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篇一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汉字的魅力”,尽情抒发对汉字的喜爱、珍惜与赞美之情。赞美它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赞美它给使用它的人带来诗的灵性,赞美它维系了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赞美它在科学发展中焕发了青春。
在设计这一堂课的时候,我发现教材内容很少。而我们的汉字与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汉字书法艺术为世人瞩目,我充分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汉字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于是,我决定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对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调整,确定了四个板块:古老的汉字、神奇的汉字、实用的汉字和美丽的汉字。
接下来,该怎么引导学生走近汉字、研究汉字、走进汉字的缤纷世界呢?我想: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仅靠课堂小天地是不行的,应把学生引入天地大课堂。因此,课前我就让学生广泛查阅资料并小组交流,使学生能在小组内吸纳更多的信息。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我确立的四个板块成立专题小组自主学习并深入各组做好课前指导。然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组织教学,我呢,则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总结拓展,把问题引向深入。在这堂课的结束,我又借生活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不规范用字,自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使教学内容变成了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拓展了教学空间。这样整个教学流程就出来了,但如何使学生能从多个层面获得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呢?于是,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很多图片,如中国印、生活中的艺术字、古今中外的书法作品并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手抄报、名字画、文字游戏以及民间传说等等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推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自主展示了几幅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中那楷书的庄重、行书的流畅、草书的行云流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机让学生感情诵读,相互评价。学生不仅了解了汉字的特点,又让学生学习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已油然而生!这时我请全体同学起立,一起诵读散文《我爱你,汉字》片段已成了发自学生心底的声音,那声音充满了激情,充满了自信,充满了豪迈……令全课达到了高潮!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篇二
《有趣的汉字》一课将古老的中国汉字收录入课堂,结合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古老汉字的魅力,使学生在欣赏汉字的造型美之余能够有更多机会了解我国古代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起探究汉字的的兴趣。
学生欣赏由教师陆续展示的“行书”、“草书”、“楷书”的碑帖,同时一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一边倾听教师的讲解和总结:我们祖国的文字非常优美,人们研究、推敲怎样将字写得更优美,形成了书法艺术。现在,书法成了全世界人们都喜爱的艺术,学习书法、收藏书法作品成了人们喜爱的艺术生活形式。
我紧紧抓住教材的人文性内容,从象形文字入手,向学生介绍了“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行草”、“楷书”,而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汉字的由来,了解了汉字与其它相关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在学习的同时,还欣赏了祖国的书法艺术,感受汉字之美之余,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最后,学生通过“学写甲骨文”、“文字组画”等绘画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汉字的了解。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篇三
9月22日开始,我校进行第x届“目标引领、学导引领、高效课堂”教学赛讲活动,本次活动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导学模式的进一步摸索和探讨。
通过本次讲课,给了我很多启示,现在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首先在引入方面,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大家都听过小壁虎借尾吗?想一想壁虎断尾对它有什么好处?在学生的回答中,我顺势导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目的地去进行学习探究。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的点拨,引导,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究活动一,我先让学生观察p32图片,仔细找一找有哪些动物。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你能找到哪些动物,容易发现它们吗?为什么?在小组汇报找到了五种动物后,我告诉他们还有一种动物“竹节虫”隐藏在里面,紧接着问这种动物容易找到吗?为什么?当学生说出很难找到,我接着说:这些动物究竟有什么奇特的方式来隐藏着自己呢?很自然的引导学生来理解“保护色”“拟态”。在探究学习这两个概念时,我采用的方法基本相同,都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让学生小组分析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汇报动物的共同特点后,教师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还及时引导学生对“保护色”“拟态”加以区别,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保护色”“拟态”,这时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比较容易说出,但我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差,所以在这里耽误了一些时间。接着出示“保护色”“拟态”的科学概念,让学生进行理解,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然后出示许多动物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填表,巩固理解“保护色”“拟态”的知识。探究活动二,我让小组观察书33页的四幅图,分析它们用什么特殊方法防身的.,然后汇报结果。学生由于课外进行了预习,所以能轻松地说出答案,效果好。但在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以小组填书34页表格时,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差,所以时间用了比较长,导致后面学习科学在线时间匆忙仓促,最后的课堂检测只能集体完成。总之,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合作学习比以前有进步,但还有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教师引导点拨还需加强,科学的把握好每个活动的时间,同时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等综合能力。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篇四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体现趣味性
从实用性讲汉字对于小学生是非常熟悉的,每天都在写都在用,从艺术性讲学生就有些陌生了,许多学生并不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变化,接触的以文字进行创作的美术作品也不多。本课力求展示了一些这样的作品,扩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由象形字山、水、日、月、鸟、兔入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变化,展示教师的创作,让学生看教师的演示,欣赏评述现代作品,最后拓展书法、篆刻、现代作品,不断丰富了课程资源,开阔了学生的眼界。特别是以山海关孟姜女庙的联语作总结: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让学生读这幅谐音对联,使他们体会到了汉字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二、在文化的传承中体现美
汉字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实践探索创造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峰,(秦篆、汉隶、唐揩、明清草书)书法家也是不乏其人,一节课中不可能传达多少信息,教学中我尽量选择历代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体悟传统文化之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
1、隐性之美―材料
中国书画的材料独特,运用毛笔、墨汁、发挥水的作用能产生浓淡、干涩等奇特的效果,教学中我充分选用各种色宣让学生表现文字入画的趣味,在实践中学生表现大胆,体现这些材料的美感。
2、显性之美―文字
文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经历了象形字、篆字、隶书等字体的变化,文字本身具有很强的美感,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这种文字之美。导课运用教师示范的方式,书写甲骨文等象形文字,显示汉字的独特之美,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欣赏评述中通过多媒体和教师的范画进一步体现汉字的变化美。
3、创造之美―实践
汉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字体已经规范定形,让学生创造,并不是重新创造一种新的`字体,而是发挥学生想象,对汉字进行夸张、变形和重组,如教师范画中的美、步步高等的创作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中我让学生尽量表现自己的想法,学生的作品很少雷同之作,特别是赵凯浩同学用龙字表现自己的姓名,既体现了龙的矫健,同时能一目了然看出这个龙就是一个赵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在美术实践中体现跨学科的联系
美术学科并不是孤立的,他和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材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然科学、人文遗产、自然奇观、宗教历史故事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在语文、科学、思品与社会等学科中也均有体现,美术课应该很好地利用他们。譬如五年级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是:遨游汉字王国。主要以学生的综合探索为主,内容涉及汉字的起源演变、汉字的谐音、字谜、错别字等,作为美术教师我课前对这部分知识作了比较升入的了解,掌握了学情,使语文课的内容能为美术教学服务。
虽然我备课作了精心准备,但在教学中也还是发现了许多不足:
一、上课时间近25分钟,学生实践创作的时间有些少。原因有:本课信息量大,想渗透的东西太多,对教学目标有些拔高;教学设计不够精炼,没有对教学内容作大胆的取舍;教师语言还欠精炼准确,需要教师不断锤炼语言关。
二、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本课教学中教学知识量非常大,要求教师对文字的发展、字体大源流、书家、等都要有比较准确的了解,特别是对甲骨文的认读要准确。()目前所知甲骨文有4500多个,可识的才有1700多个。本课中对造字方法―指事字的举例解释有失误,未不是指事字,应该是末。出示的范图文字“致”的表述不准,不应一人跪地持酒器表示致谢,选图应慎重,拿不准的资料宁愿不用,不能给学生错误的知识。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所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篇五
《这个奇妙的世界》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编排的一篇写景文章。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还有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树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们见过的,是极普通的事物。可是作者却用一双寻找的眼睛发现了它的美丽。看来,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通过具体写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文篇幅不长,但文字兼美,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描写细致、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本课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去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了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发现的奇妙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校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在教学中进行写作的指导和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很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多种修辞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而且引导学生们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课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们把你眼中的奇妙世界画下来,再动笔写一写这个奇妙的世界。
但是上这节课时,由于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很可能思考的少,没有真正读出作者所写的美,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学生的想象空间不足:朗读时体验感情不足:所显示的美图与学生朗读配合不上。学生探索自然、寻找大自然的其他奇妙、美妙的事物激情不足。今后,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说、听的能力。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篇六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在《奇妙的二氧化碳--制取和用途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尽可能地体现《课程标准》中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
初三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只掌握到一些零碎的知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随着学习的逐步推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使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为此我先设计让学生回忆刚刚学过的制氧气的过程,并引导提示学生二氧化碳的制法过程可参考氧气的制法,学生则顺理成章说出制二氧化碳也分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又因为本节课重难点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上,所以在我的一连串精心设计的问题中,让学生之间以补充纠正式方法口答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收集方法、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需要几个步骤、操作中注意什么等等。这样,通过重现已有的知识,再创设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比把旧知识简单重现,把新知识硬塞给学生的做法效果更为明显。
教学过程中,多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力。由于本课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手、脑合一”的操作能力,因此我选择在实验室授课。通过课前学生准备器材,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器材自己设计小实验,自主探索,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以及自我调控的机会。通过对药品的选择和装置设计,给他们自我体验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安排分组实验时,我故意安排了其中的四组实验台上的仪器设备是比较完善(可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其余各组是最简单的仪器组合,这样在开始探究实验时,同学之间就发现了这种不同。当实验结束进行师生之间的问题互动时,学生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仪器配备不同?这时我趁热打铁让这四组同学将仪器展示给大家,引导同学们细心观察并与自己的装置对比一下,然后各述己见,这期间我的重要角色就是及时将学生之间的问题及所答引入正轨并加以肯定,再将学生没发现的问题刻意地启发一下,如将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位于液面以上是否可行等等,让学生从中总结出两套不同装置的优缺点,同时还顺利的解决了许多习题中具体问题。而在药品选择上,因为学习制取氧气时学生已知道药品的选择依据(1、能否制出。2、反应速率适中。)再加上学生知识点的欠缺,为此我亲自演示两组药品实验: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石灰石和稀硫酸,与学生手中的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现象进行对比,对第二组药品现象我直接给出原因,从而让学生肯定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药品。这种设计比学生独自操作,讨论并归纳实际深刻的多,而且还省时。
通过这一节课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多么重要。只有问题情境创设得好,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此外,问题的设置应有启发性、层次性。既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使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轻松,教师也园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使自己受益匪浅。
当然,在教学中也暴露了不足。本课改成分组实验教学,学生动手机会较多而耽误了时间,说明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要不断培养。但不论怎样在本节课学习中学生还是大有收获的。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任重而道远,今后还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探索出新教材下的课堂设计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篇七
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触颇多。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表达的愿望也很强烈,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对如何适度把握口语课堂教学,我还感到很迷茫。现对这堂课做以下反思:
《奇妙的动物世界》是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里面的一则口语交际课,这节课我通过让学生听动物的叫声猜动物的名称这一个游戏导入新课。这节课我通过看、说、写三大步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教参中对于这篇口语交际的理解有这样一句华“说写结合”,所以本次口语交际是说和写两项内容,说和写的内容相同,要求相近,目的是体现说写结合的思想。通过师生的交流,使说的内容具体、准确、丰富。在本节课上我出示了很多的图片,在图片的选取上,我选取了一些生活常见的动物,如“鸡、狗、猪、羊”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班级里大部分学生能结合图片很容易地写出它的外形。在图片选取上我还选取了几幅比较常见的动物,目的是给那些聪明的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图片是选取了不少,但利用得的确不好,主要有两个方面:
1、本相在学生说话这一个环节上,充分利用课件,如果学生说话的内容图片上有的,学生在说话时结合图片来说,这样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动物的外形,比如耳、嘴、眼等,而不是简单的轮廓形的概述,顺便也教给孩子观察、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即:头——身——尾,或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
2、想利用不常见的动物图给聪明的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因对电脑操作不熟练,图片没能展示出来,由于不成熟的教学经验,不灵活的教学机智而被我无形的取消。
另外,在教学生说动物的生活习性的时候,我虽然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地位,但是,学生还是没有真正掌握按一定顺序说动物习性的方法,学生说得比较乱,如果我在学生互相介绍了动物的习性并补充得较完整之后,再让学生把大家说的连贯地说出来,然后出示几张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说,说清楚,说具体,学生一定会说得更好。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篇八
我所教授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是:
1、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是: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在教学本文时,我的设计思路是:在回顾课文整体结构,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天空和大地的珍藏。方法是:
一、先找天空和大地的珍藏,再收集动词,组成四字短语,让学生初步感知,给事物加上一个动词就使得事物有了生命力,变得鲜活起来。
二、让学生通过比较,从而发现书上的句子比短语表达效果更好,激发学生探究原因的兴趣和动力。
三、通过细品课文句子,学生会发现作者通过对事物颜色、形状、动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写,并且加上了自己大胆的想象,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各种事物变得鲜活有生命力。四、探究作者会把普通事物写的生动有趣形象的原因,得出源于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和寻找,自然地总结了全文。
五、在学习了作者写法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模仿写法加以运用,对身边的普通事物进行观察和描写。
六、课外延伸小诗——《大自然的语言》,使学生明白世界的奇妙不光可以用眼睛去看,而且还可以用耳朵去听。只要你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能遵循以上思路,并且实现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学生能做到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并模仿其写法对自己熟悉的普通事物抓住特点进行细致观察,展开想象去描写。不足之处是,感觉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太到位,次数有点少,也缺乏润物细无声式的指导;设计的读书方式不够多样化,应减少齐读,尽量凸显个体读,增加学生之间的对抗竞争;对学生关注的面不够广,应针对大部分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表扬学生的语言比较简单单一,应学会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总之,每节课我们都在力求完美,追求更好!相信自己,今后我会更努力!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篇九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四季景色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的散文,条理清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便让他们说说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看法,进而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创设情境,形象感知“奇妙”一词。通过欣赏图片、观看视频,再次感知世界奇妙的自然风光。在学习日出及日落的部分时,通过观看视频,真实的再现了天空色彩的变幻,通过再次朗读第三和第七自然段,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天空中颜色变幻多端,也让学生感悟到作者观察的仔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云彩形状展开想象,描述还有那些形状,学生说的很多,而且气氛很活跃,学生想象也很丰富,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云彩的千变万化。理解“飞行”一词时,让学生想象云彩在天空中飞行时,会遇到谁。学生展开想象,说出了很多的事物:小鸟、飞机、卫星、太阳、月亮、星星………在这样的气氛氛围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有趣,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也比较好。
在学习天空和大地的珍藏时,首先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的抓住了哪几个方面来写出了世界的奇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接着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这些事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再读再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不管是写天空还是写大地,作者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这样的写作顺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天之内,天空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一年之内,春先秋冬,四季轮替,大地也是在不停地变化着,在这种不停地变化中,世界才如此的奇妙,有趣。
本课中破折号出现了五次,而这五次的作用,都是解释说明。这么集中出现在一篇文章中不多见,所以我把这个知识点做了补充,希望学生重视标点符号,学会运用。
本课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交流朗读中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奇妙的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奇妙的世界教学反思篇十
课堂上先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填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神奇。
无论是“天空”一段,还是“大地”一段,都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教学时,我教学生用圈画的方法,找到“天空”和“大地”两部分内容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厘清作者的表达顺序。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时间段里写了哪些事物,每一个事物的特点是什么。
在“天空”部分的教学,考虑到学生可能无法一下子感受到文中“太阳、云彩、雨点等生活中常见事物有什么奇妙之处。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物都是和“天空”相关的,都是作者从“我们看见”这个角度写的。作者看到同一个事物在一天里有什么变化呢?比如,“太阳升起”和“落日”,“晴空的云彩”和“下雨前的云彩”,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发现:正是太阳、云彩、雨点这些魔术师不断地变着戏法,才让“天空”这个无边无际的舞台充满了奇妙,课文就是通过这些事物在一天中的变化来写天空的。
在“大地”部分的教学,我引导学生在找到所写的事物后,从“我们能看到”这些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入手,概括出植物在生长,水果颜色各异,冬天水会结冰等,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平常所见,为什么能称其为“奇妙”。联系之前“天空”那一部分去想一想,还是妙在变化一四季的轮回。课文择取了众多的事物,通过春、夏、秋、冬4个季节来写大地,展现了大地的奇妙与生命力。
本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学生,在学习了文章之后更加觉得世界是奇妙的。
在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从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的发现,再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