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感悟,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感悟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一
初二的这个暑假,我回头才发现,自己在改变,变化真的很大。先说一下初二低谷期的我吧,因为我小学学习算是上游同学了,但在初一时,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在初二发现这种状况时,真对我打击挺大,目标直接瞄准初一时学习最好的同学,想要把自己的心性,性格打磨的和他们一样,事实是,初一一整年的懒散,想要让自己改变很难,然后持续低谷。到初二暑假,我发现我其实一直在改变,“低谷期”就是我自己的改变,我在低谷期总会在做错事后,思考自己哪里错了,虽然行为上的改变很少,但是思维却老练了很多。初二我把目标设的太高,以至于我只能仰望,但和那些嘲笑我的人比一比,心性已经比他们强太多,我稳重了,成熟了,此时我心中的雾霾就开始散开了。今年开学,我想在行为上有所改变,我开始上体育课带着东西下来背,因为初一太懒散,记忆力有所下降,我就把更多的时间拿出来背东西,我开始不想和别人唠嗑,存在感直线下降,放学先跑回家吃饭,学习,坏习惯也开始被我努力在改,这仅仅是两个周而已,我真正明白了“不要当思想上的巨人,行为上的懦夫”这句话的真谛。
你想问我我的动力是什么?我只是不想在未来和那些令我不悦的人为伍,我只是不想让我的学习拖累了我的理想,仅此而已。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二
提起体育教师,人们的印象就是身材高大,身强力壮,更有甚者会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里面固然有人们的成见,但和体育教师也有很大的关系。好多体育教师工作做得不够细化,大而化之,久了人们就形成了这种印象。在新的教学形势下,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一、什么是智慧型教师
“智慧型”教师是集维持型、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某些特点于一身,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一类教师,其显著特征是拥有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师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的有机统一,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石。理论智慧是关于什么和应是什么的智慧,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观念等,为教师教育实践提供教材和工具并指明方向。教师的理论智慧体现了教师力求把握教育普遍规律的愿望和能力。教师的实践智慧是一种在教育规律的支配下,将教育理论的普遍规律与教师的'特殊教育经验有机地整合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之中,能恰当处理随机生成的具体问题的智慧。它是关于怎样做的智慧,是决定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性因素。教师的实践智慧体现了教师应对经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即生成性因素的愿望与能力。教师的情感智慧是指教师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承受挫折、自我激励和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它是关于如何做得更好的智慧,是教师获取理论智慧、实施实践智慧、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动力和调节系统。“智慧型”体育教师是智慧型教师的下位概念,“智慧型”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体育老师也都应该具备。“智慧型”体育教师也是集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于一身的统一体,具体表现为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辨析判断、发明创造和主动适应的能力,以充分的理论知识及其创新能力作基础,在实践中既不墨守成规、传统呆板,又能灵活机动、巧抓时机地开展工作,在情感智慧的调配下,能恰到好处地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二、做“智慧型”体育教师是课改的需要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课程改革精神只有经过教师的理解和转化,才能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体育课程改革中“实践力量的人”是广大的体育教师。从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来看,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但如果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己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工艺技术,也会在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此次新体育课程改革力求与国际接轨,与传统体育课程相比变化较大,教师如果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问题肯定也会接踵而至。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呼唤广大教师要成为“智慧型”教师。智慧无极限,通过努力,“智慧型”体育教师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达成。以新课程的推进为契机,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促进“智慧型”教师的积极达成,从而在课程改革中使教师和课程都得到发展而实现“双赢”。新体育课程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由于课程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教师的角色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成为体育课程的决策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者、体育教育的研究者。
三、怎样做智慧型体育教师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学习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使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为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了不断创新的条件和机会,同时也使他们为了适应现代体育的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素质,以求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是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培养、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二是在不断更新体育教育观念的同时,采用培训、进修等方式,全面更新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文化知识,以增强体育教师的知识面,从而全面提升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加强体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以使教师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特点,创造性地提出改革思路,并大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样,就能变单纯地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为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使其掌握锻炼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智慧型”体育教师是一种经过努力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达到的教师类型,智慧无极限,但可以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在这一点上与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某一“点”上与新课程结合起来体现自己的教育智慧,然后以点带面,让教师的智慧在体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得以体现,既提高教学质量,又使教师的人生意义得以升华,从而变“阻力”为“动力”,让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三
作文并不可怕,写作和说话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就是“写话”,自己怎样说就怎样写。把自己的话用笔写出来就是写作。因此大可不必害怕写作。“文无定法”,但它有“法”,关键问题是贵在得“法”。
4、写作和说话有区别
话说完就过去了,而文章可以保存下来,可以反复修改,反复加工,使表达的意思更准确、更全面、更生动。写作的表达效果比说话要好。因此,写作时态度要认真,注意修改,把自己的意思更好地表达出来。否则,就不能使写作的这一优点发挥出来。
5、写作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我们写作反映的也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是怎样的就怎样写,是什么就写什么。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才能写好作文。话是自己的,思想也是自己的。不要说连自己也不懂的话,不要说自己没有的想法,不要说不是自己的思想。因此,写作时不要照搬别人的话,不能编造、说假话,因为编造和虚构是不同的,编造是说假话,虚构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法。
二、怎样收集材料
织布需要棉花或羊毛;盖楼需要砖瓦、水泥、钢筋;造机器需要钢材;写作需要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再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来。没有材料,再高明的作者也写不成文章。有许多同学一写文章就犯愁,不知道写什么好,主要原因是没有材料。收集材料、获得材料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过程的第一步。收集材料的途径有三条:
1、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为了反映生活。要想准确地反映生活,必须了解生活。了解的方法是观察。用我们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去考察、去调查、去撮要各种事物的特征。了解生活现象,了解生活本质,从而正确地认识生活,这是写作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材料。
2、阅读书籍、报刊、文献等文字资料
文字资料是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是一座写作材料的宝库。通过阅读,可以汲取营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古今中外创作出重要作品的作者,无不是博览群书,从书中获得丰富营养的。著名作家邓拓说:“半个月读一本天文学,积累了一些有用资料,半个月读一本地质学,又积累了一些有用资料,半个月不多,一年有十二个月就有二十四本了。”马克思写《资本论》,仅经他摘抄的主要参考书就达1500多种。因此我们必须经常读书。不仅要读文学书,还要读些理论书;不仅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书。这样才能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收集到有用而丰富的材料。
3、思考、分析观察阅读得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材料,形成个人的某种见解、观点。
我们在观察中,感受到外界现象,会产生一种心理活动,或激起一种情感,或有自己的认识看法。这种情感、认识对写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有了自己的感受才能写出独特的文章,才能感染别人。因此,我们在观察中要善于捕捉这种感受,有一点苗头就紧紧抓住,反复仔细体味,尽力扩大感受力。有了感受还应及时记下来,以免稍纵即逝。
在阅读中得到材料后,还必须进行一番分析、研究,经过自己头脑的深入思考,从而取得新的认识,形成新的观点,哪怕是一些不成熟的、零碎的看法。这些认识、观点、看法也是写作的材料,在写议论、说明、应用文章时有重要作用。
我们对观察到的某些情景,有时还必须通过想像、联想,去扩展生活的图景,丰富写作的材料。例如《荔枝蜜》一文,作者由蜜蜂的特征,联想到具有类似特征的农民。作者在写蜜蜂的同时也描写了农民。通过联想把对蜜蜂的描写加以深化。许多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文章都是这种联想的运用。因此,想像、联想也是获得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怎样积累材料
我们通过观察、阅读、分析研究获得的材料,就在头脑中留下了印象。为了便于以后写作,我们应该把这些材料积累起来,储存起来。
积累材料的方法很多,应根据积累的内容恰当地选择。
1、对观察到的内容及观察时的感受,可采用记观察日记的方法进行积累
作为中学生应该养成记观察日记的习惯。这样做,不仅把观察到的材料积累下来,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写观察日记时,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实际上已经在训练写作了,长期写下去,材料丰富了,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2、用各种方法进行积累
阅读书籍、报刊、文献得到的材料及对材料分析进而形成个人的见解,可用笔记、卡片、剪报等形式进行积累。积累的内容有:
(1)语言积累:如精彩的词语积累、识字量的积累、词汇量的积累、生动的描写、精彩的句子、特殊的句式等。
(2)技巧积累。
(3)思想积累:如系统的理论、新颖的观点、深刻的分析、精辟的见解等。
(4)事例积累:如有意义的事件、史实、精确的数字等。
(5)警句、格言的积累:包括谚语、俗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参考联等。
(6)个人的见解、心得、感想的积累。
用笔记、卡片积累有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索引式四种。语言积累、事例积累、思想积累、警句格言的积累都适用摘录式。将书籍、报刊中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有关的重要内容摘录下来。摘录时要一字不漏,连标点符号也不可遗漏或标错,还要写上作者和出处,注明摘录的书籍名称及页码。摘录的内容要分成几项,按项摘记。例如中学生可按刻苦学习、树立志向、团结奋进、艰苦朴素、遵守纪律、坚持锻炼、爱国爱民、讲究文明、尊敬师长、注意方法等内容去摘录。技巧积累、思想积累、事例积累适于运用提要式。提要式一般用于长的篇目,不能全文摘录,只要记摘要点就可以了。心得式是对别人的见解、心得、感想适用的一种笔记形式。索引式是对记过的笔记、卡片进行编排、整理、列出索引,以备查找。
四、怎样对待观察与写作的关系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不会观察,就谈不上会写作。生活就像是一个作文材料的`宝库,而打开宝库的钥匙是观察。你如能对生活进行认真的观察,就拿到了宝库的钥匙,里面有无穷无尽的材料供你选择。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只有首先学会观察,才能谈得上可以学会写作,所以应该学会观察。
要学会观察就应该正确地认识观察。有的同学认为观察就是“看”,我们认为这只是观察的一部分。观察光用眼看是不够的,还要用耳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触摸,用身体的各部分去感受。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论是人物、动物、植物、景物、事物、科学现象……无不具有自己的特色。而每一事物又都有不同的方面,如苹果有色彩、有形状、有重量、有味道、有气味等。如不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综合观察,就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观察对象的特征,写出的文章就会是片面的、局限的。观察除了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外,还要运用脑这个思维器官去思考。因为观察的目的不仅是要了解观察对象的现象特征,还要了解它的本质,及其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的发展规律。要了解本质和规律,必须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分析。要分析现象里面包含的原因,思考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我们听到别人说话,就要想想他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看到人物的表情,就要思考这种表情反映了人物什么心情。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就要考虑他这种行为的心理及这种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看到树叶从树枝上落下,就要分析树叶落下的原因,是季节变化还是病虫害。多想想,多向自己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中就能特别注意,使得深入细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观察到需要观察的东西,真正了解我们的生活,了解我们的环境,才能真正提高观察能力。
一个人如果不热爱生活,他怎么能有心思去认真观察生活呢?要观察生活就必须热爱生活,处处留心。有的同学在老师的要求下,勉强地看了两眼周围的世界,或者心不在焉地随便东瞅西看,既没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也没用脑去思考,他就不会有多大的收获。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对生活有兴趣、有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总想看看、听听、摸摸、问问,想研究研究,并想亲自去做一做。这样听一听、看一看、问一问……才能使精力集中,全神贯注,系统而周密地进行观察。
五、怎样正确地观察生活
1、抓住事物的特征
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的事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各种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即这一事物有别的事物不具有的东西,这就是该事物的特征。观察的目的就是要抓住事物的这个特征。
观察时要善于抓事物的特征,即从人的个性,事物的差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例如《春》这篇文章,作者在写春雨时,就抓住了春雨的细、密、多的特点。这说明作者在观察时注意辨别春雨和其他季节的雨的不同点。《在烈日和暴雨下》中也写到了雨,那是夏季的一场暴雨。而作者则着重地描写了暴雨的急、猛、大的特点。可见春雨和夏日暴雨是不同的,而两位作者都是善于在观察中抓事物特征,我们要学习这种观察的方法。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四
熟悉教学内容包括熟悉并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上网查询等几个方面。其中课标是教学的方向舵、指南针,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了课程标准,明确了教育培养学生的总方向,才能确定相应的思路,有方向、有目的性地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
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应根据教科书的具体内容制定每课时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等。通过进一步深入钻研教科书,教师应首先明确重点、难点,确立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这样也就准备好了上课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在正式上课过程中,教师讲课才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学生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述的重点和难点,有主次地去掌握。
除此之外,要上好课,教师不能只有“半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参考大量教科书以外的资料,力争把教学内容讲得更全面,更透彻。目前,教师完全可以使用电脑上网查阅相关信息,获得更多有用的素材。教师只有在课前深入了解并钻研了教材,才能去驾驭教材。
二、深入学生,了解学生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要备好课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要深入了解教育对象,即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及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与要求,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在此基础上,在备课中仔细研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处理好所谓的“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兼顾他们的不同基础,处理好“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设置教学情境,预测课堂教学
设置教学情境,预测课堂教学,是对教师各项综合技能的考验。那么如何提问,如何启发,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考虑到,设想到。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备课提供良好的真实而且坚实的基础,才能使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不断上升,从而提高上课质量,教好每一位学生。
四、积极交流,虚心向他人学习
教师在应用课程标准、教材等有关资料进行备课时,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这时,就需要你不时地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互相讨论,互相补充,解决各种疑难杂症。进行集体备课,定期讨论,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有时可能涉及到其他学科,也可以向其他学科的老师讨教,以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
五、规范备课过程,做到有板有眼
备好一堂课,还应注意规范备课程序。我们现在所用的备课本一般都有教学课题、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即使是上多媒体课,在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中也应注意这些要点。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规范备课程序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有了这种良好的客观条件,再加上自身的认真对待和主观努力,所备的课就一定能做到条理清晰,有板有眼。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读书笔记摘抄感悟篇五
一、“教会学”与“学会学”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将“己会”转化为“他会”的过程。可以说这个矛盾的解决构成了教学过程,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教师的“己会”。所谓教师的“己会”,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钻研教材成了解决教师本身的“会”与“不会”的矛盾的过程。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熟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钻研教材时要以一章为钻研“对象”,进行知识排队,抓住主线,明确重点,确定难点,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网。而后要做大量习题,通过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知识。将这一思路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运用,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学化学的方法,这也相当于给了他们一把学习化学的金钥匙。
二、教会知识与培养能力
备课不但要钻研教材、接触大量习题,同时还应钻研如何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决不等于能力,因此,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因素,是钻研教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总结解题思路,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定律和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好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时刻注意问题的设置,通过提问问题让学生回答,让他们在回答中自己总结理顺知识,从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抓住“纲”与理清“目”
研究教材好比捕鱼,只有掌握好“纲”才能理好“目”。这个比喻十分贴切。这个“纲”与“目”即全部和局部的关系问题,在研究教材中不可忽视。若以整个化学作为全局,那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就是组成这个“纲”的一个个“目”;若以化学实验作为一个“纲”,那么仪器、药品的使用、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取、物质的检验、定量实验就是组成这个“纲”的各个“目”。教师只有心中有“纲”,处理各章各节教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知识条理、全而不乱,才能知道功夫应下在何处,才能达到使学生知识面广、条理清晰的目的。
四、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纵横联系
化学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这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了新知识与旧知识、已知与未知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产生了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获得新知识的问题。钻研教材就要深入研究这种新与旧的关系,力求以“旧”引“新”,利用“新”来巩固和深化“旧”。这个新旧的辩证关系,是我们钻研教材时应注意掌握的教学方法论原则。同时要注意新旧知识雷同的总结,依据已有知识分析归纳新知识的方法比较有何不同,这个不同就是要重点学习的内容;还要利用好问题设置这一方法,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学会自己学习化学的方法。
五、难与易的合理运用
化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而且又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形形色色的物质的性质,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因此,化学学科教学确有难的一面。教师钻研教材,就是要设法化“繁”为简、化“隐”为现、化“难”为易,比如分散难点、多做实验、联系实际、由旧到新、搭桥过河、进行类比等都是化难为易的有效方法。此外,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化难为易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能对教材钻深钻透,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组织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难”就变为“易”了。还有就是可以形象化教学,让学生觉得抽象化的知识不抽象,有的`可以设计一个魔术,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六、知识与品德的关系
我们是教书又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一方面,化学教师不要只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的言行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化学教材中也确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如唯物主义思想、辩证的思维方法、爱国主义思想以及科学家们的勤奋精神与创造精神等等,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
七、备课与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全面了解知识的体系又要彻底分析学生可能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要充分分析学生可能在哪些知识点易出错或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理论与应用脱节,所以我们既要教理论又要教会他们运用理论。学生就是我们的一本教材,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把这一至关重要的教材备好才能更好地进行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