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备课教案下载篇一
1.乐意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种植蔬菜需要科学的方法。
3.大胆参与表演故事。
物质准备:山羊手偶、山羊奶奶、兔伯伯头饰若干,故事《山羊种菜》录音,播放器等。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主题活动·山羊种菜》
(一)手偶激趣。
(二)观察教育挂图。
1.出示教育挂图《山羊种菜》引导幼儿逐一观察画面,猜猜画面内容。
2.引导语:画面上有谁啊?它在做什么事情?他们可能在讲什么话啊?
(三)欣赏故事。
1.结合教育挂图,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山羊种菜》
3.小结:山羊种了南瓜、丝瓜、白菜、萝卜等许多蔬菜,可是,由于它没有文化知识,不能用科学的方法种菜,所以它种的菜成长得很不好。有知识、有本领对一个人非常重要。
(四)表演故事。
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幼儿分组,自选山羊、山羊奶奶、兔伯伯头饰,边听故事边表演故事。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根据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观察画面,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带领幼儿观察画面,积极回答问题,在理解故事后,我问孩子:"孩子们你们说说看三羊那么勤奋的在种菜为什么它的菜都没有牛伯伯的`好,孩子们有的说水浇的太多了;有的说肥施的太多等等,只有思晓和翔龙、润妍他们完全理解故事,知道三羊因为不学文化不懂的科学种菜。
备课教案下载篇二
本课是第九单元的“9加几”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第96--98页。
课本创设了校园内各项体育比赛的场景,为9加几的计算方法准备了丰富材料。练习编排从具体到抽象,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
通过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较熟练口算9加几掌握、运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从生活中提炼数学,培养学生计算意识,教育学生多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提高体素质。
掌握9加几中的“凑十法”。
课件或例1图片若干份
两种颜色的小棒和图片
出盒子里的9个白球和盒子外的3个黄球。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问什么?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引导或抓住问题“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请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数的过程。
学生操作解决问题,大概归纳为以下三种方法:
(1)点数,一个一个数出结果。
(2)接着数,盒内有9个,从9起接着数出结果。
(3)“凑十法”盒内有9个,放进1个黄球凑成10。
3、比一比,想一想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直观的实物操作中初步感受凑10,从具体到抽象的同时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你们平时做哪些体育运动?多做运动有哪些好处?
展示例1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翻书96页。
1、你看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再请学生发言。
2、引导观察图中左下角的数饮料图。
“在他们之前别的同学拿过饮料,看一看,数一数,还有多少盒?”你是怎么知道的?
把你数饮料的方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请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结果,并指着图片说。
如果要最快看出,“还有多少盒?”,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合适?
学生发言讨论,复述“凑十”过程,并在图上用连线的方法标识出“凑十”。
3、谁能根据“还有多少盒?”列出一道算式?
请学生快速答,教师板书:9+4=
谁知道得数是几?你能在图上指着说吗?抓住“凑十”过程,逐步板书:
9+4=13
4、请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9+4的计算过程,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学具,如:小棒、图片等。)
并请一名学生演示。
5、用同样的方法,你能计算9+6吗?
小组内进行,一个边说边做,一个检查,然后交换做。
请2、3名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
9+6=15
6、谁能出一道9加几的算式让同学们算一算?可以口算,也可以摆学具算。
小组内互相出题算。
7、观察例1的整个画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问题,教师用笔在图上圈出问题范围。(备注:准备若干份主图。)
如:踢键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用比较粗的笔把踢键的与跳远的人圈在一起,再请学生说说解答方法及算式。
8、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9加几,(板书:9加几)谁能说一说9加几怎样算最快?
教师说明:从另一个数里拿1个和9凑成10,这样的方法,我们叫做“凑十法”。
(设计意图:灵活运用主题图,从生活中认识数学;培养小组交流能力,体会、运用“凑十法”;在数一数,摆一摆的教学中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1、看图片(或课件),学生说说怎样数,教师演示“凑十”数的过程。
2、小组内讨论填写例2,请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教学从课本出发,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
1、完成98页“做一做”,第1、2、3题。
第一题,用“凑十法”圈出10个,再写得数。
第二题,观察图画,将算式写完整。
第三题,要求用口算。(但对学困生可以放低要求,用学具。)
2、今天你学会了哪些9加几的算式?请学生说,教师罗列出来。
(设计意图:从有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今天你学到了用什么方法数物体?你是怎样算题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整体记忆,帮肋理解。)
1、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渗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思想教育。
2、教学材料选择上,最好是用近期学校或班级活动有关的物品,效果更佳。
3、学生实物操作时,允许不同材料,不同方法,鼓励用“凑十法”。
备课教案下载篇三
活动目标:1、学习儿歌,学认字词寒冷冬天受伤脖子双,并能用“双”组词。
2、通过学习培养幼儿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构思:小朋友马上要上小学了,在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在帮助的情况,怎样帮别人最好呢?同时为丰富幼儿的词汇而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准备:大范例(要学的新字词用红色的笔写)字卡以及字义图片录音机磁带幼儿用书及人手一支铅笔自制神秘袋(里面放一些幼儿喜欢的礼物和字卡)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已学过的字词(游戏神秘袋)
师:神秘袋真奇妙,里面的东西要不要?
幼:要
1、欣赏儿歌,引入课题。
提问:儿歌中的`天鹅它在哪里做什么?(在寒冷的公园里过冬)
它怎么了?(翅膀受伤了,很孤单)
小朋友怎样帮助它的?(变成一只天鹅跟它作伴)
那你怎么样帮助天鹅呢?
小朋友讨论,个别回答,老师小结。
2、出示大范例,学习儿歌。
3、学习字词
引导幼儿观察大范例中红色的字宝宝,告诉他们这些字宝宝是今天要和小朋友玩游戏的字宝宝。
a、出示体现能冬天的图片,请幼儿说出图的特征,引出“冬天”。请幼儿说出冬天的气候特征及人们的衣着等与其它季节的不同,帮助幼儿理解字词,并学习“寒冷”。(用同样能帮助幼儿边理解边学习字词的方法不学习其它字词)学一个字词用磁铁贴好于黑板上。
b、巩固字词
分男女小朋友比赛,一起认读黑板上的字卡上的字,请个别幼儿认读。游戏:小猴小猴真爱玩。
c、请小朋友用铅笔圈出书上儿歌中的所学字词,老师来回指导。三、结束部分:老师小结
备课教案下载篇四
点画与结构----书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分析字形特点,掌握字的结构,平衡字的部件。
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字帖、范字、书写用品、投影仪 教学活动: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1、师生问好。
2、引入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点画与结构 一个字要想写好,要注意什么? 总结:一是笔画要写好二是结构上重心平稳,懂得方正变化。学生读课题。
二、讲解
1、(出示范字)读帖观察字形特征,说说这些字的字形特点。
2、边讲解边示范: 横平竖直
聿、重:注意横平竖直,中间一竖的位置,要把握好,才能掌握字的平衡。左右平衡
奉、坚:注意左右平衡,上面部分的处理要注意左右均匀。上下对称
辜、膏:注意上下对称,上下各部分在一条垂直线上。位置适当
呵、执:口字旁、提手旁与右边的位置要恰当,不能偏上或偏下。夸张主笔
也、瓦:主笔要突出,书写要夸张一点,以求整体平衡。
三、书写实践与练习指导
1、描红
2、指导书写。(老师范写,强调笔画书写方法)
3、巡视辅导学生练习试写(强调双姿)。
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评价学生书写情况,知道纠正不良书写。
3、教师小结,布置课后练习。
4、作品欣赏。
备课教案下载篇五
1、根据活动的经过,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初步学会能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命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老师表演“小魔术”
1、瞧,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
2、看到这些,你们猜一猜,老师会干些什么呢?并说说这样猜的根据;
3、看清,这是什么?(让学生说,然后让学生闻)
4、请看仔细,我要把这瓶“水”,变成“饮料”(老师变魔术)
5、变成了什么?看到这“橙汁”,你有什么想法吗?
6、还记得我刚才是怎样变的吗?(生说实验过程)
7、此时,你们有什么夸奖的话送给老师吗?(板书神)
8、还想说些什么话,提些什么问题吗?
二、学生表演魔术
1、“橙汁”好喝、牛奶更有营养,接下来我们变一些牛奶怎么样?
2、这下,老师不变了,叫两位学生来变。谁来?
3、出示器材,让上台的学生观察,说。(然后让其余学生检验他俩说得是否真实)。
4、学生变“牛奶”(用吸管向瓶里吹气)
5、学生说话(按上面的问题进行)
6、老师不但自个儿会变“饮料”,还让同学变出“牛奶”你们说神不神?
三、抓住时机,揭示科学道理
1、其实,世界上所有魔术都是假的,当然老师今天的魔术也不例外,能使“水”变颜色的是化学反应。变“橙汁”的水,我起先就放了一种化学药品,后来趁你们不注意时,又放了一种药品,然后摇几下,两种药品反应就产生了“橙汁”。这牛奶是怎么回事呢?它也是两个物质进行了反应而成的。开始的水是石灰水,石灰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物,这二氧化碳气体哪里的,就是同学们刚才嘴里吹出的气呀!
2、老师还神吗?那是什么那么神奇呢?(科学)
3、此时,你有什么想法或感慨呢?有话想说吗?(让学生说)
四、根据自己的独特体会,自由拟题
2、学生拟题。
3、交流题目。
4、针对题目,作适当写作指导(你们觉得怎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指出这次作文的要求就是写出真实感受)。
五、学生作文
(播放轻音乐、师巡回指导)
六、讲评
1、出示个别作文,全班讲评
2、指名说说自己认为写得特别好的词句(特别是感受方面的)
七、向课外延伸
同学们,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们如果继续吹,这“牛奶”还会变回“清水”,你们不防回家试一试,也许还有许多话想说,还有许多话想写。
老师神奇!!!?——科学神奇!!
“水”——“橙汁”
“水”——“牛奶”
备课教案下载篇六
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第1课《声律启蒙》
(一)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教学过程:
一、简介《声律启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2页
六、拓展活动:第2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第2课《声律启蒙》
(二)一、教学内容: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4页
六、拓展活动:第4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
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教学反思:
通过下列方式巩固效果较好,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声律启蒙》
(三)一、教学内容: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6页
六、拓展活动:第6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三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声律启蒙》
(三)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教学反思: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少数学生存在朗读障碍。
第4课《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教学反思: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效果较好。
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
(一)教案
指导思想: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通过古诗诵读领会古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
第5课
登金陵凤凰台
教学目的
1、诵读古诗词,领悟诗人的情感与感受。
2、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
3、了解李白的生平,明了古诗的写作背景。教学重难点:
1、诵读古诗词,领悟诗人的情感与感受。
2、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登金陵凤凰台》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登金陵凤凰台》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活动广角。
1、背诵《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
2、说一说你对《登金陵凤凰台》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
谈谈你的收获?同桌交流。板书设计:
登金陵凤凰台
教学反思:
古诗的写作背景,有些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第6课
古诗两首
(一)汴河怀古、(二)题乌江亭 教学目的:
1、诵读古诗词,明了古诗的写作背景。
2、走进古诗,了解古代帝王,并能正确地对隋炀帝及项羽作出正确的评价。
3、学会客观的评价人或事物。教学重难点:
走进古诗,了解古代帝王,并能正确地对隋炀帝及项羽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汴河怀古》、《题乌江亭》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汴河怀古》、《题乌江亭》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活动广角。
1、背诵《汴河怀古》、《题乌江亭》这两首诗。
2、说一说你对《汴河怀古》、《题乌江亭》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
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一)汴河怀古、(二)题乌江亭 教学反思:
走进古诗,了解古代帝王,并能正确地对隋炀帝及项羽作出正确的评价。多数学生兴趣较浓。
第7课 诗词两首
《西塞山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注意诗中的用词。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重难点:
1、注意诗中的用词。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过程:
一、读《西塞山怀古》原文。
二、刘禹锡简介:
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三、出示译文。
四、范读----学生齐读---自己读---背诵
五、活动广角
谈谈你对《西塞山怀古》的理解。
六、成长阶梯 谈谈你的收获。板书设计:
《西塞山怀古》
教学反思:
“范读----学生齐读---自己读---背诵”的模式,在教学中效果较好。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中国古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欣赏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赏析生动的词语。教学重难点:
欣赏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赏析生动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读原文。
二、简介。
1、简介作者:张养浩(1296-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2、简介潼关:
潼关在商代时隶属定国,称桃林;周代时为畿内地,隶虢国,称渭
;春秋隶晋,称桃林塞;战国时隶魏。秦惠文王六年(公元前332年),设宁秦县,潼关为宁秦县辖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河、渭河的水运事项及船库工作。之后就以官名设县,称船司空县,新莽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东汉时又复名船司空县,属华阴。新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属华州华山郡的定城县,西魏时撤定城县,改属敷西县,直到北周。
元691年),分仙掌为东部潼津县,隶虢州。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撤潼津县,并入仙掌县。公元706年复名华阴县。
到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时,设潼关为守御千户所,隶陕西都司,明洪武九年,设潼关卫。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撤潼关卫;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潼关县为潼关厅,民国二个(1913年)废厅,复潼关县至今。
三、出示译文。
四、活动广角 谈谈你对本诗的理解。
五、成长驿站 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板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