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设计教学活动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写左中右结构的字,背诵儿歌。
2、活动、写字、背儿歌。
3、培养爱提问题、体验成功、表现自我的喜悦。
教学重点:
学会左中右结构的字,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
积累语言主,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插图。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交待学习任务。
1、写左中右结构的字,看谁写的漂亮。
2、背诵儿歌,看谁背得好。
二、学习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1、出示写有“做”“树”的田字格小黑板。
2、学生认字。
3、分析字的结构。
4、说一说左中右结构的字。
5、分析左中右结构字书写的比例。
6、写字后交流评比。
三、出示课文插图,思考提问。
1、你能回答以上两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吗?
2、学生提问与回答。题材为同学们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
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儿歌。
1、学生背诵,互相检查,比比谁会背,谁背得好。
2、老师在全班抽查。
3、课外收集儿歌,读一读,背一背。
五、大舞台。
1、出示考题。
2、假如你是那只熊猫,你会做这样的题吗?
3、看谁加几笔后,变成的物体最多,比一比。
六、作业:
看谁写得棒。谢嫩树
语文设计教学活动篇二
教学片段:
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联系学科:
心理学(探索过大的声音会让人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
(一)通过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运动有关
2.全班活动:试着玩一玩,看谁的发现最多。
温馨提示:在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 b 。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1分贝大约是人刚刚能感觉到的声音。适宜的生活环境不应超过4 5分贝,不应低于1 5分贝。按普通人的听觉:
0-2 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
2 0-4 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语
4 0-6 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
6 0-7 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
7 0-9 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
9 0-1 0 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
1 0 0-1 2 0分贝难以忍受、呆一分钟即暂时致聋。)
根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规定,在居民区内,户外允许噪音级昼间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只要昼间超过55分贝,夜间超过45分贝就可投诉了。
3.师喊:开始——停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动词”。(抖吹拍打甩摩擦等)
6.一个普通的塑料袋被你玩出了不同的花样,你真了不起!
7.交流:看来,我们通过敲、打、弹、搓、拍、吹、摩擦等动作方式,对塑料袋用力时,它就可以动起来,并且发出声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用力地过程中要适度)那么物体在发声时,它的状态是怎样的呢?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其他的材料继续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
“让塑料袋发出声音”这个活动围绕“用了哪些动作方式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组织学生通过实践去制造声音,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去主动发现,并形成探究问题。本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分析和学习,认识到声音的产生离不开力。让学生初步将“发声”与“动”联系起来。
语文设计教学活动篇三
一、学习“我会填”
1.投影出示四组词语。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四组词语的特点。
abb式:汗涔涔火辣辣aabc式:滔滔不绝彬彬有礼
abcc式:众目暌暌饥肠辘辘aabb式:踉踉跄跄瑟瑟缩缩
3.学生根据每组词语的特点仿写词语。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二、学习“我学会”
1.激发阅读兴趣。
2.自读故事。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2)短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3)给短文加上一个小标题。
(4)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盲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短文讲述了一位盲人琴师在一位长者的指引下,平心静气地生活,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终于明白了人生真谛的故事。
三、学习“百宝箱”
1.学生自由朗读名人名言,注意读准字音。
2.熟读名人名言,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则名人名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名言?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4.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制成书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大舞台。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你了解现在的自己吗?你设想过未来的自己吗?今天,让我们心情展现自我的风彩吧!
二、展现自我风采
1.交流自己选用的图片、照片、影像资料。
2.展示个人作品,举办个人作品展。
三、举行演讲比赛
以“未来的我”为主题,举行一次演讲赛。
1.投影出示演讲的“金钥匙”
(1)围绕一个主题;
(2)抓准几个方面;
(3)列举有力事例
(4)组织通顺语言;
(5)表达有声有色
2.自主准备。
(1)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我”。
(2)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3.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4.演讲比赛。
5.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语文设计教学活动篇四
教学目标:
1、积累带“风”字的成语。
2、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事物写的更加形象生动。
3、初步学习赏读诗歌。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诗歌阅读
教具准备:预习课文,收集西北地区的详细地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以轻松的心情到“语文活动5”去活动活动吧,相信你一定会愉快而有所得的。
二、引导学习
(一)万花筒
1、学习我会填
课件出示题目
齐读作为示例的成语。看看这些成语有什么特征?
启发:再看看每一行中带有“风”字的成语有什么特征?
填写带“风”的成语,比一比,看谁填得又快又多
交流补充
课件出示交流成果。
读读背背
2、学习我会写
课件出示例句
顺势介绍比喻修辞的表达作用
引导学生品位例句中比喻的妙处
你平时作文中也一定有一些精妙的比喻句,回忆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一下
再试着写写这样的句子
(二)百宝箱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不理解的诗句画上记号。
3、播放课件,让学生形象感知。
4、学生交流讨论
5、教师引导点拨
6、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品析
7、再读,再体味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西部是一片神奇的热土,这节课我们将带着歌声和自己设计的路线一起踏上西部这片神奇的热土。
板书主题。
二、举行“西部风情赛歌会”
1、参赛者先在小组内展示,初赛。
2、各小组推举一二名优胜者参加复赛。
3、模拟比赛场面
4、让优胜者谈谈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准备过程。
5、观众互动。
6、由组织者代表发言。
三、设计“西北十日”路线图
1、看地图,西北主要有哪些地区?
2、合作设计“西北十日”路线图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活动5
万花筒
百宝箱
语文设计教学活动篇五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2、学习用对比突出变化,用列举数字说明变化的方法。活动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2、师板书“变”,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变”组词。
3、师简单归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周围生活的变化。
二、组织活动:
(一)看一看:
1、我们知道时间是一部永不停息的机器,永远向前飞转;时间又是一匹永不停蹄的骏马,永远向前飞奔。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随着时间也都在发生变化。
2、小组内交流:注意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无忽略的现象?看一看谁的发现最新奇?(确定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我们的学习用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全班交流。
(二)找一找:
1、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么多的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变化表现出来呢?
(三)说一说:
1、我向同学们报告:xx(如电视、笔、住房)的变化
2、我朗诵搜集的诗歌
3、我放了访谈录音……
4、评价:谁的发言最精彩?谁的点评最得当?
(四)写一写:
1、习作要求:内容真实、科学,意思表达清楚、明白,有一定条理,语言通顺。题材、体裁、题目都不受限制,主题紧扣“变”。
2、指导习作:(
1)出示反映变化的图片、资料,然后进行描述。
(2)明确写作要点:要求写出今昔的变化;“昔”的内容少写,“今”的内容要多写。
(3)学生各抒己见,讲讲身边的变化。
3、自拟题目,写一首小诗或写一篇新闻等。
4、写完后小组交流,学生自评,小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