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大班美术立体图形教案及反思篇一
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增强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
3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能扎实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出示预习题纲
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如果把上面的图形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有表面是平面和曲面之分)。请你分类写一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三、回顾与交流(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1)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补充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探究正方体特征
展开正方形纸盒,观察其特征,分别找出相对的面做出标记。小组交流
用5个正方体按老师要求搭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再从正面上面右侧面观察其形状。小组内任意搭,观察图形。
(3)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
圆柱、圆锥有什么特点?二者区别与联系
(4)体与面的关系
这4种立体图形是怎样得到的,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
(5)4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
四、反馈检测
1、(8)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一个立体图形,最少需要()个小立方体,最多需要()个小立方体.
下一页更多精彩“《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大班美术立体图形教案及反思篇二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规律数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能将常见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并能创造性的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3、喜欢玩图形变变的游戏,喜欢和小朋友分享合作。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的一幅画(机器人或组合画面)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记录单、剪刀、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师用各种图形拼贴而成的画,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画?这幅画是用什么做的?
仔细观察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二、请幼儿操作自己手中的学具,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用折一折的方法,看分别能变出什么图形。
幼儿交流自己是怎么折的,把原来的什么图形怎样变成了现在的图形?
2、幼儿根据教师指令,只剪一下使图形变化,并说出是怎样变化出来的。(如三角形变三角形,圆形变半圆,正方形变三角形、长方形,长方形变长方形、正方形。)
3、将剪开的图形继续变化,看每种图形还能变化出什么图形,数一数变出多少个。
4、幼儿利用剪出的不同大小的图形进行拼摆,并尝试记录每种图形的数量。
三、用拼一拼、比一比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一个图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相同大小的图形,这两个图形合起来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
如:一个正方形对角折后可以分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对边折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这两个部分图形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正方形。
四、观看课件,一起按顺序数出图中用到的图形及数量,发展细致的观察和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延伸:
请幼儿自由创作图形拼贴画,看谁的画更有创意。
大班美术立体图形教案及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掌握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特征。
2、提高观察力,集中注意力。
3、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半圆形的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游戏“图形配对”。
1)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半圆形的图形卡片,请幼儿说一说他们的名称与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长得各有什么特点?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请幼儿将黑板上的图形与图形卡片进行配对练习,让幼儿熟练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教师出示组合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组合图形,幼儿观察,并找出其组成部分。
教师:卡看图中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小结:引导幼儿学习查数套叠图形的方法,要由里向外逐步查数。
3、翻开幼儿用书,加强查数组合图形的练习。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中都出现了哪些图形,并把对应图形的数量写在幼儿用书的相应位置。
小结: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养成仔细观察画面的好习惯。活动延伸: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画几何图形,利用小图形卡片拼组各种物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表现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大班美术立体图形教案及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体验形与体的不同,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1、师和幼儿每人1份:正方体、长方体(6个面中有长方体有正方体)的积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长方体的纸盒(6个面都是长方形)。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平面图形。
(1)师:小朋友,你们瞧,篮子里装的是什么?你能从篮子里拿出它们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请4、5名幼儿拿出其中一个并说出它的名称)
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名称。
(1)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瞧,它们是谁?(请几位幼儿来说一说)那我们来学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拿出这样的两个积木,沿着周围摸一摸。)
(2)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摸得这两个积木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回答,一个积木上全是正方形,另一个积木上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4)师:这六个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注:正方体全是正方形,长方体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三:仔细观察比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异同。
(1)师: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正方体积木和正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正方形纸放在正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拿出长方体积木和长方形纸,仔细看一看并摸一摸,再把长方形纸放在长方体的其中一个面上,然后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2)师小结: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叫“正方体”。正方形也可以叫“面”。
而长方体也有6个面,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里,有的是长方形、也有的是正方形。(师出示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
结束部分:现在请小朋友看挂图,找一找图上哪些物体像正方体,哪些物体像长方体呢?请将像正方体的物体圈上红色,像长方体的物体圈上绿色。
大班美术立体图形教案及反思篇五
1、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本节课我抓住两个点:一是空间图形的形成;二是空间图形的相关知识,我就是通过这两个知识点来串成教学主线。在复习空间图形的形成中,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各自的特征和共同点与不同点;在复习空间图形的相关知识中。通过观察、回忆、交流将立体图形的知识连贯起来。通过板书中的梳理知识脉络,并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2、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上述教学主线,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的认识,旨在将小学部分所学的所有立体图形进行梳理,沟通联系,并适当拓宽学生的认知层面。这一点主要集中在对一个教具上,通过学生自主建构问题,并解决问题,以达到复习空间图形相关知识的目的,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比如在学生提出圆柱体积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时,我顺势问学生一定是长方形吗?有几种何能?并将几种切法作了比较,以期在比较辨析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发展空间观念。
改进之处:
上完这堂课,总觉得自己在很多细节之处处理得不够好。我认为本节课在几个地方需要改进:
1、课题要明显地揭示出来。
我在这节复习课上都没有明显地揭示课题,这样往往到最后有些学生不知道学了些什么?就像这节课最后我问学生有什么收获,学生不知所语,这就与没有板书课题有关。我只是在课件里出示课题,这远不如板书来得有效。
2、全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
这一堂复习课,更多的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梳理知识的能力,但由于本节课内容设计通过观察、回忆、交流,对于一些中下学生,可能效果不明显。因为本节课没有在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体积中进行具体的应用,所以我认为这节课还是应该设计一些让学生填空、判断等应用性练习穿插在课内。
我的困惑是:一节复习课要如何既照顾到知识的整理归纳,又体现具体的应用?
3、侧重对特征的归纳,忽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应用。
在教学技巧上,我侧重于让学生对特征进行自主的梳理与建构,而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时间,去理知识,交流知识点的联系,为完成教学任务,整个课堂变成了老师问学生答单调的问答程序,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浮于表面,所以今后我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把握好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为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沟通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