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社会端午节的由来反思篇一
1、了解家乡的各种有名的工艺品,萌发对家乡苏州的热爱之情。
2、初步培养幼儿收集资料的能力。
1、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一些关于苏州的工艺品或其照片。
2、把幼儿收集来的工艺品布置成一个“苏州工艺品展”。
1、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吗?对了,苏州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我们苏州人很能干,会制作很多漂亮的工艺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请幼儿结合自己带来的工艺品,向大家一一介绍其名称。
3、出示照片了解苏州工艺品。
(1)苏绣:
苏绣按用途分可分为:装饰类(单面绣、双面绣)实用类(手帕、荷包)。
苏绣按观感分可分为:单面绣与双面绣两类。
苏绣针法至近代分为:乱针绣与平绣两大类。
(2)桃花坞年画:
a欣赏桃花坞年画。
b欣赏制作年画的视频。
小结:桃花坞年画采用木版套印,长期以来一直运用比较简单的手工方式从事生产,色彩上红黄绿黑蓝五种颜色。
桃花坞年画是江南水乡的特产,图文并解,具有连环画故事风格。
(3)雕刻:
a木雕是以木材为原料,雕刻各种形象的艺术品。
苏州木雕品种繁多,大致为:床、榻、箱、桌、椅、柜、台、几、案、屏、座、架、笼、盘、罐、筒,以及花轿、马桶、砚盒、首饰箱、菜盒等生活用具。
b舟山核雕:
欣赏核雕,出示核雕的照片。
主要是在橄榄核上雕刻山水、风景、花鸟、人物、罗汉、菩萨等,然后把雕好的橄榄核制作成单件,串成手链、佛珠,寓意吉祥如意。
一件小小的核雕佳品则需要雕刻者几个月的时间,因而,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预约,来自海外的登门求购者络绎不绝,为近期海外收藏之热门。
(4)檀香扇: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质坚硬。有天然香味,轻轻摇,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点,保存十年八载后,扇起来依然幽香阵阵,沁人心脾欣赏。夏令既去,藏入衣箱,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
“琴棋书画”这把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的檀香扇,是苏州檀香扇厂顾宗保先生制作的扇中之精品。作者在檀香木扇面上,镶嵌了十二块大小不等、造型各异的象牙薄片,分别微刻了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辞”“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挑花行”,全文七百二十四字的三首诗词和明唐寅“纨扇仕女图”“寒山寺”“虎丘”书画三幅,另有围棋残局、碗盏、古琴头等图案,穿插于扇面中。
4、萌发幼儿作为苏州人的自豪感。
我们苏州人能制作出这么多精美的工艺品,你们觉得他们聪明吗?
中班社会端午节的由来反思篇二
1、使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升入中班了,应在各方面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榜样,每件事要做得更好。
2、激发幼儿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1、幼儿已看望过小班的弟弟妹妹,反映幼儿上课、劳动等活动的照片。
1、使幼儿通过与小班的弟弟妹妹比较,了解自己的变化。
(1)让幼儿看望本园小班的小朋友,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小班的弟弟、妹妹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2)回班后请幼儿自由交谈观察的结果,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发言。
(3)根据幼儿观察的结果进行小结,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自己比弟弟、妹妹强,使他们知道自己长大了,升入中班了。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中班小朋友。
(1)出示有关幼儿开展“大带小”活动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自己是怎样关心弟弟、妹妹的。
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带小班的弟弟妹妹一块儿游戏?
现在你们也长大了,应该怎样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呢?
(2)出示反映幼儿上课、劳动的图片,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知道自己升中班了,应比以前表现得更好、更能干。
请你们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
(3)引导幼儿从守纪律、有礼貌、爱劳动、爱学习等方面对自己提出要求。
3、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开展“大带小”活动。
中班社会端午节的由来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再现日常生活情景,体验全家人围坐在锅边吃火锅的欢乐。
2、不断积累目测一部分接着往下数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模拟火锅一个,幼儿自制各种火锅食品,分类放在盘子内。
2、每人一只盛放生菜的小篮和一只空碗。
活动过程:
一、进入情境
1、幼儿模拟围坐火锅边(人数不限,可随游戏逐步增加)。
2、了解规则:
(1)取放每一品种的数量可由游戏者事先确定。
(2)加菜时锅里同类品种不能超过10个。
(3)篮里的菜必须投放到锅里表示烫熟后才能夹出放进碗里。
(4)必须从自己的篮子里取菜投入锅里,但夹菜时可选锅里的任何品种,不必区别是谁投放的食物。
二、加菜
1、识别各种火锅菜肴,按自己的喜好往小篮里放三至四种菜。
2、轮流往火锅里加菜,品种和数量都可由幼儿自定,边加菜边接着某数往下数,每种菜的数量最多到10。
三、开火
锅里的菜较满后,盖上锅盖,共同念一首儿歌模拟开火,儿歌念完,表示锅里的水烧开了。
四、吃菜
1、轮流用手做筷子夹菜,放进自己的碗里,数一数各品种的菜吃了多少。
2、反复夹菜,接着某数往下数,每种菜的数量最多到10。
五、关火
1、盖上锅盖,每人数一数今天我吃了哪些食品,各有多少。
2、与同伴比一比,找出每一种菜吃得最多的朋友。
幼儿在此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中跟家人吃火锅的经验,可生成多种玩法:
玩法一:荤素搭配。幼儿先在锅里投放荤菜(每种菜的数量为10),然后开火、吃菜,用筷子将锅里的菜夹进自己的碗里,等荤菜都“吃”完后,再将素菜放入锅内,继续品尝素菜。
玩法二:每日菜谱。幼儿按照各自的需要和喜好,每天选择不同的菜肴进行“吃火锅”的游戏。
中班社会端午节的由来反思篇四
1、使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升入中班之后,应在各方面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出榜样,每件事要做得更好。
2、激发幼儿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3、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之前,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去观察小班孩子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为,从让孩子意思到我们和小班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一、引出活动。
师:今天中午散步的时候,钟老师是不是带你去楼下了呀?那我们去干什么了呢?
(我们去楼下看小班的弟弟妹妹了)
二、让幼儿通过与小班的弟弟、妹妹比较,了解自己的变化。
1、让幼儿通过回忆自己所看到的,感知到自己的变化。
师:小班的弟弟妹妹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你看到的弟弟妹妹是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看到的)
教师小结:小班有的弟弟、妹妹上幼儿园时会哭,我们现在上幼儿园不会哭了,还能够不要爸爸妈妈陪就能够进行活动了。小班有的弟弟、妹妹不会系鞋带,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本领,能够自己的穿脱衣服了。
2、让幼儿意识到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我们长大了!
三、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中班的小朋友。
1、让幼儿开展”大带小“活动的情景。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应该怎么样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知道自己升入中班了。应比以前表现的更好、更能干。
师:我们现在已经会做什么了呢?我们怎么样做的呢?(教师举出多种情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已经会很多的事情了。)
3、教师引导育儿从守纪律、有礼貌、爱劳动、爱学习等方面对自己提出要求。
四、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师:大家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幼儿园中最小的弟弟妹妹了,而是小班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了,因此要给小班弟弟、妹妹做好榜样,认真学本领,每件事都要比以前做的更好了,真正像哥哥姐姐的样子,做一名合格的中班小朋友。
中班社会端午节的由来反思篇五
1、走进自然,拥抱春天,让孩子们热爱自然,体验野炊活动的快乐;
2、为家长、孩子提供亲子交流的平台,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情感;
3、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体验,锻炼孩子的`合作交往和动手能力。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幼儿园操场
4月27日(星期二)(如天公不作美时则推迟,时间另行通知)
烧野米饭
全体中班孩子和老师,并邀请各班五位家委会家长参加。
1、幼儿园准备:米1袋、小碗大碗若干、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调羹若干、油1桶、盐2包、酱油1瓶、醋1瓶、鸡精1包、咸肉若干。
2、家长野炊准备:柴火若干、蚕豆若干、春笋若干、土豆若干,大锅每班一个。
1、8:20开始准备搭灶、拾柴。
2、8:50准时开始,全体师生到户外,幼儿剥蚕豆、剥春笋,家长老师洗菜、切菜、淘米、煮饭、烧火等,分工进行工作。
3、11:00左右,大家尽情享用野米饭。
1、要注意用火安全,做到人走火灭,还要注意活动安全,小心烫伤刀伤。
2、遇事多商量,提倡环保,人人从我做起,并要教育孩子做到。
3、女性家长不要穿高跟鞋和裙子,提议大家穿运动装。
4、要做到互相帮助,要有集体荣誉感。
1.活动中基本上都是以听、说为主,如果有操作,能动静交替,更显合理。
2.在第三环节中,经验迁移稍嫌不够,怎样设计让孩子愿意分享的情绪能得到更深刻的体验,需要进一步思考。
3.小结语还不够精炼,最好以儿歌式的语言来进行小结,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