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才发展及培养心得啊三年级篇一
一、问卷数据分析
1、公共管理人才目标评价
(1)公共管理人才目标学生定位。
调查中学生对公共管理人才目标定位有自己的思考。被问及“公共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什么类型人才放在首位”,回答“应用型”的有31人,占50.8%;回答“复合型”的有20人,占32.8%;回答“创新型”的有10人,占16.4%。复合型是基础,应用型是现实要求,创新型强调可持续性。笔者认为,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应从学生的出口出发,确定应用型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立足于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熟练的公共管理技能和很强的公共管理实践能力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2)公共管理人才目标知晓度。
问及“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你在做这份问卷前清楚吗?”时,回答“非常清楚”的10人,约占16.4%;回答“知道一点”的42人,约占68.9%;回答“一点都不清楚”的9人,约占14.8%。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目标定位不是很清楚。
2、教学活动评价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模式。调查数据显示,从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一致性上看,该题回答“一致”的占1.6%,回答“基本一致”的占68.9%,回答“不一致”的占29.5%。可见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有一定程度的脱轨,应予以调节。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性看,该题回答“一致”的占4.9%,回答“基本一致”的占75.4%,回答“不一致”的占19.7%。可见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基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但也有一定偏差。从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上看,该题回答“一致”的为0,回答“不一致”的达到29.5%,说明当前的培养模式针对性差,缺乏个性化。
(2)教学内容和课程。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考虑了与其它专业的一定交叉性,满意度超过70%;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不满意程度较高,超过了30%,尤其在提高实践能力方面不满意程度甚至接近了50%。从数据上反映,当期公共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要有所调整,既要考虑和其它专业的交叉性,培养知识体系综合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更要突出公共管理领域内的实践应用性,加强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3)教学方式和方法。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较良好,教师在学生学习、就业等方面能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满意度都超过70%。教学方式上,教师比较注重结合案例和实践,满意度超过90%;并且教师的讲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满意度超过70%;但在鼓励学生开发创造性上略显不足,不满意度超过30%。整体上看,教学比较偏重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不高。教学态度上,学生的.满意度较高,超过80%,教学态度和职业态度对学生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
3、实践活动评价
(1)工作体验。
调查数据数据显示,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对工作体验不满意程度都较高,不满意的百分比都在80%左右。公共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安排了相应的实习活动,有的专业制定了学期内实习计划,有的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参观考察用人单位的机会。但是,从学生对这些实习活动的评价来看,满意程度并不高,这间接反映了目前我们所提供的学期内或假期的参观、实习活动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专业实习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和质量,学校方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协商交流以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2)嵌入式实践学习。
实践学习一般分为嵌入式和附加式两部分,嵌入式实践学习主要指课程内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学习活动,涵盖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之中;附加式实践学习不属于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内,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就业有所帮助。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关键就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专业相关具体技能提供实践机会两个方面,学生不满意程度都非常高,接近80%;将关键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及教学评价这个问题,学生不满意程度也较高,接近60%。可以看出,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有效地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比较突出,教学评价也是以理论课的考核为基础。
(3)附加式实践学习。
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提供求职信或简历写作上的帮助和应聘技能技巧的指导这两方面比较满意,满意程度都超过了80%;学生对学校、学院提供的实践平台和创新实践性项目满意程度较低些,满意程度都是70.5%。说明当前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平台,以提高其综合能力,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
二、结论
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两个主要问题。首先,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导向性不强。当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到底应该以什么目标为导向。本文认为,应根据社会需求,对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再定位,将“就业型”、“学术型”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重能力、强实践,以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当前公共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是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实践课程设置不够,课堂讲授依然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化,学生实践能力无法考量,各种实习安排趋于形式化,忽视对学生应聘能力的指导等等。因此,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考核、实习安排、附加式实践活动等方面都应该相应地增加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建议
1、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在对社会人才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定为社区管理、企业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三个专业方向。依据培养方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为保障,实施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在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进行全程就业信息动态跟踪管理,根据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评价结果,衡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及时修改完善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课堂内丰富多样化教学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以受教育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课堂内教学可以从强化模拟、案例分析、习题作业、对抗辩论、方案规划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入手。模拟,比较适用于涉及大量常规细节和现象,需进行较为复杂的综合方法技能训练的场合。行政司法、行政执法、公文处理谈判、方案论证等内容非常适合用这种教学形式完成。案例分析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工作中应用比较普遍,它有利于启发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从对有关经验教训的总结借鉴中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展智能。
3、课堂外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社会实践非常重要。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增长和个性发展的过程阶段,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课堂外可以采用以下社会实践方法。根据每一年级学生特点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公共管理学院可以制定不同的实践目标:大一是认知实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大二是调研实习,主要是根据事先的调研目标进行专题社会调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理论设计、活动策划、实施操作、报告撰写的全过程。大三是学年论文实习与写作,由学生独立完成。大四是毕业论文实习,毕业论文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因此,将理论分析建立在一定的调查资料基础上,运用实证调查、定量分析等方法,努力做到最终有一个建设性的意见。
4、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建设
针对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青年教师师资水平薄弱的问题,可以通过在职短期培训、进修、自学、学术交流等,提高现有在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新知识,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对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加强与政府的合作,通过专业教师在政府或其它公共事业部门挂职、担任顾问等形式,促使教师更深地理解公共事业及其管理的相关理论。同时聘请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有实践经验的官员或已卸任的官员担任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任务。
人才发展及培养心得啊三年级篇二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专业特色的体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专业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的现象。导致一些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近,缺乏创新性。以本校为例,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原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但是规定较为宽泛,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具体要求以及岗位描述不够精细化,应用型特色不明显,在后期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已经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将市场营销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营销策划、销售经理、市场调研三个主要相关岗位群,体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2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应以实践教学为主,但是受到传统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的影响,应用型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以下两点:一是课程体系仍以传统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为框架进行设置,应用型的特色不明显。如在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等课程开设上,不同的专业对于基础课的要求是不同的,但是受到师资等现实条件的影响,与其它专业的课程开设过于求同,缺乏明显的专业特色;二是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课所占比重较大,专业课的课时比重略小,导致专业课课时被压缩。
3.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目前一些院校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从学时上来看,理论性课程比重较大,而实践性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课时较少,这将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另外,实践教学的形式也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院校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活动,大多以上机模拟或课堂案例的形式开展,一些实践性教学是在学校无法开展的,比如让学生走出校门,到校外企业参观、顶岗实习,真正参与到企业营销活动中的机会非常少。
4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途径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目前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培养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4.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要任务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以突出实践能力、发展综合素质为基本原则,而目标的确定也不能闭门造车,需要结合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能力要求,以及结合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自身特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经过各方论证,形成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同样需要多方的努力配合。管理者、专业负责人需要准确定位并理解人才培养目标,将目标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应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到日常教学中;最后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以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能提高其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近年来利用大一入学教育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系统介绍,尤其是培养目标以及相应岗位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明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2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指导下,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在修订教学计划中,不断进行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把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学全过程。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培养目标定位营销策划、销售经理、市场调研三个岗位群,并对进行岗位能力进行分解和梳理,并分别设置各岗位能力所对应的课程,使得课程的开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一些课程进行了删减或补充,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如网店运营管理、市场调查等实用性的课程均增加了实训课程的课时,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要求。目前专业教育平台模块的课时已达到45。72%。而在实践教学课时中,学科专业实践达到了35.71%,创新创业实践也达到了14.29%。
4.3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必须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而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形成一个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将企业中实际的营销案例拿到课堂上,运用案例来讲解营销学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营销的做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开展实战演练。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可能的资源,让学生进行营销的实战演练。比如可以开设跳蚤市场,学生将闲置的二手物品拿到市场中交易,体验生活中的营销。(3)进行仿真实践。利用实验室开展上机模拟,上机课与理论课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仿真软件的实践教学效果。(4)开展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将进入企业工作,因此有必要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可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学习,感受企业的真实氛围,还可以探讨顶岗实习、与企业合作办班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企业实践中。
参考文献:
人才发展及培养心得啊三年级篇三
理论界对人才的定位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探索客观规律理论的研究型人才,另一类是将这些客观规律应用于生产实践带来经济效益的应用型人才。[1]因此,本科高等教育也将人才培养分为两种类型,即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就市场营销专业来看,市场营销理论型人才是以探索市场规律、研究市场营销理论为主要目的理论研究型人才;而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就是指那些将营销原理直接运用到社会实践,进行产品设计、渠道规划等具体事务,进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人才,这与理论型人才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和专科层次都设置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与高职高专层次的市场营销人才也有着较大的区别。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要求以“够用”和“实用”为原则,主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直接服务于市场一线,比如推销员、导购员等,可以讲专科层次主要培养的是岗位技能型人才。而本科教育不同,本科要授予学士学位,因此理论知识的要求较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一般也高于专科层次,后续发展潜力较大。本科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胜任综合性较强、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比如设计规划等企划型工作,或者管理、公关等技术指导性工作。
2对市场营销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1基本素质要求
任何一个职业的从业人员首先应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良好心理素质,对于市场营销人才也不例外。一是具备诚信的基本品质,营销人员经常与消费者打交道,诚信是首要的,坚持诚信,才能让消费者产生信任。二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销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多次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就要求营销人员有好的心态,有信心、有毅力、有耐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取得成功。三是快速反应能力,在社会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新产品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这就要求营销人员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掌握新信息和新动向,根据新产品快速更新营销方案,有较强的执行力。
2.2营销知识要求
营销人员一般是直接面向消费者开展营销活动,因此如何洞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如何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推销,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消费心理学知识,根据专业知识洞悉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类型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营销人员往往是市场中的第一线人员,对于市场的情况是最为了解的,而这些市场中的信息如何传递给企业决策者为其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这就需要营销人员具有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通过市场调研、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形成有效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营销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市场调查、数据统计等相关知识。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很多企业会开展一些大型营销活动。而市场营销的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不仅仅是促销员、导购员等层次较低的工作,在一些营销活动中还应体现一定的策划、组织等能力。这就需要营销人员具备市场策划、广告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营销活动的组织实施以及监控等能力。
2.3实践能力要求
2.3.1营销沟通能力
营销沟通能力是营销人员最基本的实践能力要求,营销人员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产品的特点、用途、价格等信息传递给客户,而语调适中、条理清晰的介绍,将大大提高客户的注意力和兴趣度,与客户愉快的沟通,将增加营销成功的可能性。因此营销人员应具备适当的谈判和推销技巧,具备良好的营销沟通能力。
2.3.2人际交往能力
当今社会,人脉关系在营销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推销大师陈安之提到,成功是30%的知识加上70%的人脉,可见,人脉关系是营销活动中的重要因素。[2]因此,关系营销时代,营销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积累的人脉关系将成为宝贵的财富。
2.3.3团队合作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任何营销活动的成功开展,都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无论是开展市场调研、产品设计,还是进行渠道管理、开展促销活动等,均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因此这就需要营销人员在营销活动中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
人才发展及培养心得啊三年级篇四
一、河南动漫产业人才现状及原因
(一)动漫人才结构不合理
河南现有的动漫从业人员大多为单一制作型,原创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奇缺,人才结构不合理。原创能力是高端人才的重要标志,由于这些高端创意人才奇缺,导致我省动漫自主品牌研发能力弱,原创精品匮乏,产业链不够完善。一些动漫企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常常出现策划、编剧、后期制作、销售等都由一个人“包办”的现象。
(二)人才流失严重
1.河南动漫产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良好的培养机制河南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也不缺乏勤奋智慧的人,但为什么高端人才奇缺。从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9所本科院校动漫专业开设课程来看,“河南省高校动漫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技术操作性课程占了课程体系中的一大部分,课程体系中缺少动漫相关理论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另一种情况就是理论课程偏多,技术操作性课程占比例不合适。”同时,学生生源大多是美术生,缺少一些对计算机有天赋能力的人。总的来讲,这种培养机制更多的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周期长,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不足以支撑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2.现有的人才激励措施不足自起,河南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河南省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河南省“十二五”时期动漫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引导性和扶持性政策,肯定了河南发展动漫产业的意义,明确了河南省动漫产业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但具体的人才激励措施方面不够具体、不够重视。
3.是忽视对人才的继续培训很多企业在用人的同时,受短期利益的驱动,不愿意花费资金用于继续培训员工,而忽视了这种在职培训与日积月累的丰富经验的结合会产生更大的效益。在河南的一个人才市场上,招收动漫人才的企业大多要有经验的人,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几乎是拒绝的。事实上,大多企业缺少对具有原创力的创业者在起步阶段的扶持这样的战略眼光。
二、河南动漫产业人才战略
河南省动漫人才战略应立足于本省的动漫资源现状,从实际出发,又要放眼于未来,抓住机遇,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动漫产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河南动漫人才数量的增加与素质的提高,起点必须放在自我培养的基础上,人才培养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培养方式多元化传统的院校培养不能满足动漫人才的缺口,因此首先要在培养方式上实现多元化,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相结合、在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动漫教育贯穿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以高等教育为主;整合河南省内高校资源,打造涵盖动漫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项目制作为一体的合作平台。同时通过专项培训、参观学习、项目合作等提升动漫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
2.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传统的动漫教育在内容上重视技能操作,而忽视人文教育,这与强调创意能力的动漫人才是违背的。河南动漫教育要把培养动漫人才放在文化产业背景下,提高动漫专业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求真、向善、至美,满足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动漫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与高超的技能结合在一起才能转化为优秀的作品。日本动漫宫崎峻等动画大师的电影之所以立于不败之地,与他们作品中的人文关怀是分不开的.。
3.以动漫产业市场为导向,树立动漫教育市场意识动漫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动漫周刊》主编钟路明先生说:“我们每年需要都参加全国高校的招聘,没有一年能够让我满意的。所有的传媒人才来到我们这儿,我都要一手一脚地培养。问题在哪里?问题在院校教育里面。”业界专家则认为许多动漫企业缺乏原创转到oem去了,一些有原创思维的人被动地做加工流水线,无奈转行。教育、企业与人才的矛盾也是教育与市场的矛盾,因此河南动漫要从根源上解除矛盾,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培养不同的动漫人才类型,同时注重高端人才培养和实用人才培养相结合。
4.动漫教育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思维的结合“动漫不仅是是一种技术或艺术的外在形式,而且需要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给予支撑,民族化、本土化动画形象的开发与塑造更容易被公众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动漫人才的民族化、国际化、时代化意识,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思维的结合。
(二)积极人才引进
在人才引进方面,河南要积极引进高层人才,对优秀动漫人才的引进做出倾斜式安排,突破常规引进优秀动漫人才,并在生活、工作方面给予扶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户籍配套政策配套,优先安排动漫人才的户籍或居住证申请;二是物质补贴,主要从动漫人才购买住房上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子女入学政策,帮助动漫人才解决子女入学的实际问题。同时,有效做好人才激励工作,可以借鉴省外优秀经验,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动漫人才给予鼓励和奖励,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良好的城市环境
良好的城环境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政策环境的良好、自然环境的优美、人文环境的厚重以及良好的市场环境这些“软硬兼施”的环境对漫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大。河南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动漫权利人对动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二是在立法方面要明确规定动漫知识产仅侵权行为,并加大惩处力度,设定较高额的侵权赔偿标准;三是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对盗版、侵权以及危害优秀传统文化等行为严历惩罚,提倡合法经营。
人才发展及培养心得啊三年级篇五
在动漫产业高速发展的今日,社会对动漫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对动漫行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动漫专业岗位人才的技能水平,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动漫专业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毕业生升考本科动漫专业院校,因市场岗位需要而逐年增加,高职专转本、专本一体化、3+2合作培养等办学模式不断涌现,如何进行高职本科一体化动漫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已成为中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需要探索的一项课题。构建衔接我国高职本科动漫专业一体化内容体系,培育出满足国内动漫市场岗位需求的高水平人才,这对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动漫专业教育办学水平,有效培養高等学校动漫专业高技能创新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示范价值。
一、背景
我国对高水平动漫专业岗位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高职和本科教育来完成。高职院校动漫专业以培养动漫制作技术人才为主,毕业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满足动漫专业动漫制作助理级岗位要求,但难以满足高层次原创设计岗位的技术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动漫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难以满足行业发展对动漫原创人才的需要,也难以满足技能型人才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本科教育作为职业岗位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研究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担负着为动漫行业培养及输送研究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构建完善的高校动漫一体化专业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应将高职动漫专业和本科动漫专业有效衔接,并完善动漫一体化专业职业岗位培养体系,使高职动漫一体化专业更适应本科教育,甚至为未来的硕士、博士研究型教育奠定基础。
正因为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社会办学观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课程内容设置及专业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理念,使得高职本科动漫一体化专业的衔接还存在一些障碍,所以本文针对高职本科动漫专业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二、人才培养定位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办好动漫专业的行动指导方针,是高校办学的基本前提。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指高等学校办学的方向、理念和育人追求。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根据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将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人才、应用技能型人才两种培养模式。一般来说,研究型高校主要培养动漫专业研究型创新型及管理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属职业岗位技能教育,主要培养在职业岗位第一线从事生产、制作服务的动漫专业技能型人才。所以高等学校动漫专业办学要综合考虑当代社会动漫产业发展的需要,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与高等职业应用型院校在动漫专业学科办学定位上应各具特色。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社会思想观念和院校等级观念思想,研究型大学与技能型高职院校在动漫专业办学上不是层次等级之分,而是类型之分。现在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在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及理念上不清晰,在培养目标、规格上没有区别,以致高职与本科在职业能力培养定位上出现目标错位。在动漫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上,高职院校比起研究型大学更适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当然研究型大学在动漫专业学科研究型创新人才培养上更具优势。因此,学校要找准自己的动漫专业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性质和服务方向,在人才培养上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创新能力和素质结构。在不同动漫专业办学定位及一体化专业建设上,高职与本科高校之间应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协同发展。无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都既需要一大批从事动漫专业学科研究、创意设计与管理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动漫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动漫制作、创作方面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因此,本科动漫专业在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上,与高职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向定位是有区分的,但同时要有一定的关联性。正是由于本科动漫专业本身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在人才培养目标或规格上要有各自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使得动漫一体化专业高职与本科的衔接避免重叠。在高职教育阶段,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漫绘制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以达到相应的助理级技能等级水平,例如助理动漫设计师级别。本科院校的动漫专业人才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漫原创设计能力、团队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并达到相应的更高一级的技能水平,如中级动漫设计师级别。总之,实现高职本科动漫一体化专业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高职和本科阶段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需协调统一,并具备各自的优势,才能做到高职本科动漫专业一体化协调培养、有效衔接。
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现阶段我国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在动漫专业教育教学方法上雷同,没有形成教学特色,大部分以理论教学为主,当然个别优秀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也收到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全国高职院校范围内没有形成气候。正是由于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同,要求动漫专业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加以区别并形成特色。现今普高教育主要偏重理论研究教学方法,而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则偏向以实践动手操作为主,突出以“企业项目进课堂,课程项目应用于企业”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侧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以区别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这样动漫专业岗位人才培养既满足了不同培养阶段的实际需求,又没有脱离职业能力教育的人才培养轨道,能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应用技能,促使学生在动漫职业发展道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今workshop工作坊的课程教学体制是全球高校动漫专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其以企业项目驱动为导向,强调动画创意设计与制作各环节、全方位的人才培养,重在动画绘制表现与故事情节编写、编导、人物角色创作等能力的培养,形成并建立项目工作室制的课程体系。workshop工作坊教学方式是适合高职动漫专业课程教学的生动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认知和实操。正因为高职阶段的实操应用技能的强化训练,一旦升入本科阶段,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认知理论研究知识,在真正意义上做到高职本科动漫专业一体化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体系衔接
目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动漫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现象,但是作为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高职与本科教育阶段相比,在课程内容的高度、难度培养要求上要有侧重和区别。受传统教学观念与习惯的影响,许多高校未对高职本科动漫课程结构体系进行统筹规划,仍按部就班地套用本科理论知识课程模块,没有实施动漫创新能力培育所需要的创意实践技能训练,还是理论课程占大部分。由于目前高职和本科协同培养的动漫专业存在课程设置雷同、课程内容缺乏自身特色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导致高职和本科所开设的课程内容部分重复,相关的课程理论体系和实训体系也存在重叠,课程与实际岗位技能要求脱节,一体化动漫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规划欠合理。所以高职本科课程设置要做到专业一体化衔接和特色区分,高職动漫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占比就要多于本科阶段课程,而本科阶段理论研究及文化素养课程要占多数。还要开设一些实践应用课程,但一些高职院校受传统学科体系影响较深,理论课程偏多,应用实践课程占比较少,使这些课程不能体现高职动漫专业教育的特色,也很难适应动漫岗位市场需求。因此高职、本科动漫专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应进行系统性重构,并有序合理地配置理论与实训课程内容比例。应该对应比较高职和本科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系统化课程规划,更加突出专业课程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使高职动漫专业一体化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后,能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了顺应学生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需求,在高职动漫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适量开设一些理论知识课程,以弥补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而在本科院校应该设置一些实践课程,引入“workshop工作坊制”项目化教育教学模式,对进入本科学习阶段的高职动漫一体化专业学生同时提供人文素质和创意能力方面的培养课程,如开设动漫原创设计的主修课程、经典文学、传播学、音乐学、新媒体技术等公共选修课程、相关动漫专业方向的课程,让学生在原有专业课程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完善,使学生在动漫原创设计和人文理论知识素养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既满足高职到本科不同培养阶段的目标,又没有脱离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方向,促使学生在未来职业成长道路上得到可持续发展。
五、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本科一体化动漫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的成功保障,也是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动漫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和改革创新,教师要树立新的一体化教育思想观念。提倡高职院校的师资配备应引进企业一线的高资质教师人才,而本科院校主要从研究型院校引进高学历优秀研究人才。如有必要,本科和高职院校应成立高职本科一体化动漫专业职业能力教育指导委员会,同时吸收动漫行业界专家、设计总监、职业经理人、动漫教育领军人物等,参与动漫专业高职本科一体化建设,以使高职本科一体化动漫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更有效,更适应动漫专业人才岗位的需求,并使我国动漫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