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游苏州的虎丘的感想篇一
虎丘山海拔34.3米,面积0.19平方公里。山体由侏罗系火山岩浆构成,千人石、试剑石、剑池等山石为流纹岩。虎丘山往东、北、西三个方向的整个平原地区第四系冲积层之下都分布着侏罗系火山岩。
景区现有面积100公顷,保护区面积475.9公顷,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旅游窗口,虎丘屡获殊荣,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为名。虎丘山高仅30多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云岩寺塔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剑池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千人石留下了“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的佳话。
位于虎丘东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群鸟绕塔盘旋,蔚为壮观。近两年又恢复了“虎丘十景”中的“西溪环翠”和“书台松影”两处景点,20__又完成了虎丘山灯光亮化二期工程,千年斜塔在夜色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成为苏州古城夜景的新亮点。
游苏州的虎丘的感想篇二
苏州阊门外西北不远的虎丘,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
苏州古称姑苏,乃春秋时吴国的首都。吴王阖闾在此修城建都,死后墓地即在虎丘。而后秦始皇曾登丘览胜;西楚霸王项羽又在此率8000子弟起兵反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曾凿山引水,并修七里堤,使虎丘景致更为秀美。宋代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诚为憾事。”古人在评价虎丘的特色时,曾提出:“九宜”之说,称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
断梁殿
进入虎丘首先要踏过一座花岗岩筑的石桥,过了桥便是断梁殿。此殿建于元至元四年(1338年),已有600多年历史,其最大的特点是中间顶梁是两根木头拼接的,而两木中间并不相连。整个断梁殿没用一根铁钉,全部用木榫咬合。断梁殿内有元至明代刻的4座石碑,上刻虎丘的历史变迁。这几块碑经敲击,会咚咚作响,所以又称响碑。
憨憨泉
穿过断梁殿,可见憨憨泉井。井栏圈上和井后壁上都刻有“憨憨泉”3字,为宋代大书法家吕升卿所书。此泉历逾千年依然清冽淳厚,据说井中之水还可医治眼疾。游客能喝上一杯憨憨泉煎煮的虎丘白云茶,被认为是人生一大快事。
试剑石
拾阶而上,路东不远有块巨石,中有一条深深地裂痕,十分齐整,有如刀刻,旁边一块石板上刻有“试剑石”3字,相传当年吴国著名剑师干将、莫邪夫妻铸成雌雄剑献给王阖闾,他在此试剑,将石劈成两半。
第三泉
第三泉在千人石之西,泉名据说是古代著名品茶家陆羽品定的,陆羽品尝后觉得水质甘洌,味甜质厚,为天下第三,故名第三泉(第一泉在镇江、第二泉在无锡、第四泉在丹阳、第五泉在扬州)。
剑池
虎丘中最引人入胜的古迹名胜就是传为吴王阖闾墓的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看,“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浑厚遒劲,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独生子女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据方志上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之所以名为“剑池”,因入葬时把阖闾生前喜爱的“扁渚”、“鱼肠”等金剑作为殉葬品,同时埋在他的墓里。
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品为“天下第五泉”。
虎丘塔
世界著名的虎丘塔,是云岩寺的塔,称云岩寺塔。该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据地方志记载,隋文帝就曾在此建塔,但那是座木塔,现虎丘塔即在木塔原址上建筑的'。塔身平面呈八角形,高7层,砖身木檐。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毁坏。原来的高度已无法知道,现存的塔身高47.5米。现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塔中心垂直线已达2.34米,斜度为2.48度。
虎丘塔已有1000多年历史,今天,这座耸立于虎丘山巅的千年古塔,已成为古城苏州的标志。
拥翠山庄
这是一座山中的小小园林,依山势起伏而筑成,是晚清名噪一时的名妓赛金花的丈夫、苏州状元洪钧(文卿)发起兴建的,旧为月驾轩故址。庄中有抱甏轩、灵涧精舍和问泉亭等处,规模不大,但构筑精巧。
万景山庄
万景山庄是盆景园,占地约1.7公顷,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山庄门厅两侧辟有圆洞门,两边门额各为“塔影”和“松声”。北庭壁上花窗塑有盆景图案,玲珑精致,坪台上置敞门,砖刻门额为“亦山亦水”。穿过敞门,迎面是黄石假山一座,峻峭陡立,外观挺拔。坡上松盘藤缠,半掩厅阁。坡前一汪池水,睡莲点点,有小瀑布跌落水中,叮咚声不绝于耳。
游苏州的虎丘的感想篇三
相传在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楔李大战中,不慎受伤,不久就死去了,死后数日他儿子将他葬于虎丘,据说,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为虎丘山。
【断梁殿】
所谓断梁,便是说有一根梁是断的,那么让我们抬起头来仔细看一下这座殿门的正梁,它不是用一根整木,而是分两段接合而成的,中间有明显的拼缝在这里有一个传说,说是乾隆皇帝南巡时,下令修建虎丘庙门,时间非常的紧迫,准备上梁的时候,才发现原先准备作为大梁的大木料已经被作为顶梁锯成了两截。由于限期的临近,无法另外寻找到木料,老木匠赛鲁班得到艺人的指点,用此巧构终于如期的完工。乾隆皇帝非常的高兴。
【憨憨泉】
相传梁代僧人的憨憨法师,是庙里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但是他耳朵灵心眼好,有一次他挑水经过这里,踩在了青苔上摔了一跤,他就想到是不是这个下面有泉水,于是他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村民们见他瞎折腾,就笑他傻,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成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一股清泉喷到了憨憨法师的脸上,顿时感到一阵清凉,他的双眼又重见了光明,这个时候,憨憨法师发现那个农夫果然是变成了一只青蛙,久久的守在了古井旁。
【试剑石】
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抓来当时最有名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要求他们一百天内铸造出天下独一无二的宝剑,王命难为,干将夫妇来到苏州当时的.相门外日夜不停的冶炼,现在贯穿苏州古城东西的大道,故称干将路,就是为了纪念他们。但三个月过去了,仍未如火纯青,紧要关头,莫邪跳入炉中,化作一缕青烟,终于铸成了干将、莫邪一对雌雄宝剑。干将按期来到了海涌山,将雌剑莫邪献给了吴王。吴王挥剑试刃,将身旁大石一劈为二,就是您看到的这块巨石了。但是吴王是个暴君,当他正想提剑杀死干将,以确保宝剑举世无双时,干将却早有准备,拔出雄剑干将,那把剑突然化为青龙,干将骑着龙直上云霄,成为了剑神。
【枕石】
【孙武亭】
孙武初来吴国时,经伍子胥引见,以兵法十三篇觐见吴王阖闾,吴王看过兵法后非常高兴,命令他在后宫小试兵法,孙武把宫女分列两队,在千人石上进行操练,由阖闾的二名宠姬担任队长。可是宫女们视练兵为游戏,孙武重申军纪。第二次操练时,宫女依然我行我素,尤其是两位队长,嘻嘻哈哈,笑歌不停,孙武喝令执法官立即将两个队长斩首示众。吴王见孙武要斩两名宠妃,急忙派人前往上前阻止,但孙武毫不留情,他说,“我既受命为将,就要按军法办事,否则就是对大王的失职。说完立刻派人将两名宠妃斩首,孙武继续操练,宫女们都迅速的站好队列,表情严肃、动作准确,吴王看后连连点头称好,成语“三令五申”就是出自此典故。
【千人石】
关于千人石的传说有两种,一说是吴王夫差为先王阖闾治丧,在地宫内埋藏了3000宝剑和许多其它的财宝,为了保守秘密,夫差在石上杀害了上千名筑墓的工匠,故称千人石第二种传说是近代的高僧,竺道生,人称生公,满腹经纶,悟性极高,但是他超前的观点未能被当时的寺庙住持所接纳,他只能在法堂之外讲经,没想到的是,巨石上却有千多人列坐听讲,所以千人石又叫千人坐,便是由此而来。
【生公讲经】
【二仙亭】
亭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着二位神仙,一位是陈抟,另一位是吕洞宾。相传有一天这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下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说明我们虎丘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在亭中有两幅对联,一副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上联是讲陈抟的故事,相传陈抟一睡多年,醒来遇到一位樵夫,樵夫告诉他,已过去了好几代,陈抟不相信,把樵夫当成梦里的人物。下联的意思是道家之道,元就是玄,也就是道。玄之又玄,从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又九九归一从道出发,研究道的理论,便得道。另一幅对联是:“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朝虎丘再留踪”意思是吕洞宾曾在岳阳楼显过迹,以后又来过虎丘山。
【神鵝易字】
摩崖“剑池”二字,传说这是我国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书写的。王羲之喜欢养鹅,经常观察鹅的神情动态,他的某些笔势,是从鹅的曲颈伸缩动作中受到启发的。这“剑池”二字还有一段神话传说,有一天,王羲之来虎丘游玩,看见池中有一黑一白两只护山鹅,他非常喜欢,这时有一位山僧对他说,只要你为我写“剑池”二字,我就将这二只鹅送给你。王羲之非常高兴,拿起笔来就在这里写了这二个字,当他准备把鹅带回家去的时候,转眼问,山僧不知去向了,二只鹅则化为一龙一虎蹲在山头,但是“剑池”二字却永远刻在这山崖上了,这就是“神鹅易字”的传说。
【仙人洞】
春秋时期称为“勾践洞”。“卧心尝胆”这个成语就出于此地,据《东周列国志》记载,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后,越王勾践被迫作为人质来到吴国,夫差命令王孙雄在阖闾墓的旁边造一个石室,让勾践夫妇居住,为他养马,相传,此洞即当年勾践夫妇栖身的地方,所以这洞名为“勾践洞”。为何称这里为“仙人洞”呢?相传,在晋朝有一位卖橘老人偶然走进这洞,看见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所以称为“仙人洞。另一说,此洞与四川峨眉山相通,往返只需一日,后被当地花农发现泄漏天机,山洞被堵死。
【应梦观音】
北宋天圣年间,湖州臧逵臧宁兄弟侍奉双亲十年如一日。臧逵积劳成疾,经济拮据。他洁斋诵观世音菩萨名号,晚上梦见白衣人针其耳,毛病马上好了。臧逵善画,臧宁精刻,俩人发愿雕观音像,但不清楚具体的模样,有一天臧逵又梦见了白衣仙人,醒来连忙追忆,所绘大士容貌清秀,慈祥可亲,体态健美,神态庄重,使人肃然起敬。时人看了无不称好,谓之应梦观音,传为佳话。臧逵从湖州到苏州,募众立像,历时十年,百姓知道他的孝心后,纷纷捐助。他又在洞庭西山觅得太湖美石一方,“玉润而金声”非同一般臧宁按图用心琢雕,遇到细微之处为难之时,晚上亦梦感心得,如有所授。经过十年的精雕细刻,石观音像栩栩如生。臧逵画应梦观音图和臧宁刻石观音像,惊动朝野上下,佛门诸宗。熙宁六年,官、佛、民各界一致在佛教名山虎丘的第三泉南、千人石西辟地建起了石观音殿。翌年九月,石观音殿竣工,开光之日,人潮如涌,极其珍贵的是,上自宰相、尚书,下至知府、知县,公卿大夫曾公亮、胡宗愈、沈括(著《梦溪笔谈》)等92人,每人书《普门品》一行,“墨妙下具书人官阶、姓名,勒之石壁,以永其传,斯一时之盛事。史称“熙宁经刻”,乾隆年间的“虎丘前山图”上清晰标记。虎丘第十代禅师释子英,能诗工书,博学多才。苏州府学教授朱长文称其“深道精微”。子英书“释迦文佛”四大字刻于熙宁经刻侧石。钱大昕称“释子英诸大字,虎丘绝不一及之。”800多年后的民国15年,李根源游虎丘赞叹“释迦文佛”四字,大小与‘虎丘剑池”四大字相等,笔力雄浑,比“虎丘剑池”四字还要好。明《虎丘山志》载,元末常遇春打败盘踞虎丘的张士诚,“寺中以(应梦观音)图和铜香炉献之,王不接受。麾下士取画相去。后来被常州范某得到。开始不知道是虎丘山的东西,其母梦见一女子说“送我回去”母问:“还到哪里?”回答说:“虎丘。母看见画相上有“虎丘”的字样,便嘱咐送回虎丘。运画的船路过浒墅的时候,被贼偷去。后来有人买了此画,在睡觉时也梦见女子说:“我家在虎丘,送我回去吧。那人也把画送回来虎丘。
【虎丘塔、第三泉由來】
相传太湖边有个上浜村,五代十国时期,列国纷争,苦煞百姓,大家都怕本地出皇帝,被逼去打仗,不料有一天,上浜村大白天里忽然乌云密布,雷雨交加,只听一声巨响,一座宝塔从天而降。当地百姓不知是福是祸,这时候,有个想做皇帝的人借机说:“喜事啊,宝塔镇龙地,皇帝出这里。”百姓一听,气上心来,男女老少动手砸塔,连塔身也砸得斜了,那座宝塔竟腾空而起,恰巧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后回花果山路过此处,见一座宝塔在空中飘荡,便用金箍棒一拨,准备带回花果山,但行到苏州西北上空,见虎丘景色诱人,忍不住手舞足蹈,宝塔失手落地,落在山顶,可惜没放正,有点斜,吃剩的半个仙桃也落在半山腰化为半个石桃了,夹在腋下的一壶美酒也在山上砸开了一座“铁华岩”,这个岩泉形状如瓶,第三泉水质甘冽,其名源于唐人陆羽赏评,唐代文人刘伯刍也是品水高手,在遍尝全国佳水后评出前七名,镇江扬子江金山中泠泉为第一,无锡惠山石泉为第二,苏州虎丘石井为第三。明正德年间,长洲知县重疏井泉,大学士王鏊撰《虎丘复第三泉记》有“虎丘第三泉,其始出于陆鸿渐品定”之说。
游苏州的虎丘的感想篇四
1,“豪客.圣玛丽”,豪客和圣玛丽是两个牌第一文库网子:“豪客”苏州市虎丘居家桥107号-102,厦门产,比“婉纱仙妮“档次高,豪客婚纱都挂在2楼衣橱里/“圣玛丽”苏州丘虎阜路(停车场车侧)
4,“绝设”对面的“亚太名品坊”是买旗袍
7,“佳佳婚纱”苏州虎丘路509号
8,“蝶恋花”苏州虎丘玫瑰田49号
9,“创意经典”大拖尾婚纱
10,“一世情缘”齐地婚纱
11,“伊势丹”
12,“百年天伦”:式样,品质不错;比如说礼服开480,还280拿下
13,“伊妮诗”:旗袍专卖,比如说开380,还280拿下
14,“伊妮诗”:旗袍专卖,比如说开380,还280拿下
15,“新娘百分百”:老板东北人,通常还一半价格,成交在一半偏高左右
16,“伊人坊”:旗袍,绣花鞋
17,“怡梦”:玫瑰田里
18,“幸福时光”:价格贵,难还,中档;比如说婚纱开480-还300拿下
19,“香怡”:旗袍:比如说开480-还250拿下
21,“丹妮诗”:一般
22,“红鼓”:用料不错;比如说婚纱一般开480的话还380拿下!
婚纱便宜的.800就可以拿下,就是那个质地不会太好,偏高档的话-3000可以拿下,中档的1000-2000左右,礼服最好跟婚纱在一起买,便宜的300多最贵的也不会超过1000的!
买的礼服和婚纱在婚后就没用了,如果家里衣橱大,有的新人会收藏留作纪念。个人建议是留着也占地方,可以在网上便宜点出手,很多人会觉得不会有人买,其实不是这样的,像仪式纱只穿了30分钟,跟新的没区别的。有的新人去租赁的婚纱都不知道被多少人穿过了,对比下来这个二手的还更新更合算。
游苏州的虎丘的感想篇五
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有人说虎丘的历史就是半部苏州的历史,而这千人石就是苏州历史演绎的一个大舞台。那为什么要叫千人石呢?相传在公元前4,吴王阖闾因骄傲轻敌在槜李之战中负伤而死,他的儿子夫差动用了上千名工匠为他在虎丘造墓,墓中陪葬了大量的宝剑和财物,墓造好后夫差担心工匠们泄露机密,于是便设计把他们杀害在这块石头上,当年工匠的血渗透在了这石中,把这石头染成了红色,大家请看,我们眼前这块大石头是否有些呈红色呢?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这石头呈红色是因为其中含有了大量的铁质。但是,善良的苏州老百姓依然相信,这是筑墓工匠们在向我们述说他们悲惨的命运,因此在这千人石的旁边建造这样一个石经幢,来超度亡灵,使他们安息。这就是千人石名字最初的由来。
而这千人石又被叫做千人坐,这又是为什么呢?大家请看,在我们对面有“生公讲台”四个大字。据说近代高僧竺道生在此讲经说法,但当时他所提倡的“阐提皆有佛性”的理论过于超前,大家不能接受,于是,他就聚石为徒,对着石头讲经。当他讲到精妙之处,池中白莲盛开,连顽石也频频点头。大家请看,在这池中有一块石头,上面写着“点头”二字,据说就是当年的点头石了。后来这件事情纷纷传开,大家慕名而来听生公讲经,从此生公信徒云集。而这千人石就成了上千人听经的座位。所以,也叫做千人坐。
真正让这千人石坐拥千人,声明远播的是明清时期,在这里举办地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那么在这曲会上唱的是什么呢?就是当时的最流行的昆曲了。虎丘曲会盛况空前,自发前来的爱好者成千上万。明代散文家袁宏道在他的《虎丘记》中有过这样的介绍:每年8月15,苏州城里城外的老百姓都来到这里,彻夜欢歌。从二山门到千人石,人山人海。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带着美酒,席地而坐,来参加虎丘曲会。大家三五扎成一堆,各唱各的,接着推选出最好的一个,与另外一组斗艺。就这样一轮一轮下来,正当月上中空的时候,这个唱曲的舞台也从二山门一路到了千人石,那个唱的最好的也被推到了千人石的中心,开始演唱。唱到温婉时,细如发丝;唱到高昂时,如惊雷在天;唱到动人之处,连飞鸟也为之徘徊;而地下听曲的人则屏气凝神,都忘了拍手,陶醉在这美妙的乐曲中。所有的昆曲爱好者都以能在这千人石上唱一唱为荣。
就这样,昆曲沿着山塘河一路唱出了苏州,唱遍了大江南北。而今天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在被联合国列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而在这千人石上举办曲会的传统在也得到了恢复。朋友们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在中秋夜来到我们虎丘加入到这昆曲盛宴中。
朋友们,虎丘不仅有曲会,春天有花会,秋天有庙会,我期待与您再次相会!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