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粮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紧紧抓住粮食安全“四条线”
__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牢牢抓住“四条线”,让“粮袋子”量足价稳,“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守好耕地基准“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持续加强农村地区建设用地审批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坚决防止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不到位的问题,护好粮食生产“命根子”。利用网络、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动态监测,对乱占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等行为进行及时预警,构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的预警机制,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强化政治责任落实,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等纳入地方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倒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提升粮食生产“线”。“若年谷丰登,衣食给足,则国富而民安”,必须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让老百姓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稳产高效、旱涝保收、生态友好的高品质农田,提高耕地质量条件,完善水利、输电设备等田间基本设施,夯实农业生产设施基础。打通惠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或增加种粮补贴等方式,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增强农民种粮意愿。联系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加强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对灾害天气进行及时预警,降低天灾对粮食产量带来的影响,让粮食丰收有保障。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发展转向拼科技、拼质量的集约化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连接种业支撑“线”。种子是农业的灵魂,决定着整个粮食产业链的素质和效益,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建立自己的种子库。持续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在提高种子抗风性、缩短成熟期、增加产量上下功夫,造好农业“芯片”,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深化科企合作,推动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育种资源、人才、技术从科研单位向企业聚集,实现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为种子研发工程提供坚实支撑。加强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注重收集、保存古老珍稀品种并进行应用价值的挖掘,通过建立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促进资源信息交流共享。
划出节约保护“线”。“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时代背景下,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反食品浪费法实施进程,对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等主体行为进行规制,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用法律托举粮食安全。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走进机关、校园、企业等单位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活动,纠正“光盘”即“寒酸”、“剩宴”为“盛宴”的错误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管好自己和身边人,坚决抵制奢侈浪费的风气,按照标准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同时加强对各种浪费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实际行动为弘扬厉行节约之风作表率。
粮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读懂“9个感叹号”背后的粮食安全之“重”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近日,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中先后用“9个感叹号”对“三农”问题提出“重”要求,既体现了对做好“三农”工作、确保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也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充分认识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坚决扛起维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决守住耕地这个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坚决抓好种子这个粮食安全的“核芯片”,坚决支持农民这个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切实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必须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底线。“我们土地是不少,但同14亿人口的需求一比,又是稀缺资源!”“各省区市现有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必须保住,不能再往下降了!”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也是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这个数量红线底线,也必须坚决守住“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这个质量红线底线。只有把耕地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才能端牢中国饭碗,我们要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绝不能置若罔闻破底线,更不能私搞变通破防线,以“保护文物”和“保护大熊猫”的警醒意识和责任意识,拿出“长牙齿”的硬措施,立下耕地保护的“军令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现有耕地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乱占耕地一亩不让。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撂荒地”治理利用,全面开展复耕复种,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深松、休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模式,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保护水平。要创新耕地动态监测方式,采用田长“实地查”、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管”、公众参与“随手拍”等技防、人防相结合手段,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监督,真正让“藏粮于地”落实落细,使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切实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核芯片”,必须坚决发展种业自主自强。“这设备那设备,这条件那条件,没有良种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像大豆、棉花、玉米小麦等一些大宗农产品生产,要抓紧研究部署,该扩大产量的要果断下决心,不能让人家拿住我们!这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大事!”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之母,是粮食安全的“核芯片”,也是粮食安全的命脉所在。近年来,我国现代种业“芯片”不断创新突破,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水平不高、一些“卡脖子”技术还没有攻克等问题。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确保粮食安全,就是要紧盯种业安全这个核心关键,围绕“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总目标,全力以赴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加快完善种业产业链、强化种业科技链,打造种业创新链,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新机制,通过资源、收益共享等方式,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贯通,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自主创新和科技支撑,突出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基础品种培育技术创新,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团队+实验基地+农民”的种业发展新格局,推动“藏粮于技”落实落地,为守护粮食安全插上科技的“智慧翅膀”。
农民是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必须坚决支持农民种地种粮。“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奖补力度,决不能让重农抓粮吃亏!”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大部队”。粮食是由农民来种的,从目前看,2亿多的小农户仍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体。农民是农业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才能更好地增加农民种粮的信心,粮食安全才能有保障。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农业的价格和补贴政策,以生产补贴、专家指导、耕地轮作等政策的“组合拳”激活农民在结构调优上的积极性,不折不扣、不差毫厘地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在丰产增收的实惠中切身感受种粮的收益,增强种粮信心、激发种粮动力,切实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让农民愿种粮、爱种粮、种好粮。要强化农民种粮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精准服务,充分发挥好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发展,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效促农增收。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步伐,强化农民种粮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筑牢粮食生产的基石,切实为发展粮食生产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粮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俗话说:“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君与民都已有了一片蓝蓝天,而食品这个每人每天必需品却并不安全,反而成了贪婪者谋财害命凶器。如今时代以经济为中心,那些贪财人就不择手段地“喂养”着自己小金库,而食品安全却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最恶心还是生产食品工厂为了谋利,生产出了不计其数令人厌恶——黑心食品、垃圾食品、三无食品……正因如此,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话题,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不忘食品安全,只有食品安全了,我们才能开开心心生活、健健康康成长。
我们生活如果食品安全都没有保障,那么我们生活就没有健康而言。我们每一个人生命都是宝贵,不要用它赖以生存食物来毁灭他。我清清楚楚记得,有几个典型食品中毒案例:在20_年5月7日,某建筑工地里住有几十名工人,工地内自助食堂就是他们就餐点,伙食由两位大妈供应。有一天,工人就餐后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事。看,几十名工人先后出现了头晕、呕吐、昏厥等现象。后因抢救及时,并无人员伤亡。若不是抢救及时,后果就不堪设想。食品中毒事件常常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因此,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不忘食品安全。
哦,食品卫生,连着你和我,连着千万家;食品无小事,健康是大事。我还清清楚楚记着,在20_年12月25日晚上8时左右,有两名学生被送往妇幼保健院救治,他们都来自滨海新村小学学生,经医生临床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这两名学生都是在学校附近某晚托班吃过晚饭后发病。因为救治及时,这两名学生很快脱离了危险,第二天就出院回家,正常回校上课。虽然只有两名学生,但他们生命是用什么也换不来。啊,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话题。食之安,是民之本。只有食品安全了,我们千家万户才能美美满满生活。
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话题。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牢记食品安全是第一。同学们,小店里那些“物美价廉”零食中就含有23种添加剂、色素;菜市场里蔬菜、鱼肉,里面含有多少残留农药、瘦肉精、孔雀石绿等添加剂;就是我们常吃水果与五谷杂粮也变得不再安全、不再健康了。因此,时时刻刻讲究食品安全是一个永远不能忘记主题。
“食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这是多么贴近生活一句话啊!如果人体是一座山,那么食品安全便是山四个角,而食品安全就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脆弱那一个角,若是哪个角塌了,那么整座山就倒了,人也就不可能出现在地球之上。同学们,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能健康、快乐成长,那么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重视食品安全、时刻不忘食品安全。
粮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粒粒皆辛苦”,这句话大家不陌生吧,但是不是所有食品都是这样样。有时候食品也会成为毒药。比如“康康紫菜”,市场上售价36元,却是用垃圾袋做的。用水泡一下,永远都吃不下去。想必大家都知道垃圾袋是白色垃圾,如果吃下去你的.肚子肯定会疼痛吧。严重的话,还可能得胃病。
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成为我们捍卫食品安全的保护盾,那就是“食品安全三兄弟”。首先老大就是质量合格证,是判断食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标志。其次,老二是生产商家,让我们知道食品的出处。老三是保质期,让你知道食品是否过期。有了它们“三兄弟”可以让你知道该不该买,可不可靠,这就是“食品保卫三兄弟”。
“口水直流三千尺,满脑都是小零食。”放学时,马路上经常有小贩在卖辣条。为了学生手上的“毛爷爷”,会用许多不干净的垃圾食品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大家觉得辣条香,其实掺杂了大量食品添加剂;大家觉得辣条筋道,其实用了一文不值的塑料。那些小贩会用花言巧语骗取学生们的零花钱。“五毛一包,四块十包,有买有送咯”,“小光头、卫小龙,啥都有,买一送一咯,心动不如行动,心动不如行动!”当你信了他们的鬼话,你就被小贩们的魔爪牢牢抓住。一天几包,像吸毒一样无法自拔。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去正规商店,少买对身体有害的零食,才可吃得安心,妈妈放心。
“左手汉堡包,右手炸薯条。身上还有一个小书包呀。哎呀~哎呀~喂。”“什么?肯德鸭小店出牛肉汉堡。好好好,我马上就到!”往往小吃,烧烤有极大的食品问题,同学们却自投罗网的去路边的小推车上。而黑心老板只用昧着良心收钱就行。比如用死猪肉加点香精充当牛羊肉。食用油又太贵了,就用口水油、地沟油。“香辣炸薯条,我们都爱你。十块一份很便宜,大家都来品。”什么东西?明明是“酸酸臭臭炸薯条,免费地沟油”。所以路边炸小吃的车,不要去买,会致癌的。当你得了癌症晚期就后悔莫及了。
如果食品安全都不能保证,还讲什么富强,民主。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食品安全问题,远离不良食品诱惑。也要像商家呼吁,做诚实有良心的好商家!
粮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篇五
最近,我注意到一个情况,就是每天都能看到我们学校旁的小商店和地摊小贩在卖一些“三无”食品和“垃圾”食品,而我们的一些同学却买得“乐此不彼”,吃得“津津有味”。
“三无”食品就是指没有具体注明生产厂家、没有生产日期、没有保质期的食品。“垃圾”食品就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
学校旁的小商贩,根本不具备起码的卫生条件,有些油炸食品已经被苍蝇“舔”过,他们还卖;有些冰激凌甚至都过期了,他们照样卖。
据专家研究发现:吃了“三无”食品,卫生质量没有保障,容易生病。过量食用“垃圾”食品,容易发胖,长期食用,也会造成营养不足。此外,还发现喜欢吃“垃圾食品”的人,更愿意用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脾气也更坏!看来,食品安全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
现在,我要大声呼吁:“让我们重视食品安全,远离那些“三无”食品和“垃圾”食品,远离学校周边的小商贩,防止“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