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科技课教案篇一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2、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3、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4、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5、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7、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8、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9、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养蚕》
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2、(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3、抽丝要经过这样几道程序:(1)摘掉蚕茧表面乱丝(2)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3)细刷搅动,找出丝头(4)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4、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蚕卵)、(蚕)、(蚕蛹)、(蚕蛾)。
5、象蚕这样,一生经过几次变化,各个阶段的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现象叫(“变态”)。
六年级科技课教案篇二
1、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能量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到它;
3、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
4、生活中常见能量的作用:
光能:使植物生长、发电、使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变热、传递信息……
电能:使电灯发光、使电视机工作、使电脑工作、使电力机车运行、传递信息……
热能:使暖气片工作、使水沸腾、加热食物……
水能:发电、使水车转动、……
食物中的化学能:使人生长、使动物运动、……
声能:使物体产生震动、传递信息、检查身体……
5、人类和自然界如果没有能量,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6、人类可以运用各种能量,也可以控制各种能量的大小。
7、骑自行车时用力蹬踏使力加速的能量是机械能。
8、开关关了后,灯就不亮了,所以能量不能被存贮。(×)
9、连线光能----光合作用机械能---汽车飞驰化学能---马匹拉车
第二课能量的转换
1、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生活中,能量的转换如:
a、打开电视,电能转换成了声能和光能。
b、搓一搓手,化学能转换成了声能和光能.
c、我们吃的食物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我们运动所需要的动能。
d、电风扇是把电能转换成风能。
e、风力发电机是把风能转换成电能
f、电池是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g、锯木头会发热是因为机械能转换成热能
h、阳光下的植物是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i、电脑工作是把电能转换成光能、声能、机械能
3、能量转化是无法人工控制的。
4、煤中贮的能量是热能和光能。
第三课能源
1、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3、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
4、家中和工业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5、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总能量中,矿物燃料所点的比重相当大,这些能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这些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消耗速度极快,并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6、常见的太阳能装置有: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
7、制作太阳能灶是在利用可再生性能源。
第四课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1、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问题,人们正竭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2、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利用扩展到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灶。
3、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潮汐能就是在海水的涨落过程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形成的巨大的能量。人们因此称海洋潮汐为“蓝色煤海”。
4、核能也叫原子能。利用核能发电的电厂叫核电站。
5、生物质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沼气是由生物质能转换的一种可燃气体。
6、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地热发电是开发地热能的有效途径。
7、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如:潮汐能、核能、生物能、地热能,水能不属于新能源。
8、核能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9、地球存储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0、造成能源枯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
11、只有现代人才会利用能量的转化。(×)
12、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事例如:利用海水晒盐、太阳能热水器热水。
六年级科技课教案篇三
1、我们可以利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
2、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4、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5、生活中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玩跳跳球)、(撑杆跳高)、(拍球)、(弓箭)等。
5、弹簧秤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
6、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
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8、鲸或海豚的身体形状都是两头尖,中间大,这种(流线型)的体形有利于克服阻力。
10、生活中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地方:汽车轮胎上的条纹、车轮上的防滑链条、鞋底的花纹、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
11、生活中需要减小摩擦力的地方: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轴承中的小钢珠、流线型的潜艇和船。
12、降落伞下降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的作用。
13、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主要与(伞面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伞面(越大),下降速度越慢;物体的重量(越轻),下降速度越慢。
《调查与预测》
1、调查的常用形式有:(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
2、在科学探究中,(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而(预测)是根据现有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变化作出推测。
3、历时40年的研究,能够预测黑猩猩行为的科学家是(珍妮)。
六年级科技课教案篇四
曾厝小学:陈亚曾
2011年2月
一、学生素质分析
经过三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有6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我们长大了》。第二单元是《遗传与变异》,第三单元是《进化》,第四单元是《共同的家园》,第五单元是《神奇的力量》,第六单元是《拓展与运用》。在各个单元学习中均有过程与技能训练。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目的要求
1、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2、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
4、初步学会认识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5、初步学会通过调查收集证据以及对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推论。
四、重难点
1、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课时安排(详见学区)
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 5课时
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4课时
三单元·· 进化······· · · 4课时
四单元·· 共同的家园·· 8课时
五单元·· 神奇的能量·· 7课时 六单元·· 拓展与应用·· 4课时
六年级科技课教案篇五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塑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一、填空题: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山地)、(峡谷)、(海洋和岛屿)、(沙漠)。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填空题: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一、填空题: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
2、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
3、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
4、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
5、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6、(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
7、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是(冬)季。
8、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9、银河是由许许多多(恒星)构成的。
10、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把它们称为(恒星)。
11、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
12、中国“神舟6号”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
一、填空题:
1、(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找出答案。
2、(假设)是根据已有经验先对答案做出的猜想。
3、(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4、(实验)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模拟实验);二是(对比实验)。
5、假设一般用(如果……那么……)来表达。
二、问答题:
1、做科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答: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
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进行;
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
三要注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
2、你做过的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各有哪些?
答:我做过的模拟实验有: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
对比实验有: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模拟喷气式飞机的实验、食盐的溶解快慢实验等。
3、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4、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5、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6、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
答: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如果在学校,要尽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如果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
7、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8、人们根据生锈原因,想出来很多的防锈的办法,你知道这些办法由什么科学道理吗?
9、人类的哪些活动会改变地表?它们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影响生态环境、妨害水循环、影响气候、造成自然灾害。
10、你认为有没有外星人?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有。不可能只有我们人类存在,外星人应该是也会存在吧,一般来说,这么大的宇宙,只有我们有生命不可能,你不知道在什么星球里就还会有和我们差不多的物种存在,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啊!
三、实验设计
1、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3、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答: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棒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棒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进港船只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船只,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消失。
结论:地球是球形的。
4、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5、请你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6、请你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
答: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
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
现象:干燥的烧杯内没有什么;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浑浊(像雾);白瓷燃烧皿底部有黑烟。
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和黑烟。
7、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答:材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
步骤:(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
(2)在“叶子“上抹碱水。
(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
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
结论:紫甘蓝水遇酸变红,遇碱变绿。
8、请你设计环行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盘子、细沙、石子等。
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纱。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现象:坑面积比石块的面积大。
结论:高度相同,石大坑深。石头相同,越高坑越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