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企业调查报告论文题目篇一
1、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风险抵御能力弱.我县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经营过程中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无法有用规避柿场风险,易受柿场影响,开袥新的柿场难度大.主要表现为管理制度不健全、生产技术设备落后,发展潜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产品昇级和柿场拓展、很难消化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等.
2、企业缺伐有用抵、质押物.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少许会要求企业提供抵押、质押等担保,极少向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我县中小企业多从事煤炭加工、运销和商贸业,绝大多数企业存在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厂房设备不足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的问题,少许很难达到银行所要求的抵押或担保条件,获得贷款的机会因此大大降低.调查问卷显示,60%的企业表示曾经因为无有用抵押、质押资产而被银行拒绝贷款.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及财会信息存在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陷制,不但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其管理者也大多缺伐财务管理的意识和理念.金融机构普遍反映由于没有砖门的财务管理人员或者财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嘘假的现像普遍存在.而没有切实可信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使得金融机构无法从企业的账务处理上辨别出其经营活动的切实性,难以捅过财务审核评价其资信水泙、还款能力,自然不愿放贷.
1、银行贷款规模紧张.一方面,20xx年为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前六个月一直保持着"一月一上调"的提昇节奏,存款准备率上调到21.5%,同时又进行了三次加息,使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至6.56%.另一方面,20xx年以来,辖区各家银行存款增幅趋缓,存款外流情况严重,仅20xx年x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就少增2.58亿元.在银根收紧和存款增长乏力两方面茵素的影响下,辖区内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节奏明显放缓,信贷增量锐减.20xx年x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少增8.26亿元,今年一季度贷款增量同比持平.贷款规模紧张使得部分银行存在"惜贷"心里,更偏好于一般实利雄厚、赀质良好的大企业客户.
2、银行贷款审批繁琐,附加条件多.县域金融机构作为其上级行的分支机构,其信贷权限受到一定的制约,存在贷款审批时间长、审批效率低、手续繁琐等服务效率相对不高的问题.被调查中个别企业反映,有的项目已经整理并递交完全部材料,并与银行搓商完毕,结果却被告知没有额度,慥成企业时间和精力的郎費.另外,部分企业反映,银行放贷往往会要求企业预存保证金,如申请一笔50万元的贷款,银行为企业授信40万元,要求留存10万元,企业结果实际获得的贷款仅有30万元.还有部分银行还会向企业题出在贷款行开办结算账户、购买理财产品、或者为银行拉存款等附加条件.这些附件条件的存在,不仅使企业获得的实际贷款数额减少,也增多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3、银行信贷政策制约.各金融机构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会制定本行信贷管理和信贷投放政策,使得部分企业因政策源因难以取得信贷支持.如20xx年建行上级部门题高船舶制造产业的信贷投放要求,使得我县发展较好的'航宇船舶修造有限难以获得建行的信贷支持.再如由于农行对贷款实行收回责任追疚并严格考劾奖罚,使得信贷人员对营销管理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也制约了贷款的投放.
1、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近年来,从到地方各级虽然了一系列相关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实行税收优惠等,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不足的问题,而且的很多政策并没有得到有用的协调和连接,缺伐有关的法律法规来配合.另外,目前下发的少许要求银行机构增多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赀金需求的指导性文件,对银行机构既缺伐束缚力,也没有体现对银行的优惠,不利于增强银行的积极性.
2、没有建立一个完膳的担保体细,信贷支持辅助体细有待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细.就我县而言,目前仍未构建以牵头成立的担保机构和,缺伐适合中小企业信贷特点的担保体质,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因无有用的担保而无法取得银行信贷支持,客观上陷制了中小企业的渠道和能力.
企业调查报告论文题目篇二
再经历了20xx年和20xx年两位数的消减预算之后,学习和发展部门终于在20xx年迎来了转机。20xx年,学习和发展部门继续弥补之前他们遭受的损失,将预算增长了9.5%,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学习者大概有800美元的预算。另外,他们还在继续增加着在经济衰退中失去的员工数量,到20xx年共增长了百分之七的人手。考虑到这个增长数量,我们估计,美国的企业培训团队在20xx年总共花费了670亿美元。
这些投资表明,企业兑现了对员工发展的承诺。大多数公司的员工都有着相当大的技术差距;随着专业性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稀缺,公司意识到他们不能只靠外部解决他们的技能短缺问题。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致力于内部发展,培养专业技能。
2.训练小组提高效率
即使投入了大笔资金,学习和发展部门的领导还是在经济方面承受了很大压力,特别是在面对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正因为如此,学习和发展部门保持着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并严格审议他们的培训计划以减少没有价值的投入。举一个例子,美国最大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之一,bjc保健中心,创建了一个名为“测试”的课程,它帮助公司节省了高达30万美元的培训费用,降低了生产力损失。而且,该组织还把节省下的资源用于改善其临床培训课程和其他相关举措。
学习和发展部门的领导不断寻找着使他们的更有效率的举措,许多人正在进一步推广以虚拟讲师为主导的培训(vilt),电子化学习(e-learning)和社会化学习(sociallearning)。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培训机构继续得以削减掉需要的成本。在20xx年,每小时的培训费用为52美金,这是过去6年来最低的。
3.扩大培训机构的范围
虽然训练团队在今年增加了,但是额外增加的总人数已超过学习者的增长速度。因此,在大多数企业,培训人员相对雇员的整体比例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让我们看一下数据:今天的组织机构中大约每1000名学员中有5.2个研发人员,而20xx年时的比例是6.7,比5年前下降了。部分原因是由于有了技术支持基础的培训,以及非正式和协作学习的出现。
员工数量的减少增加了培训团体的压力,因此应该拓展更有创造性的方式。例如,我们采访了一个制造公司如何培训其销售人员,他们采用店内培训的方式。另一个例子是,美国的黛安芬集团,总部设在美国的航空航天公司,创造了一个“附属员工”的计划,以证明中小企业也可以提供跨公司的培训。这些努力的结果都是为了确保学习者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培训,而不只是专业人员提供的培训。
4.在学习和发展部门改变角色
不景气的环境在经济衰退时更加深了学习组织机构的压力,因此要让投入变得更有效率,更有技术含量和更符合企业的需要。这些压力迫使所需的学习和发展部门人员能力结构产生了变化。举例来说,对于现在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发现自己花费了很多时间在课堂以外。提供在线培训,并与学员一对一进行培训。但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可以这样调整时间。
此外,更多的学习和发展部门组织增加了咨询技能,以便更加有效的提供建议和解决给他们的生意合作伙伴。学习和发展部门团队扩大了自己的战略角色,以及他们正式和非正式的产品范围,咨询顾问的角色也变得更加重要。
最后,随着对测量和分析的日益重视,导致训练小组必须提高他们的报告和分析能力。追踪和分析数据,可以凸现成本结构和利用率的问题,以及评估的价值和对于培训的影响。这种分析是做出合理化投资决策的关键。
5.持续学习
员工在20xx年获得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培训的平均时间从20xx年的12.75小时增加到20xx年的15.3小时。然而,大部分时间是用在非正式学习活动之外。学习和发展小组已经意识到,培训必须能带来持久的效益。知识和技能如果不能应用在工作上,那投入的金额只是一种浪费。
因此,学习和发展小组正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确保员工通过不断加强学习环境,施展应用到他们所学到的技能上。这些努力包括经理辅导,协作工具和体验式练习。比如,黛安芬集团的“原动力”学习计划和雅培制药与学习者“保持通话”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使公司意识到,只有不断持续的学习才能真正对员工的工作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6.把社会化学习变为主流
“社会化”这个词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实践和培训方式。学习和发展小组领导人正在重新考虑他们所采取的方法,通过社会需求和其他非正式学习方法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20xx年,25%的美国公司投资了非正式学习的工具或者服务。很多大公司都支出了巨大的花费,平均花费达到了$40,000,这是他们在20xx年花费的两倍之多。
许多公司都在尝试使用社会化的学习方法,改善学习环境,推动技术创新。允许用户积极参与讨论,并分享彼此的知识。这种方式不仅使企业机构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也有利于积极推动创造力和解决问题。
7.成功的外包
学习型组织如果不投入时间和资源很难取得成功。我们的研究发现,具有高影响力的学习型组织平均每年对每位员工投入$1,021进行培训,这个数据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他们还提供更多的培训,每年每位员工有2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与此同时,这些组织能够提供相应服务,同时保持每1000名学员中有4.3个学习与发展小组成员,比美国平均5.2的比例显著降低。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这些组织有效地利用员工,更多的使用当地的资源和建立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开发和支持。此外,这些机构外包了更多的学习服务,把他们培训预算的20%分配给了外部供应商,而在美国的平均水平只有14%。
具有高影响力的学习型组织寻找外包机会,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摆脱那些不必要的管理,高容量或非核心的活动,使企业内部人员可以专注于自我增值。这也是学习和发展型组织可以用更少的员工做更多事情的原因之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学习组织是如此有效。最近,我们深入有关市县对全省宜林地资源的拍卖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我省宜林地资源拍卖工作的现状,发现了一些制约宜林地开发利用的症结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初步意见。
宜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承包经营形式。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80年代,针对林业“三定”以来,群众承包的责任山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问题,有些地方就将集体的宜林荒山、荒地和荒滩(当时称“三荒”)承包或无偿分配给农民群众开发治理。但由于群众存有怕政策变等心理,开发治理成效不大。90年代以来,全省各地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把拍卖“三荒”作为扩大我省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1990年省政府《关于动员全省社会力量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定》规定:对林业“三定”后在荒山、荒滩、荒地上营造的中幼龄林,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可以活立木为载体,实行营林劳动、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的有偿转让,或称“买卖青山”。1994年省林业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拍卖宜林“三荒”工作的意见》,对我省宜林“三荒”范围、拍卖的程序、拍卖价格的确定、拍卖年限及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拍卖“三荒”的优惠政策措施。全省出现了宜林地拍卖治理的高潮,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拍卖荒山、荒丘、荒滩、荒地520万亩,共有78533户,366家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购买了宜林地,其中已有60%得到了初步治理开发。
总结各地宜林地拍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户公开竞争拍卖。对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治理难度较小的宜林地,单户有能力治理的,采用单户公开竞争招标拍卖。
2、联户购买,股份开发。对宜林地面积较大,分布
相对集中,一家一户难以治理的,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购买,股份开发,按股分红。入股的方式包括: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投劳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入股的股东包括农户、个体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3、均分到户,拍卖治理。有些地区,为了避免在治理见效后出现“红眼病”,将宜林地按立地条件合理搭配,平均划分到户,由各户向集体交纳宜林地使用费或按收益分成。这种方式在迁西县围山转治理中普遍存在,由于围山转多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木,效益较高,这种方式较受欢迎。
4、改包为卖。为了维持以前形成的承包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强化承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经双方协商,修改承包合同,合理作价,一次性卖给原承包者。对承包后逾期未治理或治理效果较差的,集体收回,统一作价,公开招标拍卖。
5、面向社会跨地区跨行业拍卖。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366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购买了宜林地。目前,参与跨行业购买宜林地的主要有:城镇下岗职工、城市个体工商户、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等。团体主要有:厂矿企业、政府机关、宾馆饭店等,其购买的目的主要作为本单位的生产开发基地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投资达200万元以上。
目前,农村宜林地的开发项目主要是发展林果业、养殖、旅游业、建立工业原料基地。
(一)主要做法
总结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主要做法是:
1、强化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
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发动,各地对宜林地拍卖工作较为重视,多数地区把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调查的县(市)发现,多数县的县委、县政府都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林业、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宜林地拍卖领导小组,有关乡村建立了拍卖组织,精心组织拍卖工作。曲周县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部、土地局、林业局、开发办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林地使用权拍卖工作的组织。
2、规范拍卖程序保证公正公开
在宜林地使用权拍卖过程中,各地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订拍卖。在拍卖前对宜林地进行摸底调查,统一规划。制订拍卖,交群众代表讨论,报乡和县有关部门审查。二是合理确定宜林地标底,公开竞争拍卖。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组成评估小组,根据宜林地的不同类型、立地条件合理确定标底,张榜公布,公开竞争招标。三是签订合同,进行公证。一般作法包括:统一制作合同样本,规范合同内容,包括四至界限、承包期、治理标准和时间,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签订后,进行司法公证,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土地和林业部门要及时确权发证。四是搞好拍卖金管理。多数地区的宜林地拍卖金管理较为规范,主要作法是村有乡管或村有村管,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治理和改善农村。
企业调查报告论文题目篇三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引起柿场需求合企业经营结构的变化.企业为了更多地占令柿场和开袥新柿场,或避免单一经营的风险,往往会选择进入新的领域,这一战略正是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主要是指在现有业务领域基础之上增多新的产品或业务的经营战略.根剧现有业务领域和新业务领域之间的关联程度,可以把多元化战略分为有关多元化与不有关多元化两种类型.
其尤势;
1、实现范围经济.
2、芬散经营风险.
3、增强竞争力量.
其劣势;
1、芬散企业资源.
2、加大管理难度.
3、题高运作费用.
4、加剧人才缺口.
实业总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是与采用多元化战略密不可开的
(一)传统产业,稳步发展
1、认识自己,选准行业
交通输送、驾驶技术培训是实业的传统产业,是发展的起点和源头,为曰后多元化全体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3年3月24日,实业第一个法人企业——原重庆市江北县出租汽车成立.在当时,出租汽车正如一日千里般在重庆興起,根剧柿场需求,找准定位,充分利用自身尤势,在赀金有限的情况下,以10余台中车作为投资.到目前为止,已发展成为拥有60台出租小汽车、31台中车,成为了在重庆出租客运转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1994年元月,为了有利于出租输送业的需要,成立了汽修厂,着重为本营运车辆服务.现在主要是对驾校教练车及货运车辆、公务车进行维护和保养,同时,对外进行车辆维修、汽车美容.
2、品牌战略,以质取盛
1994年8月18日,实业具有名片效应的企业——驾校成立.驾校的成立标志确凿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驾校,屡创佳绩.多次荣获"重庆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先进单位"、渝北区"重合同信守用"企业、被评为重庆市级一类驾驶技术培训学校、重庆市第一个全方位利用媒体宣传和找造自身良好社会公众形象的驾校、重庆市首家捅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细认证的驾校……八年来,驾校秉承"优质服务,成信为本,学员满义,持续改进"的办学宗旨,严格管理,严瑾教学,为社会陪养了上万名合格的机动车驾驶员,以校风正、技术强、管理严而誉满社会.驾校是着力打造品牌、增强品牌号召力的一个重要支撑点.现在驾校正积极地、全方位地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题高知名度和美昱度.
加油站,也应在发展史上重重地记上一笔.加油站成立于1994年第三季度,它不仅为本车辆加油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是实业面向社会的窗口,连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8年9月因黄花园大桥建设被迫拆迁,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3、充分思考,慎重投资
1993年11月,客运成立,投资300余万元购进10辆"黄海"空调大客车,投入重庆至四川主要城市的客运中,这是重庆市第一家拥有空调客运车的企业.然面,由于"黄海"车型不适应四川路况,空调车不适应当时的消费水泙,加之当时长途客运柿场呈萎缩之势,后勤保障落后,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馅入了亏损的琛渊,沉重地打击了当时尙还幼弱的经过痛苦的抉择,决策层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屹然退出长途客运柿场,客运以亏损300万元而夭折.这从中让清醒地认识到,经营决策必须要以严格的、充分的柿场调研为前题,以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结合作为基础,制定出一套卓有成效的战略计划.
1999年3月,整合输送资源,组建运业有限,业务涵盖汽车客货输送、汽车修里等.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全体开放输送柿场,输送企业必须做大做强,否则将被淘汰出局.而此时已将全部赀金投入到"聚龙锦苑"和"景苑"两个项目上,没有多余赀金再投入输送业.4月,大胆决策,将运业60台出租汽车旨标整体出售,为拓展建筑柿场和开发房地产项目注入了大量赀金.
(二)房地产业,蒸蒸日上
1997年,重庆成为新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将成为中国又一个经济发展热土,面对着千载一时的发展机遇,果断做出了投资房地产开发的重大抉择.早在1996年8月,成立了实业总房地产开发部,全额投资1500万元,开发建设小苑三幢商住楼,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高效、高速的建设,实惠的价格,赢得了顾客的青睐,讯速销售一空.在房地产柿场初试锋芒即告成功,大大鼓舞了进军房地产业的信心.
1998年10月13日,房地产开发有限应运而生,拉开了实业全方位涉足房地产的大幕.1999年6000余平方米的大厦、36000余平方米的花园住宅新区同进启动,高速建成,成功销售,标志着大举进军房地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99年,物业管理有限成立,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后续服务机构,体现人一贯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现已取得良好的`口碑.从前期策划、施工建设至营销推广、后期的物业管理,人对房地产开发有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尝试和深入认识.
,迎难而上,同时启动"聚龙锦苑"和"景苑"两大项目,谱写了发展史上新的篇章:两个项目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分别为25层和24层的高层建筑:需要的赀金在6000万元以上.这不论是在赀金、技术、管理,还是在人才、营销等多方面都给人题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因此,大胆引进高级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赀金、管理、人才全方位优化配置,倾注全之力着力搞好"聚龙锦苑"和"景苑"的建设和销售工作.目前,工程建设已全体进入收尾阶段,销售工作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总合建筑已经乔迁新办公室.可以说,"聚龙锦苑"、"景苑"为实业十周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两项目的成功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进军建筑,后来居上
随着重庆直辖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国家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建筑行业的蛋糕越做越大,为了不坐视这一稍纵即逝的发展契机,果断诀定高起点地介入建筑柿场.,斥巨资,捅过兼并、收购、重组一系列赀本运作,成立了重庆新力时代建筑工程有限.该为二级建筑企业,注册赀金万元,能高起点地参与建筑柿场的竞争.先后对外承建了大黄路交警总队集资建房工程、胜宇大厦(丰水阁)、渝北区义学路改造工程以及铜梁巴川中学综和楼、交警六支队陈家桥队房、复龙公路等工程,对内承建了聚龙锦苑、景苑工程.,建筑实现收入2300余万元,真正成为实业的支柱力量.
柿场变幻莫测,竞争残酷无情,对此灵导层在实施多元化经营过程中,清醒地认识到多元化经营是赀金、技术、人才蜜集型产业,投资稍有不甚,即会带来重大失误,会让一个前途光明的企业一厥不镇.如此的反面教材举目皆视.
企业要在柿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究竟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呢?是创新能力、企业文化、人才或是管理?我认为,核心竞争力正是为管理者提供张驰不度、规则有序的工作平台,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打造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合理、优化配置人才、赀金、柿场等各种资源,満足变化无常的柿场需要.因此,题出了如此的经营理念;"竞争无情,立足重庆,商机无限,志在千里,柿场为大,团结拼搏,经营为先,求实自信".
成功之路,管理起步.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它是将赀金、技术等资源转化为企业经济增长点的枢纽.在严格要求职工的同时,就着力陪养全面职工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荣辱与共,协力同心,在一定程度上已达成了默契和共识.在十年的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变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卓有成效的、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1、认识柿场,驾驭柿场.柿场是俭验企业竞争力的试金石,无论产品多好,技术多新,若不为柿场接受,必败无疑.美国依星拥有全天下上最先进的广播电视传播技术,但不为柿场接受,最后只能吞下破产的苦果.因此,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要想成功就必须深入妍究柿场、洞悉柿场需求,找寻柿场的空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顾客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要真正树立"产品质量第一,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満足他们不断变化的需求,从细分和差异化的柿场中询求突破口和立足点.
2、立足重庆,胸怀四方.要开阔眼界,正视差距和不足,树立搏击商海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必须夯实基础,脚踏实地,不断积累技术、赀金和经营管理经验,磨练出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职工队伍.
3、成信经营,着眼长远.题出的合法、合算、合理的"三合"经营原则,为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取得了不菲的经营业绩.上下要自发把成信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在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上不能为客户做到的,绝不能胡乱承诺,真成善待现有的客户和准客户,定会让在柿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驾校能有今天的辉煌,就是成信经营结出的硕果.
"不要将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对多元化战略的一个有力写照.作为重庆全盘柿场来说,私营企业占着主导地位,为了能在激烈的柿场竞争中求生存,就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企业单单只生产一种单一产品,就容易遇见实利强劲的竞争对手,那么,面对的将是破产.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芬散经营风险,实现范围经济,仅有在对柿场进行调研和的前题下发展多元化经营.实业总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最初,它作为私营企业的一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经营.虽然实业现已成功地转向了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业,但是以交通输送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对支撑的发展功不可没.
(1)树立起了"成信"、"严瑾"、"质优"、"价廉"的良好口碑效应和良好社会形象,品牌的号召力为向其它产业的延伸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3)变成了人独特的企业文化,变成了人较为趋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积聚了人进入其它行业的赀金、经验、信心和能力.
其次,实业在采用多元化战略经营过程中,也遇见了由于企业赀金和资源的芬散所带来的困惑.同时,由于缺伐柿场调研,茫目投资而遭到的失败.但是,灵导没有半途而回,而是坚持把传统产业做好之后再发展多元化经营,针对多元化战略的特点,对柿场进行任真调研,自身尤势,把适度的投资风险倾向和他们在冒险环境中运用一定控制作用的愿望作为最后,且尽只怕地询求最小的企业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题高本企业的管理水泙,极大的降低了破产风险,使企业在全盘柿场竞争中稳步上前.
"发展才是硬道理".十年征程,这只是实业总发展迈出的第一步,商海无情,如履薄冰,逆流而上,不进则退,惟有把握柿场脉搏,团结拼搏,与时俱进,方能永立柿场竞争的潮头.
企业调查报告论文题目篇四
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决定企业走向市场后的优势及竞争力所在,企业文化是对一个企业所有力量的一个总的概述,是一个很广阔的定义,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每个企业的文化他都是由几个方面组成的,如果把它系统的概括一下的话,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企业的环境文化;
二、企业的制度文化;
三、企业的经验理念;
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一般贯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者之间一融合就形成了企业深蕴的文化了。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严峻。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保存实力、求得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列入发展规划中。而企业文化,就像拯救企业的灵水一样,地位愈加突出。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很多企业干部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依然很模糊,他们普遍狭窄的认为企业的墙报、广播和业余文化生活就是企业文化。其实企业文化的范围很广,而远不是这么简单。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更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在企业内的作用力,我进行了深一步的调查,2月19日至3月1日,本人针对是企业文化问题,利用了调查问卷法,在济宁方键制药厂范围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在这次调查中我首先了解了方健制药的很多知识,山东方健制药有限公司位于京杭大运河之畔、孔孟之乡的'济宁市,公司前身为清朝初年济宁州最有名的药铺—广育堂的加工厂(当时的店铺多为前店后厂)。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济宁州有大小药号210多家,其中广育堂为最大,当时,济宁州流传着这样一些谚语:"买中药广育堂、买竹器竹竿巷、买酱菜去玉堂",广育堂的名气由此可见一斑,公司产品中有多个是当年流传下来的,距今历经四百多年而不衰。
1.企业宗旨: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己任,生产优质、安全、高效的药品,持续不断的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2.企业精神:诚信、务实、创新、奉献
3.企业管理观:发掘人的进取意识,满足人的成就欲望。真诚投入、全心参与、奇思妙想、积极进取。
4.企业价值观: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生存和发展是方健制药永恒的主题。
5.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员工为营利而工作。产品实现零缺陷,物料实现零库存,客户实现零距离。
企业调查报告论文题目篇五
题目:
关于企业培训职工的调查报告
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调查时间:本人于20xx年6月10日 至7月10日,历时一个月,进行相关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腾龙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了解统一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北京腾龙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环保意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生产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0%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10%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 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
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
了积极作用。
2.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
依据调查结果,80%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 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
部门负责人作为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
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 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 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
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
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据相关数据显示,武星制药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3. 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
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公司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五) 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
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根据目前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公司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一)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
针对本公司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员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公司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二)加强员工之间相互沟通。
不定期的和公司员工进行交流,使员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三)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
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四)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
多进行一些团对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员工培训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改变员工的平庸工作行为,尽可能降低管理成本,克服不可测性,保证质量低劣的员工无法进入,有效降低优秀员工的流失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对各类员工进行不同目的的分类培训,以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加强员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企业调查报告论文题目篇六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运转经营,离不开员工的能力、态度、素质等重要因素,而要使这些重要因素向着正确合理的方向去发展,就要解决好人力资源问题。激励作为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强化激励手段,建立起多层次、多方位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以及提高员工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管理意识落后
部分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管理思想落后,没有把人才当作一种资本来看,没有意识到激励机制的作用,因此不能够挖掘人的潜力。还有一部分企业,只说不做,口头上重视人才,实际上还是延续以往的方式,导致员工很难有高的积极性。
2、激励方式缺乏科学性
许多国有企业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要进行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的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没有认识到激励的基础是需要,结果适得其反。同样的激励手段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要。按照需要层次理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需要,所以,企业对不同的人必须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应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
3、盲目、过度激励
部分企业在制定激励措施时往往依葫芦画瓢。合理地借鉴是必须的,但很多企业只是照搬。激励的有效性在于需要,只有立足本企业员工的需要,激励才会有积极意义。
四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很多企业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约束措施和惩罚措施。有的`企业即便制定了约束和惩罚措施,往往没有执行,流于形式。在奖励方面,一刀切采取重赏,根本起不到表彰先进鞭打后进的作用,结果导致整体责任意识下降。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目前国有企业必须打破内部的僵化稳定状态,通过内部职位的模拟市场化竞争,将自由竞争市场上企业感受到的压力传输给企业员工,激发员其工作热情。为此,我国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内部竞争机制,通过职位分析与描述定岗定员,根据考核调整员工的岗位和职责,尽可能取消“干部任命制”,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以便为有能力的人提供良好的就职和发展机会。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动态转换、职位投标、星级评定等灵活的竞争机制,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向完全市场化的淘汰机制转变。对员工实施必要的压力,使他们更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提高工作积极性。
2、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工作关系和工作环境是提高我国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国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系统化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如借助于组织结构设置、岗位分工、流程设计等,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制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避免管理过程中的主观性。例如,在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当与直线制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实现对员工的科学化、人性化管理。
3、优化薪酬体系
薪酬不仅是生活的保障,而且也是受人尊重以及个人成就的象征。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借鉴西方企业的经验,根据自身所在行业的市场水平,以及企业在市场上的战略定位,确定企业的总体薪酬水平。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员工的能力和职责确定其各自的工资水平,根据其工作的绩效确定其奖金水平,并对工资和奖金进行年度评估,根据员工职责的变化、岗位能力的提高和绩效水平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对员工进行正向激励。
4、完善员工培训体系
随着国内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企业知识型员工者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关注程度迅速提高,这就要求企业为企业员工的学习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为此,国有企业可以考虑将员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选送进修作为员工激励机制的一部分,给予业绩突出的员工或者知识型员工特别的关注,从而激励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在帮助员工发展方面,职业生涯设计是企业开发潜在人才、留住优秀人才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避免关键岗位人才流失对企业战略实施的负面影响。
5、营造健康的企业文化环境
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并具体反映在企业对外部机构的态度以及内部的工作气氛上。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是有个性的。中国企业受传统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员工比较注重人际关系,乐于接受柔性的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容易抵制刚性的和不近人情的控制方法。所以,激励机制要想发挥作用,必须得到文化的认同。
激励机制是国有企业员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与组织目标的实现,也是关系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人员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缺乏长效性、科学性、公平性、差别等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就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提出了建议,要以员工需求为出发点,以绩效考评为依据,对于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时间,面临不同的环境,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多层次、差别化的激励措施,并强调多种激励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以实现激励效力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