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两课时简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准备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景色写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异步和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束。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否则,便无法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当然,这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明确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声屏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做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怡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齐读课文。
四、引导讨论,完成目标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第二自然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两课时简案篇二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一、常见文言实词:坻、屿、堪、邃、清等。
常见文言虚词:以、其等。
二、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
教学重点
一、常见文言实词:坻、屿、堪、邃、清等。
二、常见文言虚词:以、其等。
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
教学难点
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常见文言实词:坻、屿、堪、邃、清等。
常见文言虚词:以、其等。
教学重点
常见文言实词:坻、屿、堪、邃、清等。
教学难点
常见文言虚词:以、其等。
教学过程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自读、齐读
三、字词意思
1、说,是古文中的一种体裁;可议论,可抒情。目的在于通过描述或记述一件景物或事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抒发感情;如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唐代诗人柳宗元的《醉翁亭记》等等。
2、西:向西(名作状)篁竹:(2)“如鸣佩环”即“如佩环鸣”
乐:以……为乐(形的意动)之:指水声
3、下:向下(名作状)清冽:(4)
4、“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全石”放在前面,表示强调。“卷石底以出”即“石底卷以出”,“卷”放到前面,也表示强调。以,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为:成为坻、屿、堪:(7)
5、翠蔓:(8)蒙络摇缀:(9)参差披拂:(9)
6、可:大约许:上下左右皆:都空:在空中(名作状)
7、下:向下(名作状)彻:照射怡然:(2)储尔:(3)翕忽:(4)
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
8、西南:向西南(名作状)而:表修饰斗:像北斗星那样(名作状)
蛇: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斗折蛇行:(5)明灭:(5)
9、其:那犬牙参互:(1)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可:能
其:它的,指溪水的
10、寥:空虚寂静凄:使……凄凉寒:使……寒冷悄怆:(2)
怆:悲伤邃:深
12、隶:随从从:跟随小生:年轻人
四、句子翻译
1、如鸣佩环(2)
2、心乐之:(我)心里很喜欢它。
3、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4、全石以为底(5)
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岩(6)(7)
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批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9)
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10)(11)
8、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1)(2)
9、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4)好象跟游览的人逗乐。
10、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5)
1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石岸的形状……,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12、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2)
1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得太久,就记下这翻景致离开了。
五、学生自由复习
六、作业:字词含义的抄写和背诵。
教学思考: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两课时简案篇三
【课前学习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准备画图用品、工具。
【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课堂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导语:由祖国江山多娇导入课文学习,检测课前学习。
2、明确学习目标,征求学生意见。
3、组织学生诵读课文。
4、评价学生朗读。
明确任务,回答。
学生发表意见,明确学习目标。
自读课文听读课文伴读课文。
自我评价朗读。
二、想一想
1、导入想一想环节,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2、检测问题达成情况。
3、导入活动一环节,请学生读文作画。
4、组织交流、评价。
梳理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发言反馈。
读文作画。
交流、评价。
三、比一比
1、导入活动二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背诵比赛。
2、组织比赛、评价。
3、组织检测。
背诵、准备比赛。
参与比赛。
完成检测。
四、课后学习
探究本文写作手法,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或常州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两课时简案篇四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在柳宗元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以其高度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独创性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三个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言知识,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正确解释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把握课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说明:本节课设计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巩固本课所学的重点文言词句。
2、学习本文描摹细致、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
3、正确理解作者的情感。
4、帮助学生树立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描摹细致、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
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多媒体辅助。
学法:朗读、勾画、批注、想象相结合,自主,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
(一)达标检测
教师就第一课时所学的重点文言知识,检查学生在字音、字义、句意及课文诵读方面的情况,并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落实重点文言知识,全面及时地掌握学情,为本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点拨构建
1、精读课文,把握景物特征及作者的写景技巧。
问题设置: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2、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问题设置: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合作探究
问题设置: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点拨。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内心。)
(四)拓展升华
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进行比较阅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落实语文课标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本文第二自然段的景致。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训练学生写景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景——幽深冷寂
情——孤凄悲凉
(情景交融)
教学评价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两课时简案篇五
小石潭记第三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教
学
过
程【课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生背课文
,互相提问
【课堂学习】
1.复习提问
教师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2.导入
我们已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学习,这堂课,主要是进行课文的背诵以及默写训练。
3.学习过程(精讲内容)
教师指导课文背诵方法
背课文,要先熟悉课文,有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多读,对背课文有极大的`好处。
下面,开始课文朗读比赛。
分组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断好句子,声音洪亮。读完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理解文意。理解记忆,对于课文背诵而言,也是很重要的。要求学生把每一段的内容进行解说。不是翻译,而是说出大概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背诵。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等。
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去背诵课文。
4.练习
教师指名背诵课文
5.反馈训练
1.解释下列加框的字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青树翠蔓
(3)日光下彻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其境过清
2.翻译下列句子
(1)如鸣环,心乐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倘徊欢。
(4)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其岸势犬牙差互。
6、知识总结
教学反思
王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