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言文翻译教案篇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努力去做这件事,那么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不做这件事,那么容易的事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那么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南海,而穷和尚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 与有才学,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那些)自以为聪明,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昏庸与愚钝,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那些)自己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学习、不倦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
文言文翻译教案篇二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
字字落实,决不漏一;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不必翻译;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若有省略,补足原意; 调整词序,删去多余;推断词义,前后联系;遇到难句,前思后忆;古代语法,现代顶替; 官词句篇,联成一体;忠实原文,不违原意;翻译语病,坚决摒弃。
文言文翻译教案篇三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1],穴有小狼二,谋[2]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3]数十步。 少顷[4],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5]。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6]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今有豪强子[7],怒目按剑,若将搏噬[8];为所怒者,乃阖扇去[9]。豪力尽声嘶,更无敌者,岂不畅然自雄[10]?不知此禽兽之威,人故弄之以为戏耳[11]。
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当今世上豪强的人,怒目狰狞,手按宝剑,彷佛要和别人搏斗甚至恨不得吃掉他人,而那些逗他们发怒的人,却关上门离去。这个豪强声嘶力竭后,由于没有人和他争辩,岂不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殊不知这是禽兽的威风,人家不理他,实在戏弄他而已。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1]牧竖:牧童。竖,童仆。
[2]谋:谋划,商量。
[3]去:距离。
[4]少顷:不久。
[5]仓皇:慌乱。惊惶失措。
[6]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7]豪强子:强梁霸道的人。
[8]搏噬:攫而食之。搏,攫取。
[9]阖扇:关门。扇,指门扇。
[10]畅然自雄:得意地自命为英雄。
[11]弄之:捉弄他。
文言文翻译教案篇四
翻译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改用现代汉语表述。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套,没有语病;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韵味。翻译时一般以直译为主,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意译。具体方法可概括为五个字:
对古代专有名词和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不必翻译。
例1.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观巴黎油画记》
[译文]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四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
例2.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译文]深远的谋略,行军用兵的本事,不及过去的那些将领。
调整语序,如使动式、意动式、为动式、特殊动宾关系、互文见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使之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例3. 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译文]我终究应当想办法让你活下去。
例4.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译文]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为节操而死的臣子。
例6.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译文]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没有过这样的东西。
例7.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译文]遇到平素没有准备的冷僻字,就随即刻制。
1. 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或结构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例8.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屈原列传》
[译文](怀王)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
例9. 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雁荡山》
[译文]但从古以来的地图、文书,都没有记载。
2. 用现代汉语单音词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例10.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译文]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问讯。
例11.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中山狼传》
[译文]这时,墨家学派东郭先生往北到中山国去求官。
3. 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换与今意不同的词语。
例12. 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黄生借书说》
[译文]祖父、父亲积累而被子孙抛弃的,就不用说了。
4. 用本字换通假字,用今字换古字。
例13.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译文]要在天下伸大义。
例14.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擒曹操,应该在今天。
5. 用适当的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
例1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
[译文]知道自己和敌军的实际情况,打多少次仗也不会失败。
1. 名词活用为动词,就应补出相应成分。
例16.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狱中杂记》
[译文]如果被投入狱,不问是否有罪,都要用刑具拘系手脚。
例17. 道不通,天又大风。《赤壁之战》
[译文]道路不通,天又刮起了大风。
2. 补出省略的成分。
例18. 岁恶不入,( )请卖爵子。《论积贮疏》
[译文]因为年成不好而没有收入,官吏和百姓出卖爵位和子女。
例19. 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 )亦无矣。《中山狼传》
[译文]因现在你竟这样地背弃恩德,就连父子的情分也没有了。
3. 补出量词。
例20.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译文]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
4. 按照现代分数表示法补出未出现的成分。
例21.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译文]即使不被斩首,去边地戍守而死的至少有十分之六七。
1. 删去偏义复词中做为陪衬的词。
例22.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译文]你可以告诉婆婆,尽早地把我休回娘家。
2. 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词,少量的关联词语、结构助词(包括发语词、“之”、“是”等)。
例23.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译文]山上有一个小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例24. 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
[译文]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此外,为保证译文准确,翻译时还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甚至其它外围信息(出处、标题、注解)进行推断和印证,译完后还要将译文与原文仔细核对,以免出错。
文言文翻译教案篇五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因此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因此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文言文翻译教案篇六
医说原文:
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易》曰:“视履考祥。”善医善计者为之。
《龙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文言文翻译教案篇七
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说法适合他。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进说对象暗地追求厚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接受而实际上疏远进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上抛弃了他。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未必进说者本人泄露了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郑国偷袭了胡国,攻占了它。
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盗贼来偷。”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
关其思和这位老人说的话都恰当,而重的被杀,轻的被怀疑;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这是不可不明察的。
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刖罪。”另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被杀掉。君主也有逆鳞,游说进言的人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
文言文翻译教案篇八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文言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言文翻译教案篇九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赏析】
这篇文言文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这篇这篇文言文的主旨是:借用阐说龙和云的相互作用,来论说明君和贤臣,个人和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抒发韩愈希望朝廷能够重贤任能,朋友之间能够互相关爱的愿望。这篇文言文通篇只就龙与云的关系着笔,从一个“灵”字着眼,所无一句点明主旨,可处处扣题。含蓄而又生动形象的写法,使行文委婉曲折,起伏跌宕,意味深远。“龙”与“云”相互依存,形象说明了圣君与贤臣相互依存。贤臣固然不可无圣君,而圣君更加不可无贤臣,说明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圣君与贤臣缺一不可。
这篇文言文首先叙述了云的形成和其飞驰环宇、变化万千,感雷化雨,充溢江河的神奇。接着论述了云和龙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指出:云的.神能来源于龙,是由龙赋予的;但如果没有云,龙的神奇也施展不出来。这篇文言文最后阐明云离不开龙,龙也离不开云,两者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这是韩愈哲学思想的主要体现。这篇文言文精辟地阐述了以下四个观点:
一、龙创造了云,并赋予了云的神奇。龙不仅吐气为云,而且使云飞驰环宇,变化万千,化为雨雪,充溢江河,暗寓贤臣只有遇到明君,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作用,做出惊天动地,流芳千古的伟绩。这表达了韩愈半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希望能遇到明君以展宏图的愿望。
二、龙只有凭借云,才能实现其无穷神力。龙若没有云,就不可能驰聘环宇,挟雷掣电,行云布雨,暗寓明君必须努力去举贤任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才能实现霸业,夺取和治理天下。这表达了韩愈盼望朝廷能够尊重。人才,选贤任能的心情。
三、云从龙,是上天赋予云的使命。这篇文言文以《易经》“云从龙”为结束语,暗寓贤臣良士必须像云那样始终追随龙、忠于龙,并为龙贡献一切,做到以天下为己任,忠君报国,鞠躬尽瘁。这充分反映了韩愈一生所主张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四、这篇文言文通过论述龙和云的辩证关系,既暗寓君臣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借喻朋友之间的互相依赖的关系,指出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支持与合作,才能使自己的作用得到最大地发挥。韩愈也经常把自己比作云,韩愈在贞元十三年(7)所作的《醉留东野》一诗中,就有“吾愿身为云,东野变成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何由逢”之句。
这篇这篇文言文在写作技巧和风格上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借物抒情,寓意深远。韩愈一生不仅刚正不阿、愤世嫉俗,而且自幼就立下济世安民,中兴大唐的奇志。此文通过借用写龙与云的相互作用,来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举贤任能,君臣之间能互相信任支持,朋友同僚之间能互相关爱帮助的思想。这与韩愈的《送穷文》《进学解》《马说》等这篇文言文在立意和写作方法上同工异曲,起到了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颂物言志,直抒胸臆。韩愈怀珠抱玉,志在社稷;但因性格刚直、不愿投靠权贵,故仕途坎坷,难展报国宏图。这篇文言文通过对龙和云的神奇描写,以表达韩愈胸怀环宇,志在腾飞,希望能驰骋云天,报效国家的宏伟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