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语言教案篇一
孩子的独立愿望需要独立能力来支撑。孩子要自主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就有认识钟的需要。
l、感受钟表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
2、了解钟表使用时的特征和方法。
1、表示时间的图片若干。
2、各种各样的小钟(幼儿自家带来的钟表展览)。
3、钟表店的各种钟表录像。
4、各种制作钟表的材料:各种纸盒、纸张、纽纽棒以及教室里和幼儿园所有的东西(幼儿园各活动室和操场上的体育用具)。
5、钟表制作图。
1、(出示小房子布谷鸟报时钟)给你们看一个好玩的钟。
——引发孩子对活动的兴奋情绪。
——感受钟对人们的用处。
3、除了钟可以让人们掌握好时间,还有什么可以让人们来感觉时间?
——让孩子把视线引向钟以外的时间经验。
老师():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1、我们在参观钟表店以后,一定有许多问题,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谁可以解决?(幼儿提问,老师记录,同伴回答。老师把握活动要点:(1)钟面的数字;(2)钟面的指针;(3)钟的外形;(4)机械钟和电子钟。)
2、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可以记录下来贴在“我的问题我们解决"上。
1、我们自己来做做,设计设计我们喜欢和想要的钟,开一个钟表店。(介绍材料,但开放地表示:教室里和幼儿园里,有许多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你喜欢的钟的,你可以自己去拿,也可以请我帮忙。这里还有二种做钟的方法,你也可以来试试。)
2、幼儿制作,老师辅导。
3、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欣赏。
1、在“了解钟表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中,孩子从教室里的钟说到医院里的钟,从火车站的钟,说到出租车里的钟,陈俞任的一,句“所有的地方都有钟的”,了孩子的谈话。但轩轩提出“天上呢?”“只要你上得了天,那就一定有钟表,飞机上就有。”从生活中,孩子体会到,有了钟,人们可以把握时间。
除了钟,孩子们发现:古代的漏斗、太阳和日晷(浦东世纪大道上有一块大石头上,有一根针,太阳照到哪里,针就走到哪里),都可以让人们来感受时间的。
2、在“了解钟的特点"时,必须从孩子的问题出发,钟表的特点,这样比较符合孩子在原有的经验上往前发展,活动以孩子相互答疑的形式,使孩子的经验有共享和共建的机会和环境。
问题1:为什么钟有不一样的形状?
答:一样的人们会不喜欢,不一样的才好看。
老师:是的,不同形状的钟是为了美观和好看。
问题2:为什么钟有的是两根针,有的是三根针?
答:因为我们看时间两根针,已经可以看清楚了。
问题3:为什么有的钟的数字是1 234,有的是vx什么的?
老师:这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罗马数字。
老师:罗马数字的1是怎么写的?……6为什么是v加i,那‘8怎么写?
——这里有明确的数教育,实实在在地说明:只要有数意识,数教育无处不在。
问题4:那为什么有的钟是有1 2个数字,有的钟只有4个数字,或一格一格的?
老师:你们看见的哪四个数字?(我灵机一动)我最近在学车,师傅对我说:方向盘握在9点,那9点在哪里?(孩子马上能握准)好,我们来做游戏,你们左手表示时针,右手表示分针,开始玩开车的游戏:9点、6点、3点、12点、6点半等。(出示表示时间的图片)你们看,这是几点?好,我把卡片放在角落里,你们慢慢玩。
——钟面的数字可以完全熟悉和了解。
问题5:为什么钟有的是有日历的?
答:是为了让人方便地知道日子。
问题6:为什么有的钟是4根针的?
答:那根黄针是闹时针,我早上几点起来,就是把黄针指到几,早上,它会发出响声叫我的。
问题7:为什么有的钟有齿轮有的用电池?
答:有电池的是电子钟,有齿轮的叫……叫……
老师:叫机械钟。
王王:电子钟很少的。
嘉文:不对,电子钟多,你看。(于是,我打开几个钟的后盖)对的对的,电子钟多。
老师:怎么会的?小乐:因为电子钟方便,不用上发条。
问题8:为什么有的钟有摇摆的东西,有的没有?
答:这就是滴答的秒针,有了这个摆,就不要有秒针了。
老师:这是钟的摇摆,就叫“钟摆”。
小乐:不对,你看,这个钟有钟摆也有秒针的。
冬冬:这个钟摆是个小蜜蜂,是好玩好看才做的,也可以是小老鼠。
问题9:仓库里有没有钟?
答:有的……没有的……
老师:这是个问题,我们看了以后再说。(将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暂时放一下,既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的体现,又是活动以外的一个悬念,一个关注点的延续。)
3、孩子自己开“钟表店"。孩子在稍做准备的环境和现有的环境里,自制钟表。孩子做出来的有圆形钟面(用角色游戏中的盘子依样画圆)、球拍钟面和水晶奖杯钟面等,在宽松的环境中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但是孩子在制作时,很少模仿自己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钟表,我想,在前面讨论时,当孩子回答“各种形状的钟是为了好看、美观"时,如果我追问:“你最喜欢哪只钟,为什么?"来引发孩子对周围那么多漂亮钟的关注,那么,可能孩子在制作时,就不会无视周围的存在。
大班语言教案篇二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并能简单讲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和想象能力。
2、强化对小猪们不听禁令后所造成后果的体验,帮助幼儿初步懂得听从别人的善意劝告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大书、ppt、小图片
1、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
2、出示大书第一页
1)、呈现画面,着重引导幼儿了解小猪们乱扔垃圾的行为和心态,引发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1、出示图1
小猪们来到哪里?
草上有什么?牌子上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图2
小猪看到了警示牌了吗?
那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3、他们看到了禁止乱扔垃圾的警示牌,可他们忍不住还是进了草地,又吃又玩真开心,可是美丽的草地却变成了垃圾场。
2)、通过提问启发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心态展开联想,再呈现故事情节
1、出示图3
小猪继续往前走,这回他们来到了哪里?
这座桥看起来怎么样?桥的旁边有什么?
小猪会走过去吗?
2、出示图4
小猪们是过了桥,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事?
3、出示图5
桥怎么样了?哇!真危险!
3)先呈现图片,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和结果的猜测
1、四只小猪继续往前走,突然他们闻到了香味,出示图6这香味从哪里来呀?
桶的旁边也有什么?
你们想这回小猪会怎么做?
2、出示图7
小猪们进入了大木桶会发生什么事情?
3、出示图8
小猪们进入了大木桶从三坡上滚了下来,你们说结果会怎么样?
4、出示图9
这一次,小猪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他们会怎么做?
5、出示最后一副图
小猪们是怎么做的呀?这一次小猪们按照标志上说的去做了,他们安安全全地过了马路,多好啊!
4)、完整欣赏故事
1、四只小猪还要去旅行,你们觉得他们会去哪里?经过这三次教训,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2、幼儿分组续编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3、请每组派一一位幼儿将自己组续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4、四只小猪外出旅行,因为没有遵守告示牌去做,发生了一些危险的事情,以后我们的小朋友外出旅行时要按照告示牌上的意思去做,这样大家就能度过一个安全而开心地旅行了。
大班语言教案篇三
1、观察图片并引导幼儿大胆地猜测和讲述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故事中语词变化,学讲对话,初步讲述故事。
3、乐意表演故事,体验表演的乐趣。
1、教学挂图。
2、角色表演道具:角色头饰若干个,蘑菇、小豆子、萝卜实物若干。
一、导入:秋天到了,我们的家里都收获了玉米棒(教师出示玉米棒)。
1、这是怎样的玉米棒?
2、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二、出示图片、观察图片、猜测故事情节,讲述故事情节,理解故事。
1、出示图片一:
指导语:秋后,小兔子藏起了三个最大的玉米棒。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逗人喜欢。
2、出示图片二:理解语词变化,引导幼儿学说对话。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提问。刚才小松鼠向小兔子借玉米棒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模仿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对话。
〈2〉小松鸡向小兔子借玉米棒,会怎么说?
〈3〉丰富量词:把、碗、个等量词,幼儿进行对话讲述。
3、出示图片三、教师简单的分析小兔子种玉米棒和收玉米棒的故事情景。
〈1〉提问: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小兔子在门前干什么呀?
〈3〉它是一只怎样的小兔子?
〈4〉假如小兔子送给你一筐玉米棒,你会怎么做?
三、借助教学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指导语:图片讲完了,故事的题目叫《金色的玉米棒》,下面完整的欣赏一下吧!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四、情景表演:借助头饰和实物表演故事。
师:老师带来了很多食物。一边出示,一边提问?
出示干蘑菇,师:这是什么呀?
出示小豆子,师:这是什么呀?
出示两个红萝卜,师:这是什么呀?。
五、幼儿学小兔跳着出活动室。
秋后,小兔子藏起了三个最大的玉米棒,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逗人喜爱。
冬天,冷嗖嗖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小松鼠想,家里的粮食不多了,小兔子是我的好朋友,去向他借一个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鼠敲门了。“吱扭!”小兔子开门了,小松鼠说:“小兔子,能借给我一个玉米棒吗?”小兔子告诉小松鼠:“那玉米棒是谁也不借。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鼠一把干蘑菇。
雪花飘落了,大雪盖住了森林里的小路和山坡。有一只松鸡抖抖口袋,剩下的粮食不多了,她想,小兔子是好邻居,去向他借一个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鸡敲门了。“吱扭!”小兔子开门了,小松鸡说:“小兔子,能借给我一个玉米棒吗?”小兔子告诉小松鸡:“那玉米棒是谁也不借。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鸡一碗小豆子。
小溪里的冰化了,泥洞里的小剌猬一觉睡醒,肚子饿极了,他想,我帮小兔子干过活,找他借个玉米棒准行。
“咚咚咚!”小剌猬敲门了。“吱扭!”小兔子开门了,小剌猬说:“小兔子,能借给我一个玉米棒吗?”小兔子告诉小剌猬:“那玉米棒是谁也不借。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剌猬两个红萝卜。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小兔子在门前挖了一个个小泥坑,他剥下黄澄澄的玉米粒,一颗颗种下了。
1、单纯的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对小学生来说太简单了,在讲过一两遍之后,有些熊孩子已经能很好的复述故事内容了。应该在故事中找出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点,然后进行挖掘,交给孩子一定道理。
2、应适当的改编原有的故事,使之能更好的突出想要强调的主题。
3、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有时应该抓住孩子回答的内容中的一个点进行深入剖析。
大班语言教案篇四
1、了解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
2、学会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教师用具:青蛙图片、录音、故事课件。
幼儿用具:幼儿对自己特别之处和本领的记录表
了解自己的特点,感受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学会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优点
1、大班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幼儿园请来了很多客人老师,老师呀也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请你们猜猜它是谁?(播放声音:“呱呱呱”并出示青蛙图片。)
2、你们知道青蛙朋友今天来干什么吗?青蛙说:“我想和大班的孩子们做朋友!”(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大胆向青蛙介绍自己特别的地方)
3、请你们也帮青蛙找找它身上特别的地方?
小结: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别的地方,青蛙也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1、青蛙听了朋友的话也觉得自己是最漂亮最能干的,可是有一天,青蛙突然很伤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听了故事,你觉得小青蛙为什么难受,还哭了呢?(因为他说自己不会爬树也不会飞。)
3、小松鼠不会飞,为什么他不像青蛙那样难受呢?
(小松鼠虽然不会飞,但是他发现了自己会爬树的本领,而青蛙却没发现。)
4、那青蛙有什么大本领呢?你能安慰安慰他吗?
小结:其实,我们不用羡慕别人,因为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本领。
5、青蛙听了你们的话,他说:对啊,我就是青蛙,会做青蛙做的事,大班的朋友喜欢我,我也喜欢我自己。”青蛙回到池塘边又呱呱呱地大声唱呱呱呱地唱歌。
三、介绍自己的本领(关注价值:通过交流和记录自己的大本领,激发孩子对自己和同伴的认可。)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本领并展示,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优点。
小结:大班的朋友都有自己的大本领,真了不起。老师真喜欢你们,你们喜欢自己吗?那就让我们学学小青蛙,一起大声说:“我,喜欢我自己。”
自己是最漂亮最能干的,可是有一天,青蛙突然很伤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听了故事,你觉得小青蛙为什么难受,还哭了呢?(因为他说自己不会爬树也不会飞。)
3、小松鼠不会飞,为什么他不像青蛙那样难受呢?
(小松鼠虽然不会飞,但是他发现了自己会爬树的本领,而青蛙却没发现。)
4、那青蛙有什么大本领呢?你能安慰安慰他吗?
小结:其实,我们不用羡慕别人,因为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本领。
5、青蛙听了你们的话,他说:对啊,我就是青蛙,会做青蛙做的事,大班的朋友喜欢我,我也喜欢我自己。”青蛙回到池塘边又呱呱呱地大声唱呱呱呱地唱歌。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本领并展示,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优点。
小结:大班的朋友都有自己的大本领,真了不起。老师真喜欢你们,你们喜欢自己吗?那就让我们学学小青蛙,一起大声说:“我,喜欢我自己。”
大班语言教案篇五
1、看懂故事画面,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2、愿意养成良好的睡前生活习惯。
知道睡前不该做些什么,有良好睡前生活习惯。
能大胆用语言讲述故事画面,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讲述故事的快乐。
故事《快睡吧,小田鼠》ppt、故事图片每组一套。
一、情境引入。
1、(出示小田鼠图片)有只小田鼠快上一年级了,每到晚上该睡觉的时候,田鼠爸爸和田鼠妈妈就开始发愁了。请你们猜猜它的爸爸妈妈为什么发愁呢?(幼儿自由猜讲)
2、田鼠爸爸和妈妈到底为什么要发愁呢?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图片故事,就知道了。
3、(出示1)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图,图上有谁?在干什么?数字10代表什么?
二、生生互动。
1、(出示2)请个别幼儿说说图中的内容。
2、每组都有一份故事,需要一组的小朋友一起看,边看边讲一讲故事。
重点: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帮助幼儿看懂图画,发现小田鼠睡前一些拖拉的不良生活习惯。
三、互动交流。
1、幼儿自由选择一张图片按照故事图片顺序进行讲述。
2、请2组幼儿进行故事理解后的讲述。
小结:你们的故事讲得真好听,能有很优美的话来把故事讲完整。下面我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可以小声地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说。
师播放ppt,讲述故事。
四、情感迁移。
1、你喜欢小田鼠吗?为什么?
小结:小田鼠一会等10分钟,一会等9分钟……一直拖拉着不肯睡觉是不好的习惯,爸爸妈妈也会很着急。
2、你睡觉前有没有拖拉的习惯?以后你该怎么做?为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讲,快上小学了,晚上一定要按时睡觉,保证睡眠质量。
小结:我们要进入小学了,晚上一定要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第二天才会有精神去学好本领。
家园互动
今天的故事名字叫《快睡吧,小田鼠!》,请你们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写下来,明天拿来,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讲的故事最好听!
大班语言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在玩玩、想想、讲讲中学习儿歌,用明快的节奏朗诵儿歌。
2、理解儿歌的动词“荡、吐、滚、团、啄”,并尝试创编出带有动词的新儿歌。
3、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体验自主学习 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一个空白的圆形
2、反映儿歌的图谱
3、动物图片多张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用身体画圆
1、出示“空白的圆形”图片:“这是什么?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
2、说说什么东西是圆形的
3、幼儿尝试用身体画圆,并讲述
二、学习儿歌
1、猴子也会画圆,猜猜小猴是怎么画圆的?
出示猴子画圆的图片:猴子是怎么画圆的?请幼儿说说、做做动作。师出示相应的图谱。
2、分析:猴子画圆有几句话?有三句,第一句讲了谁画圆,第二句讲了怎样画圆,第三句讲了在哪里画圆。
3、让幼儿分别为其他几个动物来编编儿歌的内容
4、教师总结
5、教师完整念儿歌
6、师幼共同学习儿歌
三、想象其他动物画圆的方法
四、将圆想象添画成新的东西
儿歌:
画圆
小猴画圆,
抓住树枝荡一圈,
空中画个圆。
青蛙画圆,
扑通一声跳下水,
水面画个圆。
小鱼画圆,
吐出水泡一串串,
水中画个圆。
刺猬画圆,
团起身体滚一滚,
草地上画个圆。
啄木鸟画圆,
抓住树枝啄啄啄,
树上画个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