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煤矿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一
10月8日凌晨3时许,山西汾阳正升煤矿“9·28”透水事故12名被困矿工中的两人成功获救,目前正在医院救治。据介绍,目前事发矿井已打通生命通道,营养液、食物等物资已能送到井下。救援力量正在积极抢救剩余10名被困矿工。
2014年以来,我国先后发生过神华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河南伊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等多起煤矿特大安全事故。
煤矿管理者对生命的漠视、安全员的疏忽、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井下人员违反安全规程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煤矿安全事故,但是,我国大多数煤矿安全仪器仪表报警器设备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煤矿安全仪器仪表报警器设备包括瓦斯监测仪、束管监测系统、煤矿井下监测监控系统、风速表、一氧化碳检测仪、二氧化碳检测仪、氧气检测仪、甲烷检测仪、矿用传感器灯、测温仪等等。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需要我们定期、按时对检测仪器进行检测,以便随时发现仪器的故障以及监测仪器的准确性,要选择性能高的、新型的监控系统,防止使用老式的、落后的设备和机器,以避免出现安全生产的隐患。选择监控设备需要考虑具体的使用环境、使用情况、使用次数等一些外在因素,除了仪器本身能够具有大量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处理和显示等功能,还要考虑仪器本身对井下环境的适应,包括温度和压力等因素。需要定期更换传感器,以瓦斯检测为例,现有的煤矿瓦斯监测装置多采用电化学方式,这种方式对化学元件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电化学的元件的使用寿命是2-3年,需要定期更换,才能保证监测信息的正确性。一旦瓦斯巡检员没有定期更换,就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十天必须用标准气样校对一次,同时对断电功能进行测试;每天必须检查安全监控设备及电缆是否正常,使用的监测设备断电后,严禁人工复电;监测设备在井下连续运行6个月后,应按计划分批运到井上进行检修,清扫,调试校正;专职人员要正确对便携仪进行充电,收发及维护。每班清理护罩上的粉尘,调零,发现非正常的严禁发放;发放前要逐台检查报警仪的零点和电压或电源电压值,检查光瓦的气密性、是否调零、电量是否充足、药品是否有效等,不符合要求的严禁发放使用;要对仪器、仪表报警器必须集中统一管理,对仪器、仪表报警器进行分别归类,分别进行编号,并建立仪器仪表报警器管理台帐;仪器、仪表报警器必须由专人进行管理;通风安全仪器、仪表报警器属强检的精密仪表报警器,必须认真保养维修;仪器、仪表报警器应由仪器、仪表报警器发放室统一发放、统一充电、统一维护管理;等等严格的规定。
然而,大多数矿井为了赶进度,往往忽视设备的安全保障的重要性,设备不配套也是常有的事。另一方面,仪器仪表报警器设备的落后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矿用产品是保障煤矿和工人安全的重要产品,一点都不能马虎,我国也设置了严格的准入条件。但是产品质量性能要可靠性十分高,前提是技术服务水平要跟得上。尤其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不仅融合了现代地质、电子、传感器、通讯网络、计算机、工程、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应用技术,还需要防隔爆设计技术、安全火花电路设计技术等专业技术。因此它对研发、生产煤矿安全生产监控设备企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行业的研发、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同时很多专用仪器设备和特殊生产工艺也是在长期研发、生产过程中根据实践经验自主研制和总结的,并非投入大量资金就可马上获得此类研发经验、研发设备。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依然相对落后,难以适应危险源监控、预警、灾害防治和事故应急救援的需求。仍有许多装备存在适应性不强、可靠性差的问题。另外,面对新出现的灾害,缺乏必要的控制灾害的专用装备。煤矿安全的监测仪器仪表报警器也存在着寿命短、精度低、稳定性差,不能实现自动调校的问题,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我国多数煤矿安全生产的科研成果只停留在研发阶段,不能有效地推广应用于煤矿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内在动力机制、缺乏外在经济载体、社会投资机制不畅等三大“瓶颈”制约,导致煤矿安全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极低,安全科技成果不能快速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另一反面,长期以来,由于煤炭企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科研机构不健全、安全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创新服务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导致煤矿企业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尤其是中小煤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低,基本上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
2014年12月6日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原新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05人遇难15人获救,初步判断系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后,矿方迟迟没有上报是导致事故扩大的重要原因。畏罪潜逃的事故责任人王宏亮、王东海分别于14日与15日获捕。
2014年2月22日山西古交市屯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班入井436人,77人遇难。
2014年5月30日重庆市綦江县同华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突出事故。当时在井下作业的131人中,30名工人遇难,77人受伤。
2014年11月21日黑龙江省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爆炸事故,确认108人遇难。
……
加快煤矿安全仪器仪表报警器基础理论研究,开展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加大投资,增强人才,注重监测维修等等。煤矿安全了,生命才能得到保障,生产活动才能安全有序的进行。
煤矿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二
大量教训表明,煤矿安全事故,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人的责任。
然而,如此多的措施、部署,却没能遏止屯兰惨剧的发生。
这些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煤矿安全生产将面临更加严峻和复杂的局面。
日前,全国政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明确要求,各煤炭企业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提高思想认识,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安全基础工作。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山西煤矿事故反思。
煤矿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三
安全事故反思范文 对煤矿安全事故的反思
总之,我们要用血的教训唤起每名员工保护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教育每名员工不能违章,不能图侥幸、怕麻烦,要按照标准、按照规范,实实在在地抓好自己的安全。安全就是命,我们要将安全文化理念渗透作用于每一名员工,形成大家的广泛认同,做到全员共知共享。我们要通过培育、引领、渗透使大家切实认识到,抓安全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自己家庭幸福,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做才是安全的,促使员工发自内心地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学习事故,也要把兄弟单位的事故当作自己的教训,变成我们的日常教材,做到警钟常鸣,警示高悬,围绕本质安全的管理做到认知高、工作细、落实严,不断推进矿井的安全发展。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煤矿事故反思论文。
煤矿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四
采一队11·29发生的一起伤亡事故,给我带来了很大压力,深刻分析事故经过,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作为煤矿工作人员,面对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痛,每一起事故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和慎重的警示,充分证明我们在安全工作上还没有做到位。在这些事故中的一个共性是自身的安全意识差,安全确认不到位,无视安全,忽视了安全第一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要在工作中和工作效率一样真抓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但如何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达到真抓实干的效果,是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帮教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科学的管理和监督,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这样安全因素很难成长。事故的发生也许是是因为一时疏忽、只是一不留神,然而,就是这么一次小小的疏忽,给他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伤害。
事故既然已经发生,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把压力转变为工作的动力。
1、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在安全与生产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2、充分发挥培训机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对于我队工种岗位多的情况,进行分工种培训,对新来职工要实行以师带徒,做好传帮带的`作用,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
3、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工作,防患于未然,严把现场质量关,排查隐患要细致,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处理隐患要果断彻底,决不能让机器设备带病运转。
4、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目的是解决自我保护的问题,在工作中干标准活,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才能使自己的安全得到保证。
5、加强跟班、带班质量,加大隐患自查自纠力度。每班组织当班职工开好班前会,安排好生产任务,安全注意事项,班后认真总结分析当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加以改进和完善。
6、坚持开好每班班前会,了解井下现场生产情况,做好现场交接-班工作,确认工作周围危险源、对设备巡查到位,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组织当班队干或副队长,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7、经常学习、反思相关事故案例,增强全队职工的事故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隐患防范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各类危险源的识别,早发现,早排除,做到预防为主。
8、针对我队点多面广,存在一人多岗的特殊性,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人的原则,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9、真正把这次事故教训触及每个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把安全文化理念真正树立起来,使职工从行为动态上做到规范达标,不违章操作,才能使职工的安全生产得到保证。
以上就是纯正的煤矿工作人员矿难事故总结反思的真实记录,虽然我一字未动,但其总结、反思的震撼效果和重要意义已经力透纸背、不言而喻。
一言以蔽之,善于总结是破解矿难事故的基础,善于总结是学习提高的重要途径,善于总结更是降低矿难事故频率以不变应万变的总抓手;及时总结矿难事故中的经验教训和得失成败,是从矿难事故中萃取“求生之道”的有效途径;成功的矿难自救或营救不是不走弯路与错路,而是少走弯路与错路,特别是在走弯路与错路后懂得及时回头,纠正错误,趋利避害,以利再战。事实证明,一个具备总结、学习和反思能力、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的煤矿企业才是一个成熟安全的企业;一个善于总结、学习和反思矿难事故、寻得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的矿工也才是一个合格的本质安全型矿工。
难道不是吗?!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煤矿事故反思小结。
煤矿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五
核电是最安全、清洁、经济的发电方式,通过对典型事故和身边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探索规律,组织反思大讨论、隐患排查等活动,增强企业自我防范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 由分局领导带队分成3个小组,会同市级煤监部门赴各县区,召开煤矿安全事故分析会,总共召开了11次煤矿事故分析会议。
煤矿发生事故 一律停产整顿 发生较大事故,停产90天以上 ,浙江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囤盐案例。核危机解除后,“退盐潮”涌现。 再如国家安监总局日前公布的系列煤矿瞒报事故,去年9月以来,云南省连续发生8起煤矿事故瞒报;山西贾家堡煤矿36人死亡瓦斯爆炸事故,矿主将17名矿工尸体转移到内蒙古火化;今年4月,黑龙江桂发煤矿瓦斯爆炸,多人死亡。
为四川煤矿发生事故一律停产整顿叫好!,“以美国三里岛事故为例,基本没有死亡案例,只有一些伤病报告。听说校园安全事故案例。而国际上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调查数据差别很大——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死亡人数是58人,也有环保组织声称有9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在中国已经严格控制煤矿安全的前提下,我国煤矿事故年均死亡人数依然达到了3000多人。“此外,每年的矽肺病还有上千。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5.25),“以美国三里岛事故为例,基本没有死亡案例,只有一些伤病报告。而国际上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调查数据差别很大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死亡人数是58人,也有环保组织声称有9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在中国已经严格控制煤矿安全的前提下,我国煤矿事故年均死亡人数依然达到了3000多人。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煤矿事故案例反思。
煤矿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六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煤矿事故反思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期采一队发生的一起死亡事故,给我矿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压力。作为煤矿工作人员,面对这起事故我心情非常沉痛,事故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和慎重的警示,充分证明我们在安全工作上还没有做到位。我们要深刻分析事故经过,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到安全警钟长鸣。这起事故中涉及到的人员,一个共性是自身的安全意识差,安全确认不到位,无视安全,忽视了安全第一的理念。
事故的发生也许是是因为一时疏忽、只是一不留神,然而,就是这么一次小小的疏忽,给他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伤害。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要在工作中和工作效率一样真抓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事故既然已经发生,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把压力转变为工作的动力。
1、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在安全与生产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2、充分发挥培训机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针对不同工种,进行分工种培训,对新来职工、不同岗位转岗职工,要按制度培训,实行以师带徒,做好传帮带的作用,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
3、日常培训要抓紧。首先职工培训中心要转变角色,进一步明确职工培训中心、区队、班组三者在职工日常培训工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科学合理地制订日常培训计划和内容,使日常培训工作与职工岗位需要相一致,避免培训工作出现“空对空”的现象。其次,要提高职工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让职工带着问题去找书本知识学习。防止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培训工作与生产脱节;让职工通过学习获取知识,通过培训提高技能,把实现自我发展和促进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职工和企业的“双赢”。第三要加强日常培训的评估。全面评估职工日常培训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来检验培训工作的质量,促使培训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4、实操培训要抓实。继续以机分厂为实训基地,要提高职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必须狠抓实操培训。主要是根据生产工作的需要和安全工作的重点,开展实操技能培训。真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确保职工学有所用。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以讨论、演说、辩论、游戏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团队精神,锻炼工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案例分析要紧贴实际。要针对生产中的典型案例、关键问题,组织职工进行现场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提高职工识别、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防止出现在非正常情况下心中没底、手足无措、不会处理的现象。
5、岗位培训要抓细。要充分依靠班组的力量,抓好关键岗位和重点岗位的培训。抓好心理素质培训,设置“心理课堂,加强职工心理素质培训和指导,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业务培训的全过程,真正让职工做到处乱不慌、沉着应对,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总之,要真抓实干,真正把这次事故教训触及每个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把安全文化理念真正树立起来,使职工从行为动态上做到规范达标,不违章操作,才能使职工的安全生产得到保证。
煤矿事故反思心得体会篇七
摘 要:大采高综采所具有的优势使得在国内外被广泛地采用,现己成为国内外厚煤层综采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煤壁的稳定性对大采高支架性能的发挥具有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煤壁片帮的5个主要因素:采高、支架工作阻力、煤体节理面倾角、老顶回转角、停采时间等。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随采高的增加,煤体的破坏深度呈指数分布:随工作阻力的增加,煤体的破坏深度呈线性减小,当工作阻力达到5. o1mn/架时,片帮现象基本消失。
关键词:大采高综采;煤壁片帮;防治
一、大采高综采岩层运动的基本特点
层状岩体结构是煤系地层的重要特征,随着煤层的采出,上覆岩层自下而上依次运动,下位岩层呈现明显的剥离特征,由于岩层强度、分层厚度以及层、节理发育情况不同,各岩层的运动和垮落步距也有所不同,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成组运动特征,某些强度较大而又相对较厚的岩层可形成结构层,又叫作关键层,它在岩层的运动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那些强度较低或厚度较小的岩层作为关键层的载荷,通常将在同一组岩层中最下位岩层作为关键层。
单一煤层及厚煤层顶分层开采时,支架直接支撑的是完整性较好的直接顶岩石,与煤体具有明显的分界面,两者的强度也具有较大的差异。由于一次采出煤体的空间小,直接顶垮落后即可对采空区进行比较充分的充填,因此,工作面上覆岩层垮落带及断裂带发展高度较小,即直接顶厚度较小。老顶断裂时,其回转运动首先通过直接顶作用支架顶梁,即首先表现为支架增阻。
对于大采高开采而言,由于采高加大,采空区空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只有更高的垮落带才能维系整个采场岩体的平衡。由于岩层顶板的分层垮落特性,原直接顶岩层垮落后不能充满采空区时,一定厚度的下位老顶岩层将作为规则垮落带来弥补采空区充填的不足,这样,直接顶的厚度增加。实测大采高采场直接顶的垮落高度通常为煤层采出厚度的2. 0-2. 5倍。采高增大使直接顶的垮落度增加,但直接与支架作用的仍是完整的直接顶岩石,具有较好的传力效果,因而矿压显现明显增大。
工作面前方的煤体跟岩体一样,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结构体,表现在力学上的不连续性和有条件的转化性,即在较少裂隙组的影响下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而在较多的裂隙组共同影响下可转化为近似的各向同性,但此时煤体的强度大大降低,降低程度由煤块性质和节理裂隙面的`性质共同决定。
煤体在未开采前,处于原始应力条件下,应力保持相对平衡,煤体呈现一定的相对连续性,当煤体开采后,煤壁附近煤体应力平衡遭到破坏,水平应力迅速减小,由于开采引起的支承压力的作用垂直应力迅速增大,使煤体产生新的节理、裂隙,即开采引起的次生裂隙发育,煤壁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老顶的周期性断裂来压,煤壁会在节理裂隙最发育的地方最先受到破坏,当支承压力达到一定值后,煤体加剧破坏,从而造成煤壁片帮,使煤体失去支撑能力,顶板压力向支架上方转移进而使支架受力不均,产生歪倒、翘顶现象,失去对顶板的控制,严重时将导致顶板事故。
因此,为了保证大采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开采前必须对煤体破坏情况进行分析,充分了解煤体的承载能力,而要实现对煤壁片帮的正确预测,就必须确定煤体塑性区的分布范围以及分析煤壁片帮机理。
二、大采高煤壁片帮的影响因素
1、采高对煤壁片帮的影响
随工作面的推进,在煤壁前方产生了支承压力 ,在该压力作用下,煤壁一定深度内的煤体首先破坏,并且呈格里菲斯强度破坏特征,出现裂隙,该破坏区的范围与煤体强度及应力状态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大采高条件下,当采高增加后,由于采出的空间增大,需要冒落较多的顶板去充填采空区,因此,直接顶eh增加。由于岩梁跨度l与厚度h成正比,直接顶长度l增加,采场的压力相应增大,顶板下沉量增大,这样煤支承压力区来自动增加长度去平衡因采高增大而增加的压力。同时,采场顶板压力也随之增大,使支柱下沉或插底、顶板产生破碎、支柱钻顶等使工作阻力相对有所减少。这样,增大采高后直接顶增加产生的压力不但都加在了“煤壁支座”上,而且因支柱下沉或插底、顶板破碎、支柱钻顶等原因而使支柱承载值减小,采场内顶板压力还要向煤壁前方转移。由于煤壁上压力增大,从而使煤体的裂隙更加发育。
由于裂隙的发育,使煤体的强度降低,塑性区范围变大。在支承压力作用下,塑性区内的煤体产生向外的位移,位移量由里向外逐渐变大。在塑性区内,煤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支承压力的增加或煤体强度的降低均会导致该区煤壁外鼓量的增加,这是产生片帮的先兆。 现场开采实践证明,当加大工作面的采高时,工作面顶板压力随之增大,煤壁前方支承应力集中程度也随之增大,从而加剧工作面煤壁片帮和冒顶。邢台东庞煤矿在2702工作面ii2级顶板条件下,进行大采高一次采全厚综采实验时,通过矿压观测,得到煤壁片帮深度c与工作面实际采高h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片帮深度与采高h的变化关系
而从图1可明显看出,片帮深度随着实际采高的增大而呈非线性地增加,当采高超过一定值后,煤壁片帮深度急剧增加。由于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壁片帮问题十分突出,使得一些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不得不采取一些专门的煤壁加固措施,增加了大量的辅助工作量,导致工作面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所以,采高是煤体片帮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图1:煤壁片帮与采高的关系
2、支架工作阻力对煤壁片帮深度的影响
根据矿山支护与设备分站站长赵宏珠等人的研究,总结出煤壁片帮与支架工作阻力的关系为:
其中,c为煤壁片帮深度;pm为支架最大工作阻力。
图2 煤壁片帮与工作阻力的关系
图2为煤壁片帮与支架工作阻力的线性关系图。由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支架工作阻力的增大,可使煤壁片帮深度呈反比减少,支架工作阻力的大小对煤壁片帮深度有明显影响,加大支架工作阻力,可以改善煤壁完好状态,如无其他因素影响,当支架工作阻力达5.01 mn/架,在ii1-4顶板条件下,煤壁片帮现象将基本消失,煤壁保持完整。
3、煤体的破裂角及节理面倾角对煤壁片帮的影响
煤层顶板压缩煤壁,随着顶板的周期性垮落,在超前支承压力的作用下,方的煤体裂隙比较发育。在围岩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节理面倾角的增大,工作面前煤体的破坏程度逐渐增加;当节理面倾角增大到 ,此时破裂面上的剪应力取得最大值,所以该断面最容易破坏。但是,如果破裂面与节理面平行,破坏部分之间在垂直应力的作用下,节理面将闭合,由于节理面之间摩擦力的存在,则煤体还能承受部分荷载,一般不会导致煤壁片帮,只会引起节理贯穿。如果破裂面与节理面不平行而形成一定的夹角,破裂面则会与节理面相割,使支承压力高峰区的煤体形成块状结构,由于煤壁前方存在自由面,块状煤体则会在水平拉应力的作用下挤出煤体,形成煤壁片帮。
4、老顶回转角对煤壁片帮的影响
在工作面的推进过程中,老顶会发生周期性运动,已破断岩块要产生回转失稳(变形失稳)现象,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的急剧下沉,这种运动将迫使直接顶发生变形及破断。由于老顶回转角的不同,在直接顶形成的拉断区(上部)及压缩塑性变形区(煤壁及端面处)的情况也不一样。将老顶相同转角下所产生的破坏区连起来,就形成了老顶回转对直接顶的剪切破坏带,该带的位置与老顶的断裂位置有关,在这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压缩破坏区内岩体的块度及排列状态,将决定煤壁是否能片冒下来,而裂隙的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端面处煤体的块度。
通过以上分析,在支承压力作用下己处于塑性破坏区内的煤体,在老顶回转作用下迫使顶煤产生位移,同时由于节理面与老顶回转引起的剪切破坏带方向一致,使工作面前方煤体呈碎裂块体状态,面一面接触整齐排列,这种状态下煤体的抗剪能力大大降低,如果煤体节理面倾角较大,两面之间的摩擦力变小,更使煤壁难以控制,因此老顶来压期间是煤壁及端面处于最难控制的时期。
5、停采时间对煤壁片帮的影响
由综采面矿压观测结果可知,顶板的下沉量随着顶板的周期性垮落,停采时间成正比,停采时间越长,顶板的下沉量越大,对煤壁及端面区直接顶的压缩破坏越严重,同时,由于节理面不可能是绝对平整的,在两面相对位移量较小时,凹凸不平处的相互咬合作用,使两节理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当两面位移量较大时,这个作用就会失去,表现为沿节理面的大位移量,使工作面出现台阶下沉,或严重片帮,所以工作面停止推进,也是导致煤壁片帮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防治煤壁片帮的措施
煤壁片帮及由此引起的冒顶的治理,可以从改进设备机械装置及优化采矿技术两方面进行。
1、改进顶梁端部结构,加装防片帮板
据统计,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程度与是否采用支架护帮板有关。这是因为在支承压力的作用下,当塑性区内的煤体产生水平位移时,会受到护帮板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适当使用护帮板并靠近煤壁时煤壁片帮会减少;没有护帮板支护下的片帮几率约为有支护的3倍。因此要提高护帮板的使用率,在机组割煤移架后,立即打开护帮板护帮。在机组割煤前,提前于采煤机1-2架才将护帮板收起,使工作面煤壁始终在扩帮板支撑下。为了使片帮发生初期护帮板仍能支撑住煤壁,就要改进两端结构,要将护帮装置安设在伸缩梁上以至具有二级护帮装置。
2、提高支架的实际初撑力和工作阻力
尽可能提高泵站的供液压力或选择高压泵站32-35mpa的供液系统,安设压力指示器,正确操作移架后升柱;采用初撑力保持阀提高实际初撑力。
3、提高煤体强度
工作面通过煤岩破碎带或老顶来压时加固煤壁,提高其整体强度。如煤壁成大块状片落,有一定的自稳能力时,可用木锚杆锚固煤壁;当煤岩都很破碎、松软时,应考虑用聚胺酷加固技术对煤壁进行超前加固。
4、改进回采工艺和操作技术
采用及时移架结构(先拉架后推输送机)的方法,使支架顶梁顶住煤壁,采煤机只采底刀,如留有粘顶煤,可利用支架顶梁铲落;工作面出现局部的片帮和大采高支架歪倒、陷底、挤架等现象,应及时调整。另外,在设计工作面时应避开上覆煤层遗留煤柱对工作面造成集中压力;工作面推进方向应保证煤层节理应倾向煤壁;工作面应处于俯斜开采,避免仰斜开采。应注意两端支护技术及三机配套。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田取珍,杨双锁.河滩沟煤矿综放面煤壁片帮机理及控制途径[j].煤炭科学技术,2003(12):73275.
[2] 田取珍.倾斜长壁开采直接顶稳定性分析[j].煤炭学报:1991:1402150.
[3]陈炎光.中国采煤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
[4]李广申.邢台矿区矿山压力规律及控制措施[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煤矿片帮事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