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安全教案篇一
1、遇到突发事件时,幼儿能及时快捷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2.幼儿熟悉安全撤离路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3.考验小朋友们的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电视报道中有关紧急撤离的事例或图片。
2、班级紧急撤离图。
1.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或图片,让幼儿感知遇到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煤气泄漏、火灾等)。
提问:“如果遇到突发事情时怎么办?”目l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知道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指挥等。
4.熟悉警报录音。组织幼儿“实战演习听到警报声音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按图标路径迅速撤离到户外安全地带。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1.将幼儿撤离时的正确方法。用照片或绘画图片的方式呈现在墙饰上。
2.向家长介绍活动情况、目的.,请家长带幼儿熟悉小区居住环境,寻找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安全位置。
3.教师或家长带领幼儿了解生活环境(幼儿园、公共场所)中都有安全通道及出口,认识紧急出口标志。
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意识和行为之间的差异,幼儿的自觉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次两次的教育就能见效的。我们教育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正确行为的引导,使之形成习惯,同时还要经常督促和检查,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常给孩子讲解安全方面的知识,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安全教案篇二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标志的作用和特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媒体的动画课件:红红闯红灯
2、实现拼接好的违反交通规则的录像。
3、幻灯片:去秋游的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1、边观看动画课件边讨论:
(1)妈妈带红红去红绿灯旁的84广场玩,84广场真漂亮,红红看到花丛中有一只漂亮的蜻蜓.就去捉蜻蜓玩。蜻蜓飞到了马路对面,红红一路追过去,马路上驶过一辆车,红红差点被车撞上。
(2)为什么红红差点被车撞上?
教师小结:红红离开妈妈在马路上追蜻蜓,不遵守交通规则,差点被车撞上,这样太危险了。
(3)组织幼儿讨论:如果你是红红,你会怎么办?
教师归纳:过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在马路上追逐、玩耍,不乱闯红绿灯。
2、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播放录像,让幼儿讨论、回答。
3、看幻灯片,引导幼儿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
教师出示各种交通标志的图片,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试着说出这些分别是什么标志,分别代表着什么意思。
师: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这些标志的意义,那到底说的对不对呢?老师来告诉你吧!(教师仔细讲解每个交通标志的名称及意义)
4、游戏--我指你说:教师指出标志图片,让幼儿说出标志名称及含义,以让幼儿巩固复习。
5、情景模拟游戏:秋游去。
(1)带领幼儿一边走一边根据场景提问,认识标记,巩固对交通规则的认识。
场景一:人行道和车行道
师:前面有两种路,行人该走哪一种路?(人行道)
师:行人应该注意什么?(靠右边走,不能边走边玩,特别是不能到车行道上玩)
场景二:十字路口(教师扮交警)
师:要过马路了,我们应该怎么走?(找到斑马线,看交警手势看红绿灯)
场景三:天桥
师:这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走?(走天桥要靠边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能推也不能挤。)
(2)顺利到达目的地
延伸活动:户外活动和中小班小朋友玩交通游戏。
幼儿园安全教案篇三
1、通过借故事《好饿的小蛇》》让幼儿了解狼吞虎咽吃东西的危险性,养成细细嚼慢慢咽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吃东西时专心,不玩闹的良好进餐习惯。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这些食物大家都认识吗?都有些什么食物呢?
师:你们喜欢这些食物吗?
师:有一条小蛇也很喜欢这些水果,一起来看看它是怎样吃东西的?
(二)了解狼吞虎咽的危险性
观看《好饿的小蛇》视频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来说说小蛇是怎样吃东西的?
师:第六天,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看见棵红苹果树,它做了什么?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小蛇这样吃东西安全吗?
师小结:如果在食用食物时,狼吞虎咽的吃,很容易呛在食道里,严重的会窒息,危害小朋友的生命。
(三)判断行为
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怎样吃东西才安全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吃东西的行为看看对不对?
图一:边走边狼吞虎咽(叉叉)
图二:吃东西的时候追逐打闹(叉叉)
图三:专心吃饭(勾勾)
图四:没有成人的监督下吃果冻(叉叉)
师:为什么图一、图二和图三都是不对的行为呢?
师小结:吃东西的时候要专心、不能打闹玩笑、要细细嚼慢慢咽、不狼吞虎咽。果冻要用勺子吃,不要吸食同时要有大人在身边。因为这些食物比较的细小,如果狼吞虎咽的吃容易卡在喉咙里或者呛在食道里。
总结安全小儿歌:
小朋友要注意,
吃东西时要专心,
不跑不玩笑,
细细嚼慢慢咽,
安全意识要牢记。
延伸活动:
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品尝食物,记住要细细嚼慢慢咽。
幼儿园安全教案篇四
1、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通过谈话了解午睡的重要性;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使幼儿知道仰卧和侧卧是正确的睡姿。
2、通过本此活动的学习,增强午睡意识;使幼儿能够自觉的较快入睡,并使用正确的睡姿。
3、通过活动,鼓励幼儿争当午睡小标兵,体验香香午觉给身体带来的愉悦
了解午睡的重要性,增强午睡意识。知道仰卧和侧卧是正确的睡姿。
幼儿能够自觉的较快入睡,并使用正确的睡姿。
幼儿午睡图片
午睡动画片
贴纸
小床
心脏道具
一、为什么要午睡(谈话引入)
1、师:每天中午呀,我们吃过午饭散完步就有一件特别特别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
2、师:为什么我们说午睡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呀?
4、展示幼儿午睡图片。
5、师:现在请小朋友找找谁是睡得香香的宝贝并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说不出来的'小朋友呀也可以做做动作)
二、什么是正确睡姿?了解不良睡姿对健康的影响。
1、师:那我们再看一组午觉睡的香香的小朋友,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他们哪里不一样?
2、展示图片
3、师:大家看清楚了么?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并做举手示意的动作)(鼓励说不出的孩子做动作)
4、那这几个小朋友谁的姿势比较好?
5、师总结:哦、原来睡觉呀不仅要睡着,睡觉的姿势也很重要。
(1)、为什么不允许小朋友睡觉时候咬被子、枕头、手指?因为有细菌这样很不卫生。
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用鼻子吸气(做示范)再用嘴巴呼气(做示范)请大家记住这种感觉。现在请伸出你的小手像我这样捂紧自己的鼻子和嘴巴,吸气、呼气。好了,哪种感觉更舒服?把脑袋蒙着睡觉就像你用小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和鼻子,小朋友们不能舒畅地呼吸到新鲜空气。这样的睡姿是不对的。
那怎么样的睡姿是正确的呢?平躺和侧睡是正确的,小朋友们记住了么?
三:观看视屏,梳理正确、完整的入睡要求
1、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个小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片里告诉我们怎样午睡吧。
2、播放视频
3、动画片看完了,动画片告诉我们午睡要注意什么?
4:大家说的都很好,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不仅能说到还能做到。从今天开始按要求睡觉的小朋友就是午睡小标兵,可以获得特殊奖励。王老师希望小朋友们每天都能用正确的睡姿睡香香。
四:教学延伸
进行午睡评比活动
幼儿园安全教案篇五
1、帮忙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帮忙幼儿了解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知识,明白生疏人叫门时不开门,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
1、设情境:爸爸、妈妈不在家。2、自制图片4幅、磁带。
1、观看情境表演,使幼儿明白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生疏人敲们不能开。
(1)教师向幼儿介绍这天教师和小朋友一齐为大家表演一个小品,名字叫“爸爸、妈妈不在家”。
(2)教师提问,让幼儿回答。
(3)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碰到生疏人敲们,不要轻易开门,要先问清楚来人是谁、找谁,告诉来人等家长回来后再来,或让来人在外面留下等,也可让人到家长单位去找等等。
(4)再次表演,让幼儿加深印象。
一幼儿扮亮亮,另一幼儿表演生疏人(生疏人可随便找理由)。
2、让幼儿根据自我的体会,谈谈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自我做了什么事。
3、听录音《晶晶看家》。
4、看黑板上的挂图,帮忙幼儿懂得一些安全常识。
(1)玩小刀等尖锐的东西。
(2)一人在安静地玩玩具。
(3)在床上翻跟头。
5、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小朋友们要注重安全。生疏人来时不开门,不做危险的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要学会保护自我。
幼儿园安全教案篇六
1、知道迷路的危险和解救办法,进行生存教育。
2、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景设置,增强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产生对迷路的、被拐骗孩子的同情心。
重点:知道迷路的危险和解救办法,进行生存教育。
难点: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景设置,增强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
1、寻找一些报纸登载有关小孩被骗、被拐的消息。
2、《迷路的小花鸭》的迷宫图一张。
3、幼儿会表演《迷路的小花鸭》。
1、出示《小花鸭找家》的迷宫图,引出主题。
教师:小花鸭为什么哭?它怎么会迷路找不到家的?怎么办?
请幼儿为图中迷路的小花鸭找家。
2、教师设置情景,引导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小朋友出去玩,有时不小心也会迷路的。你们看:
3、设置想象活动:迷路的危险。
教师:迷路了,会发生什么危险?怎样找到自己家里的人呢?
教师小结:小朋友如果迷路了,不要慌,不要只是哭,要想各种办法寻找自己的亲人。千万不可跟着陌生人走。
4、介绍一些报纸上登载的有关被拐的事例,引起幼儿的重视。
5、组织幼儿谈话:怎样避免迷路和走失。
6、音乐表演:《迷路的小花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