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患沟通学课程感想篇一
1、安全第一。注意患者及其家属与门的位置关系,确保在他们有暴力倾向的情况下,自己能够很快离开,防止被困在房间里。
2、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这一安全措施也可防止患者产生不舒服或受威胁的感觉。
3、如果条件允许,离开公共场所,与患者或家属在安静的地方进行交流。同时,为了确保安全,告知其他同事自己的去向。
4、尽量给患者提供座位。人坐着时,更容易控制愤怒的情绪。
5、让患者尽可能地发泄怒气,不要打断他们。大声吵闹发泄够了,他们自然会停下来。
6、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调、语速和音量来平复患者的情绪。
7、对患者的痛苦情绪作出回应。“我能够理解你的感受。”
8、表达歉意。“对于发生在您身上的事情,我表示十分抱歉。”
9、使用共情。包括使用口头语言(如:“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和肢体语言(点头,眼神交流,表现出忧虑)。
10、切合实际地说明发生的情况以及你将会努力去解决问题。
11、不要采取防守姿态或使用尖刻的话语。
12、不要受对方语调、语速或肢体语言的影响。
13、告诉一个情绪激动或生气的人“镇静下来”,而不是“不要担心”,后者往往会适得其反。
14、要与患者或家属勾结串通,不要非难你的同事。可以这样回应对方:“因为我不清楚其他医生做过怎样的治疗,所以我不能草率地对医疗细节做出任何评价。但是我会尽力查明情况。”
15、不要因受患者恼怒情绪的影响而同样生气或恼怒。如果你感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可以暂且离开,并且在离开前告知患者:“对不起,我有些事情要忙。咱们一会再聊。”
16、当患者或家属很生气时,他们常威胁说要进行投诉。发生这种情况时,不要产生戒备心理,也不应结束谈话,而是应当尽量敞开心扉,真诚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交谈。
首先,冷静地告诉患者他们的确有投诉的权利;如果他们坚持投诉,自己愿意告知他们具体的步骤。
其次,向患者说明最重要的事情是弄清楚具体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要强调自己为患者的健康付出的努力,主动向患者说明来自其他医生的第二医疗意见。
然后再次强调每个人都希望给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并且建议患者与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达成该目的。
当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或治疗有所不满时,他们会变得愤怒、焦虑、心烦。甚至在医疗或护理过程一切顺利时,他们也可能产生同样的情绪。
这往往反映了他们面对自己或亲人的疾病时所感到的无助和失去亲人或害怕失去亲人的悲伤。同时,愤怒也可能是内疚的表现。
例如,长期疏远的亲属赶来要求医生用尽所有手段救治患者时可能会表现得非常愤怒。有时,强烈的内疚或悲痛的外在表现就可能是愤怒。患者或家属很可能会将这些情绪发泄在医务人员身上,即便他们并没有犯错。
医生,你要稳定局面!
当人们产生愤怒情绪时,说话往往会提高音量、加快速度。他们似乎在以威胁的方式侵犯着你的个人空间。这时要运用沟通艺术来予应对,而很自然的反应就是跟上他们的语速和音量。
但是当你讲话速度相当快时声音必然会尖厉刺耳也容易让人感觉你很心烦并且觉得你控制不住局面。
然而,如果...你说话...慢下来...,声音...听起来...会很镇定...,让人感觉...你能...掌控...整个局势。
另外,当你降低语速时,声音会变得低沉,显得庄重。快的语速尖厉的声音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所以,试着保持镇静,做个深呼吸,下意识“降低声音、放慢语速”进行交流。
对方的愤怒情绪也会对你产生影响。在模拟“对愤怒的患者进行咨询就诊”的情境中,学生常常会感到烦恼沮丧。面对这一情景,千百年的进化赋予我们的本能反应就是:要么挽起袖子干一架,要么卷起裤腿赶紧撤。当对方冲着你大吼大叫时,你可能想哭,想叫,气得全身发抖,或者突然变得很愤怒,想痛斥对方,甚至拳脚相加。
英国一项针对171名急诊医生的研究发现急诊医生承受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那些要求苛刻、控制欲强、行为激进的患者。
如果上述情绪席卷而来,不妨离开一会儿,找个安静的地方,让心情平复下来。向同事倾诉,寻求帮助。随后,将对话内容记录在病历中。如果情况非常严重的,还需要写一份事故报告表。
医患沟通学课程感想篇二
医患纠纷在现今已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近日“医闹入刑”新规,让许多人产生这样便能有利于解决医患纠纷吗?其实医患纠纷最根本的是沟通的不顺畅,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医患沟通?下面本站小编整理了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1、强化政府职能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健全医保体制,加大财政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投入,合理分散医疗保险,减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的实际负担;加强对医药生产、流通、销售领域的监管,理顺医疗收费价格,改“以药养医”为“以医养医”,使医院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诊断、救治、护理、服务等环节,来改善医患关系。
2、患者要尊重医学
由于生命的奥妙,个体的差异,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医学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不管医学如何进步发达,医生如何敬业努力,总是存在一些遗憾。医患双方都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
医务人员要依法执业,规范执业行为,以科学的方法来检查、诊断和治疗疾病;患者对医生不要持怀疑态度,因为世界上绝没有一个医生想故意“医死或医坏”患者,那对他自己名誉也无益。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是由于不可预料的或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所致,属于意外情况,患者应接受事实,不要动辄闹到医院或责难医生,这样使得医生胆子越来越小,为自我保护检查越来越细,既不利于医学的发展,也加重患者的治疗费用。
3、医院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遇到纠纷时,医院对媒体如果一味采取回避的态度,会被认为有难以启齿的原因,引起猜疑,而应把为什么发生问题的原因给媒体一个合理的解释。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与冲突要进行客观的报道与评论,成为沟通医务人员和患者心灵的一座桥梁。
4、畅通医患沟通渠道
医患之间相互依存,医生因患者而生存,医学因疾病而发展,患者生病也要医生救治才能摆脱病魔,恢复健康。医患之间应该成为社会上最和谐的人际关系。医疗机制改革后,打破了过去公费医疗制度,患者对自己掏钱看病要逐渐适应,对受目前医学水平和医生技术水平所限治疗不满意的病例,要予以充分理解。
虽然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很多,需要从体制上加以统筹解决,但医院不能坐等靠,而应主动有所作为。毕竟患者前来医院是为了看病,不是为了扯皮闹事,而医疗消费不是患者的自主消费,是医生的指导消费,患者相对处于弱势。
医生要严格执行和落实医疗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检查、诊断、治疗过程中多为患者着想,予以人文关怀,使其减轻痛苦,减少负担,绝大多数患者对医生是充满感激之情的。
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把这类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与家属预约后根据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沟通,例如在晨间交班中,除交接医疗工作外,还要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家属不满意的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工作。
交换对象沟通:在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困难时,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患方沟通;当医生不能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时,换一位知识层面高一点的患者家属沟通,让这位家属去说服其他家属。
集体沟通:对患有同种疾病较多的患者,医院可召集家属,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起因、治疗及预防知识。这种沟通,不但节约时间,还可促进患者间的相互理解,使患者成为义务宣传员,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书面沟通:为了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医院实行了书面沟通,把一些常规问题印到书面上,便于患者家属翻阅。例如,新生儿病区因无人陪伴,家属完全不了解病儿的治疗、生活情况,除有限的探视外,医务人员还将宝宝在病区一天的喂养、洗换、护理、治疗等共性情况以及出院随访,喂养护理知识等编成小手册,发给每位入院婴儿的家属,达到沟通的目的。
协调统一沟通 :当下级医生对某疾病的解释拿不准时,先请示上级医师,然后按照统一的意见进行沟通;对诊断尚不明确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护人员要进行内部讨论,统一认识后再由上级医师与家属沟通。
实物对照沟通:某些疾病,口头和书面沟通都困难,可辅之以实物或影视资料沟通。比如对先无性心脏病患儿的家属,医生可用心脏模型结合画图进行讲解,家属就会形象地了解疾病到底出现在哪个部位,如何进行手术修补等;再如骨科患者,患者家属不知道骨病在什么位置,骨科医生便拿出人体骨架,用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讲解。
医患沟通学课程感想篇三
儿科医患沟通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建立信任,缓解患儿和家长的焦虑,提高治疗效果。然而,在儿科医疗中,医生面临着与患儿和家长交流的挑战,因为儿童不具备成年人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儿科医生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灵活的沟通策略和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第二段:提出有效的儿科医患沟通技巧
首先,儿科医生需要适应儿童的特点,使用儿童友好的语言。医生应该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术语,而是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解释问题。其次,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也是有效的沟通方式。对于儿童来说,医生的温和举止和微笑可以增加他们的信任感。此外,医生还可以利用视觉辅助工具,如图表、图片和玩具来帮助患儿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
第三段:强调儿科医生的情绪控制能力
儿童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可能会给医生带来挑战,但他们需要保持冷静和耐心。当面对焦虑或情绪不稳定的患儿和家长时,医生应该尽量保持镇定并表达同理心。医生可以通过倾听、安慰和鼓励来减轻患儿和家长的压力,同时传递正能量和希望。
第四段:谈及家长参与儿科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家长是儿科医患沟通中的重要参与者。医生应该鼓励家长提出问题,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策。医生可以通过向家长提供合适的信息、解释疾病的原因和治疗选项,以及回答他们的疑问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儿童的病情和治疗计划。儿科医生还应该鼓励家长的积极参与,例如,在治疗过程中提供照顾建议和监测治疗效果。
第五段:总结儿科医患沟通心得
在儿科医患沟通中,医生需要以友善和有效的方式与儿童和家长进行交流。情绪控制能力和耐心对于成功的沟通至关重要。同时,鼓励家长的参与和理解也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沟通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医生和家长才能真正合作,为患儿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
(以上为自动生成的文章开头,仅供参考)
医患沟通学课程感想篇四
医患沟通是医疗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以确保医疗服务的最佳效果。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致力于医患沟通的理解和实践。在过去几年中,我积累了很多有关这个话题的体验和思考,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段,介绍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涉及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语言、态度、非语言行为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一个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消除患者对医疗过程的恐惧和疑虑,增强他们的信任感,同时也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需求和期望。当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了一个相互尊重、支持和协作的关系,医疗服务的质量就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第二段,分析医生在医患沟通中的角色和责任。
医生在医患沟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医生首先需要倾听患者的话语,了解其病情、病史、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信息。另外,医生还需要提供患者所需要的信息,如诊断结果、治疗计划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术语解释医疗问题,清晰地传达信息,并尊重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当医生能够在沟通过程中积极参与,了解并满足患者的需求时,患者就会有更多的信心,同时,医疗也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段,探讨患者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和责任。
患者在医患沟通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勇于表达自己的问题和疑虑,并清晰地传达所需的相关信息。患者还应该充分地理解他们所接受的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参与医疗决策的过程。他们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对医疗帮助的期望。在医患沟通的过程中,患者还应该表现出尊重医生的态度和合理的期望,这样才能让整个医疗服务过程更为顺利。
第四段,谈论医患沟通中存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医患沟通并非总是顺利的。医生和患者之间可能出现一些挑战,如沟通方式不当、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信任问题等。在面对这些挑战时,医生可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和个人价值观,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他们还可以让翻译、传真机和其他辅助工具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医疗信息。患者也可以借助家庭成员或朋友的帮助更好地理解医疗方案并且传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段,总结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对于患者生活的影响。
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沟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个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情况,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疾病,同时也可以让患者有更好的体验和治疗效果。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病情,并参与到医疗决策的过程中,以便更好地获得医疗服务。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医患沟通,以便为患者生活增加幸福和健康。
医患沟通学课程感想篇五
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围绕患者的健康问题及诊断治疗进行的信息交流,所交流的信息既包括疾病诊治的直接内容,也包括同疾病诊治相关的心理、社会等相关因素。医患沟通可以分为技术沟通和非技术沟通。
在医患关系的技术沟通方面,医务人员处于主动的地位。因为,相对于就医者,医务人员掌握了更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在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沟通方面,医患双方是平等的。对很多患者来讲,对医院及医务人员是否满意,主要是从服务态度、医疗作风等方面进行评价的。虽然发生了医疗差错,但患者仍感激医方。
这是因为,由于患方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常常无法理解和监督医疗技术运用是否合理。在社会、心理、伦理交往过程中,理解和监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非技术方面的医患关系往往更能引起患者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技术与非技术两方面的医患沟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例如,非技术沟通的成功会有利于医生采集病史,促进患者对检查和治疗的遵从性,从而有利于技术沟通。反之,则会阻碍技术沟通。
概括来说,目前国内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没有被医护人员意识到,就更没有从法制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没有认识到加强医患沟通是防范医疗争议的重要手段;没有认识到加强医患沟通是使医院提高医疗质量,树立医院在人群中的威信的需要。因而不重视医患沟通。
(二)制度建设不到位
虽然从法律上强调医患沟通已经多年,但在具体实施上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体现来保障,使得不少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患沟通制度只是流于形式。而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国家的相关法律不够协调,中间环节出现一些对立矛盾,导致最高人民法院不得不出台一系列相关司法解释来进行完善。
(三)沟通方法不适应
临床医师在诊断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检查、诊治、却没有注意到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对患者和家属没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很好地告知治疗目的、意义和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而且有些医生还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楚,对于患者病情解释内容矛盾重重,随意评价他人的诊疗,不倾听患者诉说等不当作法。
(四)社会氛围不适应
近几年医疗争议的增加,不仅在医疗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也有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患者对医生要求过高,过于苛刻,以及彼此之间掌握信息的不对称,舆论大众常常倾向于社会弱势群体,使得医患双方处于对立面。另外,舆论界对卫生系统先进模范人物和事迹宣传报道较少,但对一些医疗争议的信息报道较快常把医务人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职业环境恶化往往让医务人员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
(一)经济因素
当患者就医的时候,按照医学的伦理道德,医生应该从患者的角度来进行治疗。但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的,有的医生可能不是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还有其他的利益导向来给患者治病。这时就形成了利益上的冲突或者对立。由于医患双方在医疗服务上不能做到信息共享,有很多医疗机构变相加价、收费、强制检查等。这些违规行为,对患者高额的就医费用来说是雪上加霜。
医患之间实际利益不能达成一致,这种长期累积的信任缺失,就会对医患关系造成消极的影响。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加快医疗改革的步伐,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患者就医费用,才能为构建良好医患关系奠定可靠的经济基础。
(二)法律因素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用于调整医患之间的医事法律,缺少权威性的专门法律。立法上的缺失导致法律在实践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法可依。没有明确的法律限制双方的行为,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失控”,置患者利益不顾的违规行医行为以及患者伤害医务人员的行为都层出不穷。其次,医患双方法律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此外,执法监督的不足也让法律变成了空头条文,无法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道德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滑坡”一直是人们不断议论的一个话题,体现在医疗服务中,也会对医患之间造成影响。
少数医生过分看重自身的利益,根本就没有做到医生的本职工作。尽管在医院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却直接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外界形象以及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也有少数患者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部分患者故意制造医疗纠纷,以获得经济赔偿,并导致“医闹”这一“职业”的出现。他们的行为都干扰了医护人员正常的医疗工作,严重影响到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语言,二是药物。而且,医患之间的沟通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是决定医院服务质量的特殊人际关系。因此,有效的沟通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医患之间的沟通要讲究沟通的方式与方法,突出沟通的技巧,实现医患沟通的艺术。
(一)医患沟通的方式
加强教育培训。从上述的要素来看,增强个人的医患沟通技能最重要的环节是要积累学习,多参加培训。只有通过教育和培训,才能使医务人员从思想认识上理解沟通的重要性,才能增强人文精神,掌握人文知识,提高文明素养,训练沟通技能,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展医患沟通。但是这种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联系实际,解决医务人员的实际思想问题,不宜谈论理论和简单说教;技能培训也非常重要,培训方案务实、形象、易学,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案例式训练会更激发学员的兴趣。
勤于临床实践。老医师的沟通能力明显比年轻医师强,提高沟通能力,最简单易行的途径就是多接触患者、多参加诊疗工作,而不是多看书多查资料。青年医务人员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身临其境,全身心感受各种人和事,全方位应对处理各方面的矛盾,会很快不同程度地增强沟通技能,并能从老医务人员身上和患者及家属那里学到许多书本上、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增加社会活动。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院与医务人员同其他行业一样,完全被融入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中,需要主动地接触社会,学会适应这个日益多变的社会环境。要扩大生活范围,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接触不同的人群,拓宽沟通的渠道,能进一步增强沟通的效力。
(二)医患沟通的方法
根据沟通过程中所运用的符号系统不同,医患沟通的方法可分为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以及其他辅助工具沟通。
语言沟通是借助于语言符号实现的,在人类的社会交往中,它是人们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其他任何沟通方式不可代替的。临床上,收集患者健康资料,了解患者需要,实施治疗、护理计划、都离不开语言沟通。因此,语言沟通是连接不同交往对象的桥梁,是让不同的交往对象相互影响的工具。
非语言沟通是借助肢体传递信息来完成的,比如姿势、动作、表情等。在医疗行为实施过程中,很多信息都是从患者的肢体语言中表现出来的,它对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真实情况是极为重要的。同样,医护人员在整个过程中,肢体语言也传递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反映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尊重,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际沟通除了借助语言、非语言沟通外,还可以借助许许多多人类创造的其他辅助工具,这些工具实际上都是五官及大脑的延伸。对人际沟通有直接帮助的其他辅助工具有:电话、书信、电子邮件、微信,及微博等。
(三)医患沟通的技巧
仪表与举止。医务人员服饰大方得体、整洁;仪容端庄、神态和蔼。
称谓与礼貌。要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份、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尽量避免直呼其名,切不可用床号代替称谓。
目光与表情。善于运用温柔、平和的目光,对患者传递的是一种理解和鼓励。
体态与距离。用身体姿势来表达对患者的尊重和同情;正常医患之间的交谈,双方适当的距离约为0.5―1.2m。
倾听与语速。对沟通而言,善听比善变更重要,善于倾听的医生很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同。如果能够面带微笑,会增加声音的温和度,让对方倾听起来更舒服。
身体接触。身体接触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动作轻缓,认真细致,目光、表情、语言综合参与,表达适当。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意识,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从而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医患沟通的艺术性。
医患沟通学课程感想篇六
儿科医患沟通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患儿的治愈,更影响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与合作。然而,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和沟通能力的限制,这种沟通往往比成人患者更加困难。在我的长期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儿科医患沟通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倾听和关心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儿童患者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更容易紧张和害怕,这可能导致沟通的困难。因此,作为儿科医生,首要任务是倾听患儿和家长的需求与关注。当一位儿童患者进入我的诊室时,我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适应环境,并耐心地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期望。我注意到,当患儿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时,他们更愿意与我分享他们的病情和顾虑,进而使我能够制定更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
第三段:专业知识和语言的适应是成功沟通的关键
作为儿科医生,我们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将这些知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给患儿和家长。从我的经验来看,儿童患者和家长对医学术语的理解程度有限。因此,我在与他们沟通时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者尽量用更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我还发现,通过使用图片、动画或玩具来辅助解释,有助于患儿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过程。
第四段:耐心和共情是破解沟通障碍的关键
儿科医患沟通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共情能力。儿童患者在表达自己的病情和感受时可能会用词不准确或者说得模糊,这需要我们以耐心和善意的态度来帮助他们清晰表达。在与患儿和家长交流时,我常常注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和表情,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来安抚他们的情绪。例如,当我发现一位患儿特别害怕注射时,我会与他和他的家长一起找到一种舒适的方式,以减少他的不安感,使注射过程变得更加顺利。
第五段:建立信任和合作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石
在儿科医患沟通中,建立信任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当患儿和家长对我产生信任时,他们更愿意坦率地与我分享病情、遵循治疗方案,并愿意主动与我沟通。我也会在医疗过程中不断与患儿和家长进行持续沟通,以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和解答他们的疑问。通过共同的努力,我发现与患儿和家长建立起的良好关系,不仅对患儿的治愈有着积极影响,也提升了我作为医生对医学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
总结:在儿科医患沟通中,倾听和关心、专业知识和语言的适应、耐心和共情、建立信任和合作等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些重要的心得和体会。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我们儿科医生能够更好地与患儿和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患儿的健康与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