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四年级音乐教案反思篇一
“感受与鉴赏”(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因此,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形象。
我想,教学中采用“比较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倾听音乐”,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音乐教案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歌曲《友谊的回声》,感受连贯起伏的音乐旋律所带来的充满遐想的音乐感受,并通过“回声”体验、感悟同学间真挚的友谊之情。
过程方法目标:唱好八分休止符,认识“强”、“弱”的力度记号。并在歌曲演唱中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力度,并用连贯的声音来表达音乐情感。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比体验、实践、反复聆听和演唱歌曲,以模唱、歌唱、师生接唱,表达歌曲情感。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第二乐句是第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
教学重点:
1、认识力度记号“强”“弱”,以及力度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唱好八分休止符,切分节奏,三拍的长音。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力度记号“强”、“弱”,以及力度对歌曲情感的作用,唱好八分休止符、感知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播放《友谊的回声》伴奏
二、欣赏《回声》
1、孩子们你们好,很开心今天能和大家在这样大的舞台上一起学习,希望今天每一位同学都能站在舞台上展示出精彩的自我。
生:回声
师小结:这首歌曲的名子就叫《回声》,这是一首世界著名的无伴奏合唱曲目,作者巧妙的采用轮唱的形式,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的表现出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回荡。
2、结合你对回声的了解,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
生:神秘的可爱的遥远的……
3、师生合作,表演回声。(多种形式)
(1)我们来演演回声吧
第一种:问好“喂,你好吗”
第一遍:选一个学生当原声,其余学生当回声
师:孩子们,我们现在站到了高山上,向着远方的朋友问好吧:喂,你好吗?
要让我们的声音飘得更远一些,像老师这样:(师示范)
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各个力度表现出的效果。
第一条节奏:xxxx一
试着拍打一下这个节奏:(如遇生不会,老师击鼓示范)
然后按从弱到强依次出现:
pp(极弱,选择一种表现形式,拍腿)
xxxx一(做成五线谱音符)
p
xxxx一
f
xxxx一
ff
xxxx一
(连着两遍,第一遍只有节奏,第二遍带词)
再来一条:oxxxxxx(一定请一位学生试着拍打节奏)然后教其他学生)
复习八分休止符。把空
带上词试下:神秘的回声,注意空拍处理。
真棒孩子们,我们来挑战一个更难的:把两条节奏连起来试下(带词的)。
pp(拍腿)p(拍手)
xxxx一oxxxxxx
回声回声神秘的回声
f(拍腿)ff(拍手)
xxxx一oxxxxxx
(到班上直接试,选择最好的方法)
(3)评价:
二、歌曲演唱
同们表现的太棒了,每人给自己奖励一颗智慧星。学生给自己贴在胸前,让陈老师看看,真好看!
1、初听
同学们,回声是可爱的,是神秘的,可今天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友谊的回声》,听完以后把你想到的',从歌中获取来的信息我们一起交流。(学生欣赏,教师播放音乐视频)
(生回答,教师板书,树状图)小结这首歌的特点,并点题,为什么是友谊的回声)
师小结:面对山谷,我们发出怎么样的喊声,山谷就会传给你怎么样的声音,这其实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你对别人付出了怎么样的真心,别人就会对你有怎么样的友谊,这就是友谊的回声。
2、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再一次聆听歌曲,听到回声的部分小声跟唱。
跟琴唱回声
3、课件播放音乐,师带学生划旋律线,并用iu模唱,体验旋律的连贯、起伏。
像大家所说的,这首歌的旋律非常的优美,陈老师想请和我一起
画出它美丽的旋律线,来感受回声的此起彼伏,大山的连绵不断。
调整学生唱iu的口形及发音。
4、读歌词
我们再来品味一下作者像诗句一样的歌词,用刚刚模唱的声音读歌词,到回声的部分,我们把它唱出来。
5、师弹琴,学生试填第一乐段歌词
(1)第一段歌词,学生独立填词,师伴奏
(2)第二段歌词:第二段歌词中有两个节奏和第一段不同,谁发现了?来指一指。谁能大胆的试着唱唱。大家跟她一起来。
(两段连起来)结合歌词处理歌曲,声音,力度上。(唱的时候脑海中要浮出这些美丽的画面,想像着我们置身于其中,相信你们会唱得更好。
6、学生试填第二乐段歌词
第二乐段注意的地方:八分休止处虽然有短暂的停顿但是还是连贯的,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最后一个音唱了几拍?最后一个渐慢:回声越传越远,变得越来越弱了。
看着歌词,能说说第二乐段在情绪上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热烈、激动,情感的升华。力度上、情感上都要稍强一些。
7、跟着伴奏完整演唱,师生接龙,看着歌曲视频。
(第一部分的第一段:师生接龙,第二段:男女生接龙;第二部分全齐唱)
三、音乐实践活动
倒置性平台构建
讨论素材:结合今天学的歌曲,看到表演,你想到的什么?(最好是呈现到电脑上,学生说,教师直接将内容打到屏幕上)
(第一步:生回答,师在电脑上呈示声音,力度,演唱形式,表情、,要理解歌词,打击乐器伴奏、伴舞、、、、、、、)
(第二步:师生共同整理成标准性平台,图文结构式)
接下来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
(1)选择歌曲《友谊的回声》其中你们喜欢的一部分进行排练(内容三选一)
内容一:第一乐段的第一部分歌词
内容二:第一乐段的第二部分歌词
内容三:第二乐段
(2)要求:选择不同的项度,对歌曲进行处理,选择时要充分发挥每一个组员的优势和潜能。
(3)8人组合作,时间是8分钟。
(4)30秒的时间,组内迅速交流,选择要编排的内容。想好了组长上台来领取歌谱,直接开始组内活动,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歌页上,并排练。
(5)本轮将设最佳导演组和最佳表演组两项大奖各一。
四、小组展示:请三个选择不同内容的组上台展示,伴奏音乐播放,连续完成。其他组观看。
五、全课小结
希望在下次的音乐活动中,表现最棒的就是你们组!
四年级音乐教案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感受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3、让学生了解多元音乐文化,开阔视野。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夏天快来了,在池塘周围你们发现什么小昆虫没有,特别是要下雨的时候。请学生说一说。
播放中国新生代蹇佳成《红蜻蜓》---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1、蹇佳成的表现好不好?表演大方吗?(学生回答)
2、歌唱的好吗?你们想不想学?(学生回答)
师:这首歌,今后再学,今天我们来学另一首同样歌名的日本民歌《红蜻蜓》,希望学后,同学们能想想蹇佳成一样大方的表演。
新课教学
1、初次听歌,解释介绍作品,需要什么心情来学。
《红蜻蜓》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歌曲3/4拍,宫调式,主旋律起伏较大,曲调优美抒情.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勾起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2、下面我们请同学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
四、跟琴唱
1、教师范唱
2、教唱旋律
3、师弹琴学生跟唱。
4、你感觉哪一句自己掌握的不太好?我们一起唱一唱。(重难点句教师教唱)
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5、我们一起带着对童年的回忆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乐谱上方的换气标记。
分组表演
全班一起唱
五、拓展活动
以《童年》音乐会为主题,回忆童年的往事、歌曲、旋律,相互交流,抒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音乐丰富多彩,国外也有许多好听的民歌。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多了解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放歌曲《晚霞中的红蜻蜓》走出音乐的教室。
四年级音乐教案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熟悉作品的旋律,感受其风格,并能随音乐哼唱。
2、知道中华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辨其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凭你自己对新疆音乐的了解,你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音乐是属于新疆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听听平时同学们不太听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
2、欣赏新疆音乐〈咯什的春天〉
师: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以下问题:
a、这首歌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b、同桌互相讨论它使用了那种乐器?
(拉弦、弹拨)
c、它的伴奏乐器又是什么?
3、图片展示。热瓦甫并再播放热瓦甫的音乐。
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在热瓦甫的音乐中带有手鼓,介绍手鼓。
幻灯图片展示。
三、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手鼓(铃鼓)节奏
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3、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点音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
同时导入歌曲的学习〈青春舞曲〉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所学唱的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完全掌握,并且可以自己创编歌词与演唱。
2、复习掌握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少数民族,了解地理位置、风俗特点、生活喜好、劳动内容等各方面。
3、拓展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的知识内容,并以不同形式表现。
教学重难点
1、对歌曲的节奏要充分掌握,并且能够吐字清楚的快速演唱。
2、注意歌曲中的衬词,并可以自己创编歌词与演唱。
教学用具:竹竿舞蹈的竹竿、少数民族资料课件、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二、复习本单元前几课内容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幅员辽阔的土地上生长着56朵各具特色的鲜花。在本单元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少数民族,来,共同回忆一下:《刘三姐》——壮族《小山羊》——侗族《天上之春》——维吾尔族还有我们刚才进教室的律动舞蹈是藏族的。以前都是老师给你们介绍,今天要改变一下方式,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
三、认识新的少数民族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少数民族——布依族
1、讨论自己查找有关布依族的.资料,一会进行交流。
2、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来展示课件内容,课件中没有的可以用资料和语言来补充。
四、新授歌曲
1、先来共同聆听一遍歌曲,师:听到歌词中说什么了吗?生:听不清,太快了,并且好象不是汉语。
2、教师出示歌词,并且歌词是由不同的颜色写的,一白色,一黄色。
3、学生们分清了白色的是衬词,而黄色的是汉语。现在就可以一目了然了,也能听懂了。
4、共同读节奏
5、共同按节奏读歌词,讲解歌词含义。
6、唱曲谱
7、加上歌词唱歌曲
8、速度一遍比一遍快,而且吐字要清楚节奏要准确。
9、我们看到了布依族的酒令舞,我们也来跳一跳啊,一定要边唱边跳,其他的同学要帮着打节奏的。
10、进行创编歌词,我们要注意有衬词的地方,加上自己的创编歌词要流畅有意义还要押韵。试一试自己来唱一唱。
学生创编:久不回家忘记路呀,久不看书忘记字呀。
五、扩展思路,充实教材
我们还知道很多少数民族,比如傣族、彝族、苗族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少数民族的好伙伴,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欣赏各个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
1、班级的一个女孩是鲜族的,她穿来了她的鲜族衣服,并且给我们带来了一段朝鲜舞蹈《道拉吉》。
2、全班同学在《久不唱个忘记歌》伴奏下,边唱边跳竹干舞。
3、展示傣族的舞蹈
4、展示我们汉族的舞蹈
六、总结:
56个民族是56朵美丽的鲜花,少数民族更加具有特色,而且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我们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真的想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的特色风情,让我们共同的进入56朵花的海洋。
教学反思:
四年级音乐教案反思篇五
1、 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2、 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 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学生进教室。
教师:刚才伴着我们进教室的音乐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欢快、活泼、高兴的……。
学生: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热带国家,盛产很多水果。
学生:我知道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印尼又称为“千岛之国”。
学生:……
教师:(播放课件,印尼的自然风光、美丽的风景。)同学们,你们对印尼了解的可真多啊。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另外印尼的音乐《梭罗河》、《星星索》、《哎呀妈妈》、《椰岛之歌》也是很有名的。
教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感受《木瓜恰恰恰》热烈欢快的情绪,随着音乐,在x x x 处按节奏拍手示意。
学生:在x x x 处拍手,感受欢快的情绪。
教师:说到“恰恰恰”,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恰恰舞。
教师:是的,这让我想起在广场上,有很多人共同跳的健身舞蹈恰恰恰,非常好看,在坐的同学们有没有会跳的?来给大家跳一跳。
学生:请一名学生随着音乐跳一段“恰恰舞”。
教师:恰恰舞起源于古巴,舞步的最初形态是模仿企鹅走路的姿态,节奏欢快利落,具有浓烈的趣味性。舞蹈音乐每节四拍,但是要走五步,动作紧凑诙谐。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学恰恰舞的动作啊?(带领学生在x x x 节奏处动胯。)
学生:伴着音乐,学生随老师模仿动作。
教师:这么欢快的音乐我们一起唱一唱吧!请同学们用la轻声随着旋律哼唱。
学生:老师指谱,学生随着音乐,看谱轻声哼唱。
教师:同学们,请听一听《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中唱了什么?
学生:一个卖水果的.人在介绍他的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桔子。
学生:有个人把水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在介绍他的水果大、好,还便宜,招呼大家快来买。
学生:……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热带水果画面)是的,印尼是一个热带国家,那里盛产水果,大家听得很认真,我们用慢速视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学生:随着钢琴视唱前半部分曲谱。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前两段歌词,歌词中介绍了什么?
学生:介绍他的水果品种;介绍他的水果怎么怎么好……。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唱一唱这两段歌词。衬词“恰恰恰”不读。
学生:随着钢琴伴奏演唱。(强调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想一想,卖瓜人在介绍自己水果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自豪的、高兴的、欢快的、喜悦的……。
教师:我们用歌声来表现卖瓜人的自豪、高兴的心情好吗?
学生:用欢快、喜悦的心情演唱。
教师:同学们,我们听一听剩下这部分旋律,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由很多切分节奏或切分音组成。
教师:你们还记得切分音的唱法吗?这段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来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
教师: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自学的成果。钢琴伴奏。
学生:随着钢琴伴奏,按切分节奏读这段歌词。
教师:这段表现了卖瓜人什么心情呢?
学生:急切的招呼大家快来买他的水果、着急卖瓜、着急回家的心情……。
教师:我们一起用声音来表现一下卖瓜人急切的心情。
学生:演唱切分节奏部分歌词。
教师:下面完整的演唱歌曲。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拍手,同时口读“恰恰恰”声音轻巧、有弹性。)
教师:开课的时候学习了一个恰恰舞的动作,再唱一遍,在衬词处动胯,同时口读“恰恰恰”。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恰恰恰”处,动胯。
教师:除了拍手和动胯,在衬词处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
学生:用打击乐器。
学生:分组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演唱歌曲,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串铃、响板、铃鼓)
教师:后面切分节奏部分,请同学们分组编配打击乐器节奏。
学生:分成碰钟组、串铃组、响板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为歌曲配伴奏。
串铃:x /// x /// :‖
响板:x x x x :‖
碰钟:x - x - :‖
为歌曲完整配伴奏,歌曲前半部分在衬词处加打击乐器,后半部分按同学们编配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师: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