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导师对学生综合评价篇一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应运而生。中小学阶段对其进行综合性素质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助于学生多方位发展,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更科学、更健全、更有激励性的评价体系。此研究旨在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各个方面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培养能力,促进多元化发展。改变传统评价学生模式,促进提升学生综合发展。
评价 综合素质 学生
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近年来,中小学生的综合评价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中小学生的综合评价是全面反应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很多学校的传统评价和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他们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只追求荣誉和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健康,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的人,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已迫在眉睫。
打破传统评价和考试制度,突破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发展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成为一个真正健康,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素质教育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但是这些评价都缺少一个评价标准,因此评价出来的结果并不科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在教育领域运用“档案袋评价”, 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综合素质评价即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中小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实践、创新”这六大方面进行比较和测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我们将构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细则。
1、文献资料法:通过学习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学生发展的最新报道,掌握有关学生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理支持和方法指导。
2、案例研究法:根据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成长记录袋”。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
3、比较法:以学校为单位,每个班级的评价方式各不相同,每个学期末,对全校学生进行一下综合的评价,这个综合评价与各班的评价进行对比,然后找出最科学的评价模式。
4、行动研究法:好的想法需要行动进行验证。我们运用访谈和观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跟踪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效果进行分析,制定出有利于孩子的综合评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中小学生综合性评价是一种理念的创新,要着眼于未来,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模式,侧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全社会都来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不仅学习得到提高,更应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让学生在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适度给予压力,根据学生的能力给予不同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找准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奋斗的动力和兴趣。我们从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情况等方面和多项指标来评价学生。通过纸笔测量化测评、个案跟踪研究、行为观察、不同班级不同评价的比较和问卷调查获取比较完整有效的信息,进一步分析数据并加以总结,发现每个班评价的优势和不足。借用“综合素质成长资料袋”对学生进行纵向分析,找到进步点和落差点,使其个体成长重树信心,拔足前进。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得出更精准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完善和提高自我。多角度的审视学生,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科学具体务实的改进建议。发现各项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综合评价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研究导师对学生综合评价篇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也是发达国家正在兴起的一个趋势。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少数学生自我实现的要求,而应该在高校教育中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
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
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创新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高等教育应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2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日益受到重视,清华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设立大学生创新学分,创立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在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改革。为了推动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部从开始了创业教育的试点,确定了清华大学等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通过开设相应课程,设立大学生创业园、科技产业园,提供创业基金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同时提供必要的资金资助及咨询服务。而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相继采用了创新学分的形式,来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标准不统一
由于各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以及对创新创业素质的不同理解,各校的创新学分在具体学分名称、教学要求和认定范围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有的大学规定学生参加课堂以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参加各类比赛和社团活动所取得的成绩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甚至通过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学分。而有的大学仅对学生在从事与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学术活动等直接相关的创新实践活动中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或参加科技竞赛获得的奖励才给予相应的学分。而通过对学生获得创新学分的方式和途径的统计分析,发现通过实践得分多、通过创新得分少的情况普遍存在。
2.2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加强
受到经验缺乏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很多学生并未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仅仅是应学校的学分规定要求而进行相应的创新活动,缺乏兴趣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树立。有的学生虽然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但普遍对自身的能力表示不自信,又得不到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得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3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环境不理想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环境来保证其目标的实现。但现在很少有大学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环境,如缺乏合格的创新师资、教师对创新活动的指导不力、研究和创业经费不足、大量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相脱节等。
2.4未能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的教育有别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不能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很多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多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没有系统性,尤其缺乏对于创新创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创新创业课程未能与专业培养计划相结合,体现专业特色。
2.5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管制度不完善
创新能力的高低和创新成果的`优劣不仅要看结果,更应该重视过程,重视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所培养的素质和能力。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管制度不完善,多数学校往往只注重对创新成果数量或形式的书面考核,出现了许多挂名科研、开证明了事的“凑学分”现象,使创新活动流于形式。而且在申请条件、认定标准、等级评定等方面缺乏具体而详细的操作标准和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抵触,影响教育质量。
3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
3.1培养“双师型”师资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导师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创新教育体系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应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一是要构建一支富有创造性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将“导学’理念贯穿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导师制度,通过创业导师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指导,引导其制定创新创业活动计划,积极参与实践,培养自主创业型人才。
目前许多高校中的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并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对于专业知识的领会只停留在理论上的探讨。培养创造性的“双师型”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导师应由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担任,每个专任导师直接对所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负责,包括学生科研团队的建立、创业项目的立项和指导等,使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在有引导、有计划的方式下进行。
3.2培养方案的改革
建立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是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新能力和创业知识等方面,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考虑到每项基本素质的均衡发展。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和创业经验的介绍,做好对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的教育和引导。但目前更需重视的是创新创业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一方面可通过单独开设相关课程,如科学方法论、思维科学、创造力心理学、创业管理、商务沟通与交流、商业计划书写作等,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所有教育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改革现有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教学课的课程内容,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即以文科类学科为载体进行创业意识教育,以理科类学科为载体进行创业知识教育,以经济管理类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技能教育。在建设课程体系时,还应跳出狭窄的专业口径限制,考虑到不同专业的专业特色和特点。理工科类学生有技术优势,在做好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应重点加强创业技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增加管理、财务会计、营销、经济法律等选修课程的比例;而经济管理类学生有其专业优势,则应更多重视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以及与其他专业的合作。
3.3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
高等学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1.通过学生科技竞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学校的实习实践教学,针对国家级、省级学生科技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积极组织开展校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并有意识地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突出竞赛活动的创新性、创造性和工程实用性,在为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选拔优秀队员、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造就一支学生科技创新骨干队伍,带动了一大批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
2.积极开展社团活动。通过成立各种创新创业性质的社团,举办各种讲座,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基本思路,知道创业的基本过程。通过大学生科技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良好氛围。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到普遍性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发现、培养一批骨干分子,发挥示范作用。
3.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在学校专门成立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有一个可以实现的平台。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园利用学校的资源,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创业的门槛,并且在创业过程中予以指导,有利于学生的早期创业。
3.4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有一个实践实训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帮助学生体验创业。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教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校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3.5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要科学、合理、真正反映创新创业教育的效率与效果。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样的活动可以认定为是创新创业,并且要给出每一个活动的评价等级。其次,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应给予相应的学分或者物资奖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这项教育活动开展还需要多方的参与,包括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倡导、高校领导的重视、企业的支持、教师的激情和学生的参与。只有多方的共同努力,创新创业教育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多的企业家。
研究导师对学生综合评价篇三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保证企业生存发展,推动区域经济进步的主要力量,科技创新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随着产学研合作的大力推广,企业内部科技创新能力已有显著提升,但是,仅靠具体某个企业或某类企业在科技创新上有所成就,以此来带动一个城市或区域经济增长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各类行业协同创新,齐头并进,是解决区域企业科技创新全面落实的一个关键突破口。
一、国内外区域行业科技创新综合能力研究综述
chenlianghuang,qinmin基于扎根理论研究企业创新社区,表明了在企业中社区文化是实现知识共享的核心;蔡瑞林,陈圻运用strauss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企业纵向研究,分析企业低成本创新的具体举措;黄贤凤,武博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分析了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并得到相关启示。赵富成分析并构建技术突变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技术突变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加权灰理想熵关联度评价方法;李林,傅庆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机构间创新效率差异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许学国,龚涛基于知识的视角,结合知识溢出效应,构建影响创新绩效的回归模型,给出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建议;缪根红,陈万明采用多元回归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验证了外部创新搜寻的3个维度显著提升了创新绩效并有效促进了知识整合;xiaoliang,maxinlong基于行为视角,运用回归分析,揭示了其中不同种类的政府干预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认知路径。
二、承德市行业企业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
对承德市100多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83份。问卷首先从行业上分类,经过统计得到承德市企业主要集中于医药卫生、建筑建材、轻工食品、机械机电、水利水电、冶金矿产、石油化工、服装纺织八大行业,然后从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一级指标出发,对基础条件、科研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科研产出、产学研结合等相关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经过对比分析,发现承德市行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存在以下问题。
1.服装纺织行业科研开发综合水平较弱
承德市冶金矿产、服装纺织行业的r&d资金的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并不理想,且实施成果转化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在于创新产出的推广方式上偏于业内交流与展销会,形式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创新产出的推广。
2.医药卫生行业财力、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承德市医药卫生行业进行融资的企业微乎其微,无法保障创新资金大比例投入。
3.轻工食品行业的服务领域过窄
承德市轻工食品行业相比于其他几类行业,并没有享受到政府大力支持。
4.建筑建材行业核心技术发展滞后
承德市建筑建材行业拥有先进设备的企业数量比重较低,核心技术发展滞后。5.机械机电行业缺乏产学研合作承德市机械机电行业产学研合作状况并不乐观,没有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整体局面,严重缺乏成果转换。
三、承德市行业企业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提升解决路径
1.增强服装纺织行业科研开发综合水平
(1)提高r&d资金的投入强度。为了保障r&d资金的合理投入,企业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决策,在研发资金上,要注重政府资金与企业资金的合理配比,建立协同创新平台,联盟其它创新能力强的行业,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
(2)促进实施成果转化。企业应该打开视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中介推介、政府服务,选择合理的创新成果推广方式,提高实施成果转化率。
(3)促进科研人才结构科学化。目前承德市企业科研活动人员总量偏低,人员学历主要集中于专科及本科之间,人才结构层次并不科学,企业科研机构的人才队伍应该向科学化、年轻化、高素质化不断发展。
2.加大医药卫生行业财力、人力资源投入
(1)拓展企业融资来源渠道。要增加科研开发资金的投入,可以考虑从资本市场上筹措,借助政府服务,以及通过国内外合作引入资金,以此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2)注重全体员工培养与定位。企业科技创新不仅仅需要的是科研机构中的高科技人才,还需要全体职工综合水平的提高,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职能培训,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调整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奖惩并重,激励为主,提高员工的工作进度与业务能力。
(3)精简高素质管理层队伍。管理层作为企业的指明灯,发挥决策作用,决定着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而调查显示承德市医药卫生行业在管理层高素质化上仍有发展空间,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合理规划管理人员投入,打造高水平企业领导班子,督促企业科技创新,为企业科技创新培养科研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3.拓宽地方政府对轻工食品行业的服务领域
(1)提供税收优惠。因此,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减免方面,市级政府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对创新能力弱的行业提供优惠政策,弥补企业创新资源的匮乏,加强对轻工食品行业科技财力资源的配置。
(2)建立政府信息平台。加大产业整合力度,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引导企业间相互交流,促进企业之间形成有机协作的产业链条;根据市场动态,为企业发展提供经济形势及结构调整趋势信息,为企业科技创新指引方向。
(3)丰富创新产出方式。促进企业科研专利申请,提供科研人才培训机构,加大企业科研资金注入,为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积极组织商业会展,进一步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实施转化。
4.加大建筑建材行业核心技术发展
(1)加快设备更新速度。设备是企业实行科技创新的重要媒介,因此,企业应结合设备经济寿命,掌握设备更新时机,在保证既有设备原型更新的同时,加快新型设备更新速度,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促进工艺创新。工艺创新作为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工作,同样应该得到企业重视,在原工艺改进的基础上,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在企业科技研究方面,加大新工艺的开发;在生产过程中,强化工艺管理。
(3)加强小型机具开发。企业科研机构应针对自身的发展方向,注重对小型机具的开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机具自给自足,降低核心技术成本,提高技术水准,保证企业的生产质量。
5.加强机械机电行业产学研合作
(1)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强度。产学研合作通过创新主体的物质、能量交换,使企业更具有创新动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京津及本地高校、科研中心资源,形成产学研合作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以及科研人才培养。
(2)选择最佳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合作创新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过程管理、建立健全信任制度、合理协调成果的利益分配,形成战略同盟体系,使产学研合作稳定持续发展。
(3)促进区域产学研均衡发展。建议地方政府为产学研合作构建相应的交流平台,组织企业科技成果鉴定和实施成果转化评价,在政策导向上,落实区域产学研合作中产权纠纷、收益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案,保证区域产学研合作均衡发展。
四、结论
从行业间科技创新角度出发,突破以往仅对一类企业归纳分析的惯例,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多样性,侧重不同行业之间科技创新的协调性,通过对承德市主要集中行业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调查分析,映射出我国三线城市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窥探出行业间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根据各个行业所出现的问题,结合承德市地域特点,给出相应对策,有利于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研究导师对学生综合评价篇四
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可拓评价方法建立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设置衡量条件集、计算关联函数、确定权重系数、计算综合关联度进行可拓综合评价,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克服了单一评价方法所存在的`缺点.并通过实例进行检验,为综合评价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鑫陶化冶隋金雪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刊名:高教论坛英文刊名:highereducationforum年,卷(期):“”(5)分类号:g40关键词: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可拓理论大学生研究导师对学生综合评价篇五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是一项复杂艰巨、关系到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研究。综合素质评价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我们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原来单一的考试测评,不断往多元化多举措的方向改善。虽然目前仍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随着评价主客体的积极参与,在新时代新思想新举措的配合下,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将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教育观念;多元化
自人类有教学行为以来,教育实施、评价和咨询便同时产生,随后三者相辅相成发展,缺一不可。然而,历史上人类对于教育评估的研究发展滞后,在相当长的历史中,教育评估一直被简单视为人才选拔与考试。在19世纪中期以前,教育评价与人才选拔的界限模糊,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成绩测评在思想与理论上也一直没有完整明确的区分。
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文件中指出:“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应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这是新中国关于教育评价的政策文件中首次出现“综合素质”的概念。2002年国务院教育部陆续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两个文件被我国教育界视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直接政策依据。这两个政策文件的颁布,引发了教育界和学者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广泛讨论和研究。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未来发展模式,将从横向平面化研究转向纵深研究发展,将充分利用新时代科技条件下,进一步重视新型评价工具的开发和应用。
按照我国教育部所施行的政策要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从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成绩、身心体质、审美水平和表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研究。评价体系应当体现信度、效度高、实效性强、契合度好,具有正面影响力等特点。一般来说,评价的具体落实方式越多样化,越有利于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可采用定量测量与定性评估、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总体评价与个项评价、个体评价与团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然而,我国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工作并不完善,还存在着评价方法贫乏、保守、形式主义倾向较为严重等问题。在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方法需要在一下方面进行改善。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综合素质评价的诞生只有不到四十年的历史,在我国更是起步较晚,难免与很多陈旧传统教育环境和社会观念产生矛盾。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在学习成绩上,马云是比不过我的,我考上了北京大学,他才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可是他的阿里巴巴所创造的价值是新东方的十倍以上。”俞敏洪以身作则,表面社会不能以考试和升学论成败。心理学教授、青少年教育研究专家李玟瑾也说过:“每个孩子的天性和天赋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就爱学习,有的孩子就爱动。李玟瑾教授的话表明,我们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应该促进学生往自己擅长的方面发展,而不是揠苗助长,在本来并不突出的方面消耗了學生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国家的教育资源。因此,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兼容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和标准权威性评价等。既要多元而开放,又要有所依据,正如教育部所提出的“两个依据,一参考”,在正确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指导下,让祖国的花朵能够百花齐放。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还需要有新举措来保证践行出成果。
1.作为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主体地位之一的教师,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败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校老师有目的的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评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主要还是通过教育部相关部门自上而下推行,会出现各种仅仅为了应付上级任务的形式主义评估工作。这对真实了解学生状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十分不利。教师作为关键的评价主体,不仅是评价活动的第一线执行者,也应该是评价方案的研究者和宣传者,只有教师对评价方案和具体执行措施了如指掌,才能保证评价工作执行的效率和有效性。
2.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完善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在我国起步以来,各种献言献策不断推陈出新,但是需要结合当前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国情来考虑其可操作性。比如,有新闻称某高福利的发达国家,有一位小学生因为擅长写诗,可以申请不用修学数理化文史哲等科目,并且可以得到相当数额的生活补贴,以保证衣食无忧,在家专心写诗即可。暂且不论该新闻的可信度,显然,这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我国就不具备可操作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姚春燕,张勇.新型教育评价技术破解教育评价改革难题[j].考试(理论实践),201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