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了解各类树叶叶脉的走向。
2.能够通过搓、揉、按、压的方式并运用轻彩泥工具雕刻制作树叶。
3.培养幼儿热爱艺术,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能够通过搓、揉、按、压的方式并运用轻彩泥工具雕刻制作树叶。
1.导入:以故事《冬天到了》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故事:冬爷爷来了,他把树妈妈的树叶宝宝都带走了,树妈妈不舍得孩子们离开她。于是秋娃娃决定带着七彩画笔来帮助树妈妈留住树叶宝宝,让树妈妈再一次变漂亮。它飞呀飞呀,看见枫树妈妈,它拿出了红花笔,围着枫树妈妈转呀转呀,枫叶变红了,枫树妈妈换上了红衣裳(出示红枫叶)。他看见了银杏树妈妈,就拿出黄画笔,围着银杏树妈妈转呀转,银杏树叶变黄了,银杏树妈妈换上了黄衣裳(出示银杏叶)。绿衣服送给松树妈妈(出示松树叶)。秋娃娃飞呀飞呀,大树妈妈都换上了新衣裳。
(一)出示教师范例和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鼓励幼儿想象创造:如果你是秋娃娃你想送什么样的叶子给树妈妈?
(二)重点讲解不同树叶的做法及其叶脉的走向和作用。
2.制作要求:
(1)引导幼儿可以尝试着给做好的树叶画好叶脉。
(2)制作时要专心认真,保持安静,如遇困难可举手向老师或小朋友请教。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制作叶子的'形状等。
(2)鼓励幼儿运用多种颜色进行装饰。
1.幼儿作品欣赏
2.延伸:
师小结:今天老师将捡来的枯树枝让我们的宝贝进行了装饰,我们一起为树妈妈送了很多件漂亮的衣服,这也是对她的一种热爱,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也要热爱树妈妈,不随便伤害她哦。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1、欣赏中国和外国有特色的建筑,感受中外建筑风格的不同特点。
2、对各种经典的建筑感兴趣,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1、经验准备:教师提前阅读中外建筑的相关资料,便于及时引导与梳理。
2、课件准备:“中国建筑”组图;“中国建筑局部”组图;“外国建筑”组图。
3、材料准备:画笔、画纸。
一、讨论关于“建筑”的话题,激发活动兴趣。
——除了我们平时住的房子,你还见过什么特别的建筑吗?
——那些建筑有名字吗?
——有些什么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二、出示组图“中国建筑”,引导幼儿欣赏中式建筑的风格。
——你知道这些建筑物的名字吗?
——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这些都是中国建筑,它们的名字叫布达拉宫、故宫、天安门和天坛,这些建筑都非常古朴、宏伟、有气势。
三、出示组图“中国建筑局部”,通俗介绍中式建筑的特点,带领幼儿感受中式建筑的美。
——中式建筑的屋檐是什么材质?什么造型?(木质、反翘)
——中式建筑大多是什么色彩?(古朴或吉祥色彩)
——中式建筑多以什么为装饰图案?(龙、凤、狮等)
四、出示组图“外国建筑”,引导幼儿欣赏外国建筑的风格特点。
——这些建筑和前面的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你觉得它们漂亮吗?
小结:中式建筑多以木瓦为主材,外国建筑多以砖石为主材;中式古建筑楼层大多不高,外国建筑喜欢“顶天立地”,所以大多都很高。虽然中国古代建筑和外国建筑风格不一样,但都很漂亮。
五、讨论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你最喜欢哪座建筑呢?
——你喜欢它的什么地方?
小结: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所以喜欢的建筑物也不一样。
六、发放绘画材料,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你还记得你喜欢的建筑吗?
——试着把它画出来吧!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投放中外建筑的照片,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中外建筑的风格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附【小知识】
中国建筑特点
中国建筑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主要有四大特点:
(1)大气: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既遮阳避雨,起庇护作用,又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大气,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2)生气:体现在四角飞檐翘起,扑朔欲飞,让建筑物(包括塔、楼)的沉重感显得轻松,凝固中体现灵动。
(3)富丽: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上。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环境中显得富丽堂皇。
(4)重山林风水: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顺畅;有林,易取其物,苍柴丰盛,鸟鸣果香;有风,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灭病;有水,易得其利,鱼虾戏跃,鹅鸭成群。故此,若靠山面水,侧有良田沃土,阳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当然是公认的宜于人类生存的最佳选址。
中外建筑的不同
1、建筑材料的不同
外国建筑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而中国建筑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2、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
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偏向高空发展。
3、建筑的发展不同
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演得比较急剧。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隆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劵、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形象、装怖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変化。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
4、建筑价值的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外国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适用、坚固、美观”这一经典的建筑三要素观点,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相传。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幼儿园美术欣赏是幼儿形成美术素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由于教师自身审美水平、欣赏能力、理论知识的限制,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仍普遍以绘画、手工为主。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名画欣赏作为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是一个“死角”,一直未被深入挖掘。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指南》艺术领域也从感受和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因此,我将美术欣赏活动逐步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让美术教育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1、欣赏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系列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及其含义。
2、能运用格子画的特点,尝试用不同工具、不同材料以手工、绘画等多种方式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3、乐意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感知作品的用色风格和构图特点。
1、ppt: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代表作品。
2、视频剪辑:作品欣赏——生活中的蒙德里安。
3、取材于周边日常用品,材质不同的手工材料若干。
4、4、剪刀、颜料、笔刷等物品。
一、幼儿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色彩和构图的特点。
1、游戏导入,说说生活中带格子元素的物品。
2、欣赏蒙德里安作品与众不同的格子画,感受其色彩和构图风格。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特别的格子世界,看到这些画,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开放性的提问是幼儿与作品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之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成为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问题的提出触动了孩子的话匣子,根据生活经验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想法)
3、引导幼儿进一步细致观察,了解其颜色、图形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这些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他们使用了哪些相同的颜色?
(引导幼儿找出蒙德里安作品中的用色风格和特点)
师:这些红、黄、蓝色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师:除了这些色块,你还看到画面中有什么?
师:仔细观察这些线条是有变化的,哪里不同?
师:画上所有的黑线条都是什么线?
(这是重难点。幼儿在自主欣赏是容易易被色块吸引而忽略线条的特点。让幼儿伸出小手,比划画面中的线条画一画,感受水平横线和垂直竖线的特点对蒙德里安作品构图能准确体验、表达。)
4、欣赏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系列作品,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用色风格和构图的理解。
师:不仅是这几幅作品,蒙德里安的其他作品,也都呈现出这种风格。
(通过欣赏画家的系列作品,进一步感知蒙德里安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独特之处。)
二、情感迀移经验提升
1、通过对比欣赏,让幼儿发现含有蒙德里安元素风格的设计出的作品更加的时尚前卫。激发幼儿创作的激情,鼓励幼儿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
(走进生活中的蒙德里安,通过欣赏他人参考画家的`作品风格进行的有关建筑、服装、装饰、生活用品等方面的设计。引导幼儿了解实用美术作品的价值,激发幼儿进行创作的兴趣。)
三、幼儿讨论尝试进行美术创作。
1、出示材料,交代任务。
(选取幼儿常见的生活用品作为创作材料,让萌发幼儿对艺术、生活、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联想)
师:现在请大班的孩子做设计师,你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根据蒙德里安画的风格进行设计。
(创造机会和条件,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2、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策略。
师:说说看,你想选择什么材料?怎样进行设计?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根据所选材料的形状大胆运用不同色块进行构图、粘贴和绘画。)
四、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教师将幼儿创作的作品拍成照片,利用多屏互动功能导入电子白板,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包含格子元素的物品为切入口,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引出活动的主题。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你想说什么”“你觉得这些画看上去像什么?”,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幼儿欣赏作品、感受作品色彩和构图特点这一环节,孩子们观察思维敏捷,相当非常仔细。他们结合自己的不同体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学的重难点得以化解、突破,从而帮助幼儿初步建立了一些感知审美能力。
蒙德里安其他作品的欣赏系列作品,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了画家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独特之处。当他们看到人们参考画家的作品风格进行的有关建筑、服装、装饰、生活用品等方面的设计,是那么美观、实用、贴近生活时,个个都从内心发出一声声惊叹!体会到艺术的神奇魅力,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1欣赏青花瓷的色彩和花纹,感受白底青花的艺术美。
2.尝试运用典型图案花纹来绘制青花瓷瓶。( 重点)
3.能大胆动手装饰瓶子,并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
1.知识经验准备:接触过瓷器,对瓷器有初步的了解;有一定的线描画慕础。
2.物质材料准备:幼儿操作材料页(花瓶外轮廓图),蓝色水彩笔;背景音乐《青花瓷》。
一、欣赏青花瓷,感受青花瓷独特的艺术美。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
2.教师小结:这是我们国家的青花瓷。古人用一种含有钴( gu )的材料来制作瓷器,因为钻经高温烧制后会变成蓝色,而在古代,人们把蓝色叫做青色,所以就叫它“青花瓷”青花瓷只有蓝、白两色,白底青花很有特点,给人感觉很高雅,非常美。
二、仔细观看青花瓷图片,感受青花瓷的纹样美。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青花瓷瓶上的图案。
2.教师小结:青花瓷的花纹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如花瓣、枝条、叶子、云朵、鱼鳞等;也有的是人们创造和想象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如山水风景、花卉动物、传说故事等。
4出示操作材料页,鼓励幼儿设计青花瓷瓶的花纹和图察。
教师:如果你是名青花瓷的设计师,会选择什么样的花纹和图案来装饰这个花瓶? 三、幼儿装饰青花瓷瓶,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者乐)
1.幼儿使用蓝色水彩笔在画纸上进行自由创作。
2.提示幼儿可以将自己觉得最美的、最喜欢的图案或花纹画在合适的位置;装饰图案的列要有疏密,花纹排列要有规律。
3. 提配幼儿注重构图,线条要流畅,保持画面的整洁美观。
四、欣赏与展示
1.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请幼儿分组进行作品分享。
收集幼儿的作品及青花瓷实物举办“青花瓷展”,请家长参观欣赏。
本次大班美工活动旨在让孩子欣赏中国古典之美及青花瓷独特的工艺性,了解一些常见的青花瓷纹样并能大胆动手操作。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先以感知欣赏为先,让动儿通过多媒体、挂图多种形式对青花瓷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感知,慨纳出其展主要的艺术特征(蓝白两种颜色、 运用各种花纹进行装饰)、接着对青花瓷几种典型纹样进行了介绍(云纹、水纹、回纹),并让幼儿自由尝试绘画。最后环节出示一个花瓶轮廓,讲请要求后,让动儿自主操作。整个过程环节清晰,幼儿参与度很高。
就幼儿最后呈现出的作品而言,都能大胆有想法地进行创作。画作中体现出幼儿的不同个性以及不同幼儿的绘画发展水平,个别幼儿对于画面元素点线面都有涉足,对于画面的构图疏密也设计得很合理。总体而言,本次的绘画活动还是很成功的。
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通过反思我们发现教师师过于要求幼儿对典型纹样的运用与绘画,对幼儿自我设计纹样的关注不够,未提供机会让幼儿自由地讲述还可以使用哪些花纹进行装饰。这样便于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开阔幼儿思路,这样创作的艺术形式会更多样!以后我们会多加强。
大班艺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自制生日蛋糕,获得多元的生活经验。
2.在活动中能积极大胆地与同伴和成人交往。
3.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卫生习惯。
围裙、头巾、消毒纸巾、餐具、一次性手套、面粉、白糖、鸡蛋、奶油、水果。
2.我们都吃过生日蛋糕,那你们知不知道生日蛋糕是由哪些东西做成的吗?(幼儿自由说,有的孩子说是奶油做的,有的孩子说是蛋做的,还有的孩子说是大米做的。老师小结:生日蛋糕由面粉、鸡蛋、白糖、奶油做成的)
3.我们知道了做生日蛋糕需要哪些东西,那你们知道怎么做的吗?我知道有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过,那谁来说说,生日蛋糕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有的说是把所有东西放在一起,然后放在锅里煎,有的说是放在微波炉里烤。(老师小结:先把鸡蛋搅拌,加入白糖,搅拌成纯泡沫型,然后加入面粉,搅拌成没有颗粒状的蛋面糊,然后倒入烤盘,把面糊铺均匀,进行烤制),同时出示示意图。本环节通过谈话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活动欲望,幼儿的发言很积极,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也很积极,同时我准备了制作蛋糕的示意图,很形象直观的给幼儿展现了制作蛋糕的步骤。
1.看这里准备了这么多东西(出示面粉、白糖、鸡蛋、筷子、碗)我们将在这里来进行制作蛋糕,我们做的蛋糕是用来吃的,在做的时候要特别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小朋友回答:要先洗手,不要弄得到处都是,注意卫生。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头巾、围裙、袖套、还有擦手的消毒纸巾,大家准备好了;就可以动手做了(在戴头巾和系围裙的时候,如幼儿有困难,老师可以鼓励幼儿互相帮忙或请周围的老师帮忙)并且告知幼儿他们在做的同时,蛋糕师傅也在做,到时比比看谁做的蛋糕最好吃。本环节幼儿通过观察、动手进行准备工作,让他们感觉到学习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儿,也让他们有主动参与的欲望。丰富的活动材料也让幼儿有很高的学习欲望。
2.老师与幼儿一起制作蛋糕,并对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关注,及时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花样百出,有的孩子鸡蛋不会搅拌,更有的孩子鸡蛋不知怎样打碎,在搅拌鸡蛋的时候没有力度,搅拌不均匀,还有的弄得到处都是,但孩子们很聪明,慢慢的知道怎样搅拌才不会把鸡蛋弄出来,最后加面粉搅拌的时候更是没有力气了,但是孩子们的兴趣很高,都想亲手做出蛋糕来请*老师吃。本环节非常热闹,孩子们很兴奋,但闹而不乱,孩子们的习惯很好,能及时的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总结,都想做得更好。
3.将幼儿搅拌好的面糊送入烤箱,制成蛋糕。(孩子们在等待的时候就自己把桌子收拾干净)
4.将幼儿制作的和师傅做的比较,为什么我们做的没有师傅做的好?小朋友做的蛋糕很硬,不松软,而蛋糕师傅做的颜色好看,又很松软,(因为我们搅拌的力度不够,没有把面粉搅拌均匀,所以做的蛋糕就不好,说明要做好一件事不容易。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5.你们觉得这个蛋糕漂亮吗?那我们来把它打扮漂亮一点。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蛋糕打扮得很漂亮?小朋友回答:把蛋糕切成好看的形状,圆形,心形,三角形,宝塔形,半圆形,星星型……在蛋糕上面用奶油做小动物、小朋友、小花、小草、用水果来装饰四周……)幼儿开始制作、打扮。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兴趣也很高,因为让他们亲自象蛋糕师傅一样用纸袋装上奶油做装饰,只是在运用的过程中由于力度掌握的不好,奶油一下多,一下少,做出来的东西不是很成型。本环节充分的展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给足了孩子们充足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6.展示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感受。
(1)你们的生日蛋糕做好了吗?闻一闻,啊,真香呀!
(2)你给你的生日蛋糕起个名字?(小兔请客、美丽的鲜花、金孔雀、六角亭、小猪噜噜……)
(3)你们亲手做了生日蛋糕,有什么感受?(高兴、愉快、觉得好好玩,还想再做一次,觉得自己很能干,同时也觉得蛋糕店的师傅很了不起,也很辛苦,能做出这么多好看的生日蛋糕……)
(4)那现在我们一起和*老师来分享我们自制的生日蛋糕好吗?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棒,代老师觉得你们真的变能干了,回到家也亲手做一个蛋糕来送给爸爸妈妈,好吗?他们肯定会很高兴的。
代老师能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这次活动,让我们感觉很新颖,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获得了多元的生活经验,他们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没有硬性的给孩子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他们的说(自由发言),看(操作示意图)让他们获得知识,这点代老师设计得很好,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师幼互动方面也做得很好,老师每次抛出去的“球”小朋友都能接住,还有就是小朋友能在等待蛋糕成熟的过程中能自己收拾好桌面,这一点设计得很好,培养了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还有就是在后面装饰蛋糕这个环节好像小朋友的兴趣还要高涨一些,同时也通过这个环节可以看出这个班的小朋友对于装饰画有很好的基础,每个孩子的图案都不一样,总之觉得代老师这次很成功。
这次活动虽说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幼儿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我在这方面强调的不够,特别是在制作面糊这个环节,完全可以两人一组来完成,说不定搅拌出来的面糊会更好一些,孩子们看示意图的能力还待加强,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多让幼儿看图,理解其意思。
本次活动我觉得最大的亮点是孩子们后来的装饰蛋糕,这个环节充分展示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的动手能力,孩子们运用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奶油装在纸袋里进行操作,那种兴奋劲别说了,就连我自己都觉得好玩儿,虽然才接触有点不熟练,但孩子们能在操作过程总结经验,使之运用自如,就像***小朋友说:老师我知道怎样做了,把纸袋想成是一支水彩笔,需要细的线条就要轻一点握纸袋,粗的就要握重一点……孩子们装饰好了生日蛋糕那种自豪感非常明显,就连平时不爱动手、动手能力很差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作品,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这点我非常高兴,看来组织活动还是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幼儿为本,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积极性。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的感受到新教学法对教师的工作和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以后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