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内容篇一
[论文摘要]职业学校应该为社会提供创业教育的服务,订单办学先进学校同样需要实效的创业教育;通过产学结合教学形式将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阶段,是实现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了运用自行开发的《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交互系统》使学生认识岗位,实现多个专业合作到形成产学结合教学链等形式的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创业教育产学结合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教育都要借鉴和吸收创业教育的理念,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产学结合教学的形式将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阶段,对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有重要意义。
一、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很多职业学校都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办学。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更是走在全自治区中职学校的前列,合作企业由的一家发展到现在的十多家,合办定向培养的冠名班已有二十多个,另有很多企业提前到学校预订毕业生。在这种对毕业生供不应求的背后,创业教育仍然相当重要,原因如下:
(一)中职学校应该为社会提供创业教育的服务
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多种人才,自主创业能缓解国家就业的压力。学生及社会人士很多有自己做服装设计及制作、开办服装设计室、经营服装、经营纺织品的意愿;也有做织制毛衣、设计及印制图案的意愿。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作为广西唯一的纺织类学校,和中国西南六省唯一的纺织类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为选择自主创业的学员提供教育教学,教给其必要的知识和经验。
(二)开展创业教育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形式有多种,不论是哪种就业形式,都需要从业者具有创业精神。中职学校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孕育了学生创业的素质,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自主能力,使毕业生就业路子更多、更广、更活、更顺。
(三)订单办学先进学校同样需要实效的创业教育
1.实效的创业教育,为自谋职业打基础。有的学生之所以选择就读针织工艺、纺织品检测与贸易、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制作与营销、图案印制技术等专业,就是考虑这些专业就业灵活,可以有多种就业选择。但是部分学生不打算去“订单企业”,有自己创业的愿望,原因是:有的学生因身高、健康状况不理想等种种原因,与企业进行就业双向选择时落选;有的因年纪太小,当初的职业定位和就业选择不稳定,现已发生变化;也有的因市场经济、人才需求市场等因素的变化想自谋职业;有的学生计划到企业工作几年,有了相关积累、机会合适就创业;也有已就业的学生,受企业内外部经济、人事状况改变的影响或自身的原因,需要另择业。在校得到实效的创业教育,可提高就业的灵活度。
2.到企业工作,需要实效的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并非将学生都培养成“老板”、“经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创新精神、团队创业的素质。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素质,有利于在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更多的财富,理解企业的构成和运作,有利于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支持配合,有利于处理好上下级及与客户、合作企业的关系;同时了解创业的艰辛,也会更加珍惜眼前的工作,更加敬业。
二、创业教育的形式
(一)贯穿中职全程多方位进行就业创业教育
1.入学教育的专业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与就业创业的关联,运用自行开发的《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交互系统》使学生认识岗位,了解对口专业所需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及创业素质。
2.开设就业与创业课程。结合“文明风采”的“创业之星”“职业生活”“我爱我的专业”征文竞赛活动,指导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3.课程融入就业与创业相关的内容。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4.学校及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活动渗透就业创业教育。使学生理解一般企业规章制度、行为规范,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通过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
5.实施“做中学、做中教、做中研”。指导学生开展专题设计、生产产品、销售等产学结合教学活动,从中得到就业与创业的.学习实践,撩开创业的神秘面纱,激发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6、顶岗实习前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就业创业分析引导。帮助学生理性谋划未来,选择较匹配的实习企业和岗位;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注意技术、管理、客户、关系、渠道、市场风险预测等多方面的学习与积累,为创业打下基础。
(二)依托产学结合教学形式进行创业教育
按照创业教育的需求建设实训基地,设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部分能满足生产现场实习,其使用设备、工作氛围、环境类似实际生产车间;另一部分能满足教学讲解、实验、实训,易拆卸、直观,利于进行故障排除等训练。
利用学校实训基地较完善的实验、实训、实习设施,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指导学生设计与生产各种纺织服装产品,并将成熟稳定的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可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使学生得到组织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锻炼,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与信心。
三、依托产学结合教学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
(一)建立校内产学结合的教学实训基地
利用学校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讲师,又有来自纺织科学研究所、纺织加工厂、纺织品经销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经济师的优势,组成团队,考虑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精选适合生产与教学的产品类别。根据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设计产品、采购原料、配置工艺、组织生产、监控质量、推广产品、核算成本等,使学生从中得到理论学习、实际应用、技能操作、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训练。
(三)制订具体的产学结合教学方案
为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及考核标准,层层细分落实实施产学结合的教学和生产步骤,引导学生依据生产流程一步步进行实验生产,最终亲手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目标产品。学生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产品生产的步骤,在动手的过程中熟悉影响质量的因素,更好地掌握质量控制的方法。从中获得知识的提升、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模拟企业的运作与管理
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组织生产,按企业班组的形式组织活动,营造和弘扬为客户服务的理念,采用打卡进出考勤,作息时间、纪律要求、安全操作、环境卫生、禁烟禁火及劳动防护措施接近企业,模拟执行相关的奖惩条例;各方面按行业标准和相应岗位对高素质员工的要求来培养、考核、评定学生。使学生理解、适应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管理机制。
(五)循序渐进实施产学结合的教学
1.采用项目教学,实施由简到繁的产学教学。对于纺织专业学生,教师首先指导利用纺织实训室学挡车;其次利用纺织cad室、织物打样室学织物设计打出小样,学习工艺设计并上机试织与调试,进行机械维修与设备的保全保养等训练。进而指导学生自己设计不同原料、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自己配置工艺参数,上机试织、调试并进行比较。通过产学结合的项目教学实践,学到设计、试织和成本核算等知识应用。
2.多个专业合作,培养学生产业链意识。纺织、针织、染整、服装、机电等专业合作,由纺织品设计专业学生进行织物设计,纺织、针织专业进行工艺设计及生产,染整专业进行染色印花整理,服装专业进行成品设计与缝制,机电专业进行设备维护与维修的一条龙生产的产学结合教学链。由一个专业带动多个专业进行产学结合教学,促进学校全面开展产学结合教学。纺织、针织、染整、服装、机电等专业合作,有利于学生了解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的关系,具有产业链意识,培养及提升团结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促进经济发展都有好处。
3.产学结合教学,体验创业。不同专业,开设设计、制作、销售一条龙等形式的学习,尝试将较成熟稳定的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发挥,学生得到组织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锻炼,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与信心。如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承接服装来料的设计加工,改装、美化衣服;染整技术专业对外印制个性化的t恤等。
4.模拟创业+企业实战,储备知识积累经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模拟创业者进行创业策划,从创业项目、企业类型、核心人员、经营范围的确定到企业命名、资金来源、客户分布、经营场所、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广告设计、经营特色、营销策划、成本核算以及采购人员、销售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车间主任、公司经理等人员的工作职责、人员素质要求到企业创办的手续、工作的开展及管理等。通过模拟,理解企业构成、管理、用工要求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促进客观自我评估,明确努力的方向,对今后就业很有利。利用周末兼职、假期兼职,从小商品推销到服装制作与营销,熟悉各种职业特点和自己的能力特点,积累创业经验;或利用到管理规范的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学习,能得到技术、管理、客户、关系、渠道、市场风险预测等多方面的学习与积累,有利于今后创业的定位和启动、掌控和发展。
5.产学结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性。产学结合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消除学生对创业的陌生感,增强创业的自信心,更能激发创新潜能、提升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综合能力。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和毕业生适应能力的提高,获评“岗位能手”、“优秀员工”的增多,也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扩大与发展,对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有利。
四、结语
职业学校全程多方位进行创业教育,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热情和创业素质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弱到强。产学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创业实践的锻炼。通过产学结合的教学形式将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阶段,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孕育其创业的素质,使得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得以提高,从而就业的路子更多、更广、更活、更顺。
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内容篇二
1.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随着身体的快速发育成长,自我意识与社会认同感逐渐觉醒,正在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走入团体思想中来,面对以前不同的环境影响,其情绪的波动较大、稳定度低,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强烈地希望得到周围人的鼓励与肯定行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是很难管理的,因为他们既要找寻自己区别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在另一方面也渴望融入集体生活中,得到可以信任的队友与教师的赏识与青睐。所以其心理活动较为矛盾,内心情感敏感脆弱,易产生孤僻、善妒、急躁等等性格倾向。如果班主任不了解这个时间段的初中生心理,不适当地进行引导,不仅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有影响,也会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塑造产生消极的效应。心理健康教育看似与学生学习没有太大的牵扯,但确实可以算作从里到外的教育,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对学生成长推进发展。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1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班主任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不仅能维持班级的活力,鼓励其多元化的兴趣发展,也能为同学之间相互建立起合作、团结、分享的渠道。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更容易熟悉,也可以在集体的活动乐趣中表现自己,学会找准在团体中的定位,发挥相应的特长爱好,同时彼此获得珍贵的友谊。而在这些活动的选材上,则可以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来开展,设计一些有针对性教育的活动题目,如“正确认识自我”、“我做过最勇敢的事情”、“我和父母的一次谈话”等等,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为学生排忧解难,同时也做一些情感上的指导,让学生调整好日常心态,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2.2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方式
在班级管理中“制度管理是根本,人文管理是关键,民主管理是核心。”班主任要把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及平衡,才能有效的做好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对于现代的中学生来说,建立一个平等、信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尤为重要的。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可以发现,这个时代的学生个体自我意识的观念比较强,自主能力、自我判断相较于以往的学生要多一些,兴趣爱好也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这样的情形推行刚性的制度教育是行不通的,需要班主任具备更多的耐心与尊重,在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以民主的师生关系来教育学生比较适合。而民主的教育方式能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学生也会因为这种亲近感比较容易向教师袒露心声,说出真实的想法,增加相互的了解,让老师身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可以信任的朋友,对一些不容易察觉的问题苗头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2.3家庭与学校的沟通
父母的支持与理解是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健全心理的'关键,但是许多家长出于对教育的误解,抱有将小孩送到学校,就相当于把教育的重担全权落在教师身上的想法,其实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和不负责任的。教育永远是双向的,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要家长与教师进行配合。不仅在学习中如此,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如班主任可以定期的要求学生家长参加一些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讲座,让家长更全面、与时俱进的了解现代教育,不被老一辈的陈旧观念所禁锢,学会放下“家长架子”,以朋友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和正确的方式去影响教育子女。
3.结语
在学校班级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程度其实并不亚于学生的学习教育,因为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培养健全的人格,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也能完成真正的意义上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必须要认真对待,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
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内容篇三
孔冷花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要想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分析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并从中汲取经验,提出了新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初中生健康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心理健康;误区;探索
心理健康在人生中占据着关键的位置,初中生刚刚迈入青春期,各方面都还比较幼稚,社会经验不足,心理状态也不够成熟,因此更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便是心理健康教育,可现今的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意识淡薄
开展学校教育时,学校不关注,教师不注意,不能完全捕捉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需求,而只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授课,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最终影响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混淆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有些学校引进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花费了高昂的成本。可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只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便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他们的教学观、方式、目标都有着很大差异,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要改变这一观念,重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单一
现今,大部分学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知识的灌输,是通过枯燥、无趣的教学方式进行心理教学,这根本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学校应将心理教育渗透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于问题严重的个体还应进行心理疏通工作,并制订适宜的方案。
二、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性、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家庭的和谐,必须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不正常行为的发生率,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率,保证社会环境的稳定性。
2.经常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得心应手,并有较高的素质,使学生能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献力献策。
3.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的需要
代表事例:朱某,初二学生,从小便和有智力问题的弟弟一起上课,也因此备受同学的冷落和嘲笑,所以养成了极为孤僻的性格。很少和同学沟通,也不爱说话,和教师交流时也显得很紧张,成绩很差。
在中学生群体中经常产生这种自卑心理,也因此削弱了学生和人交流的能力。他的弟弟有智力问题,让他在与人交流时本就不安,再加上同学的奚落嘲讽,使这种心理愈演愈烈,最终在心中产生较大的阴影。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性格、处事态度等都可能在这一阶段定型。因此,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全面心里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吴某,初三女生,一向品学兼优,升入初三后,父母对她有很高的期望,使其考试时每每出现焦虑情绪。未考试前便会心悸、头疼,还可能会消化不良、痛经等,无法想起已有知识,拿到卷子后不知如何下笔。家长的处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及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都是有着很大影响的。学生的许多知识可能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地从家长那里获取的。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反而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得其反。
2.社会环境污染
现今的社会环境复杂,各种违背道德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对教育也有着恶劣的影响。学生的是非观念还比较薄弱,这便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现今社会上多元的娱乐场所也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的探索
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善于探索创新型教学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等发育较快,有着强烈的探索未知事物的心理,还比较爱冒险。在初中阶段的成长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千奇百怪的,并且心思非常细腻、敏感,所以要想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就必须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关系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实践能力
要将传统的只在课堂上讲授的方式变为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入这些活动中,还应善于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抓住切入点进行直观、有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经常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这样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更高。
3.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积极参加,更需要社会力量提供支持,所以学校在进行思想健康教育时要首先与家长达成共识,并善于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宣传,敢于吐故纳新,创造新型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高绍兰。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04)。
[2]罗晓宁。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j]。新校园:理论版,9(12)。
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内容篇四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以医德教育为导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以健全人格为主线,紧密结合医学专科生的心理特点和职业特点,在“以德为首、医德为魂、德术双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有力、有效、有特色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逐步形成以医德教育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学校荣获第三批“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单位”。立足适应性心理辅导,夯实医德教育载体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坚持以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度出发,以医德教育为导向,以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为载体,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医德认识,铸造学生灵魂。从生源上看,学校学生比本科院校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学生、问题行为学生、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存有较多的心理问题和人格缺陷。针对生源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心理辅导工作。新生报到时,家长需要填写“新生家长期望调查问卷”,辅导员建立“特别关注学生信息档案”,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新生心理测评建档(对学生的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为提高新生适应能力,避免他们在面对新环境、新生活、新的学习特点时,出现孤独、恐慌、焦虑、失落、自卑以及恋家等情绪,在新生入学初,学校开放了医学博物馆、医德馆、人体生命馆和校史馆,让新生参观学习。开展系列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学生讲师团活动,从专业思想教育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使医德原则、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提高他们的医德认识,铸造学生灵魂。
关爱残疾学生,锻炼医德意志。学校残疾学生较多,为了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避免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拟定专门方案,进行特殊服务。逐步培养他们的决断能力和克服困难障碍的毅力,锻炼医德意志。
学校通过凑钱、信任圈、同舟共济等趣味活动,增加团体成员凝聚力和信任感,在真诚、友善的氛围中组织他们观看残障人士励志的影片,鼓励每人讲自己励志小故事,相互学习、互相激励。克服就业压力,培养敬业精神。学校为了帮助学生迎接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新挑战,尽快适应就业竞争,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贯穿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教育。开展团体辅导,如“量体裁衣衣更美”“目标与人生”;举办“奉献、敬业、服务”座谈会,如“校长和我谈奉献”“面对就业压力师生座谈会”“职业生涯与服务意识”“职业角色与敬业”等。这些心理辅导使他们能够客观、全面评价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价值观。通过职业分析、社会分析,学校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就业观,建立起“合适就业观”“阶段就业观”以及“基层就业观”,明确成为一名为病人信任的最美医生的决心,树立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态度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进而战胜就业畏惧心理,避免产生自卑、恐惧、焦虑、急躁等心理。着力发展性心理辅导,增强医德教育辐射力建设校园文化,陶冶医德情感。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多举办丰富多彩、情趣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心理剧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心理运动会”“心理健康演讲比赛”“心理沙龙”“心理卫生服务”(心理社团社会实践志愿者到老年院、儿童福利院、社区、进行心理健康宣传与服务)以及“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宣泄的良好场所,消除了他们的孤独感、失落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医德情绪,使他们深化自我认识,更好地了解别人、理解他人、认识社会、开发潜能,充分发展个性和健全人格,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增强集体主义意识,由此达到自助、助人目的。学校以“以德为首、医德为魂、德术双馨”的育人理念为核心,充分利用医学资源,为学生量身定做活动项目。在安全、温暖的交流空间,由教师带领组员完成项目、分享感受、交流观点,营造一个分享平台,让参与者在与其他队员的`相处、沟通中找到自我成长的方向。学校的典型活动有“唤醒美训练营”“珍爱生命训练营”。
“唤醒美训练营”由学习美、创造美、展现美三组活动组成,该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知,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消除自卑心理,巩固专业思想,唤起道德责任感,从而确立医德信念。“珍爱生命训练营”由生命起点、生命职点、生命喜点和生命终点四部分活动组成。这些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爱情不是大学时代的必需品,要树立远大理想,充填自己的抱负,扎扎实实地过一场真切而奋进的大学生活。重视二级辅导,养成医德习惯。学校充分发挥各系二级心理辅导室的作用,实施以科研指导育人工作的方略,使医德教育达到全、深、细、实的效果。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心理辅导阳光工程”,如“我是谁”“优点,轰炸”“我爱我自己”“至少还有我”等活动,帮助自卑、孤独学生重拾自信,回归群体;实施营养计划,通过“敬畏生命”“仁心仁术”等各项教育实践活动,陶冶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强化专业认知,树立职业光荣感;实施温暖计划建立医德信念,开展“感恩的心”“寸草报得三春晖”“拨开心头的乌云”等活动,启动贫困生帮扶工程,帮助学生度过“寒冬”;实施挑战计划,建立医德意志,为不敢面对挫折、逃避现实的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帮助他们锻炼意志,提高勇气,积极面对,迎接挑战;实施成长计划,养成医德行为和习惯,帮助学生认识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构建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失去梦想的学生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各系二级心理辅导室的科学研究,异彩纷呈。临床医学系有“洋洋聊吧辅导室”;康复系有“沐灵苑辅导室”;药学系有“蓝色小屋辅导室”;检验系有“阳光小筑辅导室”“贫困生温心工程”;护理系有“助梦乐园辅导室”,并申请了《从心理需求角度培育大学生人生观的探究》课题。
学校心理辅导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医德认识、陶冶医德情感、锻炼医德意志、确立医德信念、养成医德行为和习惯,逐步形成以医德教育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
医德教育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在帮助医学专科生健全人格、立德成才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学校先后培育出了身残志坚荣获“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的马云飞,扎根基层服务百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李武强,以及优秀援疆志愿者张体鹏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内容篇五
医学与教育科学的种种新变化对当前医学教育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过程以及学习效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原有的学科课程内容膨胀,新兴的学科课程迭加,使医学教学面对的知识总量急剧增长,教学内容超量与课程学时有限的矛盾更为突出。在培养模式上,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上,与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缺乏最新科学前沿知识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教师上课时“满堂灌”,较少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路进行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在课程结构上,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基础知识面过窄,缺乏人文科学课程,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现代医学科学进展的全新趋势,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想理念,我们首先要从教育思想观念或教育哲学层面上去理解创新教育。应强调从守成性教育、维持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目标转向;从注重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向文化的革新功能转向;创新教育是一种全局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对创新教育系统设计的高屋建领。第二,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应注重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可持续发展。凡是体现有利于受教育者创新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趋近这种教育目标的任何教育实践活动,都应该有意识地吸纳其中的合理内核,使之成为创新教育改革方案的组成部分。
二、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学模式设计
要研究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首先要为临床医学创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寻求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应从现代社会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思想的创新观念出发,围绕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操作程序、教学策略、评价标准等教学模式构成要素进行理论探索。
(一)指导思想。程体系21世纪的高等医学教育应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医学模式的转变,特别是要重视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的宏观背景,培养以人文性为先导、以综合型的智能结构为基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造性医学人才。
(二)目标内容
要建立与医学创新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其主要框架包括三个部分:(1)医学思维与创新的理论知i识通过创造学基础知识的构建,发展医学生的一般创造力。(2)临床专业与技能的`指导。通过临床专业和技能的指导,发展学生的专业创造力(3)创新个性的素质培养及其社会实践该部分的课程设置将有利于医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培养。
(三)操作程序。
提出问题(临床病例或社区专题卜搜集数据(诊断依据与调查资料h形成解释(可能结论h评估结果(讨论引导)—验证结果(实践检验)以上操作程序主要从学生见习病例报告撰写和社会问题调查报告两方面进行设计。
(四)教学策略。
教学主要以认知、技能和素质三种不同的目标进行符号性、观察性和活动性三种方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第二课堂,以技能操作为主,教师将对第一课堂的知识进行再现性操作示范,并为学生在课后进行提示性技能练习创造条件。第三课堂,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相结合,在实践应用中得以锻炼提高。教学部门还要导向性地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和社区医学从业岗位整体任务和局部内容训练,并进行持续性的反馈,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
(五)评估。
实践论文
相关信息
评审。(3)态度领域病人评议学生学风医德、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及志愿者服务社会的价值评价等。
三、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实践
(一)目的是导向因素,临床医学创新教育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
我们要重视把教育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扩展到学生的人文精神、理想信念、道德人格、思维方式的教育。因此,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追求的是科技素质与专业素质的结合;人文观念与职业特征的结合;个性心理与社会责任的融合;创新精神与应变能力的培植,强调后继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是核心因素,专业课程的调整和改革从时间和空间上提供动力。
高等医学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得以实现的。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其质量关系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课时条件和实践空间,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调整课程结构:(1)削减课程间重复内容。开展了包括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在内的各种医学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实施以问题为引导的临床与社区医学教学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削减课程间重复内容,空出一定的学时数,增加实践课和自学选修课程。(2)加强实践技能训练w加强了医学生的临床医学技能实践和社区全科医学服务实践课程计划。例如,坚持授课学时与实践学时之比不低于1:1;加强临床见、实习带教老师的上岗培训工作,使其明确带教要求和操作规范;在严格执行病区专题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实行内、外、妇、儿分科床边技能考核和毕业综合技能操作考试;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基层和专科教学医院、社区教学基地轮回实习,加强学生全科医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初级卫生保徤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医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独立撰写科研论文或调查报告的能力。(3)开设医学前沿理论选修i课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树立学习的综合意识、超前意识和终身意i识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对卫生保徤需求的变化,调整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开设医学新兴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讲究特色和因材施教是本科生选修课设置的基本原则。(4)开设引导掌握思维方法的相关课程为了使医学生在进入临床课程学习时,熟悉医学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已在九五~??级的六届医学生临床课程阶括思维科学、医学思维与学习、创造性思维和技法训练、创造力培养与成功者品质修养、研究型实践学习习作等。(5)隐性课程的建设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显性课程教学活动而言的。隐性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有: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活动,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考察和国情、创业教育,结合临床见、实习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等等隐性课程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的文化活动来加强医学生的德育实践,并以此作为人文教育的载体。
(三)方法是技术要素,积极探索结合教学改革成果的教学新方法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探索和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面对21世纪知识的骤增,临床医学教育要强调方法教育,使医学生有能力区别重要和次要的知识,使其头脑留有持续学习的空间,提高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和吸纳能力,这对于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四)学生是根本因素,教师是关键因素,教与学互动机制为系统提供原动力和主导力。
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以创造型教师的培养为前提条件。创造型教师不仅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且要善于培养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在实践中编写了《临床教师与管理干部基本教育素质培训教程》,并分批对临床教师进行思维科学和创新意识培训,规定45岁以下教师必须以计算机辅助临床教学的要求,在客观上收到了一定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展新知识,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于知识的再发现的途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仅可以反馈教学信息,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改进授课质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机制,定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参与教学工作的热情。例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无论是理论课、见习课还是实习阶段,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评教工作,与教师的评学工作一起,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五)环境是支持因素,教学环境和机制的整体优化是系统持续运行的保证^
要进一步发挥教师与学生在创新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实践氛围,制定和规范适宜的管理制度,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培育创新教育的新机制。目前,我们的做法是从七年制教育起步,逐步向学生开放部分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部分科研课题实践;开放电子阅览室,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在社区全科医学服务中心,安排3~4周的全科医疗服务,并结合社区问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由专家负责指导。对于临床教师,我们加强了临床骨干师资创新能力的培训;建立和加强教学质量评估,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建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质量的互评机制;建立有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此外,为临床教师提供获取信息便捷途径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努力提高临床和结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我们还注意介绍相关的实验技能,如如何看电路图、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电路的连线技巧和各类电子元件的识别等。
第二阶段,以数字电路实验为主。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我们为实验准备了各类集成电路模块,让学生利用面包板,按实验线路图在数字实验箱上自行搭建线路,进行调试、观察及测量。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学生可以自主完成门电路、触发器、555振荡器、计数器、译码显示及a/dd/a转换等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既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又是理论部分的补充通过课堂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学生们对电子技术从模拟到数字、从分立元件到集成芯片、仪器设备体积由大到小、功能由单一到系统的飞速发展过程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初学时的各种抽象术语及名词如负反馈、脉冲、二进制等,就都变得简单易懂,激发了他们学好医学电子学的兴趣和信心。
(六)反馈是控制因素,教与学的评估是发挥系统动力正向效应的质量保证。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制定三个领域十项指标来综合评价临床医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医学生毕业就业指导考核和推优标准具体内容包括:
(2)技能领域,包括三级学科出科技能考试、外语、计算机能力、流行病科研能力;
(3)态度领域,包括日常学习行为规范测评、临床实习态度出科鉴定、病人评议学风医德等。
医学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将对21世纪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适应医学生从业素质要求的广泛背景,医学教育应当强调学生具有多维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努力适应社会需要。医学的创新教育将成为医学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是新世纪医学教育社会职能转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