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年级数学苏教版复习计划篇一
一、复习时间:
12月23日-------1月7日
二、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三、复习内容
四、复习目标: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会画两种不同的统计图。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五、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数学苏教版复习计划篇二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回顾与整理本册所学知识,对数学知识加以梳理,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力求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学情分析
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错题。但也有少数学生惰性强,课上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在作业上,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等。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完整地读题目,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很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复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复习内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3.图形与几何知识复习;4.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5.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四、复习目标
1.梳理知识点,复习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查漏补缺,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复习阶段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
1.计算:主要是计算方法和计算速度。
2.解决实际问题:
(1)从图片、文字、表格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从题目中提炼,在练习中熟练。
复习难点:
1.进一步认识千克和克,周长的含义。
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应用;
3.熟练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复习措施
1.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2.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将课内课外转化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4.时刻关注学困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七、课时安排
1.整理和复习(5课时);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复习(1课时)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复习(1课时)
(3)图形与几何知识复习(1课时)
(4)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1课时)
(5)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1课时)
2.整合和优化,补充和拓展,综合检测(5课时左右)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2.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3.小学生三年级期末考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4.2017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苏教版】
5.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教师篇】
6.三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计划范文
7.小学生三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8.小学期末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9.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10.小学三年级期末数学复习计划
四年级数学苏教版复习计划篇三
1、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3、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0——20各数。
4、能说出个位、十位数位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初步了解进制。
5、认识符号“=”“”“”的含义,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二、数的运算
1、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比较熟练地计算(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比较熟练地计算(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图形的认识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四年级数学苏教版复习计划篇四
先求每份数,再求份数或总数的应用题叫归一问题。
先求总数,再求份数或每份数的应用题叫归总问题。
(2)两积之和问题与两积之差问题;剩余问题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在列表整理时,相应量的数据一定要一一对应,条件与问题都要看清楚写清楚。
(4)计算要细心。
四年级数学苏教版复习计划篇五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应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安排: