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示儿教学设计问题篇一
教科版第五册35页。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三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示儿》教学设计
课前口语训练,《满江红》导入该课。
师:
1、自由朗读《示儿》把诗读顺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再来练读。
3、教师范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儿》视频。
5、按老师划分节奏练读。
6、找生读,齐读,(适当评价)
7、师生合作读。
师: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师:你怎么理解“万事空”?
师:介绍战乱是背景。指导读好“悲”和“不见”两字。
师: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师:带着不同语气指导读。(生气,伤心,愤怒)
师:诗人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媒体出示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是?(盼)你是从哪个感受到的?(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待儿女呢?
师:他到死都盼望祖国能够统一,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导读《示儿》
师:读着读着,你终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总结。用清末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结束。
板书设计:
示儿
(宋)陆游
悲盼
不见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爱国不变
死
示儿教学设计问题篇二
《示儿》(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1、知识教学点
学会“祭、乃”两个生字;理解诗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2、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作业练习卡、板书设计材料等。
1课时。
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随意背诵一首古诗让学生猜题、作者及朝代。师:同学们,古诗是华夏文明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奇丽瑰宝,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背背,看谁背得又多又好,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古诗,它就是陆游的《示儿》。
1、板书课题:15课 示儿(全班齐读课题)
2、渲染氛围,听配乐诗朗诵(课件展示),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知道《示儿》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那么,你对陆游有多少了解呢?请你把收集到的关于作者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教师课件展示补充资料及陆游图像。
二、学习这首古诗
1、学习巩固“祭、乃”两个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读诗句,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注意节奏、语速、声音的高低等)。
3、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说说以往我们学习古诗有什么要求?提示学法: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文。
4、再读这首诗,初步领会诗意,并思考以下问题(小黑板出示:问题)
(1)想一想,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学习
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画圈、思考。咱们古人所说的很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或许也有一定的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
6、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结合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说得不准确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1)“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是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是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国。“同”是统一。“九洲同”是指全国统一。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从“但悲不见九洲同”这句诗中尼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诗人唯一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
7、自读自悟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句诗。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指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5)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祀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虽然死了,还希望听到统一祖国的消息。
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答)
三、 总结全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陆游临终时对儿子们嘱咐的动人悲壮的场景吧(课件展示当时情景)!
1、现在你理解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洲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祀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同学们,让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全班同学带着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朗读他的这首爱国诗篇吧!
示儿教学设计问题篇三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各自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六、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七、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教学设计问题篇四
(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
(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
(3)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
(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的悲悯。
(板书:之切)
这浓浓的“悲”其实源于一个深情的字眼――爱。(板书:爱)
9、他爱什么?指名反馈(板书:之深)
10、小结:陆游一直渴望王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这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与盼望,让他熬干了心血!60年过去了,85岁的老人在最后一刻也未能见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千年之后,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
11、让我们牢记《示儿》,怀念永远的陆游!一起读!
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
1、同学们,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形容枯槁,不久于人世,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缓慢而深沉的对你交代遗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句的强调,无忘啊,无忘啊……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评价。
3、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中原故土和北方遗民,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全诗字字如血句句如火!(板书:字字如血,句句如火)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人高尚的情怀!
(回到文本,把积累的感情通过朗诵再次释放。)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陆游,那就是――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至死不渝)
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大大的“爱”字!
(投影)
就让我们在岳飞的这首千古绝唱《满江红》中结束本课吧!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板书:
示儿
悲之切――爱之深
字字如血
句句如火
忧国忧民
至死不渝
示儿教学设计问题篇五
(一)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重点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
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结合学诗,培养学生自学、表达、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读进去,联系实际想开来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解,以读促感悟;通过创设情境,拓展阅读,感悟内涵。
(四)情感目标:体会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二)难点:
1、体会这首诗词句简单明了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2、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以读为主,积淀语感。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多媒体课件
1、课件出试“陆游临终”图(配乐),教师深情诉说导入,板书课题:
《示儿》。
2、说说题目的意思。
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并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四人小组伙伴交流
,共享学习收获。(教师可见出示自学建议)
2、汇报交流:
(1)多种形式朗读汇报,引导学生展开评议。
(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适时鼓励、点拨读诗方法,指导朗读。
预设点:元知、但悲、王师、乃翁。
(3)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齐读。
1、临终前,陆游有许多的话想说,他最大的牵挂不是他自己,也不是自
己的家人,而是——(板书:但悲不见九州同)
2、你们看,出示(临终图)师介绍当时历史背景,出示《秋夜将晓出篱
门迎凉有感》
3、拓展阅读1,悲“泪”
(1)自由朗读,静心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2)指生读——师:遗民泪尽胡尘里,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想象后言说)是呀,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
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他们为什么流泪?(痛失亲人、家破人亡
、流离失所、充满仇恨、苦苦期盼……)
(3)壮美的山河已经落入了金兵之手,老百姓以泪洗面,苦不堪言。看
到这一些,想到这一些,陆游就感到无比揪心的悲痛啊!直至临死前,他
念念不忘的还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4、拓展阅读2,恨“醉”
过渡:那么,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南宋权贵和皇帝又干什么去了?
——出示《题临安邸》,师深情朗读。
引导想象说话: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他们只知道
干什么?——
5、对比参读,深化感悟
引读: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1年过去了——,10年过去了——,65年
过去了——(诵读:遗民……)王师们呢?——(诵读:暖风……)他们
早已忘记了北定中原,早已忘记了收复失地。可是,陆游呢?他有没有忘
记?他一心期盼着祖国统一!于是,一直到临终前,他念念不忘的,仍是
——但悲不见九州同。
同学们,“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背后,我们感受到的分明是诗人那颗至死
不渝的爱国心啊!(板书:爱国忧民)师生共同背诵古诗(播放舒缓低沉
的音乐)。
1、教师出示课件并朗读:
上面的三首古诗为我们勾勒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浮华的临安邸、萧条的村
庄、衣衫褴褛的中原百姓……请你发挥想象,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一番
具体的描述,也可以结合抒发自己的感想。
2、学生写作片段;指名朗读交流。
3、出示学生习作:
所见
陆游已去永安息,南宋仍是火烧心。
达官贵权花天地,百姓忧愁累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