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一年级数学几个十几个一位数篇一
一堂课下来,我的感想颇丰,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一幕幕闪现在眼前,回想于此,心中便不禁激起一股股暖流,令我兴奋不已。
活动后我及时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来源于生活,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树木是造纸的主要原料,了解纸的由来,知道纸是中国的蔡伦发明的,产生自豪感。了解造纸过程,知道纸是用竹子、木材等材料制造出来的。了解森林被破坏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让学生收集森林对人类生存、生活重要性的有关资料。了解各种纸的用途,培养学生收集调查能力和整理能力。让学生了解纸的来源,从而知道珍惜用纸,珍惜一切能源,从而启发学生要节约使用纸。让学生自己动手制造再生纸,学生知道了制造再生纸的`步骤和方法。学生知道了造纸的原料和造纸的过程,懂得了在生活要节约用纸,不浪费纸,保护自然环境本堂课的教学步骤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并且激起了学生很大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丰富的文字资料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介绍纸的用途,达到了扩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学生积极探讨纸的用途和环境的问题,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了解、使用等角度谈了对纸的认识,很有思想性。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合理,能从学生的能力特点出发,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目标基本能达成,孩子们都能从视频中了解到纸的由来。教师准备的教具丰富,而且形象生动,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视频能较好的帮助学生达成活动目标。整个活动中我能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社为主的现代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制造纸的过程是比较繁琐的,比较麻烦的,工序比较多,很多学生有点难理解。在动手制作再生纸过程,由于时间和准备上不充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课后之余,静心思考,细细琢磨,本节课尚有许多未尽人意的缺憾。缺憾源于我驾驭课堂不够灵活,学习课文时,本想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是由于引导不够,课堂教学比较零乱。没能在时间上及时地进行很好的把握,导致最后一项动动手制作再生纸的环节进行比较仓促。造纸与环保的关系讲的不是太透彻,令人遗憾。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应该多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及课堂整体把握的能力,尽量做到授课不慌不忙,沉着稳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一年级数学几个十几个一位数篇二
一、教学评价要细化
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你真棒”、“读得真好”之类的教学评价,没有具体的评价内容,让学生感化不到榜样的示范作用,也让被评价的学生无法意识到自己突出的地方,从而无法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一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如果这时候教师的教学评价具体化,精准化,对学生良好学习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读书时,如果老师用“你的吐字很清晰”,“你的后鼻音读得很准”之类的精细评价代替“读得真好”“读得真棒”之类的笼统评价,不仅点名的同学了解了自身具有的读书优点,增长了自信,在今后学习当中定当把老师发现的优点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对其他同学而言,老师的寥寥数语的评价也为他们的读书指明了方向。在写字指导时,老师用“他的撇写得真好看”比“他的字写得真好看”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更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因此,具体而又细化的教学评价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针对性更强,引领性更强。
二、教学评价手段要多样化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小学不久,对学习生活充满新奇和期待,如果老师在平日常有出其不意的教学评价,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惊喜。在我们日常教学中,一年级老师最常见的教学评价是口头评价或奖小红花等。有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想出了小红花兑奖品的点子,也就是学生奖励的小红花累积到一定的数量,老师可以给他兑贴画、手工卡纸等学生感兴趣的小奖品,这让学生卯足了劲,让自己的小红花数量向上升。有的老师为了奖励学生的字写得好,奖励漂亮的书法纸,让这个学生书写好,发到班级微信群中。为了奖励学生的的写话写得好,奖励漂亮的作文纸让学生把作文誊写,展览在班级中。有的学生因为读书读得好,奖励他当小老师带读;有的学生因为上课发言精彩,奖励他和老师握一次手或一个拥抱。或者奖励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坐在老师旁边,做一天教师的小助手,读书或讲故事给大家听,有权选择这周的值日内容,跟教师合一张影等等。
三、教学评价要常态化
老师的话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最有权威的。当老师制定教学评价规则时,一定要做到有始有终。如当老师规定每周评选一次“作业大王”时,就一定做到一周评选一次,让作业用心的孩子每周的期待有所回报。如老师规定小红花兑奖品时,就一定要让数量达到的同学如愿兑到奖品。如果老师食言,不仅有损老师的威信,更让老师的教学评价流于形式,付诸东流,对学生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四、教学评价要多元化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让学生听到更多的评价声音。在课堂上,无论是读书、写字还是活动,老师都可让学生站起来大胆地说一说对同学表现的感受,对有价值的学生评价老师要着重表扬,并鼓励学生要学会去倾听,去评价,同时在评价中去学习。但是,在评价学生朗读课文时,出现最多的现象是故意挑毛病,找缺点,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难堪,读课文、发言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面对这种情况,教学中老师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提出:“我们先说他们的优点在哪儿,然后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他读书声音响亮。”“她读得很有感情,但是掉了一个字,希望她以后能读得更好。”被评价的学生也能高兴地接受其他学生的建议,并说:“谢谢你的鼓励,我以后会注意。”久而久之,学生对互相评价的认识提高了。知道评价对方时要先指出对方的优点,去鼓励对方,帮助他树立自信。然后再为对方指出努力的方向。现在朗读结束后,经常听到:“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大点儿,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有感情,我要向你学习。”有的同桌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对方会说“让我来帮你。”慢慢地学生之间不仅学会了互相发现优点,还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对方,去赞扬鼓励对方,而且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鼓舞,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欲望,对学习充满乐趣.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老师要积极和家长沟通,鼓励和建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去评价孩子,从而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五、教学评价要因人而异
教学评价和奖励要因人而异,因为每个学生的特点不一样,对不同学生的评价也要有所不同。特别奖励那些表现出责任感的学生,把课堂管理的任务逐渐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对于那些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学生,可有针对性地对制度进行调整,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小奖励效果会更好。
教学评价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开始可以评价或奖励得比较勤一些,然后逐渐减少,一直对学生保持高要求。对学习成绩要保持一贯的奖励。评价或奖励要及时,迟到的奖励起不到预期的作用。让我们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而努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评语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一年级数学几个十几个一位数篇三
本节课是《十几减几》。因为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有了上学期的减法基础,以及这节课之前刚学过的十几减九,所以我想如果做好适当的铺垫,并加以引导的话,这节课应该很简单很容易上的。但是上完之后觉得还有一些地方没有拿捏到位,在这做一个反思。
在教学时,我首先将什么情况下用减法、10以内的减法计算用的几种方法以及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做了简单的复习,从学生们回答问题来看,大家对前面学过的内容掌握得还比较可以。然后用“小猫看金鱼”情境导入。
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快说出:有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几条?列出算式:13——8=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并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汇报时,大部分学生很自信的举起了手,我点了几个平时不太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回答,他们都能很熟练的说出“因为8加5等于13,所以13减8等于5”,我接着问:你还有别的算法吗?学生都皱着眉头,似乎很为难。终于有学生举手了:我是这样算的,先算10——8=2,再算2+3=5。我给予肯定:说得好。但从学生的表情看,似乎不太明白,我就用课件演示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又想出了:13——3——5=5等不同的计算方法。由于去年在教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我教过学生用加数减几的方法(比如:6+7=6和4凑成十就用7减4,十位是1),我在本节内容的时候也想给学生这种方法(比如:13-6=6和4凑成十就用个位的3加上4),其实这种方法跟我们刚总结过的“破十法”差不多,只是我将“破十法”简化过程而已。还有学生说:“13分成10和3,10分成5和5,5+3得8,8-8得0,最后得5。”这种方法也很奇妙,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张扬。但是,后面通过学生的反馈我察觉到学生对于这些方法有点混乱,大多数孩子是云里雾里,尤其是用应该用减的时候用加,用加的时候却用减了。经过仔细思考,个人觉得虽然计算的方法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是方法过多的话学生容易混淆,其实博而不精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学生方法多样性的同时,我会主教一两种方法,以“破十法”和“想加算减”为主。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感受到: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必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需采取有效的途径,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数学几个十几个一位数篇四
推荐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在探讨13-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几种算法。我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不过还是有学生说出了平十法,但说得不是很到位,其他小朋友没有办法听明白,在经过我的引导后小朋友就对这个方法有些了解了。但我对这种方法没有进行特别的强调,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另外,有些学生的发言在重复别人已说过的内容,还自认为想到了新的算法,说出来却是已交流过的,是学生不注意倾听吗?另外多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对其他同学的算法不怎么明白,有的学生由于受我的夸奖,选择了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而未把别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学生掌握了两种或三种算法。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那么这就是我的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几个十几个一位数篇五
《水珠从哪里来》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本课通过一杯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出现了一些小水珠引入,探究水珠从哪里来,揭示本课课题。本课新课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学生猜测水珠出现的原因,根据教材参考,学生们提出了三种假设,第一种,水珠是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漫出来的,第二种,水珠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第三种,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出来的。然后开始小组讨论,学生们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分析,这些假设是否合理。
通过学生们的分析,这些假设都被推翻了,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水珠的形成与冰有什么关系?接着是本课的第二部分,验证水珠的出现与杯内的冰的关系。于是开始了我们的实验部分,我们拿来两个杯子,一个杯子装自来水,另一个杯子里什么都不加,放在桌子上观察,通过观察学生们发现这两个杯子外壁都没有水珠出现,最终学生们说出结论,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然后我让大家大胆的猜测,到底是什么遇到这个冷杯子而变成水了,这时同学们由于还没有接触水蒸气这块的知识所以很难联系在一起,经过我的启发,学生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所以都开始猜测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为下节课学习蒸发和凝结埋下了伏笔。
本节课,我是用图片导入的,我觉得没有把冰带到教室来,是个不足之处。但是接下来学习凝结的时候,也就是揭开水珠从哪里来的面纱这一课时,我会弥补这个遗憾,真正的把冰带到教室,和学生们一起来探究凝结这一现象。也能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看不见的水蒸气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