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数学上几分之一教学反思篇一
认识几分之几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节课,是继学生学习了几分之一后的一节课,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而几分之几是对几分之一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以后小数的认识以及分数的进一步认识,认识几分之几不仅是学生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础,也为异分母分数的.学习提供了条件。
1、教学中运用知识的迁移,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肯的评价,真诚的鼓励,引导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情满怀地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
2、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品创造分数,学生劲头高涨,人人都投入到学习之中,合作氛围融洽,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分享学习成果,使学生亲身感受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3、在巩固练习阶段,通过由易到难的梯度式习题把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又吸引到了某一焦点,使得松弛的弦再一次绷紧了,在练习中加强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又通过整理、总结,使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
4、但由于在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为了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不少时间,使最后的练习及总结稍显仓促,时间上安排不太妥当。
三年数学上几分之一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学生知道1时=60分。
3.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读出接近整时的时间和1时=60分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生准备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让课铃响)
师:上课……
师:哪位同学说说,刚才早读下课是几时吗?(8:00)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一节的上课时间是?(边问边出示课件,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8:15)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引出8时多)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几时几分》)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2.学生反馈,教师用课件演示并板书。(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时间。
1、认识“时”
(1)引导学生观察时针
师: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
2.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屏幕显示放大的钟面,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感受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并教育学生要有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边在课件中演示,边提问:
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师: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3时5分)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些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如:“3:05”)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三个钟面。
4.认识时、分的关系。
(1)学生分组操作。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让生思考4个问题1、分针和时针有没有一起走?2、分针走了多长?3、时针走了多长?4、谁花的时间多?)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课件: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
(3)引出“1时=60分”。找板书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时,先说一说: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再把时间写在每个钟面的下面。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再说一说第一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完成后,两人为一小组,
相互说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边说边用小闹钟把时间拨出来。
3.练习十五第2题。
先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再连线。
五、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下课铃响,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8:55)
师:你能说出我们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优点有:
1、导入自然,很好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情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旧知,为新课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3、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
4、在教学9:05记法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又注重学生与生活实际的沟通,使学生乐意接受。
5、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6、4个问题问得好,使学生能较好的推导出“1时=60分”
本堂课的缺点:
1、4个问题最好提到前一张课件。
2、教师还是讲了多了些,认识时间时,教学学生怎么看时间,还讲得不够,还要让学生多讲讲。
3、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会看几时几分,不要让学生拨出时间,最好下一节课再拨。
三年数学上几分之一教学反思篇三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例题和“想一想”,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感悟把一盘桃平均分成4份和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和1/2来表示,从而发展对分数的认识。经过施教,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让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教学源于丰富的、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求新知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数学上几分之一教学反思篇四
本堂课的优点有:
1、导入自然,很好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情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旧知,为新课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3、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
4、在教学9:05记法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又注重学生与生活实际的沟通,使学生乐意接受。
5、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6、4个问题问得好,使学生能较好的推导出“1时=60分”
本堂课的缺点:
1、4个问题最好提到前一张课件。
2、教师还是讲了多了些,认识时间时,教学学生怎么看时间,还讲得不够,还要让学生多讲讲。
3、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会看几时几分,不要让学生拨出时间,最好下一节课再拨。
三年数学上几分之一教学反思篇五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学习奠定基础。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激发兴趣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分东西的情景。4个苹果、2瓶饮料、5个月饼,两个人分得公平吗?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我想可能让学生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平均分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体会意义
这节课,我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本节课我安排了三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通过平均分成2份,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让学生明白,尽管图形不同,折法不同,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第二次动手操作是前置性作业中在正方形中找到它的1/4,第三次操作是用正方形涂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通过两次动手操作,经历手脑并用的过程,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与遗憾。本堂课由于操作活动多,时间安排上较紧,而且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没有强调。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小组内交流不到位。对于学生的个体发言和小组汇报,我也没有及时评价,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没有一种学习后的愉悦心情,这也是我教学目标中没有达到的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