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浅谈渔舟唱晚篇一
读峰柏先生的诗;《渔舟唱晚》
秋红蔚接天,海月卧云川。雁景烟霞挽,星沙桨叶船。
遐绪——遐想——!
虞川的黄昏,漫山野的枫红,烟霞伴着雁云共行,谧静的江面帆影点点,鱼儿跃滩,鹜鸟低飞,清波卧月时猫着的一颗星星,螺丝湾还有两个慕侣,或隐或明——!
橹声,埃吱----埃吱----埃吱,微微的风,水面上一路欢快的船歌,层层的漪涟涌动。已镜天皓月,青山松柏的倒影,一个着粉衣或娉婷婉约的女子、拉长的湖面上倒影,咯咯咯的笑声。一颗颗淘气的小星星,跳,跳出了幽蓝的.夜空,悄然的划落,一道道银白色的的弧光,像织女抛出的丝丝的锦线。此景;谁不会在心湖里涌起层层的漪澜!
谁点燃了;湖面上,忽隐忽明的渔火,闪烁。谁;一声吆喝,芦苇里扑扑的野鸭在飞。船舱小酌,听;鱼儿上钩时一卷卷的水声,又琴川派的筝曲如怨如慕的绵长。眸如秋水,玉颜倾人,双目对视,珠帘里的竹席阵阵的清香。漾着的小船,随风——!
一阵冷风,一水面雾气,只一缕烟萦?捋银须;伫江堤,老朽一个!哈哈,哈!
浅谈渔舟唱晚篇二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山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而成。另一种说法是,山东古琴家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的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的两首乐曲《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改编而成,20世纪30年代,金灼南将此曲传给娄树华,娄树华在进一步改编时,在乐曲的后半部分充分运用了筝的“花指”技巧,使音乐意境更为鲜明、生动,从而使这首筝曲得以广泛流传。
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近来又有研究表明,此曲非娄树华首创,而是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临清一带的民间筝曲《双板》及其演变乐曲《三环套日》、《流水激石》改编而成。本世纪三十年代金灼南将此曲传授给娄树华,娄树华又以金谱为蓝本,作了较大发展并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此版本于是迅速流传全国。
浅谈渔舟唱晚篇三
1.学唱歌曲《晚风》,体验、表现歌曲安逸、宁静的意境。
2.学会6/8拍的挥拍;并能用竖笛演奏歌曲。
3.用竖笛演奏、合唱等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晚风》。
感受、体验6/8拍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旋律
二声部的合唱
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的学习
培养学生在欣赏中能够认真、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一、聆听《渔舟唱晚》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第一部分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是什么?
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2.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3.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把编的故事写在书上,有空的时候相互交流)
(作品形象地表现了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渔民划着船纷纷归航,一天辛苦鱼满仓,江面上歌声四起,在月色、江水中飘荡……)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学习歌曲《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猜猜拍号。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4、3/4、4/4。
引出6/8拍,知道它的含义;注意强弱节奏;区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和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不同。
3.用“提纲”学习法学习旋律
检查节奏,节奏要唱准;逐句检验自学成果: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在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
4.学生齐唱全曲。
5.学生齐奏乐曲。
6.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7.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8.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二声部曲调的合唱;二声部歌曲要根据各班情况临时调整。
四、课堂小结。
浅谈渔舟唱晚篇四
欣赏《渔舟唱晚》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小结: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表演《晚风》 :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口风琴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口风琴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教学后记: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比较薄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对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
1、课堂常规:学生上音乐课坐的姿势、拿书本的方法以及聆听的习惯都没有养成。
2、学生的聆听:初听歌曲,学生不知道去听歌曲中体现的基本要素,要像一年级小朋友一样告诉他们要怎样去听音乐。在欣赏的时候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只能停留在最表层,旋律的变化,音高的变化等学生都不知道去听,去分析。
3、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最基本的技能学生也是没有基础的,不能识谱;不知道什么是节奏,更不会念、拍节奏;不知道音乐的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这样的概念。
浅谈渔舟唱晚篇五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意境,深化学生对民族乐器丰富表现力的了解,激发喜爱民乐的情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古筝、多媒体课件
一、师生问好。
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民族乐器—埙,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古筝,首先请同学听一下那首乐曲是用古筝演奏出来的。
【教学意图:初步了解古筝音色,充分想象】
2、认识古筝: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架古筝。(教室里摆放一架古筝),同学们一定对它充满了好奇,你们想认识它吗?那么,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师: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被誉为“东方钢琴”,是民乐之首,以优美典雅为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古筝音色清越、高洁、典雅、委婉动听、色彩华丽、富有神韵。轻拂宛如行云流水,重扫势若山崩涛啸。是一种具有独特神韵的独奏乐器,所响之处,烦念尽抛,宁静与松弛由心而生,令人心旷神怡……现在多数演奏的琴为21弦,它的音域更宽广,表现力更强。
三、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渔舟唱晚》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师:《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中。
【教学意图:了解乐曲背景,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引入欣赏
初听,说说听完这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教学意图:初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充分想象】
教师弹奏《渔舟唱晚》
5、分段欣赏师:同学们分得很好,这首乐曲分为三大段。为了更好的理解欣赏乐曲,下面我们分段欣赏。
第1部分:教师演奏通过古筝的花指“吟、揉、按、滑”技巧,演奏第一部分音乐并提问:
1、乐曲中的花指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2、这一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4、出示谱例,让学生哼唱乐曲主旋律,对比加入技巧后的乐曲有什么不同
【教学意图:分段欣赏,分析细节】
师小结:第一段,抒情的慢板。以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同时配合左手“吟、揉、按、滑”等装饰技巧,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2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琶音,然后演奏第二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琶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2、听录音,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舸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
3、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第二部份,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的音调中发展而来。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情调活泼,跌宕起伏,犹如水波荡漾,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相互问候、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把打鱼的乐趣展现得惟妙惟肖。
第3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双劈”,然后演奏第三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双劈让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来模仿拖劈,由慢渐快
2、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4、哼唱这段乐曲开始的主题曲调,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起来唱一唱,观察发现几个音回旋环绕层层下落,并认识五声音阶。
师小结: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不断加强,运用右手拇指较有力度的“双劈”,音色既明亮又浑厚,再加上“花指”及“按滑迭用”等古筝特有的各种手法予以辅奏,很好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尾声
教师展示古筝的“刮奏”技巧,然后演奏尾声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刮奏”技巧,让你想到了什么?
2、尾声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师小结:尾声部分,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用右手刮奏,突出古筝特有的韵味,展现水流在满载而归的小船冲击下,激流拍岸的美妙声响。紧接之后,逐渐过渡到原来的慢板节奏,营造出一种余味无穷的氛围,描绘出晚霞里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5、完整欣赏,教师演奏,出示幻灯片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
【教学意图:再次完整的欣赏,结合画面音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六、总结。
流行音乐如流星一般璀璨夺目;古典音乐,经历了多少个世纪,依旧被人们缅怀与沉浸。”希望同学们在喜欢流行音乐的同时,也要重视古典音乐,多去了解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文化,汲取它们的精髓,去创造更多更美好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