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六年级下小屋教学反思篇一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中华少年》这首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诵,这是分角色朗诵的基础,每个学生自由读,大声读,把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了解文中一些词句含义,弄懂每一小节的意思,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这样有利于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让他们四人一小组练习按照本诗甲、乙、丙、丁分角色练读,然后每一小组读一个小节接读整首诗,同时让他们小组竞赛,读完以后我进行评价,当然是以鼓励为主,并且让学生互相评价。
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是全诗的总起。
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
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
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
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
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
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我让学生说说每一小节的意思时,学生的回答很不令我满意,学生对某些诗句含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看来这节课在指导朗读方面我做得很成功,但是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方面我做得还不够。
六年级下小屋教学反思篇二
本月,六年级科学完成了第三单元的教学,本单元包含有8课,分别是: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
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月相变化。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的变化的规律有所了解和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的变化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活动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展开探究。
第4课,日食和月食,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有关日月地三个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太阳系,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的相差甚远。
第6课和第7课都是关于星空的,做星座模型,明白星座实际上是远近不同的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了解夏季的主要星座,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有助于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爱好。
第8课探索宇宙,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现在就该单元教学的情况做一个反思。
实际上,有些活动是没有按教材上那样去做,因为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
在本单元比较抽象,教学活动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宇宙的认识会制约到教学,必须自己要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有关宇宙的最新研究情况。二是缺乏教具模型和相关的教学视频等。三是组织观察活动比较困难。在教学上只能通过视频的方法加以解决。四是课程进度比较紧,难以抽出时间组织课堂的实践及制作活动。
六年级下小屋教学反思篇三
今天上完古诗《观书有感》,感觉完全被自己“打败”了。因为原来设计的导学案涉及的问题太过细致,昨天晚上自己又想能否不按导学案上课。所有的教学程序设计好了以后已经23点多了。睡到4点多不知不觉就醒了,许是担心今天的课吧。翻来覆去地想,如果不按导学案上,领导会不会说我?现在不是在研究小组合作和导学案吗?我何不把学习的任务都交给学生自己去讨论学习?我突发奇想,干脆根据这首诗出6套练案,上课时各组根据我出的题目自己交流、学习、汇报。于是,居然没有在乎才凌晨4点,披衣下床一口气用信签纸出了6张练案。
今天上课时,从朱熹的读书名言入手,了解作者、解题、初读全诗后,我便把那6张练案分别发给6个小组。各个组都热烈地讨论、答题,当然因为毕竟只有一张答题纸,所以各组都有那么一两个同学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根本不参与讨论交流。巡视时,我就发现因为没有按照解题完先理解词语再理解句子,最后体会画面意境的程序进行学习,很多小组完成练案有一定的难度,我只好不停地启发他们。
后来孩子们在汇报时,因为没有一个整体的安排和计划,在理解古诗时就有点机械,孩子们根本没法深入的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倾听的效果不好,因为他们手里没有相关的练案,没法静下心来思考汇报者是否回答正确,还是否需要补充。今天的教学是一个很大的失误,这样的错误以后绝对不能再犯了。
诗歌教学的传统模式还是不能丢:
一、介绍作者和古诗写作背景;
二、重视对古诗题目的解读;
三、反复诵读古诗(正确的读不仅指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等);
五、在充分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想象诗歌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意境。
六年级下小屋教学反思篇四
《百分数应用---利息》是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有关利用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储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有关的储蓄的知识,并能正确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进行熟练计算。以往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让学生进行自学课本,然后介绍本金、利率、利息等名词的含义,最后进行利息的计算。这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等过程,让学生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重组教学内容,将课前调查、课后实践、怎样填写储蓄凭条、怎样设置密码等知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利息”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经历了储蓄的过程,充分理解了有关利息的知识。并在相关问题的解决中,相应地获得了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课前我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有关储蓄的知识,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课上,通过小组内,相互的交流加深了对储蓄知识的再认识和理解。并且对数学书上没有的知识作了了解。比如:储蓄的种类有活期、定期、整存整取……,课后在家长的指导下把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亲自到银行去存起来,真正体验一下自己储蓄的感觉。从储蓄的过程中去增加对储蓄知识的了解。整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获多多。
当然,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疑问:
1.计算成了孩子们的绊脚石。这部分内容的计算的量比较大,尤其是有些同学小数乘法学得不踏实,导致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小数点点错了,比如:5000×3.24%×2,有学生把3.24%化成了0.324,还有学生3.24%化成了0.0324没有错,但与5000乘的时候有发生错误。我发现这些情况后,对计算及时做了一点指导,先把5000先与2相乘的10000,然后用%与两个0相约,就变成的100与3.24相乘,基本思路能简算的要简算,这样计算的正确率会稍有提高。
2.对公式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如利息税后所得实际得到的是利息的95%,学生往往计算时不能很灵活的计算。
六年级下小屋教学反思篇五
先说教学流程的落实情况:三个环节的读——朗读、轻声读、默读只有第一环节落实较好,第三环节粗浅,第二环节由于课上时间把握不当直接删掉了。
再说课堂效果:主要解决了读准确的问题,特别是多音字怎么读,弄清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麋鹿的。至于学会生字、推想词语意思没有落实,其实也没有给学生推想的时间。
1、个人:把握不准年段目标,弄不清本学段应重点处理的内容,所以出现了课前设计时的纠结;导入设计没有找准学生的最近思维点,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间观念不强,各环节都有拖延时间的现象,导致教学流程不能落实。
2、 学生:预习工作不够扎实,还有好多同学连基本的生字读音都没有标注;行为习惯较差,听不清老师的要求,比如对子合作要求切磋长句子的朗读,学生基本是合读 全篇,浪费时间;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部分学生没有预习课文,即使预习的只是照办了《教材全解》的词语解释而没有实实在在地想一想我会什么,不会什么。
1、找准方向: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紧紧把握年段学习目标,围绕年段学习目标展开重点训练。
2、狠抓习惯:a、预习提出具体要求:用发散思维学习生字,推想生词的意思,标号段落序号,长句子划停顿,提出几个问题;b、注重倾听习惯和随文批注、随时批注习惯的养成。
3、能力培养:坚持《日积月累新评价》,从识字写字、背诵古诗词、课外阅读、摘抄积累、日记展示等几个方面抓起,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有 人羡慕六(1)的学生能力高,素质好,其实人们只惊异于花朵绽开的美艳却很少有人关注花朵成长的艰辛,作为六(1)班语文老师——刘老师的朋友我知道这两 年来她是如何用心用情去培养孩子们发展的,我和六(2)班的孩子虽然只有一年的共处时间,但这一年我能做的也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我们的石校长倡导老师们称 “后进生”为“待优生”一样,我们这个“待优班”也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