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清明寄思手抄报篇一
革命先烈们:
你们好!
我能想象到旧时的中国千疮百孔民不燎生,你们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你们毫不畏惧,拿着枪,冲锋陷阵!你们不惜自己年轻的生命,把一腔热血洒在战场上。白求恩不远万里,为了中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在我眼前闪现。若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烈士们生得伟大,死的光荣!
今天,你们像太阳的光芒万丈,耀眼四射,照耀着新中国的人们。你们似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你们似春雨,滋润着祖国的大地,你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
天堂的你们能看到现在的祖国吗?改革开放的祖国,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港澳回归,青藏通线,神6飞天,嫦娥奔月……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看到这些,你们一定很欣慰吧!
xxx
清明追思
清明寄思手抄报篇二
“梆、梆、梆······”院子里传出父亲打火纸的声音,断魂曲般越过院墙又被别家的响声接引了去,一片片木杵与纸戳的打击声,拉开了每一年清明的序幕。
父亲身边堆放了许多冥界的金银财宝,这是姑姑买来的,但这些都不能替代他亲自打印的纸钱,一辈辈的村里人,为先人都是烧这种朴素纸钱的。姑姑一边叠着纸钱,一边叙说着她的梦,梦里的爹娘总是在这个日子,如期而至,来要钱花了。父亲一声不响地听着,很仔细地在草纸上深刻下那个古钱的形状,圆形方孔,传统的外圆内方,老辈人都认这个。不知父亲做没做过同样的梦,七十多岁的他一直坚守着这样的情景,用鼓点般的敲击声附和着姑姑咿咿呀呀的絮叨。
一年到头,姑姑来我家的趟数真是有数,像清明这样的日子她是非来不可的。年过半百的她,有自己的家事,生计,绊脚的孙男娣女。也只有这个时候,兜着祭品的人总是迎头碰面在路上,那些乡间的出嫁闺女都会回娘家上坟的。即使八十多岁的老婆婆,手脚还灵便,小脚捣着地,也要借此,在儿女子侄的搀扶下,到娘家门上看看的。在这来一遭少一遭的年纪,身体里的血流不饶人,动脉里流着自家儿女的喜乐哀愁,静脉里就是对娘家那一脉的惦念了。
父亲打完火纸,把纸戳放在屋门口最显著的地方,并交代:邻居来借,寻着方便。然后,一前一后,出了家门,领着姑姑、母亲上林了。我在家生火做饭,心却随他们去了。
一路上,续着说不完的家长里短,走到某个地边,对一波一波的麦苗长势即兴评头论足几句,于是,清明后的麦苗就会疯着长起来。远远地,坟头上盼着的爷爷奶奶就会听到儿女们熟悉的脚步声,腔调也没有变,只是变成了跟自己一样老的孩子,那种岁月的疼,终归是替不了儿女的。也许,他们等不及时会化作一股风,慌慌地迎出来,尾随在左右。如果儿女们把一些陈谷子烂芝麻洒在了路边,奶奶一定会在后面刮走的,不让冤冤相报生根发芽,以免伤了晚辈间的.和气。爷爷奶奶化作了清风也还是爷爷奶奶的样子,从来没有再老下去,也没有年轻过。这些心到神知的想法糅进了一蔬一饭,翻炒的菜香里飘着我的心祭。
姑姑吃了饭走的,丰盛的菜肴令她心满意足。为了不怠慢姑姑,母亲和姑各自上坟的日子是错开的。
母亲有时会说,你姑心壳廊宽,泪窝子也深,流泪的时候少稀。无异于表明了母亲的泪窝子浅,清明的雨下与不下,母亲的泪都会打湿外祖的坟头的。
每年母亲去上坟,总会大哭一场,醉着被舅舅送回来。我一直觉得母亲不可理喻,不让人省心,怕是给舅舅们添了烦。对于长辈间的血流的余情不好言说,总有一种至近至远,至深至浅,至亲至疏的感觉。尤其不再频繁的往来,似乎淡化的只剩下某种亲情符号了。
记得巴金老人在《巴金的两个哥哥》里说:“我的两个哥哥都因为没钱而死去的,而现在我有了钱还有什么意思?我也不想过好生活。”听来,令人怆然,似乎更加深了一份对于亲情的理解。
清明过后,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说,一到坟上,就想起外祖父给她暖热的生鸡蛋;想起哑巴外婆终于知道疼她了,在母亲出嫁的日子,给她煮了一碗鸡蛋的情景。而这一切,都无处诉说,无法报答了,所以,泪就从心里哗哗地流淌出来了。听着母亲一番话,感到心酸,母亲,原来也是一座孤岛。一直以来,我们三个女儿自以为给了母亲三个小棉袄的温暖,但我们却给不了母亲一个哭泣的地方,一段共同的贴心贴肺的回忆,念叨出彼此忧伤着,甜蜜着的成长岁月。
母亲还说,这一次把他的兄弟姊妹都惹哭了。她想不透从小疼惜着看大,吃一个虱子也从不拉下他们一条腿的亲姊热妹,怎么走得这么远了淡了。现在不愁吃穿了,她就想和他们常聚聚,拉拉过去的相依为命,说说掏心窝子的暖话,在热热闹闹活气里有点寄托。
放下电话,我的眼睛在涨潮,也没有像往年那样,道一顿母亲喝醉的不是。世情真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毛毛雨,也不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哪怕覆没在人海里,筋骨和血脉隆起的大陆架上,永远有那些孤岛相连的理由和路径。眼泪也需要一种醉,那是生命密码的钥匙。所以,我祈愿所有的眼睛,不会忘掉眼泪,像大海不会忘掉潮汐一样。
儿子也听到了外婆的电话,吃饭的时候对我说:妈妈,我很久没有流泪和感动过了,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好。儿子真的长大了!我安慰地默想着,以后的清明,已不仅仅是陪他踏踏青,折折柳,过成个闲人了。沿着那条花瓣雪覆盖的小路,该随他父亲去祭扫爷爷奶奶的墓了。当纸灰飞作蝴蝶,眼泪染红了杜鹃,人心清明,大地清明,世系的清明和庄重才会融进孩子的血流。
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智慧啊,明察秋毫,世事洞明,既为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又为了人类生生不息而美好的存在,安排下这个饱含寓意的节气,一个纽带一般的节日。清明时节,看到人们纷纷奔走在祭扫的路途上,眼前似乎呈现出一条血缘的巨川,奔腾在中华大地上,在炎黄子孙的心中蜿蜒着骊歌。每一族,每一家,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加入,万涓成溪,溪水汇流成河,澎湃入川,拓宽着,加深着血流的古老与神奇。
清明,一个灯盏一样的节气,一个爱的血流决堤的日子,一幅慎终追远的堪舆图。
清明寄思手抄报篇三
如果我们的笔下没有季节,我们要如何去记录那些苍茫的经过,如果悄然的风里没有叶落,我们应当怎样去欣赏消逝优美的弧线,如果流水缔结于蒹葭环绕,轻淡的感叹能否省略了所有不实际的期盼,如果花朵永远沉睡在延展的枝桠,刻意的流连是否能清晰回眸的徒然,如果云朵收紧多情的眼,耳际会不会偶而流过寂静的伤,如果新旧的更替不再循环,是不是未结的惋惜只长眠失落的瞬间,如果光阴的流转顿了足迹,原始的追溯能否穿越漫长的过程,如果执念不于尘埃里开出花儿,明天会不会像现在这样沉重。
七零八落的感触,融进生活的每个细节,浓稠的记忆讲述着每个章节的重点,叠加的故事深锁了生命暗处光辉,孱弱的提醒着闪烁的.稀薄年华。
站在原地,我们已无力向未来伸出手去,
守望纯真的梦,我们犹如记忆的盗墓人。
希望,希望沉沦不是执着的代表,安宁也不是死亡象征,习惯了躲在习惯的背后,用最拙劣的方式去接纳和告慰,不需要隆重的致辞,也不要腐烂的句式,因为安宁并不是象征死亡。
清明寄思手抄报篇四
亲爱的婆太太您好:
您在天国还好?知道您不识字,但还是想要让您知道我的心,虽然您离开我们已经3年多了,但我们还是很想念您。
妈妈回家把我带到外婆家,一进门我就看到您安详的躺在玻璃棺里,我不由分说的冲了过去,面贴着玻璃泪水在再一次滑落,家里都沉浸在悲痛中,我呢喃的说我也没有见到您的最后一面。晚上我梦到您了,您抚摸我的头说要我们坚强,不要哭,您不希望我们难过,您是和婆爷爷团聚了。想想也是,愿您们在天国团聚无痛无忧。
想您的笑笑
2月20
清明寄思手抄报篇五
或许岁月,或许经历,或许那些曾经的温暖和感动,似乎已逝去的往事,都会在这回忆过往的时刻浮现在眼前,骤然回首,才发现有多少美好的岁月转瞬即逝,究竟我们的心中有多少真挚的深情,能够经得起岁月的`等待,究竟我们的一生中有多少没有实现的梦想和愿望,还能够经得起沧海桑田!在父亲离世之后,我才知道人生中总有一些遗憾是无法弥补的,我才一天比一天明白,父母亲人之爱不是他们健在时候的习以为常,而是他们走后魂牵梦萦、每到夜半都会惊醒的深深惆怅和无限的眷念!感叹人生,如白驹过隙,在我们还来不及合上被风吹开的纸张,时光就悄然地从指缝间流逝了,而我们觉得习以为常的亲情,又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即便在父亲病重期间,他也总是对我们说:“你们工作忙,不要耽搁,有你妈在”即便是父亲被病魔所折磨,他也要把身体上的痛苦隐藏起来,没有仓惶,没有憔悴,永远是那样镇定,目光从容,只有父亲心里明白,那是最后的生离和死别!其实,现在想起来,才知道我们习以为常的父母亲人之爱有时候是要隐忍着多少委屈!背后不知道压着多少痛楚,这就是父母之爱,这就是我们用一生也无以回报的父母之爱!
生活本身包含着人生百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只有亲自经历品尝,才能懂得什么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真谛,才能懂得什么是我们所要的真正的幸福。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我们的内心时常被狂风暴雨所侵袭,被无常的困惑和遗憾所困扰,当我们行走在路上的时候,却总是忘记了出发的初衷,这也许就是我面对逝去的亲人最大的悲怆!这就是我们在长辈生前没来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忏悔!幸亏我们还有一个节日叫作清明,我们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缅怀,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的魂魄能和所有的亲人在天上相逢。“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人生不过百年,此生,我们珍惜拥有,今生,我们知足感恩。
浮生一卷漫西风,人间自有清明在心中。
愿天堂里的父亲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