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初中舞蹈教案篇一
本人自20xx年大学毕业分配以来,担任邵武市职业中专幼师班的舞蹈课教师,几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舞蹈课是培养幼师学生学习掌握教学技能的一门必修课。幼儿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舞蹈的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因此,在舞蹈理论知识方面和舞蹈技艺内容尽可能更广一些,知识与舞蹈体例更新一些,以便学生通过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就业技能。以下是我对如何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进行的探索性总结如下论述:
一、根据培养目标,选好相应教学内容:
我所教授的班级的教学对象都是16——20岁的女学生,所以教学内容既要符合幼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而且还考虑到了幼儿的特点。教学中应让学生做到“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学生不仅会跳,还要会编,掌握创编幼儿舞蹈的原则及方法。
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有目的和方向性。如在教学中第二个学年要求学生掌握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其中还包括幼儿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理论。以及舞蹈基本训练、幼儿舞蹈要求内容多而广实用的幼儿律动、集体舞、歌表演以及幼儿表演唱,并且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民族民间舞,包括(汉族民间舞、蒙古族民间舞、藏族民间舞、维吾尔族民间舞、朝鲜族民间舞以及傣族民间舞等)。学生还必须掌握幼儿舞蹈的创编。幼儿舞蹈创编即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又要遵循舞蹈创作的个性特点。
为了更好地巩固加深学生学过的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最后一个学年开设舞蹈选修提高课,一部分舞蹈基础好的学生继续选修舞蹈课。采取这种扩大包容量的“大文化”教学观念和方法,能让学生有机会最大限度吸收各种不同风格舞蹈的精华,广收博采有得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质量的人才。
二、达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预期目标的基本途径:
我认为在教会学生学习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及组织编排组合和节目的能力。
(一)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首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教学口头表达能力。有些同学自己能将舞蹈跳好,但是当她面对孩子的时候却不知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们很快明白。因此做到能将意思表达的尽量口语化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合幼儿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手段,促进学生思考,反复实践,臻至成熟。
其次,正确地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纠正错误的动作能力的培养动作要领掌握准确,具有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能力。这一点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尤为重要,教授幼儿舞蹈时要求教师能模仿出他们的错误,让他们能直观的看到自己错误才能很好的纠正。
(二)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要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受的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要做到:
a、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如以幼儿的头为例,它与全身的比例是“站五、坐三、盘二半”,显然幼儿的头与全身的比例明显地比成人大。所以为幼儿设计舞蹈动作时,一定要从幼儿生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发展的自然素质,探索幼儿舞蹈动作的发展规律。
b、注意观察生活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观察、了解幼儿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动作特点。积累起来加以提炼,成为反映幼儿生活的舞蹈。如在99年我学生的毕业实习中,有一同学扑捉到了小朋友因裤带太松舞蹈课中裤子掉了的可爱表情,编排的舞蹈《舞蹈课》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喜爱。
c、面向全体,寓教于乐。幼儿舞蹈的表现内容要力求简练、单纯、主题思想明确。
三、改进考试方法,重视艺术实践,以利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考试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培养能跳能编能教的全方位人才。将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我改进了考试方法,将考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部分,二是实践部分。在实践部分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我将班级的同学分组,相互教授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这样既考察了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这样能更好地考评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以及发现她们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我认为切合实际地精选教材,是达到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预期目标的基本前提条件,舞蹈教学基本技能的具备是取得成效的桥梁,考试方法的改进及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舞蹈教学能力形成的不可缺少的配套措施,只要我们有步骤地坚持这样做,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初中舞蹈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曲风,并学习看图谱探索动作。
2、在熟悉动作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变换队形。
3、鼓励幼儿用目光、体态与同伴进行友好交流。
活动准备:
1、图谱、磁带、录音机。
2、动作前置,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激趣:
师:我们都是西班牙的小小斗牛士,今天,我们一起来跳快乐的西班牙舞。
(二)出示图谱,学习队形变化。
出示图一:
1、师:你发现了什么?小红人是谁?(小黄人呢?)
小黄人走到哪里去了?小红人有没有动?
2、集体练习,师唱谱。
出示图二:
1、师:怎样才能使小人转圈圈?
2、幼儿练习,师唱谱。
出示图三:
1、师:小人们又在干什么呢?
2、幼儿探索,师唱谱。
(三)完整舞蹈
(四)情感要求:目光、体态的交流。
初中舞蹈教案篇三
舞蹈是一种感情的抒发,一种好的舞蹈不仅能够让跳舞者感到身心的舒畅,感到激情的徜徉,还能够让观看者感动。这就是舞蹈感情的一种传递,只有练舞者有感情,寄感情于舞蹈,观舞的人才能够发现那一个个感动点,才可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强调情感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感情,更能提高他们借用舞蹈去抒发自己的感情。融情于教学,要恰到好处,用自身作为引子,去调动学生的思想。
(1)口传身授式教学
很多人认为舞蹈教学应该是手把手的教学,是老师将动作做出来,学生进行模仿。其实在此过程中,老师的语言也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它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欲望。比如在教学生如何练习腿的动作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均匀用力,让音乐在你的腿部跳跃;逐渐伸长你的腿,再伸展一点,到达最高点坚持一下;逐渐收紧,坚持住,大家做的很好”。用这样一系列的语言来传递动作的要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心里得到放松,对学习舞蹈更加有信心。而且因为舞蹈的练习是比较劳累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压力也比较大,所以老师的语言不要太僵硬,容易让学生更加反感。而要亲切、表达更加形象。并且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有信心去独立完成这些动作。如说,我们是舞台上最美丽的精灵;大家每个动作只要做到位就非常优美;大家一定要笑,将快乐表达在脸上。身授是舞蹈训练的重要过程,也是最直接、最根本的过程。因为舞蹈的一些动作很抽象,甚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要想动作统一,就必须要老师亲自示范。这样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基本的模板,另一方面也可以教学生如何去理解这里面所包含的情感。一般来说,老师一个动作要做三遍,第一遍是包含情感的演示,第二遍是肢解的动作,第三遍要加入语言的描述,将感情先用语言表现出来。开始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仅用手势来表现舞蹈;增加学生可以模仿的次数,这样不断地锻炼才能逐渐掌握身体的运动规律,从模仿到创新;学生在了解如何表达舞蹈思想之后,就能够依靠自己的思考去塑造舞蹈,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2)以情动情式教学
人生来就有对美的感知能力,即使是思维直接、简单的初中生,他们对美也有着自己的追求。其实代沟问题就是审美不同造成的,思考的方式不一样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结论。因此老师在教学舞蹈之前,不妨先给学生奠定下一个情感的“基调”,让学生先听音乐,感受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尽情想象,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独立的感受和见解。音乐有的激昂,有的柔和,有的有节奏感,有的则是缓慢抒情,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出这些音乐特点,教会他们辨别简单的音乐特质。除了音乐之情感染舞蹈之情之外,还可以使用“眉目传情”。眼睛是通往心灵的窗户,舞蹈的动作除了肢体语言之外,还有眼神语言。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高难度的眼神交流容易让学生感到压力。其实只要老师在平时逐渐强化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并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眼神的交流,给学生做好的榜样。这样自然能够增加他们对舞蹈的理解,眼部的情感自然就能够流露出来。特别进行强化训练时,老师可以以印度舞为举例,重点给学生看眼部眼神的变化。
二、精选教学题材,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题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一个舞蹈的评价是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来考量的。对于舞蹈的形体美来说,是感性的考察;而内在的理性,则是对舞蹈意义的思考,是舞蹈本身所表达的含义和境界。每一个舞蹈都是有灵魂的,而这个灵魂一旦和观众产生了共鸣,那么就诞生了优秀的舞蹈。若只是让观众去欣赏形体之美,则过于简单无深意,更不能给观众触碰心灵的感觉。而这些种种都是建立在好的选题和立意的基础之上,有了灵魂才能跳出优美而心动的舞姿。
(1)选材具有时代精神
舞蹈也是具有时代气息和特色的,也应当是在时代的前段跳跃的。而初中生的舞蹈教学虽然是基础性的教学,但是因为学生的喜好和兴趣会随着时代而发生变化,所以多做改变,紧随时代步伐是非常明智而有效的。因此老师在选择教学题材的时候,要与时代接轨,多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或者是融入一些时代元素,让舞蹈从立意到形体都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
(2)深化选材意义
舞蹈就像是一个精灵,它表达着舞蹈者的心思,也表达着编舞者和立意者的思想。因此老师在教学之初就应该给学生树立这样的思想,从深处去挖掘学习舞蹈的意义。深化选材的意义是为了彰显舞蹈的人文魅力,为了体现舞蹈教学的着力点。另外,即使是做深远的立意,也必须符合初中生的世界观,保证在他们的思想范围内能够理解。否则过于“高大上”,可能也只是空谈。
(3)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们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温柔、有的偏于急躁、有的喜欢安静、有的则更加热衷于热闹。而这些都是他们选择何种题材的舞蹈的一个基本的考察依据,让一个性子急的人去跳较为缓慢的舞蹈,可能他们本身也是难以习惯的。所以老师可以多给学生几种题材的舞蹈,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这样他们能够选择更是适合自己的舞蹈,也能够培养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不会因为课业的压力而将其作为一种负担。而且目前的初中生都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关注的东西也非常广泛,从国际音乐到古典音乐,从民族舞蹈到国际舞蹈形式,他们都有所关注。这样一来,他们更喜欢多元化的舞蹈形式,对自己想要进行的舞蹈也有自己的看法。让他们自己选择既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又能够帮助他们拥有自己的主见,对他们将来在舞蹈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严格训练过程,每个动作都要标准科学
(1)标准化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只有做到位才能够表现出那种美丽,才能更具吸引力。特别是在初中舞蹈的教学阶段,基础教学更加要严把关,这样才利于学生后来的舞蹈学习。老师要将每个动作做标准的示范,并且给每个学生指正,保证每个细微的动作、每个细节都得到完善。
(2)实现互帮式教学
舞蹈可以是集体的活动,也可以是个人美的展示。但是学习的过程却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舞蹈动作都难以看到完全,即使是有一面镜子也难以看到各个角落。所以实现互帮式教学,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指正,相互完善。同组的同学就是观众,是我们舞蹈的欣赏者,所以他们的意见要更加客观和恰当一些。
(3)比赛刺激竞争
舞蹈学习虽然是一种自愿的学习,而且和天分也有关系,但是同样和后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采用竞争制度进行舞蹈教学,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促使学生不断突破自我。而且舞蹈是具有创新和实践意义的,如果学生只是拘于教学内容,很难提升自己的能力。采用竞争的形式,促使他们不断创新,让自己的舞蹈更具竞争力,舞蹈境界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了。
(4)分层次教学
舞蹈是一种艺术,是身体的艺术,所以和天赋有较大的关系。而初中教学又是舞蹈的基础教学,不能够只关注优秀学生,要综合考虑,进行分层次教学。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对有舞蹈天赋的学生做较高的要求,并且给他们提高舞蹈难度;能力中等的同学,可以增加他们的舞蹈量,让他们有稳定的提高;而对于那些肢体协调能力过差的同学,要降低他们的要求,打实他们的基本功,并且用适当的语言鼓励他们,更加注重让他们体会舞蹈的境界。
总之,初中舞蹈教学作为基本教学有其重要的意义,管窥其教学方法只能够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中心等几个方面来看。而且随着新课标的逐渐展开,舞蹈作为人文教育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从学校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这个方面有所施展。老师要正确把握家长的这些期望,给学生的舞蹈教学做最恰当和符合个人实际的指导。
初中舞蹈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
教学重点、难点:要注意教学方法,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拉伤韧带,还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练习,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内容:
一、介绍舞蹈基本功的作用:
1、通过练习可达到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以及较准确地移动重心的能力。
2、开发智力,表现美。学生掌握把上、把下各种舞蹈动作技巧,这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她们掌握的不应是僵死的形体动作,而应该是渗透充满了情感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汇,也就是不能死学,学死。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组合表演动作,直至能较成功地创编舞蹈、舞蹈律动和游戏作品。
二、教学生练习一些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1、素质训练:素质训练是对初学舞蹈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学生,对舞蹈的接触不同,在理解与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样,身体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素质训练就是为了解决学生身体自然条件的差异,缩短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需要的距离。
2、形体训练:形体练习即塑造身体的体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达到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形体练习是构成舞蹈语汇的基本条件,是推向舞蹈艺术的必经之路。
3、技巧训练:学生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进行技巧训练。技巧有一定的难度,是技巧性很强且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能力、条件、特长来“因材施教”。训练中,以单一项目反复练习为主,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即身体的基本姿势形态。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三、把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教给学生。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述法和手把手的教育法来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1,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它是学好舞蹈的基石。2,向学生介绍舞蹈基本功在舞蹈中的作用。
3,示范练习基本功的方法。
4,让学生模仿,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指点和纠正。5,让学生互相帮助来完成软开拉伸动作,同时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放松紧张的身体。
6,由我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
初中舞蹈教案篇五
舞蹈是一种感情的抒发,一种好的舞蹈不仅能够让跳舞者感到身心的舒畅,感到激情的徜徉,还能够让观看者感动。这就是舞蹈感情的一种传递,只有练舞者有感情,寄感情于舞蹈,观舞的人才能够发现那一个个感动点,才可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强调情感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感情,更能提高他们借用舞蹈去抒发自己的感情。融情于教学,要恰到好处,用自身作为引子,去调动学生的思想。
(1)口传身授式教学
很多人认为舞蹈教学应该是手把手的教学,是老师将动作做出来,学生进行模仿。其实在此过程中,老师的语言也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它能够有效地唤醒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欲望。比如在教学生如何练习腿的动作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均匀用力,让音乐在你的腿部跳跃;逐渐伸长你的腿,再伸展一点,到达最高点坚持一下;逐渐收紧,坚持住,大家做的很好”。用这样一系列的语言来传递动作的要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心里得到放松,对学习舞蹈更加有信心。而且因为舞蹈的练习是比较劳累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压力也比较大,所以老师的语言不要太僵硬,容易让学生更加反感。而要亲切、表达更加形象。并且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有信心去独立完成这些动作。如说,我们是舞台上最美丽的精灵;大家每个动作只要做到位就非常优美;大家一定要笑,将快乐表达在脸上。身授是舞蹈训练的重要过程,也是最直接、最根本的过程。因为舞蹈的一些动作很抽象,甚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要想动作统一,就必须要老师亲自示范。这样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基本的模板,另一方面也可以教学生如何去理解这里面所包含的情感。一般来说,老师一个动作要做三遍,第一遍是包含情感的演示,第二遍是肢解的动作,第三遍要加入语言的描述,将感情先用语言表现出来。开始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仅用手势来表现舞蹈;增加学生可以模仿的次数,这样不断地锻炼才能逐渐掌握身体的运动规律,从模仿到创新;学生在了解如何表达舞蹈思想之后,就能够依靠自己的思考去塑造舞蹈,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2)以情动情式教学
人生来就有对美的感知能力,即使是思维直接、简单的初中生,他们对美也有着自己的追求。其实代沟问题就是审美不同造成的,思考的方式不一样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结论。因此老师在教学舞蹈之前,不妨先给学生奠定下一个情感的“基调”,让学生先听音乐,感受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尽情想象,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独立的感受和见解。音乐有的激昂,有的柔和,有的有节奏感,有的则是缓慢抒情,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出这些音乐特点,教会他们辨别简单的音乐特质。除了音乐之情感染舞蹈之情之外,还可以使用“眉目传情”。眼睛是通往心灵的窗户,舞蹈的动作除了肢体语言之外,还有眼神语言。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高难度的眼神交流容易让学生感到压力。其实只要老师在平时逐渐强化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并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眼神的交流,给学生做好的榜样。这样自然能够增加他们对舞蹈的理解,眼部的情感自然就能够流露出来。特别进行强化训练时,老师可以以印度舞为举例,重点给学生看眼部眼神的变化。
二、精选教学题材,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题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一个舞蹈的评价是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来考量的。对于舞蹈的形体美来说,是感性的考察;而内在的理性,则是对舞蹈意义的思考,是舞蹈本身所表达的含义和境界。每一个舞蹈都是有灵魂的,而这个灵魂一旦和观众产生了共鸣,那么就诞生了优秀的舞蹈。若只是让观众去欣赏形体之美,则过于简单无深意,更不能给观众触碰心灵的感觉。而这些种种都是建立在好的选题和立意的基础之上,有了灵魂才能跳出优美而心动的舞姿。
(1)选材具有时代精神
舞蹈也是具有时代气息和特色的,也应当是在时代的前段跳跃的。而初中生的舞蹈教学虽然是基础性的教学,但是因为学生的喜好和兴趣会随着时代而发生变化,所以多做改变,紧随时代步伐是非常明智而有效的。因此老师在选择教学题材的时候,要与时代接轨,多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或者是融入一些时代元素,让舞蹈从立意到形体都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
(2)深化选材意义
舞蹈就像是一个精灵,它表达着舞蹈者的心思,也表达着编舞者和立意者的思想。因此老师在教学之初就应该给学生树立这样的思想,从深处去挖掘学习舞蹈的意义。深化选材的意义是为了彰显舞蹈的人文魅力,为了体现舞蹈教学的着力点。另外,即使是做深远的立意,也必须符合初中生的世界观,保证在他们的思想范围内能够理解。否则过于“高大上”,可能也只是空谈。
(3)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们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温柔、有的偏于急躁、有的喜欢安静、有的则更加热衷于热闹。而这些都是他们选择何种题材的舞蹈的一个基本的考察依据,让一个性子急的人去跳较为缓慢的舞蹈,可能他们本身也是难以习惯的。所以老师可以多给学生几种题材的舞蹈,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这样他们能够选择更是适合自己的舞蹈,也能够培养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不会因为课业的压力而将其作为一种负担。而且目前的初中生都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关注的东西也非常广泛,从国际音乐到古典音乐,从民族舞蹈到国际舞蹈形式,他们都有所关注。这样一来,他们更喜欢多元化的舞蹈形式,对自己想要进行的舞蹈也有自己的看法。让他们自己选择既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又能够帮助他们拥有自己的主见,对他们将来在舞蹈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严格训练过程,每个动作都要标准科学
(1)标准化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只有做到位才能够表现出那种美丽,才能更具吸引力。特别是在初中舞蹈的教学阶段,基础教学更加要严把关,这样才利于学生后来的舞蹈学习。老师要将每个动作做标准的示范,并且给每个学生指正,保证每个细微的动作、每个细节都得到完善。
(2)实现互帮式教学
舞蹈可以是集体的活动,也可以是个人美的展示。但是学习的过程却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舞蹈动作都难以看到完全,即使是有一面镜子也难以看到各个角落。所以实现互帮式教学,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指正,相互完善。同组的同学就是观众,是我们舞蹈的欣赏者,所以他们的意见要更加客观和恰当一些。
(3)比赛刺激竞争
舞蹈学习虽然是一种自愿的学习,而且和天分也有关系,但是同样和后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采用竞争制度进行舞蹈教学,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促使学生不断突破自我。而且舞蹈是具有创新和实践意义的,如果学生只是拘于教学内容,很难提升自己的能力。采用竞争的形式,促使他们不断创新,让自己的舞蹈更具竞争力,舞蹈境界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了。
(4)分层次教学
舞蹈是一种艺术,是身体的艺术,所以和天赋有较大的关系。而初中教学又是舞蹈的基础教学,不能够只关注优秀学生,要综合考虑,进行分层次教学。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对有舞蹈天赋的学生做较高的要求,并且给他们提高舞蹈难度;能力中等的同学,可以增加他们的舞蹈量,让他们有稳定的提高;而对于那些肢体协调能力过差的同学,要降低他们的要求,打实他们的基本功,并且用适当的语言鼓励他们,更加注重让他们体会舞蹈的境界。
总之,初中舞蹈教学作为基本教学有其重要的意义,管窥其教学方法只能够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中心等几个方面来看。而且随着新课标的逐渐展开,舞蹈作为人文教育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从学校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这个方面有所施展。老师要正确把握家长的这些期望,给学生的舞蹈教学做最恰当和符合个人实际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