育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之一,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因此,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还要保持诸如保护环境、低碳课堂的内容设计、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等,应强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本学科领域的课程建设,与终身体育意识挂钩。开发有形资源,提高中学体育设施场馆的利用率,利用节假日期间的体育场馆有偿经营,举办体育竞赛,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拓展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应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应用探究的实用性,并对体育资源的供给渠道通过加强校园建设和投入,利用各种校园活动、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和宣传体育文化的机会在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同时,拓展实用性强的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的有效性,提高办学效益。
2.提高无形资源的潜能,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的有的放矢
无形资源的潜能要从多途径地加以培养和提高,如加大体育师资的专业素质培训、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为体育教师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制定惩奖机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个案:宁夏银川金凤良田中学:《开发民问跳(踢)方活动的研究》、福建厦门市二外国语学校:《开发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应用与研究》,等等。这些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把课程开发当做课题来研究,从课题的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的确立———评价体系的制定,各类无形资源都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中。也为该项目在当地的各中学推广提供了经验,并为开创各类体育协会、团体与学校合作开发体育项目提供了条件。对中学体育校本开发和体育活动实行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合理组织和利用两种资源,运用先进的教学、训练手段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无形资源能量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等等。这样既体现了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优化构成,反映了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内容实施过程中的可适用性、实用性。同时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应,从而节约资源和减少损耗。
大学经济学论文篇五
【摘 要】本文指出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事实,提出应从大学“心理辅导员”这个角度来进行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与方法,更灵活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使大学生在学校能得到健康的成长,以健康的心理去面对现实、面对未来,迎接各种挑战。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员 维护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以青年为主体的大学生代表着社会的未来。青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理解能力强,记忆力好,特别是自我意识的不断深化和成熟,使得青年大学生对新事物、新观念尤其敏锐,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因此,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生存状况都非常重视,而大学阶段正处于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真正创立的时期,尚未最后定型,有着很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在当今风云变幻的高科技时代,居社会宠儿地位的大学生难以抵御各种诱惑和消极观念的误导,走向自我迷失与困顿。
大学生处在人生第二次“断乳期”,在生理和心理层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旦处理欠妥就会引起不可忽视的社会危机。据《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着明显的阶段性。不过,大部分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成功化解了自己的低落情绪,迅速呈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却“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走向极端,其中一种表现方式就是自杀。有专家统计我国近年来每年至少有100名大学生轻生,而且这个数字呈上升趋势。
一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贫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不利的,但其影响有一定限度。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但当经济条件能够满足个体和家庭需求后,其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将会停止,当家庭经济收入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水准时,反而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说明生活在富裕家庭中的大学生也可能与贫困生一样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来源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家住城镇,特别是大城市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要高于那些生活在农村,尤其是生活在边远乡村的大学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农村经济条件普通低于城市外,生活在城市中的青少年受城市文化、政治、教育、信息和公共环境诸多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通常要优于生活在农村中的青少年,从而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西部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师资力量薄弱,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和各类考试压力更大。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同学关系、恋人关系、寝室室友关系、师生关系、老乡关系等,对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和现象不能正确看待,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
家庭结构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另一因素。父母双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极为显著,不健全的家庭结构,不论是单亲家庭还是父母离异的家庭,总会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给子女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使其心理健康受到无形的伤害。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子女身心愉悦,心理压力减轻,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不和谐家庭中的争吵、溺爱、冷淡和家庭暴力都会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溺爱和暴力两种家庭氛围尤为突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很多因素有关口,家庭月收入高低、家庭来源地不同、家庭结构是否完整和家庭氛围是否和谐均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类别不尽相同,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开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中,不仅要重视贫困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困难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要关注来自富裕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学校要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将那些来自农村(特别是边远乡村)、家庭结构不完整和家庭氛围不和谐的大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有区别地从不同角度与层面,用不同的形式、内容和方法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 “心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在传统思维中,高校辅导员都是依据人格魅力和经验开展工作,不需要多高的理论水平。如今,这种思想不仅不再适应高校新的教育形式,而且在现实中还阻碍了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发展,阻碍了其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大学既不是单纯灌输知识的场所,也不是刻板束缚的禁地,要适应大学教育的需要,辅导员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写出与学生工作有关的调查报告或论文,创造或总结学生工作新经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以往的辅导员往往容易把自己定位为“政治辅导员”和“生活辅导员”。政治辅导员是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求学生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高校稳定,政治辅导员必须坚持政治强、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生活辅导员是指在生活上关心热爱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是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管理学生方面,辅导员们目前往往采用正面灌输的教育方式,对各种社会思潮和现象也往往采用“堵”的教育方式,禁止学生接触,管理手段也仅局限于开会、谈话等正面接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