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红色文化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本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纸张没有发明前人们都把文字写在哪里?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讲解四个标题
1、造纸术的发明
2、张仲景与华佗
3、历史巨著《史记》
4、道教与佛教
四、练习
五、课后活动
六、知识拓展
七、总结。
七年级红色文化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新课讲授】
情景导入
知识模块一 造纸术的发明
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
知识模块二 张仲景与华佗
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知识模块三 历史巨著《史记》
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4.简述《史记》的作者、内容、地位。
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原因:(1)汉武帝时文化得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
(2)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司马迁个人因素,他阅读了大量史书,也到过很多地方进行游历,且刻苦写作,忍辱负重。
态度: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知识模块四 道教和佛教
阅读课本p71内容,完成第6题。
6.道教和佛教为什么能够被当时的人民接受?又对后来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道教:1.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寄托
2.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同,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七年级红色文化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3分钟)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请一位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二)讲授新课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20分钟)
1、老师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断,学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并加以介绍。
2、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并讲一个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3、以《三国演义》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4、 指导学生列表(包括书名、作者、创作时间、小说题材等)比较归纳出四部小说的共同特点。
“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5、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二、戏剧的繁荣(6分钟)
1、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2、《永乐大典》----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3、小组学习,找出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代表作,讨论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
4、播放京剧片断,学习了解京剧的产生。
课后习题
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课后习题
板书
一、小说:“明代三大奇书”: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二、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七年级红色文化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2.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3.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教学目标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
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收集整理汉墓的考古成果,了解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者是由小学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中的古代文化史尤其感兴趣,通过对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历史的理性认识明显增强,但他们对一些复杂的历史史实理解上有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以激趣入手,以形象直观教学为主,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本课学习。
重点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司马迁和《史记》。
3.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4.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
难点
科技与文化的兴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6月版
(3)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5月版
(4)傅举有:《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浙江文艺出版社7月第1版
(6)张道一:《徐州画像石》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译林出版社1月第1版
(7)王娟:《汉代画像石审美研究——以陕北、晋西北地区为中心》文物出版社月第1版
(8)杨孝军、郝利荣:《徐州新发现的汉画像石》《文物》杂志第2期
(9)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秦汉史》中华书局1月北京第1版
(10)萧然:《大汉帝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月第1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引用中国著名历史文物研究者沈从文先生的话导入本课
学生阅读课文,自学本课。
一、造纸术的发明
(1)出示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2)提问:出土的是什么?这张纸像什么?
(3)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归纳。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
(一)纸的发明
(1)请学生说出在纸发明之前有哪些书写材料?
(4)进一步思考:最初的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不广泛?引出蔡伦改进造纸术。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前面所学进行发言。
学生分析材料回答。
(二)蔡伦改进造纸术
(1)请学生说一说蔡伦用什么为原料造纸?这些原料有什么优点?
(3)引用“材料研读”,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有何反响?
(4)出示地图册第42页的《造纸术的传播》图,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
学生看书回答。
(一)张仲景
(1)出示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帛书、帛画和简牍,特别是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图片,引出《伤寒杂病论》。
(2)提问:这部著作有何成就?这部医学著作的作者是谁?被后世称为什么?
(3)引用“相关史事”,分析张仲景的医德。
学生看书回答。
感受医德的重要性。
(二)华佗
(1)展示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的图片,引出“五禽戏。”
(3)展示一号墓中出土的“长寿绣”药枕的图片,说明了两汉人很注重养生。
(4)提问:华佗除了创编“五禽戏”以外,还有什么成就?
(5)总结两汉的医学成就。
学生看图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三、道教和佛教
(一)道教
(1)介绍徐州汉画像石。
(2)展示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鱼龙升仙》图,提问:表现了墓主人什么信仰?
(3)请学生说一说你所了解的道教文化。
(4)提问:道教何时兴起?早期教派有哪些?
(6)出示青城山的图片,介绍“五斗米道”
(7)讲述道教早期教派的教义,分析道教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解读《鱼龙升仙》图,了解道教。
回顾前面所学回答问题。
根据课本知识回答。
(二)佛教
(1)展示《僧侣骑象图》,提问:反映的应该是哪个宗教?
(2)请学生说一说佛教的创始人、诞生地、产生时间、传入途径和基本教义。
(3)引用“相关史事”和“知识链接”分析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和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解读《僧侣骑象图》,了解佛教。
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分析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力。
四、历史巨著《史记》
(1)引用前几课学过的知识引入对《史记》的学习。
(2)播放视频,提问: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成《史记》?请学生分组讨论。
(3)提问:《史记》主要记述了哪一阶段的史事?体裁是什么?
(4)解释何为“纪传体”、“通史”。
(5)引用材料《史记·陈涉世家》分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原则。
(6)请学生品读材料,分析《史记》的记事文笔。
(7)提问:司马迁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阅读课文和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分析。
总结
(1)分析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交融和对外交往频繁,以及人民的勤劳智慧等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文化的昌盛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力。
(2)呼吁学生批判的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感悟汉文化的魅力进而认同民族文化。
板书设计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formatimgid_0#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二
一、说教材
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本课由“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与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与佛教”四个子目组成,主要讲述了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对文化传播的重大影响、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佛教与道教在两汉时期的传播,与前面所学的经济繁荣遥相呼应。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经济繁荣的表现之一,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
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所把握。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低学段学生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备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趣味,并进行系统归纳,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我的课堂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挥棒,是教学行为的指路灯,因此我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复述华佗与张仲景的医学成就以及司马迁的史学成就,了解佛教与道教的发展历程,分析造纸术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提高总结、归纳、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意识;通过讨论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学生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两汉时期的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通过对司马迁等人的认识,学习其坚忍不拔,为理想奋斗终生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的相关史实。
【难点】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文化传播的重大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此,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法。我会先展示五禽戏的视频,并提问学生:视频中模仿的分别是哪几种动物?学生回答出虎、鹿、熊、猿、鸟。之后我会继续引导:它是古代人用以强身健体的方式,是由华佗发明,除了五禽戏他还发明了什么?与他同时代的还有那些科技成就?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视频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设置的思考问题增加了课程的悬念,
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造纸术的发明
为了让学生对造纸术发明的背景有个简单的认识,我会出示在纸发明之前的书写材料,并提问纸之前的书写材料主要是什么?有何弊端?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之前的竹简笨重,不便阅读搬运,帛造价昂贵,仅限达官贵人使用。接着为了让学生对蔡伦改进造纸术有深刻的认识,我会采用视频史料、文字史料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并且认识到使用便宜的树皮、麻头及破布、鱼网以来造纸,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文化的传播,这种纸称为蔡侯纸。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在意义部分我会使用史料教学法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从而理解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史料,设置问题的设计,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造纸术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二)医学成就
在医学成就这一子目,我会通过播放视频来展示华佗、张仲景的人物生平与医学成就,让学生通过填表格的方式,来认识二者的突出贡献,学生通过视频能够总结出华佗的主要贡献是麻沸散与五禽戏,张仲景的主要贡献是《伤寒杂病论》,二者都对中医作出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填表格的方式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史学成就
在讲述史学成就时,首先我会展示司马迁游历路径图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史料,让学生总结概括司马迁的生平,并把它复述出来,在学生了解司马迁生平后,可以得出司马迁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紧接着我会出示《报任安书》中的片段与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史记的历史价值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优点是能帮助学生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并加
深对于重点内容的理解。
(四)佛教与道教
对于佛教与道教的讲述,我会先请学生来讲述他在课前搜集到关于佛教与道教的历史,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我会展示四川青城山与洛阳白马寺的图片,以此为切入点来讲述佛教与道教的发展历程。通过讲述,学生可以了解到佛教产生于印度,西汉时期传入中原,对整个中国影响巨大,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最初的创立者是张陵的五斗米道与张角的太平道。之后我还会引导学生对于宗教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宗教是封建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手段,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发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
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为了更加明确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引导的方式梳理本课知识点进行小结。这样更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2.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作业:纸的发明对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主动
的投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内容的浓缩和提炼,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七年级红色文化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归纳总结的结果中体会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
2、使学生明白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书画艺术的代表人物王羲之和顾恺之;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王羲之和顾恺之的字与画;石窟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哪位同学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如同一幅幅光彩夺目的图画映入我们的眼帘。的确,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出来的灿烂的文明就象是一串串的明珠,永远放射出迷人的光彩。每当我们看到这些,一种骄傲、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内容是文学艺术及其成就。
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王羲之和顾恺之
1、“书圣”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出示王羲之画像和《兰亭序》的摹本,向学生讲解:东晋王羲之,东晋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做过东晋的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集书法之大成,独创一家。他的楷书,进一步摆脱隶书的形迹,达到独立完美的境地。他又是书法的多面手,特别是善写行书、草书。
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我们观赏他的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令人赞叹和陶醉。由于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后人尊称他为“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兰亭序》写于公元353年。此序共324字,笔势开放俊朗,结构十分严谨。
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20个字,字字别开生面,无一雷同。王羲之自己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历代书法家也认为这是行书的绝代佳作。王羲之的妻子和7个儿子都爱好书法。尤其幼子王献之,能继承他的书法艺术,也是笔飞墨舞,人们尊称他为“小圣”把他父子合称为“二王”.
2、“三绝”顾恺之
出示《女史箴图》并讲解: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擅长人物画。所谓人物画,是指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画人物,难度很大。顾恺之的人物画,其特点是“传神”和“神气”, 即刻画人物质性格和内心世界,主要表现在眼睛上。只要他点眼睛,画中的人就象要活了一样。他对艺术非常精心,如醉如痴。而且,他还是一个绘画的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家。
所以,人们赞誉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这位绘画大师,他的绘画题材很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等都有。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少量的摹本,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两幅画,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时,从画中让我们了解到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感的某些侧面。
这两幅画卷是我国艺术宝库里极宝贵的遗产。但《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国内只能看到此图的复制品。
二、辉煌的石窟艺术
1、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2、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强调一下石窟开凿的时间、地点,之后出示有关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图片,使学生对石窟艺术有直观的印象,自己学习。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