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篇一
1、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
2、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3、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困难和痛苦是不可战胜的,最终希望和温暖都会到来。
4、除了真实。
5、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我们扎根于这个伟大的国度,无畏一切考验的淬炼,因为这是我们的梦想之地,哪怕荆棘仍在,依然通向山顶,值得我们不停脚步,值得我们咬牙坚持。愿在新的十年里,我们彼此约定,相互温暖,相依前行。而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请再次接受我们的祝福:
6、20xx新年祝福四方送,东方送你摇钱树,西方送你永安康,南方送你成功路,北方送你钱满仓。四面八方全送到,金银财宝当头照。春节快乐!
7、没有什么痛苦和困难是无法熬过的,只要自己坚定信念,生活的冬天一定会结束,而充满希望和温暖的春天总会如期而至。冬去春来,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同样也可以带给人们关于人生的启示。
8、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9、把人生的苦难,当成修行。
10、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
11、今年的这一天,每年的这一刻,你我执手见证“我在”,互道一声早已相约的祝福:新年快乐!
12、这是冬季里平常的一天。
13、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的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14、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继往开来,用更饱满的热情去迎接生活的挑战,用更积极努力的精神去面对周围的人。抉择是新生,是涅槃后更为强壮的灵魂,是摧枯拉朽、洗髓换骨后的轻盈如燕,是从悲观中升华出的达观,是最终化成的不老青山。人之抉择,难以处处顺滑,但求不做浮萍。而每一个你我,绝不躺平,绝不由天,要努力在时代与命运的罗盘上刻下印记,以千万个一粟聚成洪流,汇于沧海。
15、以前为了梦想而苦苦努力;也以前因为不顺而垂头丧气。但我们也收获了成功的甜蜜,有梦想在给我们激励。让奋斗继续到底,让不快彻底远离,让梦想与我们零距离。
16、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成熟的人群。
17、千贵万贵平安最贵,千好万好喜乐,千美万美幸福最美,千顺万顺如意最顺,千福万福健康最福!新年祝你平安、喜乐、幸福、如意、健康!
18、不要抱怨生活有多苦、多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向日葵般的心态,相信再大的风雨都会过去,再大的困难都会灰飞烟灭的。
19、一年的希望,一年的期待,一年的努力,一年的拼搏,一年的奋斗,一年的收获,一年的幸福,从今年的春节开始!祝春节快乐!新年快乐!
20、向日葵永远朝着太阳的方向,我们何尝不能做个向阳的人。
21、我在,是国与民互相担当,是夫与妻一起承受,是父母与儿女共同坚持,是一个人给一个人壮胆,是一群人为一群人拼命。
22、一语出自新华社文章《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23、愿这一刻,时雪洗去尘垢,惠风拂走阴翳。沐浴和煦阳光,聆听万物呼吸。时光酿成甘酒,属于每一个正奋斗抉择的你。
24、穿着新鞋潮褂儿,哼着迎春小曲儿,嗑着开心瓜子儿,唠着牛年趣事儿,看着热闹春晚儿,打着拜年电话儿,收着祝福短信儿,吃着团圆饺子儿,牛年你最神气儿!
25、没有冬天不可逾越”一语出自新华社文章《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6、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27、新年到,放鞭炮:一响鸿运照;二响忧愁抛;三响烦恼消;四响财运到;五响收入高;六响身体好;七响心情妙;八响平安罩;九响幸福绕;十响事业节节高!
28、在这个南方温暖的新年元旦里,我们凝望着波澜壮阔的中国,仍然能听到,那些向往美好的心声有如横扫九州的滚滚春潮。面对新年,人们常认为从此可以放下过去,同时无限畅想未来。在周末和朋友外出沐浴阳光,放松自己,吃一顿每餐犒劳辛苦了一周的自己。周末快乐。
29、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
30、新年第一天,愿你一心一意发大财,做事一锤定音,干活一举两得,家里一尘不染,穿着一表人才!一份温暖祝福,愿朋友新年好!
31、我在,你在,我们在。
32、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33、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
34、这是新年的。第一天。
35、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36、祝愿你新的一年:减轻负担,没有烦恼。浑身是胆,开拓进取。告别单身,比翼齐飞。稳重淡定,健康平安。幸福吉祥,源源不断。好运常在,春节快乐。
37、祝福串成一首诗,一段旋律启开一片温馨的天地,新年到了,祝你新年心想事成,事事如意,一切顺意!
38、这句容话中的冬天象征着自己遇到的一些痛苦、挫折或者遇到的不幸的事情。春天则象征着希望,同样也意味着冬天的结束,也就是痛苦和困难的结束,这也是希望的开始。
39、新年好心情!想一年念一年缘分呐,收一条发一条谢谢啊,过一天美一天自足吧,走两步是两步开心吧,苍天呀大地呀让我的朋友天天快乐吧,拐啦,拐啦,新年到啦。我让风带走你的烦恼,让雨洗刷你的哀愁,让雷振作你的精神,让电激起你的动力。
40、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41、撑下来,熬过去,人生就会有转机。
42、春节,但愿烦恼离你远去,春节,但愿快乐跟随着你,春节,但愿一句朋友,一生不变,祝你开心,好运常伴。
43、抉择是新生,是涅槃后更为强壮的灵魂,是摧枯拉朽、洗髓换骨后的轻盈如燕,是从悲观中升华出的达观,是最终化成的不老青山。
44、守住自己的内心,默默提高自己。
45、:新年将至,献上一份祝福。期盼:每一天,幸福之神都陪伴着你;每一刻,快乐之神都保佑着你。
46、生活中,往往会充xc斥着阴霾,你想要走出生活的阴霾,就要做出行动和改变。
47、敲响的是钟声,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带走的是希望,盼望的是美好,送来的是祝福,愿我的朋友新的一年里,元旦快乐!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篇二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篇三
滑动手机屏幕,问候从指尖轻轻启程;骑上网约单车,迎接新一天的美好朝阳。这是温暖的南国,这是雪飘的北方,这是我们站立的土地,这是我们自信的中国。你好,;你好,亲爱的读者。
这是巨变涌动的尖峰时刻。在打败李世石的“阿尔法狗”身上,在颇具安慰能力的“微软小冰”那里,基于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一往无前。如果克隆人技术门槛消失,“超人”是否真的“willbeback”?当人类感知框架模糊于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今夕何夕如何区分?真实又该如何确认?科技带来了能力解放、生活便利,有时却让人们陷入隐私泄密和无所适从的纠结。兴奋与焦虑在人们心中同步积蓄,有人开始屏住呼吸,等待科技“奇点”或然降临。在这茫茫的时光之海,再有远见的泳者,也难以望到尽头;再悲观的人,也不能无视波峰浪谷后的风平浪静。
这也是文明反思的重要节点。英国退欧昭示着全球旧秩序在摇晃,特朗普拉开了新时代不确定性的帷幕。西方社会一切超我式政治正确,都将接受更现实的自利审视。民族国家体系与全球化之间的内在张力,正在艰难维持的脆弱平衡中发生位移。我们目睹地球村的乐观之幕徐徐降下,又看到希望之光照亮历史斑驳的暗影。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从两次世界大战到冷战秩序解体,历史没有终结,人类文明又一次走到调整的边缘。
我们从这样的中途出发,泅渡历史三峡。我们胸藏百余年来的转型心智,追逐“两个一百年”和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参与五千年文明的涅槃重生。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生与不生成为新的纠结。农地三权分置,切中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朴素经验。精准扶贫与救助留守儿童,让获得感在山间小道延伸。监察委试点推行,延续自我警醒与励精图治的窑洞新对。新丝路上又响起的驼铃,传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集体乡愁,以及对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共同期待。古老中国的全球担当从来没有今天这样耀眼。
在大潮奔涌的时光之海,个体命运高低起伏。树斌妈妈的眼泪,述说着人性本然,善良的人们对正义的坚守从未松懈;罗一笑抱憾离去,孩子对生命的渴念,公众对真相的追求,推动社会不断向前。中产财富急剧变化,向上跃升或向下坠落。相信,且保持坚强,登上的方舟才不会迷航。
这是你拥有的时间,这是你编程的生活。汗水比泪水更有营养,站着比坐着更有力量。我们或许经历挫败,但梦想总会如旭日之升;我们也许曾经心痛,但希望总会如皓月之恒。这希望与梦想不在远处,就在你我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在你我对责任与权利的坚守,以及对人格道义的不断完成与超越。
没有一次经历会白费,没有一声叹息不留下回响。即便走遍千山万水,始终保持能力重回原乡。那里有泪水打湿的童年,那风中飘飞着母亲的白发。不妨停下匆匆的脚步,轻轻对自己道一声:辛苦了。然后每一天早起,去追赶即将驶走的地铁,或挤上正要离开的公交。
祝福在岁月中走失的伙伴,愿你们找到幸福。祝福身边的每一位朋友,愿你们在变与不变的永动中锁定美好,在确定与不确定的更替中确定幸福。且让我们伸出手,握一握,共同穿越这时光的海洋。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篇四
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学习型社会”,媒体上也有几个典型。如浙江有一个二三十岁的女厂长,由于小时候没完成小学学业,遂重新到一所小学里去补课。再如,昆明有一年近九旬的老妪,年轻时曾留学美国,现在重新读起了研究生。
我注意到,这些事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主人公都是本已离开了学校的,现在重新返回学校读书,这暗示着一种“学校中心论”的观念,即人们认为,学校是唯一的教育场所和教育渠道―――“业余教育”说的是下班后不吃饭直奔学校,“继续教育”说的是毕业后还要继续到学校里去接受再教育,“终生教育”说的是这一辈子要在学校中度过。于是乎到处有人在办学。
笔者以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打破“学校中心论”,提倡校外教育、社会教育,“学习型社会”的核心武器是“社会型学习”。学龄前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是同等重要的。
我趋向于认为,社会教育是一种比较泛化的教育。这有三个含义。一,没有校园和教室,也没有职业教师和教学工具。二,正是因为没有这些固定的东西和条件,使这种教育的范围反而更加宽泛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许是个极端的说法。但起码来说,在各种场所、各种行业里,确实都有我们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尊称为老师的人。另外,我们一生不应该只在某一个专业上学习,还应该在与本职工作不太密切相关的'领域有所了解和思考。而就这一点来说,社会教育比学校教育的优势更加明显,学校教育,尤其是非综合性大学里的教育,相对来说是狭隘的和太专门的。
媒体在整个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育上也当仁不让。现代知识分子栖身和发言的地方有两种,一是学校和研究机构,一是媒体。我们一般习惯于在媒体前冠以“大众”字样,并强调媒体的方向是大众化,即把许多专业性的东西简单化,稀释、咀嚼、反刍给大众。这话可以反过来说,即媒体的职责一方面是普及,另一方面则是提高。普及是手段,而目的是提高。如果媒体抱定的宗旨是提高大众的水平,那么“大众化”实际上是“化”大众。在媒体类学校里,学生当然是大众,其规模要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学校,少则十几万、几十万,多则数百万,其对社会运作甚至对历史进程的影响都是不可限量的。大众的兴趣和口味真可谓“众口难调”,所以栏目应该尽可能地丰富多样,宁愿参差不齐,也不要千篇一律。当然,媒体不应该只满足于规模上的平面影响,还应该有精英性的实质影响,多吸引专家来发言。除了外请的专业人士,媒体本身的从业人员,尤其是编辑、记者也应该专业化,也应该承担起教师的职责。
[1][2]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篇五
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学习型社会”,媒体上也有几个典型。如浙江有一个二三十岁的女厂长,由于小时候没完成小学学业,遂重新到一所小学里去补课。再如,昆明有一年近九旬的老妪,年轻时曾留学美国,现在重新读起了研究生。我注意到,这些事例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主人公都是本已离开了学校的,现在重新返回学校读书,这暗示着一种“学校中心论”的观念,即人们认为,学校是唯一的教育场所和教育渠道―――“业余教育”说的是下班后不吃饭直奔学校,“继续教育”说的是毕业后还要继续到学校里去接受再教育,“终生教育”说的是这一辈子要在学校中度过。于是乎到处有人在办学。笔者以为,“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打破“学校中心论”,提倡校外教育、社会教育,“学习型社会”的核心武器是“社会型学习”。学龄前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是同等重要的。我趋向于认为,社会教育是一种比较泛化的教育。这有三个含义。一,没有校园和教室,也没有职业教师和教学工具。二,正是因为没有这些固定的东西和条件,使这种教育的范围反而更加宽泛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许是个极端的说法。但起码来说,在各种场所、各种行业里,确实都有我们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尊称为老师的人。另外,我们一生不应该只在某一个专业上学习,还应该在与本职工作不太密切相关的领域有所了解和思考。而就这一点来说,社会教育比学校教育的优势更加明显,学校教育,尤其是非综合性大学里的教育,相对来说是狭隘的和太专门的。媒体在整个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育上也当仁不让。现代知识分子栖身和发言的地方有两种,一是学校和研究机构,一是媒体。我们一般习惯于在媒体前冠以“大众”字样,并强调媒体的方向是大众化,即把许多专业性的东西简单化,稀释、咀嚼、反刍给大众。这话可以反过来说,即媒体的职责一方面是普及,另一方面则是提高。普及是手段,而目的是提高。如果媒体抱定的宗旨是提高大众的水平,那么“大众化”实际上是“化”大众。在媒体类学校里,学生当然是大众,其规模要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学校,少则十几万、几十万,多则数百万,其对社会运作甚至对历史进程的影响都是不可限量的。大众的兴趣和口味真可谓“众口难调”,所以栏目应该尽可能地丰富多样,宁愿参差不齐,也不要千篇一律。当然,媒体不应该只满足于规模上的平面影响,还应该有精英性的实质影响,多吸引专家来发言。除了外请的`专业人士,媒体本身的从业人员,尤其是编辑、记者也应该专业化,也应该承担起教师的职责。现在有好多硕士、博士在媒体供职,对于媒体的现代化建设、综合层次的提高,具有特别的意义,能使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迂腐与呆板,呈现出朝气和血气。受众对媒体的期待除了大量的鲜活的信息,可能还要有观念,以给他们的日常生活乃至人生方向提供咨询。随着受众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后者的需要会越来越强烈。而现在我们的许多媒体只注重前者,对后者却不以为然。如果媒体的作为只是知识的传承和信息的传播,那么它只是中学,而不是大学。现在的媒体有两个现象值得警惕。一,一些硕士、博士到媒体工作后不久,就自愿或被迫忙于大众化,再往后,就被大众化了,变得和光同尘,与芸芸众生没多少区别。他们不再努力充电,甚至连新闻稿、侧记等东西都不愿意自己亲自动笔写,一到会场就嚷嚷着要新闻通稿,或要主办方替他们捉刀,回去拼贴在栏目里就算万事大吉了;年复一年,最后坐吃山空,把原来储存的知识积累悉数用光为止。欧美的记者很少用新闻通稿敷衍了事,即使有通稿,他们也不愿意照用,而是要尽量地多问、多了解,写出有独家报道特色的东西。节目主持人可能是美女,也可能是丑男,但都是专家型,而不是一伙光凭伶牙俐齿的小姑娘。二,有些编辑或缺乏创新意识,一看别的媒体有火暴的栏目,就依样画葫芦;看到有作者在别的媒体开设专栏,写得不错,也去约稿,所谓发掘新作者主要靠的就是这个途径;弄得那几个作者忙得捉襟见肘,只好拿烂稿子来应付。一时间,好多家相关媒体的作者就那几副面孔,媒体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如果不同的学校用的老师就那么几位,他们培养学生就好像是机械复制式的生产了。因此,媒体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思想;不仅要有庸常的思想,还要有高深的思想。只有多层次、多样化的媒体,才能对社会、对文明起到更加有益的影响。北塔,原名徐伟锋,男,苏州人,英语文学学士、比较诗学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作家协会现代文学馆。主要著作有中英文对照个人诗集《正在锈蚀的时针》等,主要学术专著有《吴宓传》、《戴望舒传》等,主要译著有《哈姆雷特》、《小勋爵》、《欧洲幽默文化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