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教案篇一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和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1、看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老爷爷捏面人的ppt课件,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的图片。
1、进场:律动《泥娃娃》。
教师:我们都见过泥娃娃,今天,我们听音乐,学学泥娃娃的样子吧!(幼儿与教师共同模仿泥娃娃机械般的动作,随音乐跳舞。在音乐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舞”到座位上。)
2、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1)教师:泥娃娃不是没有家,它的家就在我们无锡。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
幼儿:哇……
教师:老爷爷带来了好多面人,有什么呀?
幼儿:福娃!
教师:京京。
幼儿:贝贝。
教师:还有呢?
幼儿:小猪。
教师:多可爱啊!胖嘟嘟的。还有什么?
幼儿:小狗、孙悟空、美女……(幼儿七嘴八舌说了起来)
教师:好多好多,我们都看不过来了!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比较难的一句歌词。
教师坐回幼儿中,边做动作边说:“老爷爷捏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随后按歌曲节奏念:“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
教师:咱们一起跟老师说说看。(引导幼儿一同念这句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教师:老爷爷今天还想捏几个面人,大家一起来看看,老爷爷到底捏了啥?
(前奏响起)教师轻声说:“老爷爷来了……”随后范唱。在范唱中,将第二句“面人把”这三个字以念白的形式表现,并将整个第二部分四个乐句有节奏地用动作表现。
4、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演唱部分歌词,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帮助了解歌曲的部分结构。
(1)教师:老爷爷到底捏了啥呢?你看出来了吗?说说看……
幼儿1:孙悟空!
教师:你从哪个动作看出来的呢?学学看!
幼儿做打的动作,说:从金箍棒看出来的啊!
幼儿2做孙悟空看的动作。
教师:这个……我们大家一起学学看!
(全体幼儿共同模仿这个动作)
教师说:老爷爷,捏一个……谁?(同时伴奏有节奏的响声)
幼儿齐声说:孙悟空!
教师:他在干嘛?
幼儿:打妖怪!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有节奏地念“捏一个孙悟空打妖怪”。(第二遍练习这句歌词时,出示孙悟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唐僧!
教师:唐僧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2:骑马!(同时做出骑马的动作)
教师:哪个是唐僧啊?你们教教我。
许多幼儿做出唐僧念经时双手合十的动作。
教师做骑马动作后,问:唐僧在干嘛?
幼儿回答:骑马。
教师:骑的是什么马呢?
幼儿:白龙马!
教师随音乐节奏说:“老爷爷……”边做动作边引导幼儿说出“捏一个唐僧骑白龙马”。在不断练习中出示唐僧图片贴在黑板上。
(3)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捏的是沙和尚。
教师:哪个动作是沙和尚的`?
幼儿2:挑着箩。(做出挑东西的动作)
教师请幼儿2示范整句“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并引导大家一起说。
幼儿齐念这句。在幼儿随伴奏念白时,教师出示沙和尚图片贴在黑板上。
(4)教师嘟起嘴,故意变粗嗓音说:小朋友,你们忘了我!
幼儿纷纷说:猪八戒。
教师:猪八戒在干嘛呢?
幼儿:吃西瓜。
在教师动作引导下,幼儿随节奏念白歌词“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教师随后将猪八戒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5、教师做动作,幼儿随乐按节奏念部分歌词。
(1)教师指着图片问:老爷爷捏的这些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啊?
幼儿大声回答:西游记。
教师: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咱们来跟着音乐节奏把他们表演一遍,好吗?
幼儿:好!(教师鼓励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部分,在唱到“面人”时,只做动作,幼儿跟节奏边做动作边念四句歌词。
6、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面人都给大家念活了!现在老师来演老爷爷,你们来表演面人,好吗?
幼儿:好!
(前奏响起)教师:老爷爷来了
在幼儿表演时,教师在每个乐句,预先只做一个动作提示,幼儿有节奏地念白第二部分,并在教师的动作提示下,尝试演唱乐句的最后一句“你说是啥就是啥”。
(2)教师:你们学得真棒!来来来,和我一起当老爷爷,好吗?
幼儿:好!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教师尝试唱每个乐句的一部分,其余用动作提示幼儿自主演唱,并在幼儿演唱第二部分的后两句时,不做任何提示动作,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完乐曲。
7、启发幼儿创编一个故事主题。
(1)教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我也想捏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你们想吗?(鼓励幼儿讨论故事主题)
幼儿:想!
教师:来,赶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个什么故事好呢?
(2)歌曲音乐持续不断地轻声伴奏。幼儿与同伴热烈地讨论,教师即兴加入讨论。
(3)教师:刚才老师听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谁来说说看?
幼儿1:我想捏小鲤鱼的故事。
幼儿2:我想捏白雪公主。
幼儿3、4:我们想捏小鼹鼠。
幼儿1:福娃贝贝。
教师:我们来试试,也编福娃的故事,好不好?
幼儿:好!
(5)教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名字,你们都知道吗?
在教师的指引下,幼儿齐声说出五个福娃的名字。
教师:对!2008年奥运会是在我们中国举办的,小朋友,我们来编一个福娃的故事唱给大家听!
8、教师选取幼儿讨论的某一主题,对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创编,用图片提示幼儿创编的内容。
(1)教师:可是……我要捏一个贝贝在干什么呢?
幼儿纷纷说:游泳!在游泳!
教师:咱们来跟着节奏说说看。
(音乐节奏响起)教师引导幼儿编“捏一个贝贝……”
幼儿接:游泳……在游泳!(教师引导幼儿做出模仿游泳的动作)
教师随后统一创编的词:“捏一个贝贝在游泳!”并用简笔画在纸上画出游泳的动作形象,贴在黑板上。
(2)(音乐继续响起)教师:捏一个京京……
幼儿接:在举重!
教师:没错,就是举重。(引导幼儿做出模仿举重的动作)
在幼儿反复练习中,老师将举重形象绘到黑板上。
(3)教师:捏一个欢欢……
幼儿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教师请一位幼儿说:捏一个欢欢在打球!(并引导幼儿做出模仿打球的动作)
教师将打球形象画好,并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念出这句歌词。
(4)教师:捏一个迎迎……
幼儿大声说出:在跑步!
教师随即画图,并鼓励幼儿反复随节奏练习这句,做出模仿跑步的动作。
(5)教师:哎呀,妮妮……妮妮
幼儿纷纷说出:做体操,在做体操!
教师边画图边引导幼儿说出:捏一个妮妮做体操!
9、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幼儿齐声:好!
教师:试试看!
师生共同演唱创编好的《福娃歌》。
1o、教师一步步提高演唱难度,激发幼儿不断挑战,精神饱满地演唱。
(1)教师:福娃的故事太棒了!
我就不信难不倒大五班的小朋友。这样,请伴奏老师弹快点,看看小朋友能不能跟上。
教师轻声问:能不能跟上?
幼儿:能!
音乐加快,教师提示并激励幼儿加速演唱。
(2)教师:难不倒你们!再想个办法。(教师做思索状,抽掉其中的贝贝图片。)
幼儿:难不倒的!
教师:我不信,你们试试看。
幼儿在演唱福娃部分时,教师不断用身体挡住后面的几张图片,引导幼儿凭记忆演唱。
(3)教师:妮妮在体操,哈哈,我扮演妮妮,你们就出错了吧!我们再把妮妮说一遍……
引导幼儿纠正为“做体操”。
幼儿:客人老师!
教师:现在我们就对着客人老师唱。
教师:老师们,我们要是真的忘了,你们就做动作提醒我们,好不好啊?
(台下老师:好!)
教师:还有噢,如果我们唱得好,请大家帮我们喊‘好’,我们先练一遍。
教师做双手举拇指的动作指挥台下观众说“好”。
幼儿面向台下观众表演,演唱完毕后,台下教师齐声喊:“好!”
11、教师:小朋友们!还有好多好多故事等着我们编呢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教案篇二
1、通过欣赏民歌“花儿”,感受“花儿”曲调热忱、奔放的特点。
2、学习用“填词”的方式改编和演唱“花儿”。
3、尝试用自制乐器――葫芦为“花儿”伴奏,进一步体会“花儿”旋律的特点。
4、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爱好,激起对故乡和少数民族的酷爱。
【教学预备】
1、教学前,让幼儿观看“花儿演唱会”、故乡风景及特产等图片,了解图片内容并相互交换。通过在自制葫芦乐器上绘画,为学唱“花儿”奠定基础。
2、自制小葫芦乐器7个、回族小白帽若干个、民族服装1套。多媒体教学装备dvd碟机一台、投影装备一套。钢琴伴奏教师一位。
【教学过程】
教学一:欣赏民歌“花儿”《左面是黄河右侧是山》
1、教师穿民族服装进进教学室,引进课题。
师:我今天穿这么漂亮的衣服是为了给小朋友演唱一首民歌“花儿”,这首民歌的名字叫《左面是黄河右面是山》,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2、教师演唱花儿《左面是黄河右面是山》第一遍,同时播放黄河及羊皮筏子的dv画面。
发问: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甚么?想到了甚么?(幼儿讲感受,教师可引出歌词。)
3、幼儿与教师一起学唱衬腔词:普噜噜噜噜、啪啦啦啦啦、噌楞楞楞楞、呛啷啷啷啷啷。
4、幼儿听伴奏再次学唱衬腔词,并与教师合作演唱(教师唱前面三句歌词,到衬腔“普噜噜……”请幼儿帮唱)。
5、请助理教师演唱《左面是黄河右面是山》,幼儿与教师一起唱帮腔“噢哟”。
6、小结:我们今天听的这类歌曲演唱叫“花儿”。“花儿”是少年的意思。“花儿”是一种山歌,也叫“山曲”、“野曲”,是西北独特的一种民歌,有对唱、领唱、齐唱等情势。“花儿”主要流行在西北的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广大少数民族地区。
7、播放mtv,完全欣赏歌曲。
教学二:引导幼儿为“花儿”填词并演唱
1、播放mtv让幼儿再次欣赏“花儿”《左面是黄河右面是山》。
师:我们上一次唱了故乡的黄河和山,故乡还有很多的特产、小吃,让我们都来夸一夸。
2、出示牛肉面的图片,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并结合图片从色彩、味道、品种、外形几方面讲一讲牛肉面。
3、重点引导幼儿从色彩进手创编,如辣椒红,蒜苗、香菜绿,萝卜、牛肉面白等。
4、教师做填词范唱:红红的辣椒(嘛)噢哟。
5、与l导幼儿尝试填词并演唱。
如:绿绿的香菜(嘛)噢哟;白白呀萝卜(者)香呀;牛肉面(者)好吃(嘛)噢哟。
6、教师整理歌词与幼儿一起演唱。(请一名老师伴奏)
7、小结:小朋友们刚才编的词很有特点,用歌声唱出了我们故乡兰州的美丽。
教学三:表演“花儿”并尝试用自制乐器伴奏
1、出示故乡的特产葫芦,教师简单示范演奏方法。
让小朋友用葫芦当乐器为“花儿”伴奏。
2、请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分4组进行表演。3个小组幼儿演唱花儿(其中一组唱词、一组帮腔、一组衬腔),1个小组幼儿伴奏。给部份男孩戴上小白帽。
3、幼儿分小组练习,教师指导后,幼儿按角色整体表演唱2遍。
4、幼儿分男女情势进行对唱,部份幼儿继续伴奏。
【教学延伸】
在音乐天地投放演唱“花儿”的服装及道具,如:头巾、扇子等,让幼儿自己学习合作表演。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教案篇三
在《河豚冒险记》这一活动中,我采用了游戏化的情境教学,根据乐曲aba的三段体结构设计了一个关于河豚逃生的故事贯穿活动始终,利用故事和道具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运用游戏引导幼儿感知音乐,进行游戏。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乐段理解能力不强,在音乐活动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加强幼儿的学习和理解,同时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为游戏能带给幼儿以快乐,并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教育。
大班幼儿能分辨对比较为明显的乐段,他们喜欢节奏欢快热烈的乐曲,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我选择了让幼儿欣赏《挪威舞曲》,它采用“aba”的曲式,乐段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节奏欢快热烈,适宜大班幼儿欣赏。a段节奏欢快,旋律跳跃,合着从容连贯的旋律线,形成了轻松安详的氛围;b段突然加快速度,较强的音响使得段落之间对比明显,粗犷而富有激情,形成了热烈的高潮,伴随着戛然而止的休止最后又回归到a段,最后在宁静安详中结束。大班幼儿在轻易听辨区分aba三段体结构的的基础上,还能更为细致地欣赏音乐的元素,因此我将感受欣赏的重点聚焦在各段最具特征的.细节上,感受a段旋律的断顿与连贯,用三段“线条舞”和吸-浮-躺三个动作来表示,为了更好地感受b段的节奏型和休止,我采用角色游戏,辅以语言提示来让幼儿更好地体验,感受其紧张热烈的氛围。
河豚是一种很特殊的鱼类,它遇到危险会吸入空气浮上水面,河豚吸气上浮的现象正体现了物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这一物理原理。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游戏性的情境,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自主发现这一物理现象。
1.在初步感知舞曲的结构和特性中认识河豚并知道其上浮和下沉的原因。
2.在游戏中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a段旋律的断顿与连贯以及b段的节奏型与休止符。
3.在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中萌发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经验准备:幼儿有绘画各种线条的经验
音乐、视频、河豚标本、鲨鱼头像,黑板、场景(水草丛-石头山-贝壳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标本,观看视频。
师:你们认识河豚吗?在这条河豚身上发生了一个可喜可悲的故事,请小朋友们来仔细看一看哦!
2.回忆视频,梳理故事
师:在动画片里你看到了什么?河豚为什么会飞起来?为什么肚子变大了?为什么吸气?
师小结:是的,一条即将被煮的河豚看到厨师又是磨刀,又是切菜,把它吓得肚子都鼓了起来,就像一个气球一样,大得不得了。然后,它的肚子里装满了气,就像气球一样飞上天啦,当它正得意的时候,灾难又一次降临“bong”,它撞到了一把刺刀上,然后就开始漏气了,到处乱窜,最后还是落到了地上。
3.故事后续
师:善良的厨师看见河豚这么想逃生,于是便把它放回了海里。
二、分段感受音乐,进行角色游戏
a段:顺利逃生的河豚心里高兴极了,它心想:天呐!我真是太幸运了,我要跳支舞蹈庆祝一下。
师:今天,你觉得小河豚会跳一支什么舞呢?如果让你的舞蹈用一根线条来表示的话,你准备跳的是什么线条的舞?(个别提问,教师提炼幼儿的回答并将其线条画出来)你想跳什么线条舞,你来跳给大家看一看,老师把你的舞蹈画了下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它柔柔的,就像波浪一样,我们就叫它波浪舞吧!
1.尝试随乐动作,教师语言帮助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新编的舞蹈吧!
2.自主随乐动作,教师角色介入
师:哇!你们的舞蹈真是太美了,老师也忍不住想参加了,你们愿意吗?让我们一起来跳舞吧!
师小结:哇!你们的舞蹈真是太优美了,跳累了吧,小鱼们请回座位上休息一会儿了。
b段:跳完了美妙的舞蹈,小河豚在庆幸自己的同时它又在想:要是下次再遇上敌人,我能不能还像上次一样幸运地得救呢?河豚游啊游,突然,它看见一个庞然大物,“它的牙齿好尖,一颗、两颗、三颗…妈呀!是鲨鱼!”鲨鱼看见了河豚,快速的又追了上来,小河豚连忙藏在一片水草中,可是水草动来动去,鲨鱼一下就发现了它;它赶紧趴到石头下面,没想到它的尾巴露出来了,鲨鱼一口就咬碎了大石头;最后,河豚只好钻进了贝壳里,谁知河豚太胖了,根本就钻不进去,鲨鱼一个尾巴就拍碎了贝壳,小河豚被吓得四处逃窜。
1.教师提问,梳理故事情节
师:河豚躲在了哪些地方呀?
2.理解故事,感受音乐节奏
师:鲨鱼拼命地追着河豚鱼,小河豚赶紧藏在水草中。
3.角色分配,第一次尝试游戏,教师语言帮助
师:接下来老师来当大鲨鱼,你们就是小河豚。
4.第二次角色游戏,教师适当语言引导
师:小河豚们,刚刚的游戏好玩吗?想不想再玩一次?
5.教师小结,通过游戏感受音乐紧张的旋律
师:刚刚逃生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c段:河豚拼命地往前游,可是鲨鱼游得太快了,他一个猛冲,差点就咬到了河豚的尾巴,小河豚被吓得猛吸一口气,这个时候,你猜猜它的肚子会有什么变化?是的,他的肚子变得和气球一样了,然后它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呀?小河豚肚子变大之后便开始快速地往上浮,鲨鱼怎么也追不上它,小河豚再一次幸运地得救了,它浮上了海面,一阵风吹来,浪花把它卷到了岸边。(吸-浮躺,动作暗示)
1.教师提问,梳理故事情节
师:河豚有没有被鲨鱼抓到呀?
2.欣赏音乐,进行游戏
师:它真是一条幸运地河豚,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玩一玩。
师:玩得累吗?我们回座位休息一会吧?幸运的河豚再一次顺
利逃生了,你觉得它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1.结合图谱,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河豚的经历真是有惊无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吧!
2.融入情境,完整游戏
师:小河豚逃生的故事有趣吗?让我们再来玩一玩吧!
四、活动延伸
师:小河豚终于顺利逃生了,现在它感觉有点累了,想回家休息了,我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充分的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我创设了海藻、石头、贝壳这三个场景,增添了游戏的情境性和趣味性我们。大兴的孩子对于河豚的认识大多仅限于电视、书本和网络,缺乏直观经验,所以我准备了河豚的标本,让幼儿与河豚亲密接触,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获得丰富的感官经验。随后播放动画片,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知识,让他们明白河豚受到刺激会吸气,吸气之后会浮起来,漏气了又会沉下去。最后,通过提问:猜猜河豚回到海里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巧妙地设下悬念,为“线条舞”埋下伏笔。导入环节中幼儿通过多角度、多感官、多渠道地认识河豚,为后面解决活动重难点做铺垫。但纵观整个活动,沉浮的原理渗透得不够明显,我还需要改进。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结构和热烈欢腾的气氛,用舞龙和敲鼓动作表现。
2、在语言节奏的帮助下,随音乐合拍做动作。
3、在双队进行时,必须注意与本组幼儿合作,又注意与其他组协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配乐儿歌朗诵,欣赏音乐。
(1)幼儿朗诵儿歌,教师用钢琴轻轻地弹奏第二段音乐。
(2)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配乐朗诵。
2、欣赏第一段音乐。
(1)引导幼儿会议过新年舞龙灯的情景。
(2)幼儿分两组,自由结成一条长龙,随音乐扭摆。
3、完整欣赏全曲。
(1)幼儿分两组,随第一段音乐做舞龙灯进行的动作。第二段音乐开始,两组幼儿一边互相对诵儿歌,一边互相敲锣打鼓。
(2)完整欣赏音乐,跟随音乐教学,进一步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对幼儿园生活的依恋及争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2、唱出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二、教学准备:
1、有回忆、讨论并学习毕业献词的基础。
2、配套磁带或cd。
三、教学过程:
1、引发孩子学歌的愿望。
2、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老师有感情地弹奏歌曲曲调1x2遍,让幼儿感受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并鼓励幼儿用拍手表现歌曲节奏。
(2)老师范唱,幼儿理解并朗诵歌词。
师:歌里唱了些什么呢?
(3)学唱歌曲2x3遍。
3、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随着歌曲旋律歌唱,注意唱出歌曲的节拍重音。
(2)启发幼儿有感情的演唱。
4、幼儿自由结伴,随着歌曲的旋律,边唱边用优美的动作表现。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教案篇六
1、欣赏并感受歌曲《鱼儿的梦》优美的旋律和意境,初步学唱歌曲。
2、能大胆地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乐意参加音乐教学,体验音乐教学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意境,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自由创编动作,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自由创编动作,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钢琴伴奏
3、头饰
教学过程
二、基本环节:欣赏并理解歌曲
1、理解:鱼儿玩了,玩了一天水,池塘妈妈怀里睡。
3、理解:xxxx风儿唱着摇篮曲,轻轻吹呀慢慢吹。
风儿唱了一首什么歌?教师哼唱,引导幼儿一同哼唱。
为什么风儿要轻轻吹、慢慢吹?请你来学着风儿轻轻吹、慢慢吹,哄小鱼入睡。
4、理解:鱼儿梦中,梦中看见了,妈妈在亲它的嘴。在梦里,小鱼好像梦见鱼妈妈回来了,它在干什么呢?我是鱼妈妈,你们都来做做鱼宝宝。(背景音乐,教师与幼儿互动)
5、你们觉得鱼儿的梦美不美?哪里最美?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鱼儿的梦》。
三、结束环节: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优美的歌曲吧,再次欣赏钢琴伴奏,哼唱时要轻轻的、柔柔的。
四、延伸环节:我们变成一条条小鱼,听着优美的音乐,做做鱼儿的梦吧。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讲述的是:在一个美丽的池塘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鱼。到了晚上小鱼玩累了,就在池塘妈妈的怀抱里睡觉,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看着他们,星星的影子映照在水面,好像给小鱼盖上了一床珍珠被。风儿轻轻地吹,就好像在为小鱼唱摇篮曲。小鱼甜甜的睡着了,梦中看见了妈妈在亲吻他。
本节课的重点是:欣赏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意境,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自由创编动作,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我通过讲述故事――提问理解――学唱歌曲――自由创编,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最后创编环节,幼儿都很能干,分别创编了:小鱼游泳、小鱼睡觉、星星眨眼睛、小鱼盖被、风儿唱歌、小鱼做梦等。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幼儿对于这种很优美的歌曲,唱的时候不是把握的很好,他们往往不是唱得太大声,就是唱得太小声,找不到一个平衡的点。
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课程中,我要多让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歌曲的意境,让他们能不知不觉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唱出来。而且要让他们感受不同曲风的歌曲。
幼儿的肢体语言发展的不错,能用不同的好看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感知民族乐器琵琶与二胡,了解它们的异同(构造、音色、演奏方法)
2、欣赏琵琶、二胡所演奏的乐曲,对民乐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琵琶、二胡各一把,乐器展示架两个,民乐演奏带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在学乐器?”(钢琴是外国人发明的,是西洋乐器,而古筝、二胡可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制作出来的,我们叫它民族乐器)
二、感知民族乐器琵琶与二胡,了解它们的构造、音色、演奏方法。
(1)展示琵琶:
1、这是什么乐器?(它是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琵琶)
2、琵琶它像什么?(像半个切开的梨,上面大,下面小)
3、琵琶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请幼儿上来摸一摸)
4、介绍琴弦,摸了一下这几根像细绳一样的东西就会发出响声,这是什么?(它叫琴弦,琵琶有几根琴弦)
5、琴弦上面是什么?(琴轴)猜猜琴轴有什么用?
6、介绍琵琶的音箱(抱琵琶在幼儿耳边拨琴弦,感知音箱的功能)。
7、老师弹琵琶,让幼儿感知琵琶的音色。
8、欣赏vcd(演奏家演奏琵琶名曲“高山流水”)
提问:
1、你们觉得叔叔弹得好不好?为什么会弹得这么好?
2、这首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节奏怎么样?好象听到了什么?
(2)展示二胡:
1、你们知道它叫什么乐器?(它也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二胡)
2、它长得什么样?和琵琶有什么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也有弦,只有二根;有两个琴轴;有一琴筒即音箱;有琴弓。)
3、二胡是用琴弓在弦上推、拉演奏曲子的。(请幼儿上来尝试)
4、欣赏二胡曲“赛马”,并请幼儿说说二胡的声音及听了曲子后的感觉。
小结:琵琶、二胡都是中国的民族乐器,琵琶用指甲弹叫弹拨乐,二胡用弓拉叫拉弦乐,它们的声音都很优美、动听,能演奏各种曲子。
三、辨听琵琶与二胡的音色。
(老师放几段音乐,幼儿认真倾听后分辨出是琵琶还是二胡的声音。并模仿它们的演奏方法。)
四、延伸教学:
中国的民族乐器还有很多,你们知道吗?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随着音乐旋律,以肢体动作表现气球的各种动态。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角色扮演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学前多次组织幼儿玩气球。
2、小鸟头饰若干,老鹰头饰与模型各一个。
3、道具房子、树和砖头(报纸团)。
4、音乐磁带,包括《气球跳舞》、《小鸟飞来了》、《老鹰来了》、《气球和小鸟跳舞》四个片段。
教学建议:
一、气球跳舞
1、通过谈话讨论引出课题。
2、播放音乐《气球跳舞》,幼儿按音乐节奏做动作,自由表现气球快乐的样子。
3、启发幼儿讨论并表演:什么样的动作可以表现气球快乐的样子?
4、幼儿再次听音乐表演,注意脸部表情和身体姿态。
二、小鸟、老鹰来了
1、在教师的引导下,请几名幼儿扮演小鸟,启发幼儿听音乐自由表现小鸟飞来和气球跳舞的情景。
2、后来飞来了一只老鹰,气球宝宝看见老鹰会怎么样?为什么害怕?(气球会被老鹰“啄”破,变成瘪气球)
3、播放音乐《老鹰来了》,幼儿扮演气球,教师扮演老鹰,共同表演气球看见老鹰害怕并逃走的情景。
4、教师讲解幼儿表演情况并交代游戏规则:气球意见小鸟和它一起跳舞,遇见老鹰则逃跑,如被老鹰“啄”到,就做漏气状倒在地上,气球宝宝逃回家蹲下就安全了。
三、老鹰逃跑了
1、请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在音乐的伴奏下分角色完整的表演游戏。
2、气球宝宝和小鸟共同想办法把老鹰赶走,老鹰落荒而逃。
3、播放音乐《气球和小鸟跳舞》。气球宝宝和小鸟共同欢呼,庆祝胜利,游戏结束。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教案篇九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久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慢慢的我开始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本次教学教学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加上音乐的力量,使幼儿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清明》所带给我们的意境。
二、重难点分析
幼儿在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难的,他们往往能流利地背诵出古诗词,却讲不出诗歌里面表达的是什么事情,更无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在进行教学前,我发现我班绝大多数的小朋友都能背诵这首诗歌,但他们对诗中描绘的意境及所传达的情感一无所知。于是,我首先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会其中的情绪;另外,通过运用图画和配乐讲故事的方式将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大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三、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教学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二)教学准备
(三)教学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