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国家教案及反思篇一
1、通过感官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双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学习掌握和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发展小肌肉动作。
1、教师出示筷子,幼儿观看。
2、提问:
(1)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用处?
3、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回答。
4、师:这个是筷子,我们吃饭的时候会使用它来夹东西。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各种不同种类的筷子,幼儿观看。
2、提问:
(1)这些筷子是什么形状的?
(2)它们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3)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吗?
3、组织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等形式自由讨论回答。(重点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长短、粗细、材料等方面观察发现它们的不同。)
4、小结:原来有的筷子是竹子做的,有的筷子是木头做的,有的筷子是塑料做的,它们都是长长的、直直的,摸起来是硬硬的,而且都是一头粗一点,一头细一点。
5、组织幼儿再次根据筷子的特征进行感知、探索。
1、提问:
(1)你们会用筷子吃饭吗?
(2)你们是怎么握筷子的呢?
2、组织幼儿展示自己握筷子的方法,教师纠正幼儿的错误姿势。
3、教师介绍游戏“夹夹乐”玩法,幼儿倾听。(请幼儿练习分组用筷子夹弹珠、木珠或泡沫板,看谁在指定时间内夹得又快又好。)
4。教师示范用筷子夹东西,幼儿观看。
5、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教师及时进行筷子握姿的指导。
6、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教师巡回指导。
1、请家长在家督促幼儿使用筷子吃饭。
大班国家教案及反思篇二
1.知道是茶的家乡,茶的种类是各种各样的,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2.欣赏茶艺表演,品茶,尝试自己泡茶,初步了解品茶礼仪。
3.初步感受、体验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1.茶具数套、开水、毛巾各种茶叶
2.教学课件
你们家人喜欢喝茶吗?
你知道有哪些茶叶?请你说说它的名字。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个小小的茶叶展览会,小朋友们可以看一看,轻轻的摸一摸,闻一闻。
我们的茶叶种类非常多,刚才我们认识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如:龙井、铁观音、乌龙茶……
:自古就有品茶的传统,是世界上最早饮用茶叶、生产茶叶的国家,可以说茶是文化的一个标志。
1.看了这么多的茶叶,你们想尝一尝吗?
品茶:双手扶杯,小口抿茶水,让茶香慢慢地进入我们的身体。
提问:你品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喝在嘴里是什么感觉?你知道喝茶的好处吗?
( 止渴、强身防病、减肥消脂、降血压等等……)
2.我们对喝茶、泡茶是有很多讲究的,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欣赏一段茶艺表演。
小朋友欣赏茶艺表演视频。
刚才这位阿姨表演的是西湖龙井的茶艺,你们想亲手尝试泡茶吗?
1.教师示范泡茶方法。
2.提出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卫生,不争抢,每组小朋友明确分工。
3.幼儿泡茶。
4.幼儿相互品茶或向下面听课的老师敬茶。(注意敬茶礼仪:双手端杯)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学习了简单的泡茶,回家后要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才能自己泡茶。
2.听《采茶舞曲》一起出去跳一段采茶舞。
大班国家教案及反思篇三
1、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2、结合生活经验,积极表述对“我不怕困难”的理解。
3、在游戏中接受挑战,体验不怕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1、两块平衡木
2、任务卡4张
一、开始部分
设置“过桥”情景导入这里有两座桥,一座(等待幼儿观察比较回答)高,一座矮,请小朋友们选一座桥走过去找到空位置坐好。
二、基本部分
1、谈过独木桥的感受,初步了解困难。
(1)请选择走矮桥的小朋友们举手,告诉大家你为什么选择矮桥?
(2)请选择走高桥的小朋友们举手,说说你走高桥的理由。
小结:原来这座搞得独木桥会让我们有一点害怕,这种害怕就是一种困难,但只要我们克服害怕的'心理,我们就能走过高桥了,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不怕困难!”
2、交流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了解不同的解决困难的方法。
(1)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你遇到过吗?是怎样解决的?请先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教师倾听,引导幼儿说出曾经遇到过的困难。)
(2)幼儿个别交流,教师提升小结:原来询问、坚持。安慰、请求都能解决问题。
3、游戏体验:看任务卡完成任务,体验战胜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
(1)为了让大家展示一下“我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我为大家准备了任务卡,五人一组领取一张任务卡。
(2)任务要求:读懂任务卡上的要求,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第一组:到小脚丫表演室拿海洋池及所有的海洋球。第二组:到小脚丫表演室拿绿色的书桌和六本书。第三组:找到4个图形玩具盒、一个玩具锤子、一个玩具手串铃。第四组:到亲子活动室那一个簸箕、一把扫帚、一个纸篓、一条毛巾和一个脸盆。
(3)幼儿在10分钟内分组完成任务。
(4)交流:你们是怎样完成任务的。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教师格局幼儿的回答帮助提升。
小结: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肯想办法就会有很多战胜困难的方法,询问、坚持、努力、分工合作、商量协调都能解决困难的好办法。为我们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鼓掌。
三、结束部分
现在还有一个困难需要我们一起去解决,那就是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尝试走过高桥,让我们互相鼓励走过高桥回到教室吧!
《纲要》中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和体验而学习。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指南》也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社会活动《我不怕困难》中,我从情景“过桥”导入,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选择过高桥还是矮桥,接着我抛出问题:“为什么你选择高桥(矮桥)?说说你的理由。”从而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困难。虽然并我没有解释困难的意思,但紧接着我让幼儿说说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了解到困难其实就是在做一件事情时所遇到的阻碍,它可以是一种心情,一种疲惫,一种心理暗示等等。如徐梓宸说的“因为害怕不敢走高桥”,赵子涵说的“爬轮子时腿很累了”,吕子腾说的“做数学我不会”,这些都是他们面对的困难,但这些困难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战胜。如:尝试挑战、休息后的坚持、请教后的努力。为了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战胜困难的方法,我又借鉴《爸爸去哪儿》中的任务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中区发现困难、战胜困难。在设计任务卡时,我运用了图文的形式出现,上面部分是图示,下面部分是文字。当幼儿拿到任务卡后,由于对图的认知理解还是不够而且又不认识文字,拿第一道困难就摆在了眼前,如何来解决?所有的幼儿一个劲读图,甚至有幼儿在说:“我们不认识字呀?”我只一句话就点醒了:“你们不认识字,可有人认识呀!”于是大方询问教师就成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不用直接教幼儿去问后面的老师,他们会主动想到、做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不亦乐乎,因为他们并不是把这些当成任务,而是当成一种游戏,一种同伴共同游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幼儿获得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成功后的快乐感和自豪感。在任务过程中,一位幼儿拿错了东西,当她遇到我是还会主动询问“老师,我拿的对不对?”我只是说:“在看看你的任务卡。”经过比较,他立刻就发现他拿的并不是任务卡上需要的。幼儿询问、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把不确定变成了确定,这也是解决困难的方式之一。整个活动,我设置了三种情景:挑战情景、生活情景(隐性的)、任务情景(游戏性的)。在这些情景中,幼儿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了对“我不怕困难”的理解,同时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敢精神品质,我想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会永远陪伴幼儿的成长。
但是,我设计的任务卡是五人或六人共同完成,始终是能力强的幼儿在指挥,能力稍弱小的幼儿只是跟随能力强的幼儿,并没有真正去发现困难解决困难,不利于能力弱的幼儿的发展。《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 “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因此在设计任务卡时最好更具针对性的,如能力强的可以两到三个人一组,能力弱的单独完成稍简单的。
大班国家教案及反思篇四
1、了解擦桌椅的程序,感受物体表面大小与擦拭方法之间的关系。
2、增强值日生(即小组长)检查、提醒组员认真工作的.意识与行为,体验劳动的快乐。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足够数量的水桶、洗涤剂、抹布等。
一、 激活已有经验,交流擦桌椅的程序与方法。
1、 提出劳动内容:各小组将前一活动中分到的桌椅擦干净,劳动时请值日生(即小组长)负责各组组员的工作。
程序:先用抹布沾加入洗涤剂的水擦,再用清水擦一遍。
方法:桌子椅子的每一面都要擦到。(结合椅面、靠背、桌面等结构,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合于劳动过程中)
二、 分组擦桌椅,教师巡回指导。
1、 了解并及时组织幼儿交流擦的方法,知道表面大小不同,擦的方法也应该不同。(如:桌子面大,抹布推开,手掌按在抹布上擦;面小的地方,用手指顶着抹布的一个角来擦等)
2、 了解各组分工合作的情况,引导值日生(即小组长)关注组员劳动的情况并进行检查。
3、 及时换水。
(引导幼儿感悟擦桌子椅子的不同部位,所使用擦拭的方法也不同,掌握劳动的技巧)三、 体验劳动成果,感受人多力量大。
桌子椅子变干净了。如果教师一个人擦,会花很多时间,而且很累。而大家一起劳动,只花了一点点时间,干得很轻松。
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孩子们沉浸在游戏的情景之中,兴趣很高,在游戏中学会了搬、摆椅子的方法。这个活动结束后,大部分的孩子都掌握了搬椅子的方法。因为对他们来说不是学本领,而是玩游戏。以后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多思考,多找些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使他们乐意参与,并愿意在游戏中学会的活动。
大班国家教案及反思篇五
1、介绍自己吃过的中西餐,了解中西餐的各自特色。
2、尝试用辩论的方式发展自己的见解,愿意倾听并接纳他人的意见。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课前幼儿调查了解中西餐的特点。
一、引出课题你吃过西餐吗?味道怎么样?你觉得中餐好还是西餐好?
二、两组自由讨论
1、中西餐有什么特点?(味道、营养、种类、餐具、其他)
2、中西餐的不足是什么?
三、小小辩论会
1、了解辩论规则。
2、幼儿分两组展开自由辩论。
四、帮助小结
1、中西餐对比,得出各自的优缺点。
2、我们的饮食。(中餐为主,西餐为辅)
活动重点是尝试将纸屑均匀地洒在涂有糨糊的地方,制作大米饭。因为正好有现成的纸,我把它平均分好,每人一小块,然后在操作的时候,一点一点用手撕下来粘在碗里(事先画好的碗),备课时我认为还是比较容易的,孩子们应该一看就会,可是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1、在备课的时候不可能观察到孩子操作时的状况,可能自己的目标定得过高,但孩子在真正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不能达到,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发展水平,尽量简单、易懂、有趣,这样才能被孩子接受。这是在以后的备课中要注意的。2、在操作的时候,我认为把纸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应该没什么难的,而事实上,孩子在撕纸的过程中,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力道掌握不好,所以撕的纸片有大有小,在这里应该重点讲解一下撕纸的技能。虽然在课堂出现了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状况,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活动的最后,我让幼儿用自己做的“大米饭”喂给小动物吃,并学习说:“***,我请你吃大米饭!”幼儿都非常开心,体验了自己制作而成功的喜悦。我也体会到用游戏组织活动会使幼儿更投入。在下次教学中,改进自己的不足,吸取课堂上的优点,让自己的课上得更加精彩。
大班国家教案及反思篇六
1.通过特殊的阅读体验切实了解盲人朋友认识世界的独特方法。
2.积极参与观察、体验和交流活动,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 眼罩、图书《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和背袋人手一套。
2. 教学课件。
1.出示绘本封面,介绍书名。
2.提问:听了书名,你有什么感觉奇怪的地方?书里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1.讲解阅读的方法与要求
2.幼儿自由操作阅读
1.组织谈话,给幼儿自由表述触摸阅读后的感受和发现。
2.组织集体阅读,揭晓盲人朋友认识世界的独特方法。
(1)出示幼儿触摸的四个页面图片。
(3)集体阅读绘本,呈现盲人朋友认识颜色的独特方法。
小结:是呀,托马斯虽然是盲人,但是他喜欢所有的颜色,因为他可以尝到颜色、摸到颜色、听到颜色,还可以闻到颜色。
(4)幼儿再次自由阅读图书
小结:虽然托马斯看不到,但是坚强、细腻又热爱生活的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世界,理解颜色,盲人的世界也可以是五彩缤纷的。
1.组织幼儿分组为图书重新套上书封(戴眼罩和不戴眼罩)。
2.提问:那一组速度快?那一组套的更好?为什么?
3.小结:是呀,眼睛看不见,很多事情做起来就更困难了。
1.提问:盲人做很多事情都不方便,那我们该怎么办?
2.播放课件,依次介绍盲道等帮助盲人的设施设备。
1.介绍盲人书画家沈冰山。
2.欣赏画作。
3.小结:盲人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能感受还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现我们五彩的世界,真好!
活动延伸:
自由深入阅读《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
大班国家教案及反思篇七
1、初步了解“光盘”行动的意义,知道“光盘”行动,人人有责。
2、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培养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的好习惯。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1、“光盘”行动公益广告视频。
2、ppt课件。
3、可粘贴“光盘”标志若干、双面胶。
一、播放“光盘”公益广告,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光盘”概念。
1、教师播放“光盘”公益广告。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光盘行动》含ppt课件
三、播放ppt(粮食怎么来的)。
师:我们刚刚看到了这么多浪费粮食的现象,那你知道这些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幼: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教师边播放图片,边进行讲解。)
提问:图上的人在干吗?
我们刚刚看了图片,那你现在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了吗?
四、小结:我们大家都知道了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它们得来不易,所以我们都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粮食,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呢?(幼:如果在外面有吃不完的饭菜可以打包带走,要做好“光盘”行动。)
五、粘贴“光盘”标志。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